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恶人主母重生后,前夫全家火葬场 第150章 报官了

  朱襄若是被杀,愤怒的赵国人会做什么?

  就算赵国人还惦记着“马服君”不会做得太绝,但赵王会不会将此事推到自家头上?

  为了维护良人剩余的名声,为了保护良人的血脉,她哪怕让家臣都寒心,也必须让所有人知道,她无意为赵括报仇!

  而且就算为赵括报仇,也不该去找朱襄公啊!赵母非常感激朱襄公,如果所有赵兵都死在了长平战场上,恐怕后世无人再知道马服君,只知长平战败的赵括了!

  “你们扪心自问,应该去憎恨朱襄公吗?你们若还有良知,就不会因为嫉妒和迁怒去伤害朱襄公!”

  “相反,朱襄公说服秦人,带回了剩余赵军,弥补了我等子孙的过错,我们应该保护他!”

  赵母怒斥道:“若你们赞同老妪的话,请将血滴入酒坛中,立下血誓,绝不会对朱襄公恩将仇报!若你们不赞同,就请离开,从此之后,离开的人就是老妪的仇敌!”

  说罢,赵母拔出良人曾用过的宝剑,用悲伤的眼神打量着没有丝毫锈迹的剑身。

  “不,主母!”离得最近的家臣冲上来,痛哭道,“主母,我们都知道应该感谢朱襄公,怎么会去伤害朱襄公?”

  说完,他立刻拔出腰间的佩剑,割破手指,将指尖血滴入酒坛中。

  家臣们接二连三将血滴入酒坛中。他们本身就有佩剑,有的还随身携带小匕首以方便吃饭时割肉,不需要赵母准备器具。

  看着众人纷纷愿意立下血誓,赵母心中松了一口气。

  她并不指望血誓能约束这些人,她只需要逼迫家臣们立下血誓并将此事宣扬出去。

  众人一一立下血誓。赵母命人将小酒坛的酒水倒入一个更大的酒坛,分给每人一碗酒,然后喊开宴。

  就在宴会气氛终于不那么紧张的时候,出现了金属落地的声音。

  众人惊骇地将视线投过去,一位发须斑白的老者将酒盏落在了地上,掩面低泣。

  “主母,晚了,已经晚了……”那老者的声音十分痛苦,“我知道不应该憎恨朱襄公,可我不敢憎恨赵王,不能憎恨赵括,我还能憎恨谁?”

  赵母提着剑走过去:“你做了什么!”

  老者摇头:“赵王要杀了朱襄公,嫁祸给秦国。我帮他引诱廉颇和蔺相如离开了邯郸城。”

  赵母心里松了一口气:“你没动手?”

  老者苦笑:“我也派出了人……”

  赵母一剑刺进了老者面前的矮桌中,骂道:“你老糊涂了吗!赵王告诉你这件事,也是在嫁祸给你,嫁祸给我啊!若国人不相信朱襄公是为秦人所杀,你派出的人就会成为赵王嫁祸的证据!不……”

  赵母苦笑:“不,不是嫁祸,你真的出手了!”

  老者将脸贴在地上:“我是糊涂了!我听了主母的话,才知道我被赵王骗了。我不仅不能报仇,还会殃及剩余的家人。主母救我!”

  赵母深呼吸,对周围家臣道:“即便你们心中仍旧迁怒朱襄公,但只为了你们不被嫁祸,和我一起去保护朱襄公!”

  众家臣起身站立:“唯!”

  “诺”是地位高的人或者地位平等的人接受请求,“唯”多用于军中下级听从上级的命令。两者都是书面用语,平常不会用这么正式的应答。

  众家臣对赵母说“唯”,便是将赵母当自己的主将看待,要同赵母一同奔赴可能会死的“战场”了。

  赵母提着剑,让家臣驾着车,朝着关押朱襄的牢狱赶去。

  将马车帘子拉下,赵母抱着剑,露出了害怕的神色。

  她抹着眼泪,嘴里骂着赵奢为何死在她前面,让她必须提着剑去当家臣们的“主将”。

  赵奢早年得罪人,在赵国安定下来才娶了正妻。他身体在常年奔波中不算太好,只有赵括一个儿子,所以才将赵括宠得有些过了。

  赵母嫁给赵奢后就没有吃过苦,没有遭遇过危险。她虽然聪慧,但只待在后方,成为赵奢的后盾,从未用过剑。

  到年老了,她却成为了“主将”,提着剑,率着家臣,去奔赴一个前途未卜的战场,她真的好害怕。

  “良人……我真的害怕……”赵母抱着剑低泣,“括儿去长平的时候我害怕,朱襄带着十几万赵兵回到邯郸的时候我害怕,现在我也……”

