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厨 第二百六十五章 刘彻要搞事了

《汉厨》第二百六十五章 刘彻要搞事了

作者:三百斤的厨子 字数:3513 书籍:汉厨

  只需拿出一笔购买耕牛、种子和农具的钱粮,即可在千里之外的朔方郡,‘认领’一大片属于自己的良田,并在今后的三五十年内,每年收获一大笔钱粮……

  杨川的这一套玩法,让汉帝国的狗大户们一脸懵逼。

  嗯,就是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

  尤其是桑弘羊等‘聪明人’,更是越想越不对劲,咋看杨川,都觉得这位新晋的‘长宁侯’是一个大骗子?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

  “不让咱们派人过去,田地上种了什么庄稼、收获多少粮食,还不是由着他杨川自己的一张嘴?”

  “田地有三六九等,谁知道自己认领的那块田地是什么样子?”

  “是啊,这分明就、不太靠谱呢……”

  “……”

  对于众人的质疑和议论,杨川只是喝酒、微笑,并未多说一句话。

  看来,这种在后世十分流行的‘噶韭菜’办法,在眼下的汉帝国太过超前,大家还不曾习惯呢。

  不过,也没事,反正这一步棋也不过是他随手释放的一枚烟幕弹,至于如何在朔方郡屯田,他根本就没指望这些汉帝国的狗大户。

  “长宁侯,某家可以认领多少亩田地?”终于,座下有人站起身来,拱手问道。

  却是张骞眼看事情陷入僵局,主动站出来给杨川‘撑面子’。

  杨川微微点头,温言笑道:“博望侯可认领上等良田三千亩,只要不遭灾情,一亩良田可收获麦子三百多斤,除去一部分耕作成本,每亩每年可获得两百斤左右的麦子;这三千亩良田,可得麦子三千石以上。

  博望侯,可要认领?”

  张骞拱手道:“愿意认领。”

  杨川也拱拱手,以示感谢,回头给张安世吩咐一声:“博望侯张骞愿意认领三千亩良田,你给填写一张五十年的地契吧。”

  张安世口中道一声‘是’,从一叠十分考究的宣纸中间抽出一张,上面填了‘博望侯张骞、三千亩甲等良田’,便恭恭敬敬的递了过去。

  众人纷纷侧目,才发现竟然是一张‘制式地契’,上面不仅有大农令的印鉴,还有长宁侯杨川的印鉴;让大家暗自吃惊的,却还是那一方大汉皇帝印玺……

  ‘果然是皇帝的意思!’

  ‘果然是皇帝的心头肉,都这么不讲规矩,提前在地契上加盖皇帝印玺了?’

  要知道,汉帝国的办事流程可从来都是先有契约文书,经过一层审核,加盖一枚相关的印鉴,哪有这般先盖印玺再签押的做法!

  众人看向杨川的眼神都不对劲了。

  尤其是一些喜欢弹劾文武大臣的御史、侍御史,更是面面相觑,已然在心中盘算着,下一场大朝会,狠狠的弹劾一下长宁侯杨川。

  当然,更多的人则开始暗自盘算……

  对于大家的心思,杨川心知肚明,他笑眯眯的问道:“还有没有人愿意认领?如果大家觉得实在不愿意,那就到此为止吧……”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

  “本侯愿意认领。”

  “某家愿意认领。”

  “我愿意认领……”

  一时间,便有三五十人开口,主动要求‘认领’一块根本就看不见的土地,却无非是存了‘给皇帝面子’的心思;至于说自己的田地上能收获多少钱粮,其实谁的心里头没底儿,权当是砸了水漂罢了。

  杨川小手一挥:“好,让大家签订契约文书吧……”

  ……

  一个下午,便如此闹哄哄的过去了。

  几乎所有人,都签订了一份‘制式地契’,零零总总的,也就两百多人吧,拿出来的第一笔钱粮,也不过两三百万钱。

  距离杨川‘百万金’的目标,还很遥远,差不多也就是一场毛毛雨罢了。

  傍晚时分,送走长安城的那些狗大户,杨川直接在马扎子上躺平了:“呼,累死本侯了。”

  一声轻笑声中,大长门崔九像鬼魂一样悄然出现,笑骂一句:“骗人钱财,你还知道累?”

