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在唐朝做纨绔 第455章 李君羡 (二更,求打赏)

《我在唐朝做纨绔》第455章 李君羡 (二更,求打赏)

作者:不一样的硝烟 字数:1018 书籍:我在唐朝做纨绔

  *

  前些年战乱频繁, 百姓流离失所,田野荒芜无人耕种,说是水深火热民不聊生也不为过。

  各地巡抚不断的上折子说民间如何凄惨, 连年兵荒马乱,城池村寨大多变成废墟,白骨如山行人断绝,道路荒凉,邮亭焚毁, 瓦砾阻滞通衢,满目尽是疮痍。

  无数百姓因为兵祸连绵变成流民, 官府没有那么多银钱赈济,只能尽量想办法让他们有法子活下去。

  八旗上下皆是兵丁, 让他们跑马打猎他们擅长,撞上农耕之事则成了一脸懵, 所以研究开荒屯田恢复民生的都是熟悉情况的汉臣。

  战乱要死人, 满人入关之前,中原已经混战多年, 老朱家的皇亲国戚已经被怒而造反的百姓杀的差不多了, 皇亲国戚公侯伯爵所剩无几,京畿一带的无主荒田远比有主的多。

  喜欢置办田产的不光有皇室宗亲,前朝宦官势大, 在京畿一带置办田产的太监更是多的数不清。

  战乱一起, 皇亲国戚尚且逃脱不了,宫人太监许多死于流寇动乱,原本属于他们的田产无人打理,前些年抢的头破血流的富庶田庄,短短几年便都成了荒地。

  如果按照朝廷大臣们制定的政令往下走, 户部将所有的有主无主的土地登记造册,再统计王公勋贵以及八旗兵丁的人数,核查数量拨给田庄。

  安置好入关的八旗兵丁,然后就是数量庞大的流民。

  愿意回归原籍的回原籍安排,愿意就地入籍的就地安排,京畿一带有了成效,其他各省便可效仿行事,如此最多五年,不说恢复国泰民安,至少能把入关的旗人和无处可去的流民安排妥当。

  可是,前提是一切都能按照他们的设想进行下去。

  河北、河南、山西、湖南等地相继下达圈地令,政令下去后非但没能按照他们想的进行,反而让入关的八旗兵丁肆无忌惮的烧杀抢掠。

  汉臣忧国忧民,但是不少都没真正深入民间过,不知道一道命令下面会有多少拦路虎,也忘了八旗兵丁不会和他们讲规矩。

  政策制定的时候是一个样,实施下去又是一个样,如果不是从头到尾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甚至没人相信朝廷制定的圈地令和实际上的圈地令是一个东西。

  夹杂在无主荒地中的有主良田被当成贫瘠的盐碱地上报,良田和盐碱地的补贴天差地别,摊到百姓身上他们也只能忍着。

  别管补贴多少,愿意给补贴的还是好的,更过分的连到手的那点补贴都没有,看中哪儿直接插圈地旗,一律当成无主荒地上报,和前朝皇亲侵占良田划为皇庄的行径一模一样。

  前有狼后有虎,刚推翻一个又来一个,实在不给老百姓留活路。

  太.祖皇帝太宗皇帝那时候中原水深火热,不少中原百姓拖家带口逃往关外,愿意投身旗下为包衣。

  后来入关后就不行了,因为朝廷不知道那些投身旗下的百姓是真的自愿还是被迫自愿,尤其是那些带着家业田产投充旗下的百姓,十有八九都是被威胁逼迫不得不成为包衣奴才。

  就算是康熙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汉人说他们满人是不开化的蛮夷不是没有道理。

  穷惯了之后忽然看见金山银山,连装模作样都想不起来,口水都能流三尺。

  恢复民生必须进行,流民的问题也必须要解决,朝廷修修改改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地,三次都以八旗兵丁肆意侵占百姓田产而紧急叫停。

  没人拦得住凶性大发的八旗兵,即便朝廷再三下令停止圈地,发现圈地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好处的八旗勋贵也是阳奉阴违。

