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孤岛·重逢 第255章 别害怕,都过去了

《孤岛·重逢》第255章 别害怕,都过去了

作者:丧野 字数:1886 书籍:孤岛·重逢

  却说成德婚事已毕,纳兰家的生活正在逐渐恢复平静,明珠和两个大儿子,一政一文一武,都各有各的事要做。只有卢氏是刚入门的,连觉罗氏身边的几个管家娘子都还认不全,暂时无事可做。

  因书致即将南下,觉罗氏这些日子在京城贵妇圈里频繁走动,找那些家中有人参军的福晋们聊天,打听孩子上战场该准备些什么东西,暂时不得空□□儿媳妇。

  眼下秋收完毕,纳兰家在关外江南的庄头管事都陆续进京请安。成德又奉父亲之命在别院设宴,答谢这些得力的老家人,因此连着数日都不曾在屋里吃晚饭。

  因此从表面上来看,卢氏好像陷入了婆婆不疼,丈夫不爱的局面。卢母陈夫人知道了,不禁为女儿捏了把汗。

  要知道,知道古代这样的大家族,同样是明媒正娶的正房夫人,有的人能掌握家里的政治经济大权、风风光光地做主母宗妇;有的人却只能蜗居内宅当个生儿育女的工具人;还有的连工具人都当不了,只能守着空房看着小妾们一个接一个地养下庶子庶女。

  眼见着女儿好像是在朝着第三种人的路子走,陈夫人怎能不急?趁卢兴祖做生日,卢氏回家省亲贺寿的功夫劝她:“你就守在你婆婆跟前,见面三分情,她怎么也要给你个差事管管。”

  卢氏面上应了,以安慰母亲的心,回到明府却不敢照做。

  都说宰相门房七品官,这些日子她冷眼旁观,见公公的权势如日中天,家里随便一个幕僚谋出去都是五六品的官。她虽然是长子媳妇、纳兰家将来的女主人,但就算是太子妃,也没有一进宫就协理六宫的道理啊。

  卢氏想来便按下心中的迟疑,每日闲了只管读书练琴,又把从家里带来的一副未完的插屏拿出来绣,安心过日子。

  一日晚间成德夜深而归,便见妻子坐在临床炕上低头绣花,身边两个丫头帮着捻线。主仆三人一同做着一件石青地缉线绣云龙天马皮袍。

  见他回来,三人连忙起身相迎。

  “这是做什么?”成德脱了大氅,交给丫头拿着,往她手上一摸,倒不觉得冰凉。

  卢氏脸色一红,抽了手,含笑奉茶,问他:“年节在即,我想给额娘和阿玛做身衣裳。”又诧异道:“您喝酒了?”

  成德点头,倒在美人榻上,脸颊飞红眼波涣散,看样子还喝得不少。

  卢氏不禁暗自纳罕。眼下已是十月,凛冬将至,阖府下人都知道他是个美人灯,一个冬天下来没事还要病三回,连曹寅等朋友也不敢在这时节强迫他喝酒,是哪个下人这么大胆,竟敢拉着他灌酒?

  成德摇头道:“都是那安管事闹的。”

  今天他奉父亲之命,请一众来交账的管事庄头吃饭,不料席上有一个主管江南茶叶生意的安岐安掌柜,生得虎背熊腰、方颌粗眉,一双虎目里精光四射,一看便是个精明强干的人。

  他原是明府老管家安荣的亲侄儿,很得明珠赏识,早早放了良籍出去在外历练,如今不过三十左右的年纪就掌管了岭南的茶叶生意,每年要往府里交三万两银子的花红,是明府最大的一笔收入。

  安岐自恃体面功高,不同于一般下人奴才,自然比旁人傲气嚣张。听说成德不肯喝酒,他竟然怒目圆瞪,张口吟道:“‘共君此夜须沉醉’‘羡煞红尘软里客’。这是公子写给顾举人劝酒的话,这说得多好听,怎么到了我们这儿就不能喝了?”

  说着又拍胸脯道:“我安岐虽然不敢比肩顾先生,但也有些微末本事,公子喝了我这杯酒,明年岭南茶叶这盘子生意,我保证多交一万两银子到府上!”

  一众管事都跟着叫好起哄,成德拗不过他,只得喝了一杯又亿杯。

  卢氏听完,不由秀眉紧蹙:“这人也太放肆了,

  要不咱们回了公公?”

