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官道权术:下派后问鼎仕途巅峰! 第318章挨揍了

  “世兄莫要动怒,赵先生感念叔父恩义,是个重情分的人。”

  高澄一句话劝住了司马消难,也让赵彦深将注意力放在了这位笑吟吟的渤海王世子身上。

  “赵先生,世兄知道澄缺了人手,出于对先生才学的推崇,这才为我举荐了先生。

  “先生不愿背弃恩主,澄极为敬佩,但若是叔父得知世兄逼迫先生,难免父子失和,这才是僚佐最大的罪过。

  “先生不妨先搬去我府上,若是叔父知晓后,再来讨要,澄定不阻挠,先生以为如何?”

  既照顾到司马消难的颜面,又让赵彦深无从拒绝。

  “如此,彦深愿听从阿郎与世子的吩咐。”

  高澄不是没想过直接向司马子如要人,但司马子如将来能将赵彦深推荐给高欢,对他自然是极为倚重。

  从高敖曹那里诓来陈元康容易,在司马子如手上撬走赵彦深却难,更何况欠司马消难这个憨憨的人情,可比欠司马子如好多了。

  赵彦深转投高澄后,司马子如还当真能去讨要?

  高澄见意图得逞,等待赵彦深收拾妥当后,立即带着赵氏母子回了渤海王府安顿。

  他计划依旧拿赵彦深当文吏使用,并未升作幕僚。

  陈元康能担任高澄幕府司马,是因为他先后经历李崇、高敖曹的幕府,在高敖曹麾下任开府司马一职。

  至于杨愔、崔季舒,一个出身弘农杨氏,一个出身博陵崔氏,又都是高澄在河北的旧人。

  这些人的出身、履历,都不是司马子如府中一名门客能够比拟。

  求贤若渴的同时,也要顾及旧人的情绪。

  出身低微,声名不显,又没有功劳的赵彦深,骤然与陈、杨、崔三人并列,且不说旧人们有没有想法,高澄自己都觉得过意不去。

  赵彦深注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往上攀升。

  高澄带回赵彦深后,并没有把太多心思放在他身上,小高王对笼络人心这种事,有自己的理解。

  对付高敖曹那种弟控,他选择交好高季式。面对赵彦深这种孝子,则打算施恩赵母。

  当然,这些都是今后的事情,如今最重要的,就是与元仲华的婚事。

  太昌元年(532年)五月初二,婚嫁吉日。

  作为天子之妹,渤海郡王世子的嫡妻,元仲华的婚事极为风光,嫁妆与百官贺礼,填满了渤海王府十间屋子。

  高澄认识,或不认识的官员们陆续来贺。

  却没在人群中见着他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司马消难。

  与人打听,才知道昨夜被司马子如吊起来打,如今在家养伤,下不得地。

  希望这事不会影响他们父子间的感情。

  否则司马消难心生怨恨,为报复,真的与庶母做出苟且之事,高澄为了保住好兄弟的性命,少不得要委屈自己蒙受污名,去劝解司马子如:

  ‘我也曾与郑大车私通,像这样的事情,应该掩盖起来才是......。’

  可惜天下人都知道,小高王为人纯孝,干不出那种事,只能作罢。

  庆幸的是好兄弟这场罪没有白受,至少司马子如已经默认了赵彦深被高澄挖走一事。

  繁琐的礼节过后,在宾客的围观中,高澄终于见到了用团扇遮面的妻子,元仲华。

  八岁的她比高澄还要矮小,时不时移开团扇露出一对月牙眼,偷偷打量他,每次视线交汇,又总会慌乱的用扇子挡住。

  见着她俏皮可爱的模样,高澄却笑不出来,终究不能释怀元仲华在另一时空的遭遇。

  等他羽翼丰满,总要跟弟弟在物理上交换意见。

  高欢因此要废黜他?

  哼!齐王、齐帝,孤自为之。

  让贺六浑知道什么叫烛影斧声!父王,你可莫拿脑袋来撞我的斧头!

  又是一系列流程过后,进入屋内的高澄与元仲华各自剪下一缕头发,合在一起打成结。

  红烛散发着昏暗的光芒,再也没有了团扇的遮挡,他们相互凝视着自己的伴侣。

  高澄引用苏武的诗句,轻声道: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你且暂住清河王府,待年岁大了,我再接你回来。”

  “渤海王府屋舍众多,其实,妾身也可以住进府中,常伴郎君左右。”

  元仲华红着脸,低头避开了视线,语调轻柔。

  高澄宽慰道:

  “我自是愿意合你的心意,但你我年岁太小,长相厮守,难免情不自禁。”

  元仲华嗯了一声,眼角含笑。

  高家大姐入宫为后,高澄迎娶元仲华,诸事完毕,高欢是在第二天一早离开的洛阳。

  随行大军中,不仅有娄昭君、郑大车等家眷,还有新近投奔的司马子如。

  司马子如被任命为大行台尚书,随行左右,参预军国大事。

  高澄的冤种兄弟司马消难,也带着一身伤被人抬在担架上与他道别。

  两人执手相看泪眼,惹得不远处的郑阿姨好生怀疑。

  五月初三,大丞相高欢在坚决辞去天柱大将军一职后,出洛阳,回师邺城。

  除领军将军娄昭统领禁军外,辅佐侍中高澄留守洛阳的还有侍中兼司空高干、侍中孙腾、侍中封隆之、侍中高隆之。

  为解决废帝威胁,当夜,大司马、清河王元亶将元恭、元朗、元晔逐一用棉被闷杀。

  又一位大魏皇后、元恭之妻、尔朱兆之女、尔朱英娥的侄女小尔朱氏就此沦为寡妇,将来少不得又要辛苦小高王。

  元亶居尚书省摄政,与太师沛郡王元欣、太尉南阳王元宝炬、平阳王元修、太傅长孙稚互相勾连。

  众所周知,一个社团只能有一个话事人,谁想在洛阳城里搞双话事人,小高王就要约他去钓鱼!

  啥?那是他岳父?

  翁婿之间有啥不能商量的,先凑合着过吧。

  五月下旬。

  侍中高隆之鼻青脸肿的跑进高澄府上哭诉:

  “世子,那元宝炬打的哪是我呀,分明是在打高王与您的脸面。”

  这高隆之虽然冒称渤海高氏,但也是晋州元老,是被贺六浑主持录入渤海高氏族谱的宗亲兄弟。

  新纳皇后的小高王闻言大怒,谁不知道高家父子靠的就是这张脸面混饭吃。

  一时间,英娥姐姐的怀抱不香了,心里话也不肯与她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