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皇帝针对武后的手段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皇帝针对武后的手段

  五月仲夏,洛阳闷热。

  乾元殿中,轻轻微风扫起,带来阵阵凉意。

  武后一身黑色锦袍,目光平静有序的处理公文。

  轻微的脚步声在侧畔响起,武后瞬间抬头,随即面色轻松的开口:“陛下。”

  “媚娘!”李治一身青色长袍,从侧门走了进来,长袖挥舞之间,凉风习习。

  李治神色轻松的走到武后身侧坐下,上官婉儿将一杯凉茶送上。

  李治拿起之后一饮而尽,武后这才开口说道:“长安奏报,芳林苑的水已经接入到了长安城中的水渠之中,长安的缺水算是能缓解一些。”

  李治微微点头,说道:“好在今年提前来到了洛阳,不然光是缺水,就够喝一壶的。”

  “陛下处置果断,年初之时就在天下做了安排,今年的天旱才没有往年那么严重。”武后亲手从上官婉儿手上接过茶壶,亲自给李治倒上一杯,然后摆摆手。

  上官婉儿微微躬身,然后退了出去。

  “即便是准备的再妥当,也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李治说到这里,有些好笑的说道:“此番最大的收获,还是南昌王说漏了一丝呼风唤雨之能的秘密,倒也算不亏。”

  武后跟着笑笑,然后翻起一本奏章,放到了李治面前,这才低声说道:“南昌王已经抵达逻些城下,在逻些城下击溃了三万吐蕃骑兵,斩首万五,如今逻些城中只有三万士卒据坚城以守。”

  李治看了奏章一眼,随即有些好笑的摇摇头,说道:“朕原本以为,他们已经吸取了教训,该知道野外征伐打不过南昌王,以大军守城才是王道,谁想到他们竟然这般大意。”

  “若是论钦陵和赞悉若在,或许会做此番准备,但新任吐蕃大相曲氏,要表现强于噶尔家的能力,自然以正面击败南昌王为最佳,但可惜,他对南昌王了解太少了。”

  武后轻叹一声,看着奏本说道:“和南昌王做战,就一点多余的准的时间都不能给他,一旦给了他准备的时间,那么哪怕他的战场冲杀能力不如黑齿常之,但最后胜的人也一定是他。”

  “深通人心,便是如此做法。”李治点头赞同,说道:“怪不得苏良嗣,杨执柔,还有裴炎和薛元超都不愿意让南昌王回到京中,一旦他回来,他们都得要谨慎一些。”

  “就让南昌王留在外面吧,有他在外面,总能震慑人心一些,这样内外就能平衡。”武后稍微笑笑,说道:“大不了找个理由,让他经常跑上几趟便是了。”

  李治满脸赞同,随后问道:“西北还有什么?”

  “南昌王已经分兵,黑齿常之去了林芝;王德真和杨执柔,带着史暕和勃伦赞刃一起去了山南,顺带南向天竺;唐真行和丘贞沐去了日喀则;南昌王带着崔鼎,论弓仁直接围困逻些。”武后一时间也露出来一丝好笑。

  李治顿时就明白了过来,说道:“逻些城中的兵力,比南昌王手下的兵力还要多吧?”

  “是的。”武后看了奏本一眼,然后说道:“不过南昌王非常聪明,从那曲,羊同,苏毗,还有昌州不停的调兵往来,同时他手下的军卒只围困逻些南面和西面,对于东北两面不做攻势。”

  “朕记得北面是山吧,就算走也去不了那里,所以只有东面。”李治眉头一挑,说道:“还是围三阙一的手段。”

  “不止。”武后摇摇头,说道:“一旦黑齿常之拿下林芝,带兵返身杀回来,那么东边立刻就会被堵死,这些出城的人,到了秋天,还是要被赶回去的。”

  “也就是说,逻些城中的机会,只有黑齿常之杀回来的这段时间了。”李治顿时就明白了过来。

  “南昌王在龙曲河和逻些河的上游筑坝拦水,又分薄了一部分兵力,可偏偏逻些城中的吐蕃人就是不敢动。”武后脸上带出一丝苦笑。

  “他们是怕那里有陷阱。”李治瞬间就洞悉了吐蕃人的想法。

  武后点点头,说道:“谁人不担心呢,便是臣妾换身处之,也摸不清南昌王究竟有没有陷阱。”

  李治忍不住的笑了一声,说道:“看上去应该是没有的,但以朕对二十七郎的了解,他那里必然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应对准备,吐蕃人哪怕派上万人出击,恐怕也难有所获,而再多……”

  “再多他们就不敢了。”武后摆摆手,说道:“陛下,吐蕃大局已定,如今就看南昌王何时攻陷逻些了。”

  “是啊,朕也早日看到吐蕃的这位新国主来到朕面前……若是细论起来,他比重照还要小一辈。”李治想到这里就感到有些好笑。

  松赞干布和他是一辈的,但现在,松赞已经作古,便是他的儿子,孙子,也一样离世。

  而李治,他的孙子才刚刚出生没有几年,他自己也还很年轻。

  ……

  “陛下,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的事情需要快点定下了。”武后微微担忧的看向李治。

