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和小傻子竹马结婚后 25 第 25 章

《和小傻子竹马结婚后》25 第 25 章

作者:甜糖阿二 字数:1814 书籍:和小傻子竹马结婚后

  紫薇殿。

  隶芙站在王皇后跟前,洗耳恭听皇后猜到的答案。

  但听皇后说完自己的猜测和几条理由后,隶芙目瞪口呆大为震动:“娘娘怕是想多了!”

  皇后道:“不是我多想,你还记得废太子事吗?为了一个不入良籍的乐人,那位还与先帝闹得天崩地裂的——你忘了?咱们第一回到九成宫东宫的时候,前院还有个大坑呢。”

  “那坑原是废太子为那乐人立的衣冠冢,先帝下令不得不挖了去,但废太子却都不让人填土,就那么空着。最后还是陛下入东宫后,咱们才将那院落收拾了。”

  这件事隶芙记得,坑还是她看着宦官们填土种花的。

  因此隶芙也疑疑惑惑起来,不过她还是道:“不知娘娘记不记得是哪个宫人所言旧事,奴婢再去细问——若是知道当年崔郎为何忽然离开晋王府,去了鸿胪寺,此事应当就更分明了。”

  皇后记性很好,很快给出了一个名字,隶芙领命而去。

  而隶芙在问出‘废太子男宠事后,先帝忽下令将崔郎调去鸿胪寺,接下来崔郎便到西域最偏远之地出使一年’这样的消息后,默默走回来了。

  好大一瓜啊。

  但吃瓜是人类的天性——皇后与隶芙两个便在灯下叽叽咕咕说了一夜,喝完了两壶蔗浆,才将这些年的‘星点线索’复盘完毕,并且串成了一条起承转合的故事线。

  话说的太多,以至于睡前王皇后不由摸了摸嗓子:“明天熬点润喉的草药茶喝吧。”

  隶芙忙点头应了:“夜深了,奴婢服侍皇后安歇。”

  正弯腰整理床铺时,忽然想起一事,不对啊!

  她忙转头去看妆镜前的皇后道:“咱们虽知崔郎事,但他于事无补啊。娘娘想要的是皇子,咱们还是得找个可意的宫女给陛下送去。”

  隶芙这才发现,这一晚上原来没干正事。

  然后试探着出了个主意:“不如明儿奴婢去掖庭一趟,好好寻一番。若是要容貌堪比的自是不可能了,但若是有眉眼相像些的……”

  皇后从镜子前面转过头,叹气道:“隶芙啊,你这个法子,可真是有点蠢了。”

  “这么些年了,陛下若是想找,还用等咱们?你瞧后宫可有眉眼相似者?”

  隶芙说出口后,其实也觉得是个馊主意。

  皇后起身:“这事儿我有主意,明儿我去面圣。”

  隶芙一万个不放心,坚决让皇后先把想法跟她讲一讲,听完后觉得,诶?似乎还挺靠谱的。

  “明日就安排,会不会急了些?”

  皇后摆手:“这种事有什么可拖的。”

  *

  冬日,因多有外邦使节入京贺新岁,一向是鸿胪寺公务繁忙期。

  今年因是永徽元年,忙碌尤甚。

  崔朝都难得几日没有摸鱼,一直在专注公务。

  直到被人打断:“崔典客丞,陛下召见,请随咱家去吧。”

  崔朝望着眼前的宦官,笔下未停,依旧在写名刺:“这位公公倒是面生。”

  这位宦官倒也毫不掩饰,拿出自己的鱼符给崔朝验:“咱家是六品殿上监,原是不管传话事的。”

  崔朝颔首:“既如此,公公请回,我自会去立政殿面圣。”

  那宦官道:“圣人急召,让咱家这就请崔典客丞往宜春北苑去。”