  杨川累的连眼睛都不想睁,有气无力的说道:“什么叫骗人钱财?我这是给他们寻了一条生财之道好吧。

  你想啊,本侯费心费力的找人耕种,辛苦一年到头,却只能从中抽取一点辛苦费,作为给朝廷的税赋收入,崔九大叔,伱说我是不是自讨苦吃啊?”

  崔九目光闪动,突然说道:“皇帝问你,田地的主要收获都归了旁人,还能给朝廷挣到钱粮?”

  杨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瞅着崔九好一阵子,咧嘴笑道:“你觉得呢?”

  崔九摇摇头,很老实的说道:“我想不来如何挣钱。”

  杨川笑了。

  也有你老贼想不通的事情啊?看来,后世一些噶韭菜的手法太过高明,简直能隔绝天道呢……

  “崔九大叔,公孙敖在朔方屯田,为什么失败了?”杨川问道,“是因为朝廷拨付的钱粮不够,还是发配过去的罪犯、仆役不够?”

  崔九道:“为了在朔方屯田,朝廷拨付钱粮、种子、农具等超过三百万钱,发配劳役三万有余,公孙敖却只开垦出不到十万亩良田,差不多颗粒无收。”

  杨川忍不住吐槽:“那还给他封侯?”

  “让我说啊,光是朔方郡屯田一项亏空,他就该死,朝廷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却等于打了水漂,他还有脸当那个朔方郡太守?”

  崔九嘿然笑道:“他现在已经不是朔方太守了。”

  杨川愕然问道:“哦?”

  “皇帝已经传旨,长宁侯杨川接任朔方郡太守,”崔九从袖中摸出一道圣旨,随手丢在杨川怀里,“看个好日子,这便去赴任吧。”

  杨川猛的坐起身:“我才十六岁,我封地上的蔬菜还没收呢……对了,太学院那边的事情还没定下来,我这便去朔方当太守?”

  “还有,羽林军怎么办?”

  崔九往旁边的马扎子上一躺,悠然说道:“皇帝说了,太学院的那些个读书人很难缠,就得你这样心黑手辣不要脸的人去镇压,所以,你指派一个人盯着,有什么事情,你随时传信过来处理就行了;

  还有,那一千多羽林孤儿,就交给你和霍去病、曹襄三人,暂时带到朔方去……”

  杨川都听呆了。

  这个刘彻……心好大啊。

  将朔方郡随手丢给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人也就罢了,反正那地方眼下还是一个烂摊子,就算屯田失败,无非是浪费一些钱粮而已,闹不出多大的事情。

  可是,将一支将近两千人的皇帝卫队,随手就给打发到千里之外,就不怕出事?

  当然,想想霍去病、曹襄二人的身份,杨川也就释然了。

  这全天下的人都可能会谋反,霍去病、曹襄两个人,却绝对不会背叛刘彻,这一点毫无疑问……

  ……

  作为一名厨子,整日介在朝堂上晃悠,并非杨川之心愿;在自己的羽毛没有丰满起来之前,最好的法子,便是与汉帝国的那些老贼保持一定的距离。

  嗯,差不多便是‘若即若离’吧。

  常在河边走,脚上岂能不沾泥?

  朝堂上那些老贼,一个个都活成了人精,一个不小心,便可能会被卷入某些奇奇怪怪的纷争之中去,说不定一转眼,连骨头渣子都不会给你剩下,就被朝堂那张大口给吞了。

  所以,杨川并不喜欢长安城。

  可是,要说让他远离权力中心,丢下自己刚刚打理齐整的一块田地,去千里之外的朔方郡当太守,也不是杨川最希望的一条路途。

  杨川也很能理解刘彻的想法:皇帝要办事,先把自己人摘出去,暂时安置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猥琐发育,等若是稳固北方疆域的同时,还多了一个看似不怎么起眼的后手。

  ‘毫无疑问,皇帝这是要实施推恩令了……’

  送走崔九老贼,杨川躺在马扎子上想了很久很久,甚至,就连晚饭都忘记了,直到刘满探头探脑的出现在门口:“杨川小郎君,该吃饭饭了。”

  杨川醒过神,使劲搓几下脸颊:“谁给你教的叠声词?”

  还‘吃饭饭’……估计再过一段时间,都要说‘睡觉觉’、‘要抱抱’了吧?

  简直了!

