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军阀:从西北边陲崛起,横扫列强 第590章 雷霆手段 绝不手软

《军阀:从西北边陲崛起,横扫列强》第590章 雷霆手段 绝不手软

  【若论“败家”之能,千古以来,确实鲜有人与这位大名鼎鼎的隋炀帝相提并论。】

  隋炀帝!

  捂着心口几乎要晕倒的隋文帝杨坚听到这里,瞬间支棱起来——要素察觉.jpg

  大隋群臣全都不可思议地瞪圆了眼睛。

  “这逆子就是隋炀帝?!”

  ……我大隋,莫非也要二世而亡了?

  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出现在大隋君臣心中,他们连忙将这个念头甩了出去。

  ————不至于,不至于。以大隋的情况,即便下一任君主昏庸败家,也够他败个几十年,最多最多就是国势日衰,只要下下任皇帝靠谱一点,总能慢慢挽回。当初秦朝二世而亡,除了胡亥瞎搞之外,亦有六国遗民难以归心,秦国军功制崩溃的因素。

  而大隋四海升平,万民归心,焉有此患?

  尽管心中如此安慰自己,但不详的预感仍是徘徊不去,让殿内气氛变得极为压抑。

  这不详的预感很快就实现了——

  【修东都、开运河、游江都只是一个开始。就算他如此挥霍,也还没败光隋文帝留下的家底呢,真正的大头还在后面。】

  “……真正的大头还在后面?”

  隋文帝杨坚怀疑自己在做梦。

  这小子已经用几年时间花掉了他老子一辈子都花不掉的钱,把他辛辛苦苦增长上去的人口数量削了一截,这还不是大头?

  ……人不能,至少不应该。

  鸦雀无声的朝堂上,只有隋文帝杨坚的咆哮声在肆虐:“把这畜生给朕拖过来!”

  【之前已经说过,隋文帝在位时,不仅令统一的突厥分裂成两部,还获得了“圣人可汗”的尊称————当时臣服他的主要是东突厥。正如当年西汉接受处于弱势的南匈奴的臣服,助其暴打北匈奴——样,隋文帝接受东突厥启民可汗的臣服后,便一手扶持起东突厥,而对西突厥加以压制。等到隋炀帝杨广继位后,西奕厥已经衰微。于是这位大隋天子轻而易举将之收降,并分割成三部,至此,北方突厥彻底臣服!】

  【————这一年,是大业六年。】

  “哎哟!”

  真·被拖过来的太子杨广立刻就挨了老父亲的一记窝心脚,一屁股坐在地上。

  怒发冲冠的老父亲犹觉不解气,越想越觉得肉疼的他手一伸:“拿朕鞭来!”

  群臣连忙上前阻拦,杨广更是手脚并用爬起来:"父皇,未来之事岂能做准……"

  隋文帝杨坚才不听他狡辩呢。他只知道自己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粮都被这败家子霍霍了,不毒打他一顿难消心头之恨!

  啪!啪啪啪!

  隔着劝架的大臣,这对父子在殿堂上玩起了你追我赶的“游戏”,长鞭凌厉的破空声呼啸响起,而大臣们也就是意思意思拦一下,可没有谁真的挡在前面替杨广挨打。

  ————尽管仙人没有重点提及,但水镜中闪过的画面里,不乏隋朝大臣被杨广这昏君抄家灭族的画面,他们现在都忍不住想杀了杨广,又怎么可能真心替这昏君求情?

  “啊——”

  “呜——”“呃——”

  杨广销魂的惨叫声为水镜中的画面配上了最好的音乐,大臣们只恨不能替他伴奏。

  惨叫声中,只见镜中这位大隋天子不断出游,每次都声势浩大,排场惊人。而旁边还贴心地写上了每次出游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隋文帝抽打的力度都因此更重了。

  【登基至今短短六年,闲不住的杨广一边在国内大兴土木,一边四处出巡。】

  【大业元年,南游江都,次年四月才回归洛阳。大业三年,北巡榆林;大业四年,又至五原,出长城巡行于塞外;大业五年,西巡张掖;大业六年,再游江都。】

  【短短六年,杨广似乎已经做完所有想做的事,去过所有能去的地方,如今就连北方草原都彻底臣服,这位大隋天子愈加志得意满,决定好好显摆显摆,这一次,他来到东奕厥,临幸启民可汗大帐。】

  【而这次普通的出游,却给了他一个“意外之喜”,也改变了大隋王朝的走向。】

  水镜之中,淡淡的云雾飘散开来,现出一间极具草原民族风格的大帐。

  大账中,一身草原民族打扮,顶着"启民可汗"四个大字的男子收到消息,惊讶万分:

  “大隋天子驾临?”

