当前位置 首页 招魂 招魂 第93节

《招魂》招魂 第93节

作者:山栀子 字数:2941 书籍:招魂

  其实林远秋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实力。

  也明白这次县试自己之所以会考中,除了有前世几十年的学识积累,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有个成年人的心智, 才能让小小年纪的他,能静下心来背读文章, 才能一遍又一遍, 不厌其烦的去记文章中的诠释, 也才能在为数不多的备考时间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而最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林远秋有写诗作赋的经验, 正因为如此, 他才对县试中的诗赋考题并不惧。

  可府试却和考县试不一样,除了帖经和诗赋, 府试另外还新增了杂文和策论,而这两门,林远秋虽有认知,可缺少实际的练习,在这种情况下,若想把它们考好, 就基本不太可能。

  所以, 与其仓促的去应试,自己还不如把该学的都学扎实了, 到时再从容去面对挑战岂不更好。

  他可不能因为一次幸运,就低估了科举的难度。

  ......

  等林远秋和林远槐回到家时,村民们都已散去, 堂屋里只剩下林族长, 还有老林头, 以及林大柱兄弟三人。

  至于林有志,也已经回去了,他家在城里,自然不能错过关城门的时间,否则今晚就得歇在城外了。

  看到儿子回来,林三柱的眼睛只差笑眯成一条线了,要不是族叔还在这里,林三柱肯定会一把扛起儿子,然后好好转上十几个圈。

  而这会儿的老林头,还有林大柱和林二柱,也都是满眼带笑,心里是前所未有的充满希望。

  对,就是希望,原先狗子去念书时,老林头和林大柱他们虽抱有期盼,可仔细想想又觉得这样的期盼如同镜花水月一般,不太切合实际。

  可现下,当真真正正的中榜消息摆在面前时,他们才惊觉,原来真的可以,原来他们家真有改换门庭的希望。

  林族长朝林远秋招了招手,道,“远秋快些到太爷这边来!”

  再次看到这个八岁的娃儿,林族长还是难以置信,他是真没想到,才这么点大的孩子,居然能考过县试。

  林族长想起了自己念书的那会儿,当时好像也抱过参加科举的想法来着,可后来,学长们一次又一次的失利,最终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林族长清楚记得,那时学长们考的也是科举的第一关县试来着。

  可没想到,这么难的县试,眼前这小家伙竟然考一次就中榜了。

  实在出乎众人的意料啊。

  再想到,若是林远秋接着把府试也给考中了,那么这幺小岁数的童生,在这十里八乡绝对称得上稀罕了,届时他们林氏恐怕在整个横溪镇都要出了名。

  对于林族长来说,没有什么比林氏宗族的荣耀,更让他期待的事了。

  想到这里,林族长忍不住牵过林远秋的手,笑道,“远秋,府试准备的咋样了?”

  林远秋摇头,十分认真道,“还未开始准备呢,族长太爷,今年的府试,远秋不准备参加。”

  不准备参加?

  林族长先是一愣,可转念又觉得不去参加才合乎情理,毕竟三年的学识,去考县试还算说得过去,可若再马不停蹄继续参加府试的话,就有些勉强了。

  没想到自己一个久经世故的老头子,还不如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娃儿脑子清醒。

  看来是自己太过急于求成,有些着相了。

  想到这里,林族长忍不住摸了摸林远秋的额头,和蔼道:“对,咱们不着急府试,总要学的再稳实一些,到时再参加府试时,定能一举拿下。”

  今日的林族长,是特地吃了晚饭才回去的,因着太过临时,所以家里也没备啥好菜,不过鱼肯定管够的。

  这不,吴氏把水缸里的几条草鱼全捞了出来,除了先前答应林三柱的红烧鱼,周氏又用豆腐炖了鱼汤,而后又撒上葱花。

  很快,满满两陶碗香味四溢的草鱼豆腐就端上了桌,再看乳白色的鱼汤,以及一块块冒着热气的嫩白豆腐,林族长不觉咽了咽口水,他怎么有种能吃下好几碗饭的感觉。

  不出意外,最后林族长是摸着圆鼓鼓的肚皮回的家,因为那鲜美的鱼汤他可是喝了一大碗呢。

  若不是林德运过来接人,林族长恐怕会再舀上一碗,这副馋嘴的模样,事后林族长自己想想都有些脸红,不过那大贵家的鱼汤烧的确实好吃。

  望着族叔远去的背影,老林头和吴氏感慨万千,自打分家单过以来,族叔还是头一回主动留在他们家吃饭呢。

  果真是不一样了啊。

  再想到今日族人们上门时的各种恭维,特别是先前爱传她家闲话的那几个,如今也都是满嘴好话的模样,让吴氏越发觉得不真实了起来。

  “老头子,咱家狗子确实中了榜对吧?那林秀才应该不会弄错吧?”