  “还用等你回?今晚在座的都是阿玛的心腹亲信,有的打我出生前就已经跟着他了。安岐既然敢当着这些人的面劝酒,就是摆明了不怕阿玛知道的。”

  成德又思索道:“况且他这么一个粗人,张口就能吟出我的词,与其说是故意冒犯,倒不如说是换了个别致的法子在向我示好,想让我记得有他这么个人。”

  卢氏恍然大悟,不禁深深庆幸自己没有听母亲的话、贸然插手婆家家务——明府这些掌柜管事个个都是人精,自家丈夫既是长子嫡孙,又身负功名,尚且要小心应付这些管事,更何况自己这个半道来的新媳妇呢?

  成德又倚在榻上歇了一会儿,闲闲地看着妻子捻针绣花,夫妻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一些配色、选料、定图案花纹一类的轻松话题。

  “我有东西给你。”成德忽然起身道。卢氏好奇抬头,只见他从书房博古架上取来一个花梨匣子。

  卢氏打开来看,只见那挂着白玉锁、内衬红色绒布的匣子里装着些画了押的票据一类的东西,上面写着支取银几两几分的文字,不由笑问:“这该不会是您的私房钱吧?”

  纳兰成德笑而不语,示意她继续看下去。

  卢氏将那些票据拿起,然后惊讶地发现底层不过是一些一两、二两一锭的散碎银子,加在一起得有四五十两的样子,还没有认亲那天成德随手抓给揆叙玩耍那把金裸子值钱,显然不可能是他特意攒的私房钱。

  卢氏灵光一闪,含笑猜道:“我知道了,这您头一回出书,赚取的稿酬,对吗?”

  “啊,那倒不是。”成德轻咳一声,“我的第一笔稿酬是十岁那年跟着徐干学大人一同出一本联合诗集,赚了一百多两银子,全用来买顾先生的书了。”

  “一百两银子得买多少书?况且您为什么要花高价从别人手里买顾先生的书?”卢氏回想了一下自己新婚才一个月就已经陪他去顾家喝了N回茶,每次都见他和顾贞观gay里gay气地搂搂抱抱的场景,不禁觉得非常奇怪。

  “当时我尚且年幼,他已经名满大江南北,自然还不认识。我偶然听说有人藏有一本顾词,上面有‘康熙二年早春顾贞观题于江苏无锡白马寺’的落款。于是我使唤着书书跑遍了大半个京城,终于花高价从别人手里买了这本书。”

  成德摊手笑道:“可是后来先生告诉我,无锡并没有白马寺,康熙二年春天他正犯咳疾,也没有功夫到处题咏。所以这笔冤枉账也没处报去,自然只能算在我头上。”

  现今词坛上,人人都争相求购纳兰成德手书的原稿,一副有“楞伽山人”落款的题字能够卖到数百金,何曾想过他也有花高价买别人亲笔签名、还当了冤大头的时候?

  卢氏听得噗嗤一声,笑得伏倒在榻上。

  成德顺势揽了妻子在身侧,笑道:“这些银子是我中院试以来,朝廷发给的禀俸、举人的津贴,一共五十九两四钱八分。这不是我挣的第一笔钱,却是最艰难的一笔。”

  说来一副十分感慨的样子,科举这条路他走了六年,险些连性命也搭进去了,如今也还没个下场,私下想来也不是不郁闷的,比起在词坛上的顺风顺水,自然要困难多了。

  卢氏拨弄着匣子里的碎银,用两指拈起一个银锭子在他眼前晃了晃,笑道:“一百两转手就花了,这些一两二两的散碎银子却宝贝似的攒了六年——可见浮财留不住,唯有辛苦钱才会惹心疼。世人都是如此,纳兰容若也不能免俗啊。”

  成德不禁大笑,将心里刚积蓄起来的些许郁闷一扫而空。他将那个小匣子重新锁上,交到妻子手里:“家里的产业都是阿玛和书书挣下的,我受之有愧,更不能随意处置。但凡是我有的,都交给你打理。”

  卢氏不禁心头一热,

  情不自禁地放软了身子,伏在他肩上:“别这么说,刚才您喝了一杯酒,不就给家里多挣了一万两吗?”

  “那是安岐胡说的,你还当真了?”

  “他既夸了海口,咱们凭什么不能当真?”卢氏笑道,“这些年家里的事都是二叔在打理,安岐的为人如何,您不妨问问他。总不能每次都靠喝酒解决吧?”

  “好,等书书回来我就问。”成德说着摇头叹道,“以前我只隐约知道管家辛苦,却不知这么辛苦。这些年书书又要进宫当差、应付朝堂上的人精,又要打理家务、应付家里的人精,偶尔还要照顾我的病。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