  老妪蜷缩着身体,说出了当初她还是少女时,对领兵出征、大胜归来时曾说过的话。但现在不会再有人将她拥入怀中,抚摸着她的头发,告诉她“一切有我,别怕”。

  她只能擦干眼泪,装出了坚毅的表情,提着良人留下的剑,带领着曾经跟随着良人的家臣,为了保护这个家、保护良人剩余的名声而战。

  ……

  廉颇离开了邯郸城,去某地处理有关朱襄的急事。

  蔺相如也离开了邯郸城,也是去某地处理有关朱襄的急事。

  雪不知道他们处理什么事。她感到了害怕。

  即使李牧和荀况安慰雪,雪仍旧惶恐不安。

  她抱紧了嬴小政,无助地低泣。明明和良人承诺了,她一定会等着良人,守着政儿,当好良人的后盾。但她却没有自己所说的那么坚强,也没有做到自己承诺的聪慧。

  “政儿,舅母心里好慌。”雪不敢打扰已经在为拯救良人而殚精竭虑的良人的长辈和友人,她只能对嬴小政哭诉,“我感觉有事要发生,可我不知道该做什么。”

  嬴小政不断用肉乎乎的小手替舅母擦拭眼泪。

  他心中也十分慌乱。

  在舅父被关进牢狱的时候,他进了一次梦境房间。在梦境房间中,他不断思考要如何拯救舅父。思来想去,他只感到深深无力。

  一个腿短得跑快了还会跌倒的孩童能做什么?他什么都做不到。

  嬴小政只能安慰舅母,替慌张的舅母出主意,展露出自己超出孩童的才智,帮舅母打理好家里的事。

  雪没有像嬴小政曾经遇到的人那样,惧怕孩童超出常理的智慧,反而鼓励嬴小政。雪对有些害怕展露才华的嬴小政说,朱襄小时候也如嬴小政一样聪明,让嬴小政不用隐藏。

  嬴小政现在才敢为雪出主意。

  “舅母与舅父心连心,舅母突然心慌,可能舅父真的会出事。”嬴小政一边替舅母擦拭眼泪,一边板着小脸道,“舅母可请蔺翁和李伯父同去探望舅父。若无事,也不过是引起本就厌恶舅父的赵王些许不满。不过蔺翁非赵国官吏,李伯父又官职较低,赵王应该不会太在意他们。”

  雪摸了摸嬴小政的头发,道:“好,你、你留下来,舅母……”

  “不!我也要一起去!”嬴小政紧紧抱住雪的脖子,“如果谁伤害舅母,我就大喊我是秦国公子,赵人杀了我,秦国就有理由攻打邯郸,为我报仇!他们不敢伤我!”

  雪:“可是……”

  嬴小政蹭了蹭雪的脸颊,道:“舅母,荀翁和李伯父都与舅母一同离开了,我在家里也不安全,不如和你们同去。”

  雪犹豫了一下,点头:“好,舅母会保护你!”

  雪换了一身胡服,拿起了朱襄的剑。

  雪力气不大,朱襄的剑对她而言有些沉。

  她抿着嘴,将剑背在身后,去寻荀况和李牧。

  荀况和李牧听雪说心慌,愿意立刻去探望朱襄,以求个心安,但他们希望雪和嬴小政留在家中。

  “若良人真的出事,他们可能会派人攻击我和政儿。我和政儿跟着你们一同去,才最安全。”雪用嬴小政说服她的话说服了荀况和李牧。

  荀况点了几个他不承认是自己弟子的儒家弟子,李牧带上了自己的私兵,骑马向邯郸城奔去。

  雪也骑的马。

  朱襄学骑马的时候给她做了胡服,也教她骑马。她虽然不爱颠簸,勉强也能跟上。

  雪背后背着朱襄的剑,身前绑着政儿,骑马的动作十分艰难。李牧曾想帮忙抱政儿,下马再将政儿交给雪,雪拒绝了。

  她想,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她要如何完成对良人的承诺?