  当然,他们敢阳奉阴违是因为当时朝廷忙着平定叛乱,多尔衮没空管这些,皇帝年幼管不了这些,满洲勋贵不把汉臣放在眼里,所以才三令五申也拦不住。

  但凡当时有一个手段强硬的满洲大臣出来叫停,圈地之事也不会直到现在都屡禁不止。

  康熙想过他亲政后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想了好久也只想出来一招杀鸡儆猴。

  这些年朝中弹劾八旗勋贵圈地的折子一直没少过,他最近在看顺治初年的奏折,也看到了不少弹劾八旗兵丁恣肆妄为、不顾朝廷禁令滥杀无辜强行圈地的折子。

  到时候挑出来一两家做的过分的来治罪,以此来敲打那些小心思不断的家伙。

  他能处置一家两家,就能处置其他人,识相的就老老实实过日子,不识相的就抄家伺候。

  让康熙自己来选,他能选的只有地位不高无关紧要的人家。

  近枝的宗室王亲动不得,他年纪小,想把朝中权利尽数窝在自己手中的宏愿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完成,要是早早因为圈地令和宗室王亲闹翻,他怕到时候不是问罪吵架,而是镇压叛乱。

  皇帝手里只有上三旗,其他的大旗主对旗下将士的掌控比他一个小皇帝厉害多了,要是一个不小心,镇压叛乱还可能变成镇压失败身陷囹圄。

  稍有不慎就是翻车,他敢在宗王们大权在握的时候动他们才是傻了。

  隆禧若有所思的问道,“所以现在是鹬蚌相争,三哥就是最后那个得利的渔翁?”

  康熙笑眯眯点头,“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有鳌拜出面,比哥哥我亲自出马还要好使。”

  鳌中堂是辅政大臣,自从先帝龙驭宾天,朝中敢和他对着干的寥寥无几。

  以前还有个苏克萨哈,现在再有人想和鳌拜过不去,别人只会让他想想苏克萨哈。

  和鳌中堂对着干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事情很要紧吗?不说出来会天怒人怨吗?能保证死的时候不牵连全家吗?

  如果不是什么要紧事儿,最好还是别说了,不然即动不了鳌拜又平白丢了性命,亏不亏啊。

  苏克萨哈好歹是个辅政大臣,排位还在鳌拜前面,就那都不得不举家搬迁,更何况别人?

  所以说,鳌拜在他们对立面的时候是个非常难对付的敌人,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鳌中堂脑子抽了准备弃恶从善,如此一来头疼的就是别人。

  有鳌中堂在前面冲锋陷阵,他们坐收渔翁之利不是梦。

  康熙乐呵一天了,要是鳌拜说话算话,真的要清算之前违规圈地的那些人,他就是再晚两年亲政也没问题。

  鳌中堂加油冲!

  比起一个到处都是问题的朝廷,他想要的当然是个四海升平的盛世江山。

  谁来奋斗都一样,他不介意鳌中堂多干点活儿。

  皇帝的讲话告一段落,弟弟们立刻送上掌声。

  不愧是他们家三哥,就是厉害。

  隆禧鼓掌完毕,然后开始举手问问题,“三哥,你刚才说了圈地之事朝廷屡禁不止,那些违令圈地的坏东西们连朝廷的禁令都不放在眼里,鳌中堂在他们手上吃亏了怎么办?”

  此话一出,家庭会议一片寂静。

  过了好一会儿,常宁才摸摸傻弟弟的额头,口中念念有词,“也没发烧啊,怎么开始说胡话了?”

  隆禧鼓了鼓脸,拍开臭哥哥的手,挥挥拳头表示他现在很认真,“你们别不当成一回事儿,乱拳还能打死老师傅呢,鳌中堂只有一个人,双拳难敌四手,何况他要面对的是八旗所有勋贵,再厉害的人也有落败的一天。”

  康熙笑着揉揉傻小子的脑袋,“那你就太小瞧鳌拜了,他要真想干什么,八旗上下敢和他对着干的还真不多。再说了,这不是还有哥哥我在背后给他撑腰。”

  隆禧看看一脸少年气的兄长,眼中的不信任多的快要溢了出来。

  就他?

  康熙:……

  好的,又到了要揍弟弟的时候。

  眼看着殿内要上演全武行,福全赶紧一手一个把他们按住,“现在说这些还太早,鳌拜前些年没少圈地,你们真觉得他要冒那么大风险清算所有违规圈地的人?他图什么?”

  康熙:……

  常宁:……

  隆禧:……

  三个人同时托起脸沉思,“是啊,他图什么?”

  弹劾圈地的折子每个月都有,最近被弹劾的也不是他鳌拜的人,怎么忽然想起来要管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兄弟几个想了半晌,还是想不明白鳌拜为了什么。

  他没理由干这些啊。

  圈地对百姓来说是罪孽深重的恶事,但是对那些得了土地田产的八旗兵丁来说,他们巴不得想怎么圈就怎么圈,鳌拜也是旗人,他是受益的一方,和以前一样热衷于圈地才正常,现在这是干什么?

