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生崽痛哭,我在九零被大佬宠上天 第253章 顾凛想去市里

  既然选择了秦国,那万俟均接下来就要布局了。青丘阁密探早已遍布九州,各国都有万俟均的势力,这就是他这五年来所做的努力。可现在秦国需要一位真正能够带领他们走向辉煌的一个丞相,这个丞相不是张居正,也不是李斯。

  “晚辈鬼谷第十二子万俟均,求见韩非子!”

  万俟均历时一个月,跋山涉水来到一处小山村。这里住着一位大才,乃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他是商鞅的师兄,法家杰出的人才。如秦国想要强盛,就觉得离不开韩非的帮助。

  法家学说的延续,也只能由他来完成。

  门缓缓的打开,里面走出一位男子。一身白衣胜雪,俊秀的脸庞尽是清冷,略带一些憔悴,整个人犹如高高在上的皎月,令人不由的产生一丝敬畏。

  “万俟均,久仰。”韩非面无表情的说道。

  “晚辈此次前来,有事相求。”万俟均拱手作揖说道。

  韩非做了一个请的姿势,把三人迎进了自己的茅草屋。

  “此次驱逐异族,阁下可谓是名震九州。”韩非夸奖道。

  万俟均一把火烧了异族十几万大军的事情,早已传遍各国,现在各国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除了吕布便是万俟均了,这个后起之秀已然天下闻名。

  “前辈谬赞,在下这次前来,是请求前辈出山相助的。”

  万俟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于聪明人,还是直来直去的好。

  “哈哈哈,你倒是不会拐弯抹角。”

  “韩非子大名,如雷贯耳,在下身为晚辈,岂敢与前辈动心思?”万俟均谦虚的说道。

  韩非收起笑容,说道:“你若想让我帮助秦国话,便离去吧。”

  “敢问前辈,为何?”万俟均问道。

  “我师弟死在了秦国,你说为何?”韩非反问道。

  万俟均摇摇头回答道:“韩非子此言差矣,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商君在秦国施行法家学说,并且取得了不朽的成绩,而商君与秦国更是共存亡,此乃大义。”

  “秦国新王登基,虽只是黄口小儿,但也立下誓言,商君已故,但商君之法不可废!秦国如此推崇法家学说,试问前辈,有哪一国可以如此?”

  韩非沉默了,他自然是知道商鞅在秦国的所作所为。只不过商鞅已死,秦国重立,韩非认为秦国定然不会再遵循以法治国。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秦国一个十一岁的国君,竟然有如此气魄。

  万俟均又把秦国一系列的新政,全都让韩非过目。看到这些新政以后,韩非彻底被折服了。

  “这些都是何人所作?”韩非吃惊的问道。

  万俟均笑道:“不才,这些都是在下所作。”

  韩非子浑身一怔,此子看上去还未满二十岁,竟然有此等经天纬地之才!尤是这三公九部的制度,简直与法家学说不谋而合。按部就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韩非起身作揖,竟然向万俟均行礼。

  万俟均连忙还礼说道:“在下是晚辈,如何担得起前辈大礼。”

  韩非却说道:“天下学说,达者为师,非,受教了。”

  “前辈过誉了,丞相主管刑部、礼部、吏部。而如何建立制度法律,在下却不可完成,所以还请前辈务必出山相助。”

  这就好比万俟均起草了一个大纲,而其中细节的完善他却不行。这种事情只能找专业的人来做,而这个人就是韩非子!

  看到秦国施行如此制度,韩非已经动摇。如果一旦落实的话,那自己在秦国必定能够施展所长。

  “既然人如此,那在下恭敬不如从命!”

  万俟均大喜,能够说服韩非子出山,秦国有望!

  “在下有一事不明,阁下能否为我解惑?”韩非子突然问道平。

  “前辈但问无妨。”

  “阁下为秦国所谋居功甚伟,为何自己不领丞相之位?”韩非子问道。

  万俟均笑道:“一来,我这个人天性散漫,受不了这拘束。二来丞相之位,有能者居之,晚辈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韩非子无奈的摇摇头,此子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无奈太过散漫。鬼谷弟子果真名不虚传。

  到目前为止,从鬼谷走出来的弟子,全部赫赫有名。大弟子孙膑,为明国开疆拓土。二弟子张仪,为秦国连横建交。三弟子庞涓,为宋国清除内乱。五弟子张良、七弟子韩信与萧何并称大汉三杰。到现在的十二弟子万俟均,更是火烧异族名震天下。

  “三日后我便启程与你一同前往秦国。”韩非子说道。

  “晚辈需回一趟鬼谷,请我那四师兄苏秦出山!”

  韩非子思忖片刻说道:“既然日次,我与你一同前往鬼谷,拜见一下王老。”

  韩非子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便与万俟均一同上路,前往鬼谷了。

  这一路上,韩非子为万俟均讲解了许多,如法制如何完善,秦国接下来该如何施行新政。他们将要面临的困难,等等等等。而在这个过程中,韩非子对万俟均愈发的好奇,此子总能想出一些奇思妙想的主意。

  而万俟均也因为跟韩非子的相处,对法家越来越感兴趣。不得不说,法家学说很是超前,更是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法家思想内容丰富,结构较为完整,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商君曾言:“民之生,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本性与生俱来,人的一生就是追逐名利的一生,人的所有行为都受制于好利的本性。这种人本性论应用在政治上就是追求爵位,经济上就是追求田宅。所以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而韩非却认为人的好利主要根源于人们的生存需要,他以为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每个人都有欲利之心,人的任何行为都受好利的本性支配,即使是父子、君臣之间,也是计利而行的。韩非还未万俟均举出了社会上的溺婴习俗,说明这一已经演化为自私自利的思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