  李治无奈一笑,说道:“刑部之事,让裴炎继续管着便是,至于兵部尚书,等到南昌王拿下逻些再说。”

  武后坚定的摇头,说道:“臣妾知道陛下在想什么,无非就是想要到时候,用欧阳通分一些南昌王的赏赐,但臣妾看来,这样的重点都在南昌王的身上,分不分都没有区别,反而是提前升欧阳通做兵部尚书,能够清一清他的军功。”

  “欧阳爱卿的确为人品行清正。”李治缓缓的点头,如果提前升欧阳通为兵部尚书,那么南昌王的威望也不至于到功高难制的地步,这样对他好,对整个朝廷都好。

  “好吧,便如此吧。”李治稍微吸了一口气,说道:“让吏部和门下省开始走程序吧,最后中书省下圣旨,升欧阳通为兵部尚书,升礼部尚书刘伯英为刑部尚书,升汾州刺史武承嗣为礼部尚书……”

  说到这里,李治有些无奈的看了武后一眼,说道:“媚娘,这下你可是满意了。”

  武后笑艳如花,但还是白了李治一眼,说道:“承嗣这辈子到这里就算了了,一个没有实权的礼部尚书,空着和给了也没有区别。”

  李治无奈的摇摇头,然后说道:“调刑部侍郎韦代价任汾州刺史。”

  武后微微一愣,眼底闪过一丝严肃。

  刑部侍郎韦待价,接替武承嗣成为了汾州刺史。

  明眼人都能够看的出来,原本裴炎让出来的刑部尚书,最有机会的其实是韦待价,但因为武后的关系,这个位置落到了礼部尚书刘伯英的身上,但偏偏刘伯英其实是在为武承嗣让路。

  尤其武承嗣刚刚从汾州刺史上调任礼部尚书,韦待价立刻就立刻就调任汾州刺史。

  这里面的意味简直不要太浓重。

  皇帝轻而易举的,就让武承嗣站在了整个韦家的对立面上。

  看着脸色无奈的皇帝,武后只能心中轻叹一声,微微点头。

  李治平静一笑,然后说道:“调右司郎中韦思谦任宗正寺卿。”

  武后神色顿时诧异,韦思谦这个右司郎中本来应该大有作为的,但调任宗正寺卿,似乎将他的路都给堵死了。

  “调雍州长史杨再思任卫尉寺卿。”李治转头平静的看向武后。

  武后眼睛眨眨,这一步算是在安抚自己吗?

  “调洮州刺史陆元方任雍州长史,其他各级官员,中书,尚书,门下三省,会同礼部商议。”皇帝平静的将刑部侍郎,洮州刺史和右司郎中的空缺扔给了朝中的官员去争夺。

  “陛下,这是为了太子吗?”武后有些看懂了皇帝的布局。

  李治微微点头,说道:“杨再思的身后有媚娘在支持,过上几年,做一任尚书,然后做宰相,陆元方是太子的老师,又和南昌王关系密切,过几年做三省侍郎,然后再做宰相,如此,便能和裴炎形成鼎足之势。”

  武后顿时就明白了过来,低声说道:“陛下这是不看好薛相。”

  “这么久了,薛家甚至都没有和南昌王关系走的更近些,不然朕也不用这么早就将陆元方调回来。”李治轻叹一声,此番的朝中官员调动,虽然是吏部,东宫,门下,中书和尚书各自推荐,但敲定却是皇帝和诸相的事情。

  听完李治所说,武后顿时就明白了过来。

  南昌王和裴家的关系,无非就是裴家有个女儿是南昌王侧妃,其他的关系就没有了。

  薛家若是能够找个时候,嫁个女儿给南昌王,那么起码日后遇到事情,在薛家和裴家之间,南昌王会选择中立。

  没想到薛家竟然丝毫都没有想到这最简单的一招,皇帝看到了调陆元方回来的建议,立刻便直接采纳。

  “另外,狄仁杰这一次也调任户部郎中吧,就做度支郎中,原户部度支郎中骞味道调任御史中丞,原御史中丞崔谧升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高智周致仕。”皇帝瞬间就作出了一连串的安排。

  武后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崔谧和骞味道都是她的人,高智周老迈,崔谧本就是御史台实质上的一把手,如今不过是名正言顺罢了。

  至于骞味道,度支署更是武后掌握的核心,但一下子将骞味道调任御史中丞,直接就剥夺了武后对度支署,对整个户部的掌控,但这个时候,武后又说不出反对的话。

  一来,崔谧和骞味道都是升官,武后根本没法拒绝。

  二来,替骞味道的人是狄仁杰,这个人选便是武后自己也同意。

  狄仁杰一路走到今天,虽然看起来有张文瓘,段宝玄,李绚等人的帮助,但同样也少不了皇帝和武后的青睐。

  户部的度支郎中,有武后支持,他的权利甚至在户部尚书之上。

  便是某位宰相,也可以掰一掰手腕。

  如今这个位置,要从武后的手里被拿走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