  ……

  时近黄昏,突然有人来传王令,要替换赵胜和赵豹为了保护朱襄而特意挑选的狱卒。

  狱吏阻止道:“狱卒调动必须有平原君和平阳君共同的令牌。”

  领队的人骂道:“难道平原君和平阳君的命令,能跃居王令之上?!”

  狱吏道:“并非如此。正是王令要求关押朱襄公的牢狱中所有人员更改,都必须有平原君和平阳君共同的命令。”

  领队的人皱眉。

  狱吏也皱起眉头:“你不知道此事?!”

  领队的人眉头舒展,笑道:“当然知道。我只是考验你。给。”

  他将平原君和平阳君的令牌亮出来:“这下可以换人了吧?”

  狱吏虽然仍旧狐疑,但令牌为真,他只能同意换人。

  “把牢狱的钥匙给我。”领队的人伸手。

  狱吏再次警觉:“我是君上下令协办此事的官吏,除非君上亲自让我交出钥匙,否则即使平原君和平阳君前来,也不能调动我的职位。”

  领队的人表情一僵。这件事君上没有告诉他?难道……

  他心中有了计较。看来君上不想留活口,只是没有明说。

  揣摩上意,也是死士需要做的事。做完之后,死士就会替君上承担过错。他心里叹了口气,遗憾自己为君上尽忠的时刻如此早的到来,不过并没有不满和惧怕。

  死士都是从小接受训练,不会惧怕必死的任务。

  “我只是去向朱襄传递王令。”领队的人道,“带我去见朱襄。”

  他话音未落,身后的人已经动手,拔出剑朝着没有任何防备的狱卒刺去。

  狱吏没想到对方说翻脸就翻脸。还好他早有警觉,立刻拔出剑,挡住了来者的剑锋。

  “你是何人……不,你是……我见过你,你是君上的护卫!”狱吏惊讶地瞪大眼睛,“君上要杀朱襄公?!”

  领头者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小小的狱吏认出来。

  他只在赵王出行的时候才充当护卫,而且脸部会经过伪装,所以很自信别人认不出他来。

  但这个狱吏是个能吏,他因对人脸记忆十分强大而捕盗有功,才成为邯郸城内的狱吏。也正因为他有这样的能力,平阳君和平原君才特意请求赵王将他调来看守朱襄。

  “杀。”被认出身份,领头者稍稍慌张了一下,立刻命人堵住门,拿出弩箭对狱卒进行屠杀。

  暗卫执行的多是暗杀任务,他们的弩箭十分小巧,专门用于室内,对没有穿甲的人进行刺杀。小巧的弩箭就算杀伤力不算太强,一轮射击之后也能让人失去战斗力。他们只需要补上最后一剑。

  但狱卒是赵胜和赵豹调来的老兵,有些还是廉颇特意安插的私兵,面对弩箭,他们就像是对着敌军的箭雨一样毫不畏惧的冲锋,身中数箭也不停止挥舞手中长剑。

  狱吏一边往后跑,一边道:“你们赶紧冲出去!只要让外面的人听到赵王杀朱襄公,刺客就不敢让朱襄公死!”

  “杀了他!”领头的人听到这句话,心中开始慌乱。

  他带了一队人,越过拼杀的狱卒,朝着狱吏追去。

  狱卒自觉分成两队,一队往外冲,一队随狱吏往后跑。

  狱吏一边跑,一边摸出腰间的火折子,点燃了庭院里的一堆干草,浓烟滚滚,朝着天空慢慢升腾。

  点燃草堆后,他跑到连接牢狱的走廊厚重木门处。厚重木门在白日里洞开,好为朱襄所住的牢狱通风。他将朱襄所在牢屋的钥匙丢进了木门后才关上木门,将木门上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