  崔朝手下的笔一顿,然后若无其事换过一张字条来写。宜春北苑他知道,是东宫一处宫室。

  如今陛下已登基,从东宫搬出,怎么忽然又在东宫召见。

  鱼符做不得假,这人必是六品殿上监——宫中能用这个品级宦官的,除了陛下,也只有皇后和淑妃了。

  崔朝不由想起姜沃曾提起的‘淑妃拉拢’之事。

  那这回呢,到底是谁?又是为了什么?拉拢?陷害?还是要做个局捏个把柄?崔朝脑海中过了数个可能性。

  那宦官似乎有些着急了:“还请崔典客丞这就随咱家来吧。”

  崔朝将写好的新字条封好,在信封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随后站起身来:“好,我这就随公公过去。”

  要是不能一探究竟,他估计会好奇的睡不着觉。

  不过,该报备还是要报备的。

  崔朝随这位宦官走到鸿胪寺大堂前,将手中信封交给专门负责传递公文的小吏:“是件要紧事,直接送到太史令手里。”

  *

  就在崔朝跟着面生宦官往东宫宜春北苑去时,皇后来到了立政殿面圣。

  见殿内无闲人,皇后便开门见山将自己的来意说了。

  “我知陛下心里有个挂念的人,但身份上不太合宜入宫。”

  皇帝停笔:“皇后如何得知?”

  这回不用隶芙在后面扯她,皇后都知道不能交代程公公出来,否则以后谁给她们传递消息。

  于是只道:“是我自己从陛下的话里琢磨出来的。”王皇后想,这也是实话,其实程望山也没提供多少信儿,多半还是靠她自己。

  好在皇帝也不是真的要问——

  小山收钱卖御前消息,还是他安排的。与其让御前被人想方设法安钉子进来,不如就让小山这种懂分寸又圆滑的人,主动对外释放一些消息。

  于是只点点头,就皇后‘如何得知’这件事翻篇。

  李治语气多了几分慎重:“皇后既知,今日过来是要做什么?”

  其实要不要把媚娘事透漏给皇后,李治也一直很犹豫——不为别的,只为王皇后是他完全摸不准路数的人。

  他完全猜不到王皇后知道这件事,是会拿着礼法来直谏力阻媚娘进宫,还是会闹开来直接去向长孙太尉告状,亦或是会顺着他设想中最好的路,主动将媚娘接进宫来。

  为了王氏的不可捉摸,李治最终示意小山可以把‘先帝武才人事’透给王氏前,是做了最坏打算的——

  他已经在感业寺周围安排了不少亲卫。

  就怕王氏选了最坏的那条路,直接告状给舅舅。

  此时他望着王氏,慎重中甚至有几分紧张。

  终于到了揭盅的时候了。

  *

  王皇后点头道:“陛下想来是囿于颜面,又恐流言伤人。那我愿意替陛下周全此事!”

  李治心下一宽。

  终于,王氏这一回走了一条他最希望的路。

  听王皇后接着又道:“我愿为陛下解忧,还请陛下也成全我,给我一个皇子抚养。”

  李治的欣喜变成了带着拒绝的犹豫——他再想媚娘回来,这话也是不能应的!将来他与媚娘的孩子,怎么能给皇后养呢?

  皇后见他如此,不由惊讶道:“我替陛下周全心意,难道陛下都不肯宠幸个宫女,将其子抱给我吗?”

  李治一怔:“你只要个宫女的孩子?”

  皇后疑惑道:“不然呢?我还能要谁的孩子?”

  李治忽然觉得有什么不对似的,不由细看王氏。

  帝后二人再次面面相觑起来。

  片刻后,还是李治先打破了沉默:“好,那皇后要派人出宫接人的时候……”

  王皇后摇头道:“陛下,人已经在宜春北苑等陛下了。”

  李治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

  王皇后又耐心重复了一遍。

  有那么一瞬间,李治还真以为,王皇后是雷厉风行已经将媚娘接进宫了。然而很快就明白必不是,亲卫们早得过他的吩咐,绝不会让宫里人无声无息带走媚娘。

  那皇后接进宫的到底是谁!