  杨广的“突袭”让这位启民可汗猝不及防。他连忙去看帐中的另外一个人————此人一身不同于大隋也不同于突厥的少数民族打扮,手上还拿着使者专

  用的节杖。

  四个大字突然从他头顶蹦蹦哒哒出来。

  【高】/【丽】↘【使】/【者】↘

  两人惊慌地对视几秒,启民可汗叹气道:“事已至此,你我共同觐见大隋天子罢!”

  高丽使者就在帐中,藏是藏不了的,启民可汗只好请他一同去朝拜隋炀帝杨广。

  似乎有一阵大风吹来,将水镜中的画面吹散,再次出现时,就是启民可汗与高丽使臣共同拜见隋炀帝杨广——后者的出现显然出乎杨广意料,他眼中闪过一抹恼怒。

  【————原本是心血来潮来见启民可汗,却意外遇见高丽使臣,高丽使臣偷偷摸摸在东突厥做什么?可见高丽国不老实啊!】

  【高丽使臣的出现击中了杨广的雷点。他本以为四海臣服,所有人都匍匐在自己脚下,却被小小高丽戳穿了这个假象。】

  在随行大臣裴矩的建议下,隋炀帝杨广对高丽使臣发出礼貌的恐吓:"启民可汗诚心侍奉大隋,朕才会亲自驾临可汉营帐。明年朕就巡视涿郡,你回去告诉高丽王,让他早点来朝见,千万别怕。要是不来的话,朕就带着启民可汗,亲自去见他。”

  看到高丽这个名字,隋文帝杨坚露出头痛之色——他还记得这个讨人嫌的小国。占尽地利优势,国都在山城之中,打起来特别麻烦,看在其国主如今还算安分的份上,杨坚也懒得浪费国力物力去攻打。

  ————不过十多年,又开始不听话了吗?

  ……

  “高丽?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五胡十六国时期,慕容舅光有些好奇,“同我前些日子才攻破的小国高句丽有何关联?”

  【高氏高丽,世居朝鲜半岛,在诸夏史书上有过多个名字。汉朝时为高句骊,南北朝时为高句丽,隋唐之时则简称高丽。】

  【当初汉武帝征服朝鲜半岛大半领土,置以玄菟、乐浪、真番、临中四郡。汉昭帝之时,真番、临屯二郡被并入乐浪郡。到东汉末年,辽东太守公孙度从乐浪郡中分割出一部分,设为带方郡。从前的四郡之地此时便分为玄菟、乐浪、带方三郡。】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中原打成了一锅粥,一个始建于汉元帝时的小国高句骊悄无声息地发展着。直到东晋之时,它趁东晋朝廷自顾不暇之际,一举吞下了玄菟都,又在与百济的争夺中获胜,夺得乐浪、带方二

  郡,辽东三郡尽归其所有!】

  【当这个小国再次出现在史书上,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且换了一个新的名字——高句丽。这一次它的出场显得极为狼狈。】

  【————前燕开国皇帝慕容默——举攻破丸都,杀得高句丽国主单骑而逃。】

  【幕容铲掘开前任高句丽国主之墓,将墓中尸体以及高句丽国主的妻子与母亲一并带走。此外还有大量的财宝,“掠男女五万余口,焚其宫室,毁丸都而归”。高句丽国主称臣上贡,这才迎回了父亲的尸体。】

  “原来高丽就是高句丽……”慕容贵终于恍然大悟,他认真欣赏了一番水镜之中的自己率领大军踏破丸都的英姿,不可思议地开口,“天意难料!如此小国,竟能延续到数百年之后,国祚远胜于我燕国?”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小国还敢背后搞事,招惹那个如日中天的大隋王朝?

  ————就不怕大隋王朝翻掌将之覆灭?

  ……

  汉武帝刘彻的目光紧紧盯在水镜中的高丽版图上:“那是朕的辽东四郡!”

  东汉末年的辽东太守公孙度更是一惊。

  ……该死的东晋司马家,内斗之时,让多少蛮夷分食了本该属于汉家的土地啊!

