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大礼仪之争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大礼仪之争

  后宫承香殿,李绚和刘瑾瑜刚刚走进,清脆的婴儿哭泣声已经在殿中响起。

  欧阳氏已经坐在了殿中,看着被乳娘抱着的男婴,脸上满是欣喜。

  李绚和刘瑾瑜齐齐躬身道:“见过母后。”

  “起身吧。”欧阳氏笑呵呵的看向李绚,说道:“大郎,这是你的第十子了,取个什么名字啊!”

  “昭明有常,高朗景明,河海静谧,车书混同。”李绚轻轻拱手,看向欧阳氏说道:“母后,就叫李志海吧。”

  “爵位呢?”欧阳氏跟着问了一句。

  李绚略微沉吟,说道:“就叫沁王吧,沁州就在晋中以南,毕竟叫晋王和潞王都不好。”

  “沁王便沁王吧,母后不在意。”欧阳氏低头,看着李志海说道:“母后能看你每年多生几个儿子,母后就能长命百岁。”

  李绚有些无奈的看了刘瑾瑜一眼,刘瑾瑜没好气的白了李绚一眼,然后凑向欧阳氏说道:“母后,儿媳在帮皇帝多生几个,另外,再上皇帝多娶几个妃子就是了。”

  “还是三娘好。”欧阳氏顿时满脸欣喜的握住了刘瑾瑜的手,细说起来,刘瑾瑜已经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了。

  李绚赶紧躬身道:“母后,儿子现在就去看一眼简儿。”

  “你去吧。”欧阳氏没怎么在意,笑呵呵的看着李志海。

  李绚看了刘瑾瑜一眼,然后迈步走进了内室。

  ……

  床榻之上,一身黄绸内衫,脸上满是汗水,头发凌乱的王简娘,看到李绚赶紧就要起身:“陛下!”

  李绚直接摆手,说道:“不必行礼。”

  走到了床榻侧畔坐下,李绚握住王简娘的手腕,低声问道:“感觉怎么样?”

  “臣妾还好。”王简娘抬头,看向外室,低声道:“孩子。”

  “母后在帮忙看着呢。”李绚轻轻笑笑,然后说道:“朕已经起名字了,叫李志海,封沁王,其他封赏如制。”

  “沁王李志海。”王简娘低声念叨着这个名字,

  “沁州距离太原不远,朕回头就让人在沁州靠近太原的地方选一片良田作为封地,然后你让娘家人去稍作打理。”李绚温和的看着王简娘的脸颊,王简娘用力的点点头。

  “好了,困了吧,歇息吧。”李绚看了外面一眼,然后说道:“朕一会就让人去将岳母接进宫来,这段时间就让她在宫里帮你看着,朕也会每天都过来看你的。”

  “多谢陛下。”王简娘苍白的脸上带起一丝笑容。

  李绚坐在床榻边,看着王简娘一直睡着,这才起身。

  走到内室门口,李绚看了徐禄一眼,说道:“你都听到了,赶紧去办吧。”

  “喏!”徐禄立刻拱手,然后快步的转身离开。

  李绚走到了欧阳氏的身前,然后拱手道:“母后,儿臣这边还有些事情。”

  “你去吧。”欧阳氏不在意的摆摆手。

  “三娘也跟儿子一起走吧,一会儿王家的人就来了,麻烦母后多多照料理。”李绚轻轻躬身。

  “知道了。”欧阳氏笑着点点头,她知道李绚和王家的人并不很亲近,有些事情不愿分心去做。

  “儿子告退。”李绚和刘瑾瑜微微躬身,然后才退出了承香殿。

  ……

  走进甘露殿,刘瑾瑜走到御榻之上坐下,然后才看看李绚道:“母后的意思,这是要陛下生二十三个儿子。”

  “皇祖父有二十二个儿子,母后想要让朕超越皇祖父,便是让人提及朕的时候,总是会同时想起皇祖父。”李绚轻叹一声,说道:“到时候,人们不免说一声,皇祖父有二十二个儿子,朕有二十三个儿子,比皇祖父还要强一些,这样中间的太宗一脉就会被人忽略,朕继位时的一些瑕疵,也就不会有人再提。”

  “确实如此。”刘瑾瑜点点头,说道:“母后考虑的有道理,但是夫君已经有十个儿子了,难道将来还要再娶十三个嫔妃?”