  李治起身,手一指皇后,吩咐道:“看好皇后,不许离开立政殿半步!”

  他即往东宫宜春北苑去。

  *

  立政殿离东宫宜春北苑很近,只需要穿过两道门——这是皇后特意选的地方。

  李治很快就到了宜春北苑门口。

  来的路上程望山已经把跟隶芙所有对话都交代了,然后狠狠打了自己两巴掌道:“都怪奴婢怕皇后娘娘冲动去告知太尉,便想着慢慢透露此事。”他还等着隶芙下次问就说呢!

  一听程望山还没将媚娘的名字说与王氏,李治就觉得眼前一黑。

  他停步于院外吩咐小山道:“你进去看看,不管是哪一家的命妇或是小娘子,一定要好生安抚,再带来朕跟前,朕亲自厚赏。”

  小山连忙进去。

  片刻后,李治便见战战兢兢的小山出来,身后跟着一个他熟悉的身影。

  崔朝看到皇帝,还有点惊讶:“原来真的是陛下叫我吗?”

  李治:……

  朕累了,毁灭吧。

  他只觉脑中翻江倒海一般,而王氏刚才的话,有一句忽然特别清晰的从他记忆里蹦出来:“不然呢?我还能要谁的孩子?”

  原来是这个意思。

  李治在无边的恼火中竟然又升起一点奇特的庆幸感:还好是崔朝,王氏若是这么自作主张的弄了别的朝臣来,他真不知如何收这个场了。

  “程望山,去把皇后叫来。”

  外面被皇帝叫到大名的小山公公立刻连滚带爬去叫,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要死了。

  *

  皇后过来的也很快。

  而在这儿期间,皇帝也简短(但艰难)的把这件事与崔朝说了一遍。

  于是王皇后进门之时,崔朝没有忍住看了她一眼——作为朝臣,他一向是很注意目光避开嫔妃的,但今日实没忍住,用一种近乎于膜拜的眼神看了一眼王皇后,然后才垂下头。

  王皇后是有些忐忑的:在立政殿见皇帝面色骤变拂袖而去时,她与隶芙就相视不安。

  偏生此时陛下还不让她带隶芙进来,只许她一人面圣。

  “皇后,朕许你先自辩。”

  皇后想了片刻道:“陛下,是我办的太急了,没有跟陛下商议的缘故吗?”

  李治方才的满腔怒火,在听到王皇后这话的时候,忽然就跟暴雨打过的火堆一样尽数熄灭了:罢了,真的,罢了。

  他刚提起些力气,要跟皇后说明此事,忽然听到轻轻的叩门声。

  皇帝难得厉声道:“谁都不许进来!”

  倒是一旁崔朝轻声道:“陛下,还是让她进来吧。”

  听崔朝说让进,皇帝也就猜到了门外是姜沃。估计崔朝来之前就觉得不太对,给太史局送了个信。

  李治破罐子破摔了,反正崔朝回去也会如实告诉太史令的,还不如让她眼见为实。

  于是无力摆手。

  崔朝走去开门。

  因刚才皇帝的声音太出乎意料的严厉,姜沃没有直接走进来,而是先从崔朝背后探了半个身子出来看了看。

  她接到崔朝的信后,第一个反应也是萧淑妃。

  于是来之前,还随手抛铜钱起了一卦,发现并无不吉,只是卦象有些纠结混乱。

  纠结混乱?

  她与崔朝一样,带着几分好奇便往宜春北苑来。

  如今推门一看——皇帝、皇后、崔朝竟然都在,那确实是有些混乱。

  崔朝等她看清里面的情形,确定过并无什么事发生,就伸手轻轻扯了扯她的袖子,示意她别看了。

  然后对皇帝道:“陛下,臣等先告退了。”

  皇帝缓缓点头。

  倒是皇后忽然道:“先等等。”然后对皇帝澄清道:“陛下,太史令可不是我叫来的。”

  皇帝觉得,他所有的感情似乎都耗尽了,麻木道:“朕知道。”

  崔朝与皇帝相识多年,从未见过皇帝这般整个人都呆掉了的模样。

  *

  太史局。

  姜沃将崔朝带到袁师父原先的屋中——这里最为隐蔽,隔音最好。

  “今日是怎么回事?”

