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顶流巨星 第519章 远见(番外)

《顶流巨星》第519章 远见(番外)

作者:心有浩然气 字数:1779 书籍:顶流巨星

  王师母虽从未做过说媒之事,可她身边不是还有个军师王夫子吗。

  诗经中有云:“伐柯伐柯,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诗中的伐柯就是提亲之意,而“执柯”正是说媒的意思。

  《士昏礼》中又提到:“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为挚者,取其顺阴阳往来。”

  另《梦梁录》中也有嫁娶条载,曰:“其伐柯人两家通报,择日过帖。”

  所以,王夫子的依据大多来自书上,再结合当地的风俗人情,很快罗列出一份纳采的详单来。

  知道林家人不识字,王夫子还特地喊来了林远秋,把单子上头的需备物什都一一指给了他听。

  两壶喜酒,两包喜饼,一对喜烛,两匣茶叶,两斤红枣,鱼两条,还有猪肉两斤,最吸引林远秋眼球的,要属其中的活雁一对了。

  这让林远秋想起了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的纳采场景,大红担子上,一对大雁系着红绸,红彤彤的,看着喜庆极了。

  不过电视里说得可是男方亲自去捕的大雁,所以,他的大堂哥能抓到吗?

  林远秋表示有些怀疑。

  林三柱摸摸儿子的小脑袋,笑道,“镇上西市常有猎户捉了大雁来卖呢。”

  原来镇上有买大雁的地方啊,这下林远秋安心了。

  除了纳采详单,王夫子还提笔写了提亲书一份,表达了结两姓之好之意。

  这一做法倒是区别了寻常媒婆,显得更为隆重和周全了一些。

  那提亲书林远秋也打开看过,只见上头写着:闻高家有女,温柔娴淑,知书达理,秀外慧中,今有林家大郎,敦厚温良,沉熟稳重,人才一表,今略备薄礼,望求娶之,愿喜结秦晋之好,情深愈久弥香......

  此书,字字表真心,句句显诚意。

  可想而知,提亲当日高掌柜一家有多满意了,也当即应下了亲事。

  定下亲事后,吴氏也没对外声张,一家人马上忙碌到了农忙中。

  而王夫子夫妻俩本就不是多嘴之人,自然不会与人说起这事了。

  是以,等村里人知晓林远枫已定下亲事时,稻田里的谷子早就收下来晾干,就连田税都已经交上了。

  农忙过后,村民们又空闲了下来,这不,妇人们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时,又有人聊起了吴氏家的事。

  说上个月瞧见吴氏与大儿媳提着好些东西去镇上,说是想替大孙子寻一门吃饭的手艺,可现下老多天过去了,那林远枫依旧日日待在村上,咋一点出门学手艺的迹象都没有啊。

  八成是拜师没成,被人给拒了吧。

  众人听后,连连点头,心说八九不离十,应该就是没被木匠师傅相中。

  话头打开,几个妇人就有话题聊了,有说林远枫也不知是啥糟心的命,咋事事都不顺呢,也有说先前闹出张媒婆说亲的那档子乱事,本就耽搁了说亲,这会儿若是再加上学手艺被拒这条,日后想娶媳妇岂不更难。

  哎呦,这下吴氏又有的头痛了。

  这样想着,便有平日里与吴氏要好的妇人秦氏找上了门来,想着宽慰吴氏几句,让她不要心急云云,老辈都说,好饭不怕晚,良缘不嫌迟,你家远枫肯定能说上好亲事的。人家好心好意过来,吴氏自然也不想对她隐瞒,再说远枫的亲事已经定下,就算这会儿让村里人知晓了,也不打紧。

  于是,吴氏便把大孙子已说了亲事,且孙媳妇家住镇上的事,告知了秦氏。

  这话着实让人惊喜,可惊喜过后,秦氏又气得骂起吴氏来,“你可真傻啊,这样的大好事做啥藏着捂着,换了是我,就好好去打打她们的脸,你不知那些人的嘴有多损,那缺德冒烟的话张嘴就来,也不怕折了寿数去,我同你说哈,这样的大喜事我可要替你扬一扬的,也好出出先前的郁气。”

  听秦氏这样说,吴氏也没开口阻拦,她确实也想打打那些长舌妇的脸呢。

  于是,等再有人拿此事说笑时,秦氏当下就啐了过去,“少在这里扯鬼片了,人家远枫早就定下了媳妇,还是镇上的,那姑娘不但长得好,还贤惠呢!”

  后头两句,是秦氏自己加上去的,她觉得这样才更能气死这些嚼舌根的。

  啥?!

  远枫说上亲事啦?!

  一听这话,妇人们都围了上来,包括那个刚刚被秦氏啐过的人。

  不出半日,林远枫已说成亲事,且女方还家住镇上的消息,如插上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小高山村的每个角落。

  这让先前一直看笑话的人,都有些猝不及防,不过更多的是不相信,就这点家底,还想娶镇上的姑娘,做梦去吧。

  只是,管人家相不相信呢,反正老林头他们已经不会去在意,也没空搭理这些人了,因为,后院的柿子已经开始发黄,接下来他们家又有事情要忙了。

  早在前几日,林三柱就依着儿子说的,把树上那几只向阳的黄柿子摘了下来,而后用陶罐装着,放到了热乎乎的灶台上。

  原想着,肯定要多过上几日才能捂出效果。

  可今日吃过中饭,林三柱忍不住想打开罐子看看时,结果就发现,几个原本硬邦邦的柿子,已经开始变红发软了。

  这是捂熟了?

