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蜀山剑侠传 第730章

《蜀山剑侠传》第730章

作者:还珠楼主 字数:2980 书籍:蜀山剑侠传

  跪在地下,珠泪盈盈,只管哽咽,泣不成声。一面拉起,携手同去里室;一面问袁星,此女怎会自来?袁星答道:"听神雕叫声,说此女在洞口附近现身,始而向空跪祝,又取一石块卜卦,面现惊喜之容。然后走向洞口窥探,似想走进,又胆小退回,老是迟疑不定,命弟子出看。弟子随掩出去,她见弟子,先是隐形遁去。后来弟子唤她,说明师长来历,她才现形,试探着走近了些。先问妖人死未?弟子告以就要伏诛。

  她立现喜容,说神人梦中指示,不久有一仙人来此山幻波池居住,是她师父,拜师之后,她便难满。妖人必死,不会再受欺凌,并且将来有成仙之望。她师父是位女仙,小如婴童。神人梦中说过,一见便可认出,想进洞来认上一认。弟子便领她来了。"

  易静问完,见上官红偷觑妖人,面有惧色,哽咽虽已渐住,还未开口,依依侍立身侧,甚是可怜。知她胆小,便向妖人喝道:"毛女与你相识,必知底细。似你万恶,本应重加折磨。因此女平日受你欺凌,害怕见你,不敢开口,便宜你早死些时,少受多少活罪。"妖人口禁未解,不能作声,闻言望着上官红,似想她代己求情时,易静已发出飞剑,将妖人裹了个风雨不透,随着易静往外飞去。大家同出,到了洞外,易静将手一指,地便裂开一孔,剑光裹住妖人,往下一沉一绞,立即成了一团血肉下坠。剑光正往回飞,忽见一股黑气裹住妖人身影,往上飞遁。上官红本是满面笑容,见了惊道:"这厮的魂逃走了。"易静、癞姑同声笑道:"哪有此事。"二人不约而同:一个扬手把灭魔弹月弩发将出去,一团精光,刚刚追上妖人,一下将黑烟元神一齐击破,听得半声惨啸;一个又将神雷发出,一声震天价大霹雳过去,百丈金光雷火自空直下,连那数十缕残魂余气,也被击灭。

  师徒六人,连毛女上官红,同回洞内。上官红重向易静拜倒,坚请收为弟子。易静先颇慎重,及至一问原因,再想起师父命即起身之言,果然收得,当即应允。上官红又向两位师叔、三位师兄一一行礼。易静见她容止温婉,甚是喜爱,何故拜己为师,已然问过。重又间她身世,怎得逃入山里。上官红含泪说了个大概。

  原来她也是宦门之后,只因父亲远游未归,日受继母虐待,年纪又只得十三岁,本就悲苦不堪。她那继母本非良家出身,久旷难耐,便与一族侄私通。这日正在幽会,上官红无心撞上。继母当时口甜,许了从此不再毒打,只不许对人张扬。然而说时铁青一张假笑的恶脸,目蕴凶光,上官红断定入夜必下毒手。果然走开不久,女婢便来告急,说是继母要令奸夫当晚将她害死。上官红心胆俱裂,连夜逃出。所居本是近山之地,为防奸夫淫妇追来,翻山急窜,逃到天明,也不知逃出多远。人已力尽神疲,倒在一个山涧旁边,又饿又疲。正在冤愤悲苦,呼天不应之际,忽听山风大起,回头仰望,忽由远处飞来一只怪鸟,两翼各长丈许,目射金光,甚是威武。上官红少不更事,没想到大鸟伤人,甚于猛虎,还在呆望。晃眼工夫,鸟便扑到,用双爪将她抱起,往空飞去,顿时受惊晕死。过了些时,她醒来一看,鸟也不见,竟换了一个山景,景物灵秀。只是饥疲惊悸之余,人已大病不支,勉强爬行草地,到一谷内,想寻点泉水解渴。忽闻草香,沁人心脾,饿极之下,便吃了些。才下肚不久,便觉神智一清,体力渐复。随将那草饱餐了一顿,待到天晚,就在草地上沉沉睡去。次日起来,便觉身轻神健,力气大增,欢喜异常。

  第二二六回 谢罪登门 女神婴正言规蛮祖 隐身探敌 小癞姑妙法戏妖徒

  第二二六回 谢罪登门 女神婴正言规蛮祖 隐身探敌 小癞姑妙法戏妖徒

  上官红从此便以那片野草为粮。先还恐怕那是怪鸟巢穴,时刻留心,匆匆吃完,便找地方躲藏。嗣渐觉出山灵水秀,灵药异果满处都是。只是空山寂寂,并无人迹,只有鹿兔等小兽栖息游行,也无甚猛兽、蛇蟒、毒虫等害人之物。犹妙是环山四外俱是天险,与世相隔,不畏仇人追来。过去受惯荼毒,忽然自在游行,无拘无束,如出水火而登衽席。她本是一个具有慧根仙骨的少女,灵府澄明,毫无污染。又以多服仙草,智慧日增,不但不感到孤寂,反而心中庆幸,自愿长此终老,毫无出山思家之想。只是逃时匆促,除一柄准备事急自杀的小刀外,仅有两件单夹衣裤。后被大鸟抓去,死后回生,衣包也在身旁不远地上放着,不曾失落。

