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印加帝国的覆灭 第一百零二章. 大军渡河

《印加帝国的覆灭》第一百零二章. 大军渡河

作者:纪实 字数:2860 书籍:印加帝国的覆灭

  黄金帝国的覆灭(长篇小说)(上卷)《血色夕阳》张宝同

  基多军队在查尔库奇马和基斯基斯两位统领的带领下,在钦博拉索下的山口平原大败以查穆尔酋长带领的八万印加大军之后,长驱直入乘胜前进,一路追杀过来。而印加人只顾望风而逃,却忘记了在逃离的险关和隘口上安排一些官兵把守,阻止基多人追击。所以,基多人攻占图梅班巴城后,对图城进行了疯狂的报复,然后,又挥师南下,继续追击印加溃散官兵。这些基多的数万大军只是在围剿逃往纳普岛上的印加人残余部队时遇到点麻烦,耽搁了些时间,之后,便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一路南下,然后在卡哈马卡稍做休整,便乘势而下,长途奔袭,直逼库斯科京城。

  但是,奇怪的是在通往库斯科的一千五百公里的沿途中,几乎是崇山峻岭,道路险恶,有些地方可以说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关隘口,只要派上数量不多的军队把守,就能挡住基多军队的通行,就能为印加大王争取足够的时间从全国各地调集军队。

  可是,在从基多通往库斯科的王室行军大道上,非但几乎没有一兵一卒在把守,而且建在道路两旁的粮仓、住房和物质仓库也丝毫没有遭到破坏,可以说为基多大军的乘胜追击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所以,基多大军几乎没遇到什么困难,便从卡哈马卡沿着王室大道直接到达了阿普里马克河的渡口。

  阿普里马克河是亚马逊河的第一大支流,长达96o公里,从海拔52oo米的奇尔卡雪山流下,穿行于东、西科迪勒拉山脉之间的狭长高原。河流在库斯科以西13o公里处穿过阿普里马克峡谷出东科迪勒拉山脉,沿坡麓下行,至阿塔拉亚,与同出秘鲁南部安第斯山区的乌鲁班巴河汇合。

  这条河可谓是山高岸陡,河流湍急,落差显著,瀑布密集,本应该成为通往库斯科的一道天然的屏障,但是印加人却放弃了这种机会。

  到达阿普里马克河渡口时,基多人以为印加人肯定在此设置了埋伏或是要进行阻击,至少不可能让基多人轻意地渡河。但是出他们所料的是,整个渡口仍跟平时一样,根本无人看管。而且就连河流上的索桥都没有毁坏。

  夕阳晚照之时,太阳已经停在了西山上,一座百米长的索桥静静地沐浴在残阳的余辉中,桥下是数百米深的河谷,滔滔的河水发出着惊魂般的巨响。一股股冷风从河谷中呼呼地吹来,让人感到阵阵的寒意。

  据说最先在阿普里马克河上建桥的是印加第五代国王卡帕克·尤潘基。他在出兵西征途经宽阔的阿普里马克河,印卡王命令建造桥梁以供大军通过。为此,他请教了几位印第安人的能工巧匠,画出图样,吩咐照图建造。建造这种桥时,要收集大量柳条。柳条品种较多,细长柔韧。用三股单根柳条编成与轿的长度一样的柳索,用三条三股的柳索编成九股条的柳条,再用三条九股条的柳索编成二十七股的粗柳索,最后就这种二十七股的粗柳条编成更粗的柳索。如此不断增加股数。柳索越来越粗,直到跟人体一样粗或者更粗为止。这样的粗柳索一共编成五条,由印第地安涸水或乘筏运到河的对岸。

  这些印第安人身上系一根细绳,细绳拴着一根粗绳,粗绳像野生苎麻枝杈一样粗,把一条柳索用这种粗绳拴住,由许多印第安人拉着,直到从南岸这边拉过到北岸那边。五条柳索都拉过去后,固定在两座高大的桥墩上。桥墩是用岸边裸露的岩石制成,凿有很大的石孔,用来固定藤条。而阿普里马克河上的索桥,一边桥墩用的是崖边的生岩石制作,另一边的桥墩则是用巨大的石料建造,因为岸边没有适合的生岩石。桥墩中空,成凹形,两旁形成坚实的石壁。每座桥墩两壁之间凹空处横穿着五六根粗如牛身的横梁,按次序和尺度摆成梯子形状,把每条粗壮的柳条在每根横梁上绕上一圈,以使索桥紧张有力,不会因本身的巨大重量而松驰下垂。但不论拉得多么紧,它总是要松成弓形,越往中间越低,越往两边越高,只要风力稍微大一些,就会来回摆动。