  吴氏越说越担心了起来,别到时考中的不是狗子,自家岂不白高兴一场。

  “你胡咧咧啥呢,这种事哪有弄错的道理。”

  虽嘴上这样说,可老林头也被吴氏说得有些不肯定了起来,毕竟这次族里去参加县试的可不止狗子一个,何况那林有志也说了是他同窗托人给捎的信,所以传错话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吧。

  想到这里,老林头就犹豫着明日要不要让老三他们去县城确认一下。

  与屋外老夫妻俩的七上八下不同,此时堂屋里的众人已经乐开了锅,刚刚因着族长在,大家都不太敢放开,免得被族长说没规矩,可这会儿人都走了,就不用管那么多了。

  只见林三柱双手托举起林远秋,把他架到自己脖子上,然后各种扭动,嘴里不是“我家狗子真替爹长脸”,就是“我家狗子最最厉害”。

  而此时的林远秋,好不容易趁着族长太爷回了家,终于夹菜自由了,正拿起筷子夹起自己最喜欢吃的红烧鱼尾,结果冷不丁的就被他爹一把抱了起来,不过就算这样,也没妨碍吃货的他把鱼尾塞进嘴里,只是鱼尾太大,吃货嘴巴太小,于是露在外头的半截随着林三柱的左右晃动,而上下摆动,那搞笑的模样,直把一旁的冯氏周氏还有刘氏她们,笑得差点背过气去。

  相比起笑作堆的娘亲她们,林远槐和林远柏就有些羡慕了,三叔时不时让狗子弟弟骑马驾驾驾的,可他们爹好像从没有过呢。

  于是两个小家伙噘着嘴,往自家爹身上蹭了又蹭,而后眼睛又时不时朝三叔那儿瞟,意思再明显不过,这是也想骑爹爹的脖子呢。

  林大柱和林二柱简直哭笑不得,也不看看你俩多大了,可看到自家小儿子两眼巴巴的,算了算了,谁让他们今天实在高兴呢,再说不趁着这会儿扛上一扛,等再过一两年,自己就是想扛,怕也扛不动了。

  于是等老林头和吴氏关好院门再走进堂屋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老大老二老三各自把儿子架到肩膀上,各种左摇右晃,而那三个小的,一个叼着鱼尾巴,另外两个早已笑得见牙不见眼了。

  再看三个儿媳,哎呦,只差滚成团了。

  最终老林头没开口提起去县城确认的事,难得一家人这么开心,自己还是不要扫兴为好。

  再说那林有志也不是草率之人,想来不会出错才对。

  这样想着,老林头原本不定的心又安稳了许多。

  ......

  有了林远秋考中县试的事,如今村里人又多出好多聊天的话题。

  比如就有人说起了林远枫和林远松的老丈人家,说他们家闺女可真真好命,且那林远秋若是日后考中了秀才,届时不但他们嫁过来的闺女跟着享福,就是他们做岳家的也能沾不少的光。

  听到这话,众人立马想起秦氏来,话说林远松未进门的媳妇正是秦氏的亲侄孙女呢,哎呦,这老虔婆可真真聪明啊。

  唉,早知道会是这样,当初她们就该早早下手才对。

  几名妇人好似忘记张媒婆传闲话的那会儿,她们不停跟着起哄的场景了。

  这时又有妇人说道,“我说你们急啥,吴氏家里不还有三个孙子吗,最小的那个咱们巴望不上,另外两个总该可以的吧。”

  众人一听,当下一拍大腿,对哦,她们咋没想到呢。

  于是接下来的两日,众妇人又开始搜肠刮肚,想着自己娘家的哪个侄女或是姐妹家外甥女,等到了岁数,就可以拎出来说亲了。这一门心思的忙碌程度,就连林全河一行人啥时候回村的都没太留意,只知道,自他们回来后,原本老爱出来溜达的张氏和许氏,这几日都没见怎么出过门。

  不过也可以理解,愣谁花了老多银钱供出的儿子,居然没考过不收束脩的族学的娃儿,都会羞的没脸见人吧。

  何况这个考中的娃儿,还来自与他们不太和睦的二叔家。

  不怪村人们会这样想,因为,自从得知林远秋考中县试后,村里人碰到老林头或者吴氏都会道贺上几句,反观林金财家,就没见有一人上门去道过喜,想来心里正不痛快着呢。

  而此时的林金财家,也的确如村人们所想的那样,正是各种郁闷想不通的时候,特别是林全河,县试发榜时,他可是挤到了最前头,因着是长房长孙的缘故,当年林全河也是上过一年学的,要不是贪玩从牛背上掉落下来摔折了腿,也不会早早歇了学业。

  虽然只念了一年的书,可识起字来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所以当他看到红榜上林远秋的名字后,心里的吃惊简直无以言表,林全河强忍住心中的嫉妒接着往后看,结果直到了最后一名孙山,都没瞧到林文延和林文庆的名字,至于小儿子林文进就更不用想了。