  李绚顿时忍不住的笑了,这才是刘瑾瑜最在意的。

  李绚握住刘瑾瑜的手,说道:“日后朕纳妃的事情,全部由皇后说了算……其实这些没有那么重要的,若不是担心封禅其中有假,朕说不定就会大唐第二个封禅的皇帝,如此一来,世人提及朕和太宗皇帝,也不过是汉文帝和汉惠帝,兄弟之传而已。”

  对于如今皇位的稳定,李绚已经不再担心。

  便是有所瑕疵又怎样,整个天下已经牢牢的握在他的手里,只要他将天下治理的更加富饶,他就能在历史上超过太宗皇帝。

  谁让太宗皇本身就得位不正,李绚抓住这一点,在史书上大书特书,三代以后,一切的怨咎就会归到太宗皇帝自己的身上。

  “陛下心中有数就好。”刘瑾瑜随手翻起一本奏本,刚刚看了一眼,她的神色顿时肃然起来。

  “怎么了?”李绚有些诧异的看向刘瑾瑜。

  “陛下自己看吧。”刘瑾瑜面色凝重的将奏本递给李绚。

  李绚看了一眼,随意的说道:“嗯,蔺卿上的奏本……请改太子名讳以为天下事便……”

  李绚的眉头顿时就紧紧的皱了起来。

  这本奏本是太常寺卿蔺仁基写的。

  这本奏本的意思,是请为太子李志昭改名,然后好方便天下人。

  “如何?”刘瑾瑜有些担忧的看着李绚。

  李绚轻叹一声,说道:“三娘应该知道的,皇祖父长子是恒山郡王李建成,次子太宗皇帝,叫李世民,而三子便是卫王李玄霸,四子齐王李元吉……而韩王伯,霍王叔,乃至于父王都是元字辈。”

  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彭王李元则。

  刘瑾瑜轻轻的点头。

  “所以按照排序,恒山郡王应该叫李元成才对,而太宗皇帝应该叫李元民,卫王是李元霸,齐王是李元吉。”李绚摇摇头,继续说道:“到了李承干那一脉,魏王李泰其实应该叫李承泰,高宗李治,应该叫李承治才对,这样是不是就好听多了。”

  刘瑾瑜眉头一挑,点头道:“陛下所言甚是。”

  李绚继续说道:“因为避讳,所以首先是恒山郡王改为李建成,其次是太宗皇帝改名李世民,其他子嗣保留元字。到了下一代,反而是太子李承干保留了承字,而最后其他诸子去掉承字,目的就是利于避讳。”

  “如今这一切到了我们的身上。”刘瑾瑜的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李绚点点头,说道:“要么昭儿保留志字,其他诸子去掉志字,比如二郎,李志明,以后就叫李明了,还有九郎,李志河,日后就叫李河了,其他李有,李常,李高,李朗……”

  “不要,不好听。”刘瑾瑜终于忍不住的打断了李绚。

  “所以,就是昭儿去了志字。”李绚轻叹一声,说道:“那么日后,太子李志昭,便改名为李昭,日后他称帝,便是某某皇帝李昭。”

  “听起来倒是好听了一些。”刘瑾瑜还是忍不住摇摇头,说道:“臣妾还是觉得不如李志昭稳重。”

  “所以,这本奏本,便回了吧。”李绚将奏本往前一推,同时说道:“高祖皇帝太子李建成改名,是为了天下更好;太宗皇帝太子李承干不变而诸子改名,怕是为了展现太子唯一之重,但是这两朝,太子都没有顺利继位。”

  刘瑾瑜重重的点头,脸上甚至带出一丝凶狠。

  她的儿子,她的长子,将来必须顺利继位。

  “反而是高宗皇帝一朝,李忠,李弘,李贤,李显,李旦。”稍微停顿,李绚摆摆手说道:“他们继位虽然同样有问题,但兄弟之间的感情很好,并没有因为皇位夺嫡而真的闹起来。”

  刘瑾瑜缓缓点头,若是没有武后,或许李忠便已经继位了。

  武后如果不胡乱图谋,那么李弘,李贤,都有可能顺利继位。

  “其他的不说,朕还是希望臣的那些儿子,能够和谐共处一些,不要为了皇位争执起来。”李绚看向刘瑾瑜,说道:“娘子拟本吧,回了蔺的提奏吧,至于说避讳之事,等到昭儿登基以后,他自己改名字去。”

  历史上改名的皇帝很多,最出名的叫汉宣帝,他原本叫刘病已,登基以后改名刘询。

  “是!”刘瑾瑜认真的点头。

  李绚稍微松了口气,然后说道:“从明日开始,为夫在太极殿理事,就让昭儿在旁边跟着看吧,过几年朕征伐新罗,娘子坐镇洛阳,昭儿坐镇长安,起码,他要学会该如何去信任人,什么人该信任,什么人不该信任。”

  “夫君只要像教诲中宗皇帝那样的教诲昭儿,妾身这里,便没有异议。”刘瑾瑜似笑非笑的看向李绚。

  当年为了获得李治和武后的信任,李绚在李显的教导上,是真的用了力气。

  “放心,有些当年没有交给三郎的,为夫也一样会交给昭儿的。”李绚忍不住苦笑的摇摇头。

  刘瑾瑜跟着笑了起来。

  只是她没有发现,李绚的目光落在蔺仁基奏本上的时候,眼中闪过一丝阴沉。

  蔺仁基这本奏本,看起来说的是太子的事情,但实际上却是在为更加敏感的事做铺垫。

  李绚心中冷笑,他这一朝,可不要什么大礼仪之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