  其他东汉末年的诸侯同样面色发黑。

  ——死去的记忆又开始攻击所有人。

  自从得知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之事,天下哗然,拒绝内战的声音传遍大江南北。而嫌疑最大的河内司马家更是迎来了天下人异样的审视,这段时间都不知进了几波飞贼,遇上了几次意外,遭遇了几次火灾。

  高句丽的发展唤醒了大家对司马家的痛恨。可想而知,河内司马家又要倒霉了。

  伴随着一阵节奏轻盈的背景音乐,上一刻还在大火中焚烧的丸都逐渐褪去破败的色彩,显露出重新修建过后的焕然一新。

  它在群山的怀抱中牢牢缩起手脚。似乎任何人想要打过来,都只会撞得满头包。

  那道动人的女声不紧不慢地念道:

  【时移世易,南北朝末期,曾经被慕容觥吊打的高句丽已是朝鲜半岛的霸主。尽管高句丽曾向北魏与北周纳贡称臣,却并非归顺,同时也向南陈示好。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后,高句丽依旧首鼠两端,直到南陈被灭,高句丽这才

  慌了,整顿兵马围积粮食,做好了隋朝来攻的准备。不过隋文帝并未计较,只传书一封,令其改过自新,并册封其新任国主高元为高丽王——这个小国在史书上的名字便成了“高丽”。】

  【隋文帝杨坚的大度大概被理解成了软弱,就在被册封的第二年,也就是开皇十八年,高丽国主高元举兵进犯辽西,虽被及时打退,隋文帝却勃然大怒,以汉王杨凉为帅,派水陆三十万大军讨伐高丽!】

  【没想到两路大军均进展不顺。陆路这边,恰逢大雨,后勤无以为继,军中又疫病四起;水军倒是渡海直逼平壤城,却遭遇风暴袭击,大部分船只都因此沉没。撤军之时,死者达到十之八九。再加上高丽王诚惶诚恐遣使前来谢罪,隋文帝杨坚便干脆就坡下驴,从此不再对高丽用兵。】

  【然而,高丽国明显一直“贼心不死”。】

  【十二年后的如今,相似的双龙码又重演了——暗中搞事被发现后,收到隋炀帝杨广的警告,高丽国主非但没有去朝见,反而又开始励兵袜马,做好了交战准备。】

  【自己说的话被人当同给放了,杨广岂能忍?这世上从来没人能折损他的颜面!】

  水镜中出现一个磨刀霍霍的Q版火柴人,一大串气泡从他的头顶飘了出来,挨挨挤挤占满了整个屏幕,每一个字都大写加粗:“你以为你拒绝的是谁的爱?”

  火柴人一飞镖射向挂着高丽版图的靶子,全身上下都燃烧起实质的怒火:“是一位天神(划掉)万古一帝的爱啊!”

  【杨广决定给不识趣的高丽一个狠狠的教训。大业七年,他巡视到涿郡,随后一声令下,讨伐高丽!】

  【隋军出动一百一十三万军队,每日发一军,两军之间相距四十里,历时四十天,所有军队才发完,其旌旗绵延干里,就连运粮的民夫都有二百二十万,“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隋文帝杨坚下意识按住了心脏。

  不妙,不妙,非常不妙……

  他看像杨广的眼神简直像在看傻子,几乎破口大骂:"出动百万大军,就高丽那点地盘,挤得下百万大军吗?真正派上战场与敌军正面交战的才多少人?一路上人吃马嚼,得消耗多少粮草你想过没有?”

  “要问就问隋炀帝!”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杨广只想冷笑,“未来之事我如何知道……”

  干错万错都

  是这莫名其妙盘点凡间之事的仙神的错!这帝王之位本是他襄中之物!

  秦始皇赢政若有所思:“将兵百万,非名将不可,隋炀帝能指挥百万大军吗?”

  经验丰富的老将军王翦断然道:“恐怕不能。”

  ……百万大军真不是谁都能指挥的。

  汉高祖刘邦笑出了声:“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此人以为自己是淮阴侯不成?”