  等把榜单来来回回又看了好几遍后,失望至极的林全河才真正相信,自家三个考生都没考过二叔家一个的事实。

  所以,这会儿林金财便有了要不要退了镇上的私塾,直接回族学读书的念头,用他的说法,那就是一个秀才夫子居然教不过一个童生夫子,可见那秀才的学识也不过如此。

  金氏一听这话,自然十分赞成,到族学念书不但一年能省下好几两银子的束脩,就是两个孙儿也能天天守在自己身边,不然吃住都在私塾,她实在挂心的很。

  再说就那丁点大的小崽子都能念出名堂来,自家这么聪明的孙儿肯定学的更家出色才对。

  对于公爹的话,张氏和许氏心里自是一百个不愿意,自打儿子去镇上念书后,两人自觉与旁人比起来要得意了不少,如今突然回到了族学,她们哪丢的起这个脸啊。

  而林全河和林全江两兄弟,肯定也不赞成让儿子回族学念书的事,这人哪有从面箩跳到竹筒的道理。

  再说,秀才的学识哪是一介童生能比的,他们儿子这次没考好,不代表下次还考不过,所以还是依旧去镇上私塾念书吧。

  林金财看了看大孙子和二孙子,见两人也是满脸的不认同,最后只能打消了让他们回族学的念头。

  只是心里却有些遗憾,因为在林金财眼里,那王夫子是真的好,不说旁的,单看二弟家的小孙子,原本大字不识一个的小娃儿,没想到才学了三年,居然就把县试给考过了。

  所以林金财觉得,若自家大孙子二孙子也跟着王夫子学上一年,加上他俩有镇上私塾的基础,想来考过县试肯定没问题。

  与林金财抱有相同想法的还有好些族人,想到林大贵这几日的满脸喜色,再换位畅想一下自己。

  于是这两日,除了原先自我结业的那批学生又被爹娘送回到王夫子那里,紧接着又有族人也准备把自家孩子往族学送。

  除了族里的,还有好些小高山的村民,也都找到了林族长那里,表达了想把孩子送到族学念书的想法,并表示,他们虽不是林氏族人,但他们可以交束脩啊。

  可以说,这两日的林族长家实在繁忙,因为来来往往的族人和村人就没个停歇的时候,特别在县衙送来喜报那日,林德运觉得自家的门槛都快被人给踩破了。

  而老林头,在收到喜报后,心里的大石头才真正落了地,天知道这几日他等得有多心焦,毕竟都过了五日了,还没见一点动静,换了谁都有些不放心。

  没看老大老二他们也都开始担心起来了吗。

  原本林大柱想找大堂哥打听一下的,毕竟人家是等发了榜才回来的,只是细想过之后,最终林大柱还是没上门去问,别到时人家说自己显摆,那就没意思了。

  与爹娘兄弟的着急不同,林三柱一直都没怀疑过林有志的话,再说他还记得儿子出考场时,可没像其他人那样哭着鼻子,所以他儿子考中肯定是理所当然的事。

  至于衙门为何隔了好几日还没送喜报过来,大概先忙别的事去了吧。

  其实县衙还真没去忙别的事,何况喜报隔上五、六日送达也很正常,毕竟差役们都是依着榜单的名次来的,先是第一名案首,接着第二第三,而三十九名已在榜单后头了,自然就没这么快,再加上周善县与横溪镇的路程可不近,所以就拖到今日送了过来。

  许是实在高兴,吴氏难得大方了一回,直接从钱匣子里拎出一串铜钱当作赏钱。

  这可是足足一百枚呢,那衙役有些意外,原本想着乡下人家,能拿出十几二十枚铜钱已算大方,就像昨日吴兴村的那家,只给了二十几个铜板,真没想到同为乡下人,这家居然直接递了一串过来。

  胖脸差役满脸是笑,接过喜钱后,直说多谢童生老爷家。

  这话直接打散了吴氏心里的后悔,原本她还觉得自己太败家,可现下却不这么认为,没听见吗,人家可是直接喊上童生老爷家了呢。

  有这么讨彩的话摆着,自家孙儿考上童生肯定指日可待。

  ......

  送走了喜报差役,日子又逐渐恢复了平静。

  而族学这边,应着大家的要求,林族长与林有志商议过后,准备再整理一间班舍出来,毕竟四十多名学生挤在一起也实在不是个事儿。

  至于再请夫子的打算,目前还是没有的,如今大家都是冲着王夫子的名头,所以没有再请的必要。

  还有一点就是,在林族长和林有志看来,这帮人不过是一时兴起,说不定再过一些时日,就不愿意来了也难说。

  所以还是再等等看吧。

  这日,林三柱再去书肆交绣品时,就听高掌柜与他说起已找到私塾和夫子的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