  别说什么鳌中堂在梦里接受先贤圣人的感化,一觉醒来要效仿先贤拯救天下苍生。

  不可能。

  鳌拜不是那样的人。

  如果鳌中堂真的梦见有人对他说教,最大的可能就是对他说教的那人被揍一顿扔出梦里。

  没有人能逼迫鳌拜做他不想做的事情,绝无此种可能。

  隆小禧拍拍手站起来,想不明白就不想,他们在这儿胡思乱想,不如直接去问鳌拜,“二哥三哥,你们先别急着担心,等我明天下午去鳌中堂府上问问,到时候再着急也来得及。”

  贷款发愁要不得,没准儿他们鳌中堂真的要弃恶从善誓与圈地作斗争呢。

  等他明天去探探鳌中堂的口风,倒是是发愁还是坐收渔利就清楚了,不用在这儿胡思乱想。

  康熙和福全对视一眼,然后露出温柔和善的笑容,“隆禧说的对,亲自问了才知道他想干什么。”

  隆禧顿了一下,上下打量着两位哥哥,迟疑的问道,“你们就是想让我去打探消息对吧?”

  老好人福全目光闪烁,看着干净光滑的地面寻找不存在的灰尘。

  康熙脸皮比他们家二哥厚,被识破了也不心虚,反而笑的更开心了,“没办法,谁让我们七阿哥最讨人喜欢,现在正是七阿哥为兄长分忧的大好机会,别怕,哥哥会记着你的功劳的。”

  隆禧慢吞吞吐出几个字,“为~国~捐~躯~”

  康熙脸上的笑容一僵,“别瞎说!”

  “玩笑!玩笑玩笑!三哥别动手!”七阿哥皮了一下,还没来得及高兴就看到哥哥们沉下来的脸色,连忙从椅子上秃噜下来往外跑,“君子动口不动手,是你们先开玩笑的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小家伙一边喊一边跑,出门之后一溜烟儿跑去后面的慈宁宫,“玛嬷救命!三哥他又不做人啦!”

  康熙无奈扶额。

  真是的,他还没站起来,臭小子就给他安了一堆的罪名,不像话。

  隆禧祖母那儿撒了会儿娇,又去宁寿宫闹了一会儿,收获了许多冬天保暖的小手套小帽子,然后才开开心心回阿哥所。

  有人疼的生活就是好,冬天还没到,保暖的衣裳被子就都准备妥当了。

  他好感动噫呜呜噫。

  第二天下午,秋高气爽,天气和七阿哥的心情一样晴朗。

  隆禧和哥哥们打过招呼,光明正大的逃了下午的武课出宫办差。

  是的,在七阿哥眼中,以前去找鳌拜是为了玩儿,这次去找鳌拜是正儿八经的办差。

  他!隆小禧!现在是能独自办差为哥哥分忧的能干弟弟!

  鳌拜府上的气氛不太好,家里的主子心情不好,府上的下人自然不敢和往日一样谈笑,连门房都绷紧了神经守门。

  鳌中堂去安亲王府拜访却和安亲王打起来的事情已经传遍京城,除了八百里加急不得不来通报的事情之外,其他人都不敢赶在这时候上门。

  这个其他人不包括可可爱爱的七阿哥。

  隆禧来鳌拜府上不用下人带路,让人去里面告诉鳌中堂他来了,然后慢慢悠悠往里走。

  大花园真好看,过几年有了王府,他也修个漂漂亮亮的大花园。

  往日里鳌拜知道小阿哥要来都是在院子里陪他玩,这次却不一样,院子里安安静静没有人,只有一个人等在门口带阿哥爷去书房。

  隆禧挑挑眉,他来这儿那么多次,还是第一次去书房呢。

  淡定淡定,一回生二回熟,多来几次就习惯了。

  书房里摆满了文书,有些像是从仓库里扒拉出来的,远远的就闻见一股霉味儿。

  小家伙小心翼翼躲开文书走进去,凑到奋笔疾书的鳌拜跟前看他在写什么,“鳌中堂,这些是什么?”

  文书堆满了书房,这得什么时候能看完?

  这还不到过年,怎么提前开始搞年终总结了?

  鳌拜放下笔,活动活动筋骨回道,“奴才在整理顺治年间的圈地令。”

  他不抬头还好,一抬头露出脸上没消下去的青紫,直接把隆禧吓的后退了一步,“怎么伤着脸了?安王伯怎么能照脸打?”

  鳌拜咧嘴笑笑,“阿哥爷别担心,奴才活了大半辈子,打架斗殴从来没吃过亏。”

  隆禧:……

  好的,他待会儿就去安亲王府看看。

  作者有话要说:安亲王:骂骂咧咧.jpg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