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战笔记 五十九章 布拉格精神

《一战笔记》五十九章 布拉格精神

作者:后天的前日 字数:2385 书籍:一战笔记

  鲁道夫还是回了信:“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的老去。想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要看他过去的成就,而是要看他想做什么。我会用眼角瞟你,不要说话,言语总是误解的源头。”

  他是一点点斟酌着写完的,语气温和,言辞委婉,礼貌地表达了拒绝,巧妙地解释了自己无以为家。

  这种事没人可以代劳,一是这种回信属于个人隐私,二是他嫌弃别人的文化水平不够。无论是前生还是今世,鲁道夫都有骄傲的资本。鲁道夫看了看坐在他旁边的凯西娅和弗兰,就是是两个中学生。

  虽然拿学历去评判一个人有些不妥,但总归还算是一个客观的标准。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识字率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像奥匈的好邻居,好盟友,自统一后就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国民素质和工业能力都是他们敢于开战的底气。这个世界上,识字率比德国高的国家,人口比不上德国;人口比德国多的国家,识字率则远低于德国。

  鲁道夫也没必要为祖国的教育和文化事业担忧。在内莱塔尼亚,奥地利和波西米亚-摩拉维亚的工业区,人民的识字率超过85%。但是在加利西亚和布科维纳,也就是乌克兰和罗马尼亚的农业区,当地的识字率还没有达到60%。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帝国自西向东,发展极不平衡。这样的格局甚至决定了一百年后的情况。

  鲁道夫回忆了一遍记忆里的数据,那是十几个国家的人均GDP,虽然不能直接反映现在的情况,但也极具代表性。一百年来,无论是新的大战还是和平演变,都没有产生太大的转变。

  奥地利大约是5万美元,斯洛文尼亚2.5万,捷克2万,斯洛伐克1.8万,克罗地亚1.5万,匈牙利1.4万,波兰1.4万,罗马尼亚9000,乌克兰3500。还有一个特别的列支敦士登,人均GDP全球第二,15.8万美元。

  这是2011年的数据,鲁道夫不曾想到,后来,乌克兰还会爆发内战,这个欧洲最为贫困的国家还会陷入动乱。

  回味着历史的变迁,看着帝国的诸多遗产。鲁道夫还是对捷克的感触最深,它就像一个彻底的谬论。

  波西米亚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最为繁荣的地区。作为一个西斯拉夫人创建的中欧小国,捷克的历史充满屈辱。在历史上,捷克曾经遭受过三次大规模入侵,第一次是被哈布斯堡王朝吞并,捷克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行省。此间捷克人被迫改奉天主教,将德语作为国语。

  然后是德国对捷克的占领。1939年3月15日,德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因为战略纵深过小,和斯洛伐克早已倒向了德国,德国军队还没开到就已经宣布接受德国“保护”。德国军队仅仅用了18个小时就占领了布拉格。

  最后,也是对捷克伤害最深的,莫过于前苏联的入侵。1968年8月,苏联突然出动50万军队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起因是著名的“布拉格之春”运动。在时任捷共第一书记的改革派领导人杜布切克的努力下,捷克通过了《行动纲领》,提出了改革的主张: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实行有计划的市场经济。这一改革严重违背了前苏联的意愿。放任老百姓共同富裕的做法一旦传扬开去,势必会造成苏联的特权阶层根基动摇。

  杜布切克被逮捕,傀儡胡萨克上台,他立刻否定了1968年的改革。随即开始清洗,包括杜布切克在内共有50余万党员遭难,全国有200余万人获罪,约20万人被迫逃亡西方。

  鲁道夫叹了口气,这一切还会发生吗?捷克无可替代,它是“奥匈帝国的心脏”,帝国大部分工业都集中在捷克。奥匈的机械、军工、船舶和动力设备全都仰仗于它。

  鲁道夫停止了抒情和回忆,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工作。奥匈的工业能力处于世界前列,斯柯达这个名字,此时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记忆里奥匈的军工不能说是一无是处,但也没有全力以赴。

  战前有过准备,一场军备和国家的改革,奥匈的军队至少能够适应现代战争了。战斗力的增强,战争结果的改变,自然也会反作用于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

  鲁道夫下了火车,来之前他只通知了军方的人。没有太多的排场,捷克政府并不知道他的到来。

  其实布拉格并非是一个纯工业城市,但战争还是让这里变得更加繁荣。军队在捷克动员的士兵并不多,帝国还没有窘迫地将兵工厂的工人送上前线。

  所有人都在关注战争,但后方的人不会知晓前线的残酷,直到有一天一封阵亡通知书寄来。

  报纸是经过审核的,家信也是经过审查的。没有人能看到真相,特别是在胜利的情况下。

  鲁道夫在办公室里看着报表,草拟着计划。皇储给予他了统一管理战时军备生产的权限,但具体到实处,还是需要更加细致的方针。

  鲁道夫将计划交到军部,然后军部有转交到政府。中央下发了“全力保障军备生产”的命令。

  鲁道夫召集了捷克工业部的官员和采购部门的军官。鲁道夫向工厂下了新的订单,命令他们采取分工,进行标准化和类型化生产。这样以来,不需要增加设备也不需要增加人力,就可大幅度提高产能。

  鲁道夫还要求改进技术,简化生产流程,不必要的工艺一律节省。不过冲压技术还不成熟,只能在一些军需品上做文章。

  在一些大型工厂,鲁道夫命令取消“工作站”制度,大力推行生产线。生产线虽然能提高生产效率,但需要更多的人手。

  鲁道夫通过兵役,征集大量人手转入军工生产,同时,他还积极鼓励女性进入工厂工作。

  为了保障生产,他调运了充足的粮食,以政府的名义额外补贴给参与劳动的民众。

  万恶的资本家不会出钱,事实上,若不是看在订单的面子上,他们才不会让国家干涉生产。

  利润率是他们的唯一准则,剩余价值是他们的唯一追求。

  不过鲁道夫也很庆幸,这些资本家们同时也是贵族,他们被帝国所笼络,还是会听取命令的。

  鲁道夫唯一感谢的是人民,虽然阶级不同,但不得不说,是他们创造了历史,体现了布拉格精神。

  “最显著的布拉格特色之一是它不夸张。布拉格是那些为数不多的大城市之一,但你不会在市中心发现高层建筑或凯旋门,那儿有许多宫殿,尽管里面富丽堂皇,却有着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外表,表面上看上去像军队的营房,比它实际所具的规模要小得多。他们建了许多中学、大学预科学和医院,却没有造一座宏大的议会厅。捷克生活并不追求夸张卖弄、胡诌乱吹、烟花爆竹、让人眼花缭乱社会性狂欢、娱乐场或大型军事游行。它更倾向于市场、季节性节日和简朴的舞蹈。

  如果布拉格一直存在,还没有失去它的魅力或美,那是因为它非常结实,像它的人民一样,一直坚持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对我来说,这个城市物质和精神的象征中心是差不多有800年历史、贯穿东西的查理大桥。它也代表了这个城市罕见的无可伤害,它有能够从灾难中重新恢复的能力。多少年来,它一直抵挡着涌到布拉格的高高的水流,只有次它受到损害,在两个世纪之前,有两个桥拱坍塌,上面的行人被洪水吞没。”

  鲁道夫将自己的见闻发到了报纸上,捷克语是找人翻译的,但原版也刊登在了德语报纸上。

  “不知道卡夫卡会不会看到,不知道他是否认同。”鲁道夫这样想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