  刘满嘻嘻一笑,蹑手蹑脚的摸进来,悄声说道:“小郎君,你去朔方郡当太守,带上本妾身呗……”

  杨川有些烦躁的摆摆手:“先吃饭。”

  刘彻突然给自己来这么一手,实在让他有点不太适应,好多事情才刚刚展开,就不得不被打断,这种感觉差劲极了。

  就好像、算了,还是想想下一步该如何去走吧。

  “走吧,先吃饭。”

  杨川伸手,揉一揉刘满的头顶,顺手揪住她的耳朵:“忘了我的禁令了?家里任何妇人都不许私自闯入我的房间?”

  刘满嘴上告饶,连声说着‘妾身错了、妾身不敢了’,脸上却满是笑意,还忍不住想踮一踮脚尖、挺一挺胸。

  二人嬉闹着来到饭厅,却发现南宫公主、平阳公主、卫青和织娘几人都在座,气氛显得有些压抑。

  “母亲,二姨,义父,你们怎么都过来了?”一进门,杨川这才放开刘满的耳朵,上前去躬身施礼。

  “听说皇帝让你去朔方郡屯田,本宫担心你一时间转不过弯来,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语,便和你义父过来看看。”

  平阳公主似乎有什么心事,叹一口气,问道:“怎么样,你没有拒绝吧?”

  杨川抬头,看见卫青正端了一碗酒,也向他看过来。

  “皇命不可违,我怎能拒绝,”他也叹一口气,走到下首位置坐下,“母亲,可听到有什么消息?”

  平阳公主沉吟几声,道:“皇帝采纳了桑弘羊的建议,又要削藩了,这长安城恐怕又要乱上一阵子了。”

  “你与曹襄、去病儿三个人,年纪太小,很多事情还指靠不上,皇帝便只好先将你们三个打发出去,等若是在朔方郡避一避风头,如此也好。”

  杨川默默点头。

  看来,自己的判断基本准确,刘彻这是真要搞事了。

  他暗自回忆史书所载的‘推恩令’,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波澜,包括淮南王刘安在内,那些刘姓诸侯王并没有扑腾起几朵浪花子,就被刘彻一巴掌给打趴下了……

  “除了推恩令,还有什么大事?”杨川突然问道。

  “光一个推恩令,说不定就能激起各地诸侯王的兵变,还敢再有什么大事?”

  平阳公主颇为忧虑的说道:“此去朔方,你们几个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听你义父说过,那地方还有伊稚斜的一万多骑兵尚未剿灭,如今都躲在阴山深处,说不定哪一天会跑出来咬一口人,你们几人过去后,切莫掉以轻心;

  此外,朔方紧邻漠北草原,还要随时防备匈奴人搞什幺小动作,你这个朔方太守的担子还很重呢。”

  “其实,单单一个推恩令,掀不起什么风浪,”杨川想了想,笑道:“不过,有所防备也是应该的,母亲、义父在长安城,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平阳公主摆摆手,转头看向卫青:“夫君,你不是想跟杨川说屯田之事么?怎的不吭声?”

  卫青看一眼杨川,问道:“钱粮、耕牛、农具这些,你基本骗到手了,可是杨川,屯田的民夫和军户怎么办?”

  杨川苦笑:“只能凉拌,还能怎么办。”

  “公孙敖当了一年朔方太守,开荒不足十万亩,如今,听说都已经荒废大半,朝廷发配过去的三万多民夫,如今也还剩下不足五六千,义父,你说让我咋办?”

  杨川忍不住吐槽几句,旋即,他又转头看向平阳公主:“母亲,本来呢,我想利用刘陵搞一些人牲口充当军户,可是想了想,还是不敢去做;淮南王迟早都会起兵谋反,我担心与刘陵交往过密,终究给自己惹下麻烦。

  母亲可有什么法子,搞一批人去朔方屯田?”

  平阳公主点头,道:“刘陵的确是一条毒蛇,谁跟她走得近,必会给自己招惹下天大的麻烦,能回避,还是尽量避一避。

  至于说人口……经过几场大战,如今的朔方郡可以说千里无人烟,想要快速屯田,谈何容易呢。”

  几人都陷入了沉思。

  杨川也在思量。

  人口,最大的问题,还是人口啊。

  汉帝国地广人稀,生产力严重不足,本身就缺少大量的劳动力,再加上各地诸侯王各自为政,占有了天下半数以上的土地与人口,到哪里去弄一二十万人口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