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从都市开始当机师 第161章 抵达小行星带(一)

《从都市开始当机师》第161章 抵达小行星带(一)

作者:我真的好慌啊 字数:1841 书籍:从都市开始当机师

  蛮牛号的起飞并没有做什么隐瞒,所以自然被其他国家给看到了。

  不过,对于蛮牛号的起飞他们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尽管这艘飞船的外星和其他飞船不太一样。

  但是这几年兔子和零重力像下饺子一样一艘一艘的飞船下水,早就让这些人感到麻木。

  他们最多也就以为是另外一种新型飞船下水而已,这些年来零重力的新型飞船早就不限于‘精卫号’一种。除了‘精卫号’这种科研飞船外,其他型号的飞船也有好几种。

  再加上蛮牛号的样子实在不像是什么战斗舰船的样子,所以蛮牛号的首飞虽然也引起一番报道,但没过多久热度就下去了。

  这也正是杨宇他们所希望看到了。

  兔子和零重力一直做事的风格是,先做后说,在杨宇他们看来如果蛮牛号顺利从小行星带回来。

  小行星的事情想隐瞒都隐瞒不了,到时候再公布也一样。

  ...

  蓝星太空轨道上。

  蛮牛号刚刚顺利突破大气层来到外太空。

  由于蛮牛号是首飞,所以该有的一些检测工作还是要进行一番。

  要不是这些年来飞船的建造技术早就成熟,再加上蛮牛号各方面数据和设计没有任何一点偏差。

  上面根本不可能让第一次出航的蛮牛号这么快就出发,最起码也会先测试一段时间。

  不过,好在蛮牛号满争气,不仅在地面检测数据和设计数据一致,就连起飞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参数都没有一点脱离预定数据范围。

  这就代表,蛮牛号是一艘完全达标的飞船,可以确定量产。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这样未免太过草率。

  但目前的检测手段早已不是以前的那种程度。

  来自系统提供的大数据的分析系统检测数据的精确度早就超过人工。

  像是现在的任何飞船、设备、等等,只要严格按照大数据分析系统的检测方案进行。

  如果没有数据偏差,那么真实情况的偏差最多不会超过0.0001%的偏差比。

  把大数据取代人工表现的淋漓尽致。

  “核裂变能量稳定输出~”

  “通讯信号正常~”

  “主引擎工作正常..”

  “辅助引擎工作正常...”

  “重力系统正常...”

  “逃生装置检测完成...正常”

  “物资再次确认完全....”

  ...

  “张军同志,蛮牛号出发前常规检测结束,是否出发.”蛮牛号舰桥内,副领队方祥严肃的说道。

  “方祥,你也不用叫我什么同志,接下来我们大家都要要一起在这艘飞船上生活一个多月,你这么见外我会不好意思的。直接叫我张军或者老张就行。”军人出身的张军的说道。

  “那好,我就不客气了,我也不喜欢这些客套。用你们军人的话来讲,我们接下来就是战友了,在这茫茫宇宙中,我们这20个可是要互相依靠的。哈哈”方祥看了周围的航天员大笑着说道。

  其他航天员自然听到了,纷纷露出友善的笑容。

  “那好,向地面汇报,蛮牛号,准备出发。”张军下令。

  虽然气氛不错,张军虽然也想和大家聊聊,不过反正在路上那么多时间,到时候有的是时间了解。

  “是!”众人应声答道。

  接着负责通讯的船员接通地面。

  “地面指挥中心,蛮牛号,一些准备就绪,请求出发。”

  “地面指挥中心收到,准许出发,祝你们一路顺风。”通讯器里面传来杨宇的声音。

  “蛮牛收到...”

  “滴...”

  “蛮牛号主引擎启动,转向引起启动,左舵30,上舵70,坐标方位49,目标小行星带,起航!”

  随着张军一声令下,‘蛮牛号’拖运飞船尾部巨大的八发大型粒子喷射引擎全部启动,随后喷射出无数的蓝白色的粒子光流带着蛮牛号开始加速。

  一瞬间产生的巨大推力,让飞船上的人都清晰的感受到。

  ‘蛮牛号’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快就脱离了蓝星轨道向着预定方位航线。

  过程中一直持续加速。

  当前引擎功率80%加速,当前速度10万公里每小时

  “速度20万公里小时...”

  “速度30万公里小时...”

  .....

  速度越来越快,飞船上的所有人感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是因为这时引擎功率太强,飞船又太小,强大的动力所参数的压力才会这么明显。

  如果大型的飞船的话,配备的引擎和船体的搭配都会很合理,就算加速到光速在外太空都不会感受到那么明显。

  随着速度越来越快,终于。

  飞船传来一阵提示音。

  “速度60万公里每小时,已达到预定速度,关闭主引擎,转向辅助引擎保持静默。”

  “呼..这压力虽然比不上从蓝星地面起飞的压力,但也让人不好受啊!”一位年轻航天员小伙舒了一口气之后说道。

  “你小子...汇报数据情况!”航天员刚想说话就被张军打断。

  “是!”

  “量子通讯连接正常...”

  “卫生系统正常...”

  “引擎自检正常...”

  “重力环稳定..”

  “核反应堆输出稳定....”

  “恩,继续监测,蛮牛号飞行稳定,大家想必也都累了,老方,你安排一下,按照排班轮流派人在舰桥监测,其他人先去休息。”

  飞船正常,张军也跟着舒了一口气,不过由于太空情况多变,虽然有飞船的雷达和系统检测,但不放心的他还是安排了人轮流在舰桥检测飞船数据。

  这一次的任务距离实在是太远了,要知道小行星带可是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而蓝星到火星的最短距离,也就是和火星处于太阳系轨道的同一个正向方位的时候,有5500万公里。

  最远有4亿公里,也就是蓝星和火星处于太阳系轨道的相反方位正对距离。

  就算整个小行星带全面覆盖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从蓝星到最近的小行星带也有1亿多公里。

  算上加速和减速的时间,一个来回要二十多天,而且进入小行星带后,就算是在外围找到合适的小行星,一切顺利的话整个任务行程所用的时间也要一个月出头。

  而这过程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就算飞船的控制系统很全面,雷达探测系统也很强大。

  但是,有些工作还是无法全部被机器取代的。

  毕竟,飞船的系统又不是人工智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