  尽管许多人都预料到隋炀帝恐怕会出师不利,却也不曾料到他会败得如此惨———

  【从涿郡出发前,有大臣劝杨广就留在涿郡这个大后方,不要御驾亲征,免得一旦失败有损帝威,杨广不听;劝他迅速出发,出其不意攻克平壤城,杨广不听;提醒他高丽可能会诈降,杨广依旧不听。】

  【最后的结果狠狠打了杨广的脸。】

  【由于杨广要求三路大军分兵行动,协调前进,且但凡行军驻扎都要向他报备,不能擅自行动,隋军相当于全程自缚手脚,终于打到辽东城下,包围辽东城,大家又不敢动了——因为城里求降了啊!】

  【万古一帝杨广在出发前就告诫大家,咱们这是来吊民伐罪的,不是为了功名,“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既然高丽主动投降,大家哪里还敢继续攻城,这不得赶紧去派人请示皇帝陛下吗?】

  【然而等杨广那边的批复下来,辽东城里早就休息好了,又开始新一轮的坚守。至于投降之事?什么时候说了要投降啊?】

  【没办法,大家只能继续攻城。差一点又要攻下辽东城时,城里人又来请降了。大军只能停止攻城,继续去请示皇帝。】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自三月进军,六月还没拿下辽东城。直到隋军粮草耗尽,隋炀帝杨广开始反思————朕如此英明神武,大隋百万大军所向无敌,为何会拿不下辽东城?果然是他们态度有问题!】

  【于是杨广亲临辽东城,狠狠责骂前线将领:你们是不是自以为官职高,家世好,就贪生怕死,不肯尽心竭力啊?之前不肯让我到前线来,肯定也是怕我知道真相。现在我来了,你们以为我不敢杀人吗?】

  【可以想象,当时诸将内心如何生草。】

  【攻不下辽东,不是你瞎指挥的锅吗?】

  【———吾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灭陈之战,这隋炀帝只怕是挂名罢?”汉武帝刘彻一脸长见识了的表情,“但凡此人有参与指挥,南陈都没那么容易灭。”

  哪怕他不通军事,也知道像隋炀帝这样搞是不行的,不懂的事就交给专业的来啊。

  霍去病几乎屏住呼吸看完这一场闹剧,脸上的表情都是窒息的。他后怕不已,发自内心赞美道:“臣三生有幸,得遇陛下!”

  “倘若生在隋炀帝之时,何止三生不幸!”

  现在才知道,一个不胡乱指挥,让前线将领自由发挥的皇帝,是有多么难得。

  霍去病就像是吃惯了山珍海味,骤然发现别人吃的是清粥白菜,甚至草根树皮,这才发觉自家山珍海味的珍贵之处,看向刘彻的目光都比从前亮了十度不止。

  汉武帝刘彻十分受用,大笑起来。

  ——那什么唐太宗,有后妃爱他,儿女爱他,臣子爱他,果然朕也是一样的嘛~

  骄傲.jpg

  【在此之前,来护儿率领水军一路大败高丽军队,来到平壤城下,原本要等各军齐至再出发,由于陆路大军在辽东城下久久不至,他选出四万名精锐甲士主动出击,结果中了伏击,幸存者仅数千人而已。】

  【此时,眼看高丽万众一心,辽东城暂时拿不下,杨广终于想起可以绕过辽东城先打平壤城。他派遣三十万大军分九路出发。】

  【由于每名士卒都要带上百日粮草,再加上排甲、枪稍和衣服、军事器具、火幕,负重加起来在三石以上,士卒根本无法承受,军令又禁止遗弃粮食,否则一律斩首。士卒们只能偷偷在军帐下挖坑埋掉粮食,结果才走到半路上,军粮就快要耗尽了。】

  【大军出发不久,高丽大臣乙支文德来投降,借机窥探隋军虚实。结果隋军指挥层因意见不一吵起来了。】

  【右诩军大将军于仲文手中有皇帝密旨,要求他若是遇到高元和乙支文德,定要把人抓住。抚慰使刘士龙却坚决不同意。他没有密旨,可他身份不一般啊————早在从涿群出发时,皇帝就规定各军“受降使者一人,承诏慰抚,不受大将节制”。】

