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汴公兵法,开元盛世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汴公兵法,开元盛世

  正月初二,天光明媚。

  汴国公府,清静空彻。

  后堂之中,刘瑾瑜低声念着户部员外郎任知古的奏本。

  刘仁轨静静的听完,最后感慨一声:“早能如此,那么新罗早就被灭了。”

  “谁也想不到还能有如此一手。”李绚从堂前走回,看着有些鹤发童颜的刘仁轨,在一旁坐下,说道:“孙婿已经让任知古和密卫一起前往扬州,筹备购粮之事,动作要快一些,否则一旦到了夏天,大唐干旱的消息传过去,新罗人的口子立刻收紧。”

  “今年不足就明年,耐心一些。”刘仁轨神色放松了下来,然后看向李绚说道:“三两年下来,新罗人的存粮被你们耗光。

  一旦开战,他们就不得不从山林杀出来,新罗至少有数百万人口,他们怎么熬。”

  李绚赞同的点点头。

  “尤其,类似这种事情,别说粮食的储存彻底没了,就是缺了十分之一,整个新罗,也都会让粮价一直涨到十分之一的人口饿死为止。”刘仁轨是治国老吏了,这种事情他看的比谁都更清楚。

  “所以,有这一策,新罗国灭矣。”刘仁轨彻底的放松了起来。

  “也不好说。”李绚突然补充了一句,刘仁轨惊讶的目光顿时就看了过来。

  李绚面色严肃的微微摇头,说道:“还有倭国,唇亡齿寒,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动作,上一次白江口,不就是倭国人突然出现,才成就了岳翁的一世战功吗?

  而且相比于新罗,倭人在海战一途更加的得心应手,尤其是对天时的掌握。”

  “是啊,天时啊!”刘仁轨轻轻点头,他是海战老手了,自然知道这里面的风险。

  “所以,还需要岳翁出一本典籍,详诉海战诸事,不如就叫《汴公兵法》吧。”李绚神态豪气大手一挥。

  刘仁轨立刻忍不住的笑了起来,随后他身体坐直,稍微感慨道:“老夫跟卫国公还是比不上的。”

  如今的大唐,军中兵法所用,正是卫国公李靖留下来的《卫公兵法》。

  当年侯君集和李勣,都曾经学过卫公兵法。

  如今李绚要让刘仁轨留下《汴公兵法》,是要让他和李靖相提并论。

  刘仁轨虽然嘴里说着不要,但心气一下子就起来了。

  李绚稍微松了口气,然后说道:“卫国公跟岳翁没法比才对,卫国公最多不过任职尚书右仆射,哪里有岳翁这种做过几任尚书左仆射的真正鼎国之臣重要啊!”

  “呵呵!”刘仁轨看了李绚一眼,说道:“皇帝这是怕老夫没了这个心气,容易一步登天吧,这才说了这么多。”

  “哪里,岳翁说的哪里话,孙婿还等着和岳翁一起封禅……”李绚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了下来。

  刘仁轨的神色顿时肃然起来,看向李绚道:“老朽可是听说了,皇帝在昨日午宴上,亲自对百官说了,日后要封禅泰山的。”

  “封禅泰山,哪有那么容易。”李绚稍微叹了一口气,一手按在桌案上,然后说道:“别说是孙婿了,便是太宗皇帝,当年封禅不一样是没成吗,魏相劝谏,天象有变,外族有战,还有洪涝旱灾,天下事稍有变化,封禅便不成,孙婿有足够的理由拖。”

  李绚是皇帝,他如果不想封禅泰山,那么谁都强迫不了。

  “若是有一日,诸事顺遂,内外宾服,天下丰收,那么你是去还是不去?”刘仁轨直直的看向李绚。

  “那孙婿就将那件事直接捅出来。”李绚眼神冷冽,轻声说道:“若是将那些人都杀光了,封禅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封禅所存在的猫腻,不就是百官还有地方世家利用礼法,光明正大的侵吞一切吗?

  皇帝封禅,一根高香,他能够卖你同等分量的黄金。

  什么流芳百世,都远不如真正的金银来的更加实在。

  第二年,趁着你高兴,再来个天下灾变,然后用灾祸名正言顺的来侵吞土地和财富。

  高宗皇帝时的大非川一战,都有这些事情的影子。

  刘仁轨微微摆手,说道:“不至于到那一步,不过封禅的事情……”

  “先去嵩山,然后再去华山,大不了去一趟恒山。”李绚停顿,然后说道:“相比于泰山,并州的事情相对要简单一些。”