  崔朝便从头讲起。

  姜沃弄清这一场乌龙后,不由笑了。

  心道:这叫什么,这就叫天然呆克腹黑啊。

  又见崔朝脸上带着无奈与郁闷之色,就伸手捏了捏他的脸颊玩笑道:“唉,也不怪王皇后错想啊。”

  实在美色误人啊。

  崔朝抓住她的手,学着她素日调戏自己的话委委屈屈道:“是,没办法,都是美人的日常罢了。”

  姜沃忍不住笑倒于美人膝上。

  她叹笑过此事后,便起身道:“我去一趟感业寺。”

  这样的事,她要不跟媚娘说,今晚实在难睡着。

  *

  宜春北苑。

  李治望着眼前的王皇后。

  从有意争取太子之位近十年来,他觉得自己颇擅因势导利,终于结结实实撞在了南墙上。

  王皇后给了他一个难忘的教训:做事,要因人而异。

  因此他很直白道:“朕与崔卿,与任何朝臣,皆是君臣之分,君臣之谊。若今日事,有流言蜚语自紫薇宫传出,朕就将紫薇宫的宫人全发落去玉华宫。”

  “朕记得,常给你出主意的,是一个叫隶芙的宫女吧,今日事她……”

  他还未说完,王皇后就打断道:“陛下,这次的事儿,全是我误了,不是隶芙给我出的主意!与她无关,陛下不如罚我禁足,或是将元日宴也交给萧淑妃。”

  李治忽然笑了:“皇后如此紧张一个宫女。”

  “倒是不在意今日之事,如何令朕难堪吗?”

  “皇后,你是不是从未想过,身为六宫之主的皇后该做些什么?”

  王皇后怔住了。

  她下意识想说:我做了呀,从太子妃时,我就想替你管着整个东宫,替你打理家业,管束妾室和宫人。

  是你一直不让我做的。

  但或许是皇帝的语气太沉,双眸中有太多她没看懂的情绪。

  以往有什么就说什么的王皇后,这些话就没出口。

  皇帝似乎也没有等她回答的意思,只是声音愈发沉道:“我记得皇后说过,欲效仿母后做一贤后——母后当年曾亲口向父皇道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毕竟汉之吕、霍外戚之乱都是切骨之诫。”[1]

  “母后尤其向父皇请命‘不令其兄长孙无忌位列宰辅’。”

  “然父皇信重舅舅,非要许尚书右仆射兼吏部尚书之位,后来母后还私下苦劝舅舅,直到舅舅上书辞官。”

  李治想到这儿,不由有些苦涩。

  他把前朝的思绪先放下,只看向王皇后问道:“皇后既然久欲效仿母后,如今皇后之舅柳奭已官至六部尚书,也算位高权重——朕今日免了他的官职,皇后觉得如何?”

  皇后呼吸一滞,下意识求情道:“陛下,这回事我想差了,犯了大错,可与舅舅无关。陛下圣明,何以后宫牵累前朝?”