  【没办法,于仲文只好把人放了。】

  【放走之后他又后悔了。皇帝密旨写得清清楚楚,没抓到人怎么回去交差呢?于仲文赶紧派人去追,找借口想把人骗回去,

  乙支文德当然没上当,反而溜得飞快。】

  【左诩卫大将军宇文述因缺粮不想再追,但他却没办法拒绝于仲文的要求——于仲文的身份也不一般,隋炀帝杨广认为于仲文有谋略,要求各军都接受他的指挥。】

  【没办法,宇文述只能硬着头皮去追。】

  【这一追却嗨到不行,一日之内,七战皆捷!宇文述顿时觉得自己又可以了。他东渡萨水,继续追击,这时乙支文德再度派人来请降,宇文述见将士疲惫,难以继续作战,便答应了请降,组成方阵缓缓撤军。】

  【趁此时机,一路诈败养精蓄锐的高丽军队突然发难,四面包抄,隋军只能边战边走,渡过萨水时,才渡过一半,高丽军队猛击其后军,隋队顿时大溃败。宇文述等人一天一夜跑了四百五十里……等击退高丽军队,重新回到辽东城,当初出发时的三十万五千人,只剩下二千七百人!】

  “锵”……"

  随着一声宝剑出鞘的声音,大隋朝堂乱作一团,隋文帝杨坚举着剑追在为了保命而发挥出惊人速度的杨广身后,双目赤红,状若疯狂。一群大臣连忙上前阻拦。

  “陛下!陛下!虎毒不食子啊!”

  “都让开,朕今日就要斩了这个逆子!”

  大隋一边拦着隋文帝一边心里狂翻白眼————真以为他们都想保住杨广的性命吗?还不是担心现在不出面将来被皇帝算账?万一皇帝杀了儿子又后悔找他们麻烦呢?

  (被汉武帝刘彻干掉的大臣点了个赞。)

  “区区高丽,却拖垮了一个大一统王朝。”

  武德年间,光速换了太子的唐高祖李渊不胜唏嘘,他将目光投向新鲜出炉的太子李世民,语重心长:“隋炀帝的前车之鉴,二郎你可要记住。”

  他倒不担心李世民像隋炀帝那样战术拉垮,就怕他将来屡战屡胜好大喜功,万一像汉武帝一样穷兵赎武就不好了。

  在这之前,他之所以更偏向于李建成,就是因为自家的情况和隋朝太相似了——都是次子比长子更加出彩。隋炀帝杨广不曾继位之前,也有过南下灭陈的战功傍身,哪怕实际指挥者是随行大将。隋炀帝杨广曾经也是公认文武双全的贤王,结果上位之后把大隋败坏成了什么样子?二郎李世民虽然战功无双,可谁知他有没有治理天下的才能?万一是又一个隋炀帝呢?

  >不过,如今李渊倒是不用担心了。

  有仙人亲口认证,李世民可谓众望所归。即便身为皇帝的李渊,也无法违背众望。

  “儿臣记下了。”

  李世民干脆地答应了下来。心里却悄悄开始推演,换做是自己该如何攻打高丽……

  嗯,没必要派百万大军,十万都嫌多。若攻城不易,可设法吸引其出城野战……

  【————隋炀帝杨广率百万之师,大业八年正月从涿郡出发,七月无功而返,损兵三十万,耗费粮草无数,背后不知多少家庭破碎,仅有的收获便是攻克了高丽的武厉逻城,在此设下辽东郡及通定镇而已。】

  【————这场浩浩荡荡的百万大军游行,就这么虎头蛇尾地落下了帷幕。】

  【事后,杨广迅速将失败的锅分完了————斩刘士龙以谢天下,废宇文述和于仲文为平民,因诸将都推罪于仲文便拘禁于仲文,直到后者忧愤染病才将其释放。】

  【至于他自己?万古一帝怎么会错呢?万古一帝又怎么会败呢?只要把“万恶之源”高丽干掉,失败的黑历史就不存在了!】

  看到这里,秦始皇赢政都绷不住了。

  隋炀帝杨广的存在让他充分见识到了物种多样性。公认的明君或许都是差不多的,但昏君暴君却各有各的该死之处……

  秦始皇赢政瞪圆眼睛,难得失态。

  不会吧?不会真的有人……

  【半年后,大业九年正月,隋炀帝杨广再次召集天下兵马汇聚涿郡,还特意从关中招募精兵,组成了骁果军,二征高丽!】

  【这一回,杨广吸取教训,不再瞎指挥,令诸军便宜行事,隋军风驰电掣推进到辽东城下,疯狂围攻二十余日,就在即将攻破辽东城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从后方传来。】

  【————在黎阳督粮的杨玄感,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