  东岳泰山,齐鲁大地,北边是河北,西边是河南,南面是山南,淮南和江南。

  封禅泰山,动静太大了。

  然而封禅恒山,有王家在太原,李绚怎么都能控制的住。

  “抬高嵩山的地位,以为天下之中,高宗皇帝晚年没有做成的事情,你可以接着去做。”刘仁轨点了一句。

  李绚眼睛一跳,下意识的问道:“当年高宗皇帝也是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高宗皇帝何等圣明,怎么会没有发现这些。”刘仁轨似笑非笑的看了李绚一眼,然后说道:“他日,若是你能封禅嵩山,老夫也跟着去一趟,老夫也有很多年没去嵩山了。”

  “是!”李绚微微躬身,稍微停顿,李绚说道:“岳翁,刘株如今做监察御史已经两年了,是时候该外放了,孙婿想着,将他外放的稍微远一些。”

  听到李绚提及幼孙,刘仁轨身体顿时坐直了起来,看着李绚问道:“你打算让他去哪里?”

  “有几个地方,一个是太原,一个是扬州,还有一个是荆州,不过他去这些地方,最多做个县丞,但是去陈仓,可以直接做县令,还有昌州也可,河北也行,毕竟孙婿明年要巡视河北。”李绚说了几个地方,要么是刘仁轨待过的,要么是李绚待过的。

  刘株不管去了哪里,都有人照顾。

  刘仁轨轻轻摇头,道:“南官北任,北官南任,东官西任,西官东任,这是朝廷的规矩,你当年也是如此,不能为他破例。”

  李绚当年任婺州别驾,他虽然封地在南昌,但实际上却是彭州人,所以是西官东任。

  而他本身是宗室,根本上来看,应该是北官南任。

  刘株的籍贯应该是在汴州尉氏县,北地,他能任职的地方,最适合的,还是南方。

  李绚略微沉吟,说道:“干脆去任安陆县令吧。”

  安陆是上县,上县令是从六品上。

  监察御史是正八品上,调任从六品上的上县令,是有些超拔,但是刘株是皇后的堂弟,恩宠一些是可以的。

  “你是做好了打算,要对许氏动手了吗?”刘仁轨面色认真起来。

  安陆许氏,一方世家,世家在地方所有的弊病他都有。

  尤其是近些年,许氏在朝中并不受待见。

  如果李绚对许氏动手,那么安陆县衙自然也少不了。

  “安陆县衙从上到下彻底清洗一遍,这样刘株调过去,即便是没有多少地方治理的能力,也能说得过去。”李绚认真的点头。

  “这样,你先让他任江陵县丞,知晓一下人事,到时候,他从江陵调往安陆的时候,荆州的人就会将他当成是自己人,事情要方便许多。”刘仁轨看着李绚,轻轻摇头道:“刘株不是那种性格果决的孩子,比不了姚崇宋璟,反而刘冕更好些。”

  刘冕,秘书丞。

  刘冕这个秘书丞,已经有些快要追上刘元朗的礼部郎中了。

  不过明显都知道,刘元朗这个礼部郎中,是直通礼部侍郎的。

  礼部清闲,所以对履历要求的也没有那么严格。

  更别说刘元朗早年任户部员外郎,很是立了一些功劳,在礼部郎中上磨砺,也已经有快六年了。

  再有两年,他必然升四品官,那是谁都阻止不了的,更别说他还是皇后的父亲。

  也就是李绚这两年,在资序上卡的比较严,刘元朗被做了典范,不然,九寺少卿的位置他早就坐上去了。

  ……

  李绚抬头,看向汴国公府上方的天空,轻声说道:“若不是许家这一次在安南有所动作,甚至害的安南都护殉国,孙婿也很难说服群臣,彻底铲除他们。”

  安南都护刘延佑,出身彭城刘氏。

  宰相当中,刘景先就不可能轻易罢手,其他也要顾及刘仁轨的态度。

  河间刘氏毕竟是彭城刘氏的一支,安陆许氏在刘延佑殉国一事上的手脚,让很多人想求情都没法开口。

  更别说,还有武后的事情。

  “蔺仁基现在已经已经到了广州。”刘仁轨看向李绚,好笑的说道:“终于还是让他蹭了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的位置。”

  李绚笑笑,说道:“孙婿本来打算让他以特进致仕了,不过他还是选择了去岭南搏一搏……也好,他在岭南,还是有几个老部下的,如此安南的事情,孙婿也能放心。”

  “天下啊!”刘仁轨轻叹一声,说道:“人心贪婪!”

  “人心哪有不贪婪的。”李绚摇摇头,说道:“孙婿其实也贪,孙婿贪着天下,天下安定,百姓和乐,然后开创一个不属于贞观和永徽的盛世。”

  “开元盛世。”刘仁轨看着李绚,点头道:“所以,你一辈子只打算用开元这一个年号。”

  “是!”李绚认真点头。

  开元盛世,必然有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