  李治也没有意外。

  他早知道,皇后向来是以她的母家为重。

  今日他直接以母后事警王氏,就是他最直白的,也是最后一次问王氏:你会做世家的女儿还是选择做朕的皇后。

  果然,皇后的选择,从来如是。

  人以自己家族为重,是理所应当。但皇后之位,却不该如此。

  皇后想过吗?或许也有过吧,但她是过不了那一关的。

  王氏这个皇后,是给王家做的,给柳家做的,唯独不是给自己这个皇帝做的。

  李治慢慢点头道:“如此,朕知道了。”

  **

  他不知王家和柳家付出了什么,才让舅舅肯出面替王皇后讨要皇长子。

  但这让李治前所未有的抵触和警惕:如果舅舅只是做惯了长辈,对朝政大包大揽,他虽然会很不痛快,但也能忍耐。毕竟舅舅跟李勣同岁,也已经是五十六岁的年纪了,而自己才二十多岁。

  只要舅舅全心向着自己,所行之事都是为了替自己稳住朝政,就都好商量。

  他会逐渐成为一个让舅舅和朝臣们都安心的皇帝。

  可舅舅竟然帮皇后插手皇子事,那一刻,李治心底忽然有一种刀锋划过般的清醒与剧痛:如果立了年幼皇太子,这个孩子还被世家出身的皇后捏在手里,他这个皇帝的性命与皇位真的稳妥吗?

  世家有这种算计很正常,他们一直想掌控皇帝,复往日世家荣光。

  那舅舅又为什么愿意插手此事?

  *

  虽心中有怀疑,但那一日,李治最终选择跟亲舅直言相问:“舅舅为何要帮皇后要皇子?”

  长孙无忌道:“陛下忘了?陛下当年刚入东宫一年余,就得了如今的皇长子。当时先帝是有些遗憾不是嫡长子的。”

  “但因是陛下所出第一子,还是极喜欢,甚至亲自教过认字。既如此,岂能由一个宝林抚养。”

  李治这才略微放松一点,对长孙无忌道:“舅舅,皇长子原就有个长的名分,若是由皇后抚养,将来立太子一定绕不开他,可朕是没打算那么早立太子的,总要看看心性如何,也最好是孩子们都十岁以上再说——舅舅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思虑片刻:“也有几分道理。”

  又嘱咐道:“但陛下还是该尽早有个嫡子,若有觉得可解闷的妃嫔,多召见两回也无妨,但皇后才是正妻。”

  见皇帝应了,长孙无忌才起身告退。

  告退之礼一如既往被皇帝托住胳膊不许行,长孙无忌倒也惯了,随着就直起身。

  李治感慨道:“朝中诸事有太尉,朕就安心,家事有舅舅,亦是如此。”

  他一如多年前带着对长辈的孺慕望着长孙无忌:“舅舅会一直帮我吗?”

  长孙无忌也笑了:“自然。我这做舅舅的,不帮自家外甥,还能帮谁呢?”

  **

  “陛下。”见皇帝似乎陷入了沉思,久久不语,王皇后终于忍不住忐忑道:“陛下,这回是我错了。”

  “但此事除了我与隶芙,旁人都不知道,家中更无人知晓。”

  方才皇帝一句要免舅舅的官职,令王皇后很担忧。

  她试着道:“我不再问陛下之事,更不会将此事告知家中,还请陛下息怒。”

  李治已经换了如常淡然的神色,甚至还带了一点安抚之意,对有些惊弓之鸟的王皇后道:“方才不过是朕的气话。皇后放心,朕不会贬柳奭。他连太尉都能说动,实乃大才。”

  王皇后这才稍放心些,自请回去禁足。

  他望着自己的皇后:“去吧。”

  *

  李治回头就把‘谜语人’小山捶了一顿。但到底是心腹,没有舍得拉出去打板子,而是给了十下藤条。又不解气,转为扣他的钱:“扣你一年月例不算,今年你得的赏钱,也俱不许私留,全部送到……宫外遂安夫人的女医馆去,也给自己积积阴德!”

  痛失年薪的小山真情实感地哭了。

  但他也忙伏地叩谢陛下:办出这样的事儿来,陛下居然没打死他,真是洪恩了。

  他发誓,这辈子也不做紫薇殿的生意了。

  发落过小山后,李治独自一人在立政殿坐了许久。

  心中唯有一个想法越发清晰:他要尽快接媚娘入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