  那山正是依还岭,洞天福地,四时皆春,不愁寒冷。但是她衣服件数太少,年纪又小,初到时不知十分珍惜,又爱洁净,日在洞穴中藉草枕石而眠,稍有污秽,便去换洗,这样自然不能耐久。等想到将来衣服无从寻觅,不免赤身之羞,衣服也多破碎,着了好几天急。忽然发现一种异草,细长柔韧,试一编制衣履,全都合用,这才放心。因无师承,先也不曾想到修道一层,日常无事,除偶织衣履外,便是满山游玩。好在黄精、首乌、茯苓、松子,以及各种果实,时有发现,到处可以求食。藏处又多,游玩倦了,便就当地觅一宿处栖身。始而东食西宿,并无一定住处,全山数百里皆被游遍。

  这日机缘遇合,忽然发现一条幽谷,中有一洞,恰值阴雨。每次出游,本带得有自织的草褥,原拟入洞避雨。进去一看,此洞与别处不同,外观宏敞,内里却极曲折。偶发现暗处有光,闲中好奇,过去查看。那光老是在前面明灭闪动,看似只隔五七丈,老走不到。一时不曾想到后退之路,越走越远,地势也越往下倾斜。等到发觉,想要退出,路已走迷。连在洞中寻觅了一日夜,也未寻到出路。古洞冥冥,不知昼夜,虽仗气健神旺,能耐饥渴,目力又佳,视暗如明,到底胆小忧惧。加以亮光早已不见,石壁前横,再进无路,似已到了尽头。可是退路歧径弯环,一任左绕右转,费了若干心力,想尽方法走了一阵,依然回到石壁之下。

  上官红日服仙草灵药,久而成嗜,平日也没等饿,见了便随意取食。因从未断过吃的,还不知道此时已能耐上连日饥渴,更不知误入禁地,只以为永困洞中,久必饿死。

  情急无计,便向壁跪倒,叩求神佛哀怜。哭告了些时,重又惶惶起立,退出寻路。先还想,此路曾经退走过几次,除却神佛鉴怜,十九绝望,仍要退回。哪知走不几步,忽又发现前面亮光,那路也似从未经过。自觉绝处有了一线生机,精神一振,忙即往前赶去,不远便到。一看那光,乃自一扇石门里透出。隔门缝一看,里面乃是一间极整洁的石室,当中一个石榻,旁有石几,还有炉灶等用具,似是有人在内居住。石几之上,左边放有一块寸许方圆的晶镜,寒光耀眼,照得满室光明,宛如白日。先见光亮,便由于此。右首有一玉牌,也是光华四射。牌下压有一圆物,看不甚真,当中放着薄薄一本书。暗忖:

  "这里荒山古洞,怎会有人居住?不是仙神,便是鬼怪。"

  上官红方在惊疑,不敢进去,忽听耳边有人呼着自己姓名,小语道:"你误入我禁制之内,乃我有意显灵,引你来此,假手于你,禁闭这条出路,以防洞中邪魔气候将成,不等除他之人到来,便自由此遁出。你根骨缘福颇厚,如非夙缘,也无此事。不过你将来虽有仙缘遇合,此时苦难尚还未满,并且来日有大难,如非我接引来此,不久便不免于受害了。室中无人,只要紧记我言,临机不要胆小慌乱,不但妖孽决难为害,也许现在便要得我许多好处。室中有一册道书,一面晶镜。你进去时,先把晶镜拿起,往榻中心一照,榻上便现出一块与几上同样的玉符。晶镜赐你,以备后用,玉符却不能拿走。

  你取到手以后,几上那本道书也一并赐你。此书神妙,不到你拜师之后,也难解悟。只末两张画有符篆:一符可以飞遁隐形,一符则只要你所居之处有林木相依,人便不能害你。俱都无庸传授,只在每日子、午二时,面向东方,呼气默记此符笔画,凝神定虑,一口气将它画完。一连四十九日练过,随意运用,立有奇效。你连晶镜一齐藏向怀中,再把所取玉符合到几上玉符上面,原放晶镜之处,便有六色六道彩影现出。你只要把它当作宝物看待,心中存念,用手把白条抓起,横架在红条之上,你立时便出洞去了。"

  上官红福至心灵,闻言知道神仙果然感召,赐宝授书。惊喜交集,出于望外,连忙跪谢,依言入室行事。无奈年幼,不知轻重利害,一听道书末两页符篆可以隐身防害,只练四十九日便可学会,一切俱未做错,只取书到手时,心中好奇,不及带出洞外,便即翻阅。这时宝镜已先藏向怀中,她便左手持着玉符,右手翻书。见那符篆乃古篆奇书,宛如绳结。正在细查笔路画法,一时疏忽,左手玉符与几上玉符碰了一下,立见光华连闪几闪,右侧放镜之处现出条纹图影。如若就势将符合上也好,偏又事出不意,惟恐误事,心神慌乱,忘了合符。竟先下手一抓白条纹,觉那图中虚影随手而起,便往红条纹上放去。哪知几上玉符之下,乃是妖孽元神,这一触动,立即发难。上官红百忙中瞥见一团黑气由几上玉符下冒起,中裹一只玉也似白的怪手,往几上捞来。才想起玉符未合,生了变故,大吃一惊。同时右手所抓白影,已架放在红条影之上,风雷之声,立即暴发,同时那本道书也被怪手捞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