  放上三根粗实的柳索作桥面,另外两根用作两侧的桥栏。作桥面的柳索上面,依次横铺着粗如手臂的细木,形成大笸箩的样子,宽度与桥一样,放置细木是为了保护柳索,以防很快断裂,铺好后跟柳索紧紧绑在一起,细木上再依次铺放捆好的树枝,这是为了牲畜蹄子有处落脚,不致滑倒。从下面当桥面的柳索到上面当桥栏的柳索之间,交叉地编上许多树枝和细木棍,捆绑结实,形成与桥同样长度的护栏,这样人行畜走就安全无虞了。

  阿普里马克河大桥是印加帝国中所有桥中最长的,约有二百步长。为了使大桥一直保持良好状态,所有桥梁每年必须翻修,由附近各省派专人出工出料。

  桥头两边各有一个桥头堡,是供守护大桥的人居住的。里面有守桥人的住处,还有一个粮仓。粮仓里装满了玉米。因为每个要从桥上通过的人都要向守桥的人交上两碗玉米作为过桥费。因为见到基多大军的到来,守桥人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而索桥既没有被烧掉,也没有被毁坏。

  查尔库奇马带着一队士兵来到了索桥前,朝着桥对面望了一会,看对面的山上闪着夕阳的光亮,十分地静谧安详,就命令一支精锐小队过桥。因为索桥的载重量有限,过桥必须要一个人一个人地通过,而且索桥在空中摇晃得非常地厉害,但这些身经百战的士兵们却跟走平路一样,很快就走到了桥对面。统领让传令兵呼喊着让过桥的士兵到附近的山上察看有没有印加人埋伏在附近。过桥的士兵在附近看了好一会,回话说没有印加人的伏兵。于是,查尔库奇马就命令士兵们从桥上过河,然后占据河对岸的码头,好通过木排和木筏组织士兵进行渡河。

  这些基多士兵因为常年作战,对造船渡河之类的事情非常在行。他们从河岸边砍下一根根树干,砍去枝叶,用很结实的藤蔓将树干捆在一起,就做成了木排或是木筏。木筏由五根或七根长圆木捆扎在一起组成,中间一根最长,紧挨的两根短一些,往外的再短一些,最外边的最短。这样船头不是平的,可以更好地劈水前进。船尾与船头相同。再捆上两根绳子,用来把木筏拖过河面。因为没有人撑筏子,要靠一根很粗很长的大绳固定在两岸的大树上或是石柱上,人们站在木筏上拉着那根横贯南北的绳子就可以来回过河了。

  但是,河面很宽,水急浪高,这样来回过河不但危险,而且,每次运载的人数也是非常有限。一旦印加军队打了过来,两岸之间的基多人只能是隔岸相观,却无法相救。为此,查尔库奇马要士兵们做了几十个木排,并用很结实的绳子或藤条把这些木排串联起来。这样整个木排就成了一座水面上的浮桥,就能使大军源源不断地从桥面上通过。

  此时,已是深夜黎明时分,河风凛洌,月色微明,整个渡口被数千只火把照得一片明亮。渡河大军紧张有序,一派繁忙。查尔库奇马的部队已经按连按营地开始踏着摇摇晃晃的木排过河。如果此时,印加人只要杀来一支数千人的队伍,都会给基多人以沉重的打击。但是,印加人早已放弃了这个想法。

  不一会,基斯基斯的部队也赶了过来,浩浩荡荡的六万大军,一下子集结在渡口处,把宽敞的渡口挤成人山人海。木排搭起的浮桥虽然比用木排载人的效率高很多,但是,由于水流很急,河中的木排被河水冲到了很远的地方,而且摇晃得很厉害,所以,士兵们从桥上走过时要非常地小心和缓慢,稍不留意,就会落入河水之中。夜间的河水是非常冰冷,特别是河水湍急,会把人冲到很远的地方。但是,为了担心印加人随时会派人来袭,所以,查尔库奇马一直站着渡口的高处察看着指挥着部队渡河,并不时地催着士兵加快速度。即使这样,渡河的速度还是不够快。

  很快,就有探子来报说印卡王华斯卡尔已经亲率各路酋长及王宫贵族约八九万大军在基派潘平原地带等待着与他们决战。查尔库奇马让人把基斯基斯叫来,两人便在渡口对面的高坡上开始商量着该如何与印加人决战。但是,对于库斯科郊外的基派潘平原地带他们只是从旁边的行军大道上路过,却没有实地观察过。他们还是对消灭印加人和活捉华斯卡尔充满着信心。

  等两支部队的六万大军和后续部队两万人全部渡过了阿普里马克河,查尔库奇马和基斯基斯统领便带领部队顺着王室大道进行急行军,在上午时间到达了离库斯科一百公里的一片狭长的山间谷地开始宿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