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小道姑直播太准!日赚一亿成首富 第九十七章 谋杀姐姐的妹妹

《小道姑直播太准!日赚一亿成首富》第九十七章 谋杀姐姐的妹妹

  林永辉拍手叫好:“林云,你这认识太高明,方怡,你不总是自吹自擂,说自己如何如何有本事,看看你这个弟弟,比你高出很多,你要向他学习,知道吗?”

  林云刚忙说道:“大爷爷,我就是多看了点报纸,照本宣科罢了,大姐可是复丹大学的高材生,认识自然比我更深刻,我不行,还得学!”

  林永辉不住点头:“年少有为,还很谦虚,我们林家可是出了一个有本事的人,你们几个小辈,以后得跟林云多学学,比天天总是牛哄哄,这才叫怀虚若谷。”林永辉越看这个孙子越是喜欢。

  林芳怡当然不服,不过她也惊叹林云的见识,毕竟是盛海人,天生就有一种优越感,今天让林云抢了风头自然不能善罢甘休。

  “小弟呀,这冠冕堂皇的话谁都会说,但落到具体事情上就复杂多了,你成立了一家企业,那我问你,你知道如何做好企业吗?”

  “如何做好企业?大姐,那您说怎么做呢?”林云向对方“虚心”请教。

  “做企业可不容易,首先要找市场,根据市场定产品,可这才是刚刚开始,有产品后还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围绕市场做产品,这两点做好才算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还得要市场营销做好宣传工作………总之是非常有讲究的。”

  林云听了也是一愣,能说出这些来,显然林芳怡对企业的运营很了解呀。

  “大姐,那你再说说,怎么定位一款产品呢?”林云问道。

  “这………咳咳,这就不好说了,这样吧,我的一位老师有手里有一些关于企业管理的材料,这些材料是一位米国哈弗大学副教授的手书,一般人可买不到,只有我们大学才有这份材料,等哪天我跟老师说一下,把这份材料复印一下,然后给你邮过去,你就照着材料里的做,保准能把企业做好。”

  “咳!”林云嘴里的菜差点喷出来,米国哈弗大学副教授,这怎么耳熟呢,宋春涛看了林云一眼,生生把笑给憋了回去。

  “大姐,您说得米国哈弗大学副教授叫什么名字?”

  “哎呀!”林芳怡挠挠头,想了想说道:“好像叫什么豪,什么伟豪,我不太记得了!”

  “噗嗤!”林云没憋住笑了出来,急忙喝了口水掩饰一下。

  “大姐,是不是叫李伟豪呀?”

  “对,就叫李伟豪………怎么,小弟你也看过这份材料?”

  “看过,看过!”

  林云真是没想到那份材料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就从深市流到了盛海,而且还竟然成了复丹大学的教材,如果这些老师知道,这东西就是自己为了赚钱“瞎编”的,会不会被气死?

  当然,林云不能告诉林芳怡,这是自己的黑历史,说出去丢人呀。

  林芳怡看着林云一头雾水,这有什么好笑的?

  林学东在一旁觉得李伟豪这个名字怎么有些耳熟呢,好像有人提起过,似乎儿子对自己提到过………还好没想起来。

  一家人都很高兴,林云非常喜欢今天的食物,是盛海的本帮菜。

  前世林云在盛海住了很多年,各种美食都吃过,可这顿饭却是最美的一顿。

  什么“青鱼下巴甩水”、“青鱼秃肺”、“生煸草头”、“白斩鸡”、“鸡骨酱”、“糟钵头”、“松江鲈鱼”、“枫泾丁蹄”,味道就不说了,正宗到了极致,不过有一点不太好,量有点少,不够吃…………。

  …………………………………………

  第二天一大早,三人坐上公交车,晃悠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郊区,老远就看到了一片巨大厂区,高耸入云的烟囱正冒着烟,这是他们此行目的地——盛海粮油机械厂。

  这座工厂太大了,厂房林立,恐怕得有两平方公里左右,也是,这机械厂隶属国家机械部,拥有两千多名员工,标准的部级企业。

  这样的企业说是企业,实则就是个微型的城市,城墙就是厂区的围墙,围墙里除了厂房和机器外还有居住的地方。

  在这里,生活设施应有尽有,什幺小卖部、澡堂子、屯儿所,甚至小学都有,如果是个宅男宅女,就是一辈子不出厂区都没事。

  这样的厂子很多,沈城就有十几家,辽北省更多,特别是那些有大型煤矿或者钢铁厂的城市,一个企业就是一座城市,一个企业能养数万人。

  比如辽北省的鞍城,以炼钢闻名,拥有近万名职工,算上家属多达数万,数万人都靠着一座钢厂养活,危机早已埋下。

  毫无疑问,这些大型企业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如鞍城,自建国开始,每年冶炼数百万吨的钢铁,这些钢铁被运往全国各地,支撑起国家工业化的脊梁。

  还有那些煤矿城市,工人们一锹一锹挖出煤炭,黑色的金子转化为电力输送到祖国各处,有了电力,人们才能生产生活,才能打开国门改革开放。

  某方面来说,大型企业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没有这些企业源源不断的输送物资,也就没有改革开放的根基,可当打开国门迎接新的未来时,这些企业却大都走入了末路。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追求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型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不再具有竞争性,于是就渐渐掉队了,沈城如此,盛海也如此,这是大势所趋,谁也不能改变,只有变革才能重获新生。

  龙口面粉厂还能在林学东父子的带领下实现转制,遗留的问题也不大,可这些大型企业就没有这样的运气了,就如盛海粮油机械厂这样规模的企业,谁买的起?即便有人买下,可数千工人又怎样安置?

  最好的方法是引入资本实行股份制改革,可机械类企业最不吃香,利润少不说,对技术要求还高,基本上是死路一条。

  在前世,林云知道有一些企业因为国家战略需要还是保存了下来,比如沈城机床厂,实行股份制改革后在一段时间内也算是重获新生,可面对国外的优质产品依旧没有多少竞争力,只能在低端产品赚些微薄利润。

  总的来说,八九十年代的大型企业十年后九成以上都不复存在,多年后,人们再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只剩下了感慨,辉煌的岁月也早已经变成历史的唏嘘,但对于那些当事人来说,这不是唏嘘,而是切身之痛,这种痛或许一辈子都忘不了。

  虽然林云早已知道这家企业的命运,但做不了任何事,正所谓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不过塌之前,你得卖给我套设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