  林三柱万分激动,忙抱着陶罐找爹娘去了。

  林大柱刚从镇上回来,这会儿正在屋里与爹娘说着话呢。

  自打大儿子的亲事定下后,隔三差五,林大柱就会去镇上一趟,好给亲家送些菜过去,南瓜,韭菜,青菜,萝卜,还有崧菜和毛豆,这些菜地里都种了好多,给亲家拿些过去,也省得他们老花银子买。

  高家这边也时常有回礼让林大柱带回来,有时两包点心,有时几块布头,两家人你来我往,关系自是越走越亲了。

  见三弟满脸是笑的抱着陶罐过来,林大柱有些惊喜,“三弟,柿子捂熟了?”

  “还不知道呢,我见它已经有些红了,就想拿过来给爹娘瞧瞧。”

  说着,林三柱把陶罐轻轻放到炕上,揭开上头的盖子后,就从里头拿出一颗柿子来。

  “爹您看,柿子颜色红了好多,摸着也不似先前那般硬邦邦的了。”

  老林头接过柿子仔细瞧了瞧,的确比前几日红了许多,他轻轻捏了捏,已经有些软了,想来再过上一两日,就跟熟的时候差不多了。

  “快掰一个尝尝,看看里头甜了没有。”

  吴氏在一旁催道,虽柿子外头看着没问题,可她还有些不放心,担心里头的果肉还是涩口的。

  诶诶,林三柱把陶罐里的柿子全拿了出来,挑出其中一个最红最软的,掰开,红嫩嫩的果肉就露了出来,还带着温润的甜香。

  这样的柿子哪里还需要尝啊,只一眼,就知道肯定熟了。

  把掰开的柿子一人分上一块后,林三柱就把自己的那份塞进了嘴里。

  嗯,柔嫩爽滑,甜味也出来了,若是再捂上一天,应该还能再甜一些。

  到时保证跟熟的果子一点区别都没有。

  老林头和吴氏,还有林大柱也是这么认为的。

  “我去喊了二弟过来!”说着,心情激动的林大柱就飞快出了房门。

  不一会儿,林二柱就过来了,一起过来的还有林远枫和林远松。

  方才堂兄弟两人正在院子里劈柴,中午日头大,劈开的柴火正好可以晒上一晒。

  刚刚听到爹(大伯)说柿子捂熟了,所以林远枫和林远松放下斧子就过来了。

  见两个孙子过来,吴氏从炕上拿了一个红柿子递给了林远枫,“喏,你俩也尝尝,可甜了。”

  这颗柿子与先前那个比起来,摸着要稍微硬一些,不过掰开之后,吴氏就看到,里头的果肉也已经熟了。

  果然,吃进嘴里甜丝丝的,林远枫舔了舔嘴角,一点都不觉涩口。

  而尝了甜柿子的林远松,则转身出了房,他得先去把院门关上,别这时突然有人上门来,到时被他们瞧见自家在吃柿子,那可就麻烦了。

  不多会儿,周氏刘氏,还有冯氏,妯娌三人手里拿着绣活,也都过来了,是林远枫去喊的她们。

  自家里有了做绣活的营生后,现下家中大事,老林头和吴氏已习惯与儿子媳妇一起商量。

  老林头觉得,商量的人多了,想法子和出主意的人肯定也多。

  再则都是家中一员,自然都得担起责任来才行。

  “爹,明日咱们就把黄了的柿子全摘下来吧,等捂熟了,我跟二弟就立马挑到镇上去卖,这可是独一份的买卖,指定能卖个好价钱出来。”

  林大柱有些激动,有了这个捂柿子的好法子,自家卖柿子的时间,最起码能比别家提早了二十多天。

  可别小看这提早的二十多天,若是卖好了,五、六两银子是肯定能挣出来的。

  显然林三柱不是这样想的,他还记着一个个甜糯糯的柿饼呢。

  再想到,自家拢共六、七棵柿子树,若全把果子捂熟了卖,那做柿饼的果子不是没有了。

  再则,这捂柿子的法子如今只有自家知道,而大哥和二哥挑着柿子到镇上时,族里肯定有人瞧见。

  届时人家问起你家的柿子为何早他们这么多就能卖了,自家到底说还是不说。

  大家都是林氏族人,不说肯定得罪人,说了他们岂不是白忙一场。

  依林三柱的想法,倒不如把柿子全做成柿饼卖。

  一则柿饼肯定比柿子更招人稀罕,到时卖多少文一斤,自然全由自家说了算。

  再则,比起新鲜柿子,柿饼更容易存放。

  最主要的是,还不易被人察觉,这东西就跟果干似的,可以十几二十斤的装在一个布袋,一点不用担心会被压坏啥的。

  这样的好处就是,不用担心会被别人看到,哪怕你直接提着布袋坐牛车到镇上,同车之人也只会以为袋子里装着花生,或是豆子啥的。

  林三柱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说了。

  在听到三叔说家里只有六、七棵柿子树时,林远松立马想起,后山上不是还有好多野柿子树吗。

  想到这里,他忙开口说道,“三叔,咱村后山可有不少的野柿子树呢,明日我和大哥就去山上看看柿子黄了没。”

  先前之所以没人去山上摘,那是因为山路难走,熟透了的柿子实在不好往下拿,每次还没到山脚,背篓里的柿子就一大半破了皮,哪怕用草垫着,也好不了多少,所以村民们都懒得白费这个力气。

  而现下,既然自家有了捂熟的法子,那么他们就可以直接摘了硬硬的柿子下来,这样,背着下山就不成问题了。

  ......!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