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你贩剑,我发癫,联手整顿娱乐圈 第204章 @逾 V:真的很累

《你贩剑,我发癫,联手整顿娱乐圈》第204章 @逾 V:真的很累

作者:山外- 字数:1631 书籍:你贩剑,我发癫,联手整顿娱乐圈

  这日,已是八月初二。

  寅时四刻,灯火通明的清宁宫里。

  朱厚照端坐于铜镜之前,目不转睛地望着镜里自己那甚为模糊的样子,不言也不语。

  今早当值的是刘瑾,他见这千岁爷一反常态,起来后居然呆坐不动,一时之间也不敢轻易出言,只得在朱厚照身旁数步之遥,躬身站立着,静静等候。

  朱厚照对着铜镜里自己的镜像眨了眨眼,紧接着还咧嘴一笑,不过笑起来似乎有些许勉强。

  站在不远处的刘瑾见得,心里打了个突,暗道,千岁爷怎么对着镜子眨眼傻笑?难不成昨夜撞鬼了?

  他嘴唇动了动,终究没有说出来。

  铜镜的映像本就较为模糊,朱厚照又一直凝视着镜内自己的模样,没注意到刘瑾的小动作。

  不知不觉间,他随朝观政已半月有余,虽然持续时间还不长,但他对这样的早朝已有些厌烦。

  “早朝奏事”,仅奏八件既定之事,意义何在?

  寅正恭候,卯时开启,一般于辰初结束,自候朝至退朝,前后约两个时辰,也就是后世四小时左右,而且全程均站立。

  最近秋高气爽时节,天气不冷也不热,对于年轻力壮的,站一站,虽是有些劳累,但还能支撑。

  但若是酷暑严寒、暴雨倾盘、大雪纷飞之时呢?

  那种天气下,在通风透气的奉天门前,不要说站着,那怕是坐着,时刻保持仪容之下,累不累?苦不苦?

  难怪有明一代,除了国初那几位皇帝外,往后的继任者甚少能坚持早朝。

  如今深有感触的朱厚照,对他们的怠朝又多了一分理解。

  老朱的勤政自然是特例,要知道他当皇帝时,国都还在南京,两京相距两千多里,气候迥然不同。

  而且大明江山是老朱自己亲手打下来的,他又怎可能不勤政?

  又过了一刻钟,刘瑾终究忍不住,轻声问道:“千岁爷,可是身体抱恙?老奴要去请太医么?”

  朱厚照听得一愣,随即暗暗一笑,我不就发一下呆么,你刘瑾居然以为我病了?

  一念至此,他突地站起,右手化掌,转身就击在刘瑾的右肩膀,问道:“小瑾子,你刚才和孤说甚么来着?孤没听清呢……”

  肩膀吃痛的刘瑾,顿时苦着脸,这千岁爷击得力大势沉,说话清晰之极,又那会是撞鬼生病的模样?

  他口中连忙道:“千岁爷,老奴是说,老奴要去找太医了。”

  “找太医作甚?”朱厚照轻笑道。

  “老奴的肩膀,可能要找太医看看。”刘瑾仍苦着脸,左手指了指自己的右肩膀。

  随着这一掌的击出,朱厚照心情好了不少。

  既然早朝如此,那也只能适应了,待以后找机会再改就是。

  “行了,别装了。早膳准备好没有?”朱厚照又击了刘瑾一下,不过这回的力量是轻之又轻。

  刘瑾用力点着头,应道:“千岁爷,你坐在铜镜前,足足望了铜镜二刻钟,早膳快要凉了……”

  他没敢说朱厚照在发呆、在傻笑。

  在朱厚照一瞪之下,他吓得低起头来。

  ---

  今日早朝之前,没有进离京的官员谢恩,也没有边事奏报,不一会,已到奏事之时。

  一人先行出列,向着弘治皇帝躬身行礼,朗声道:“臣礼部尚书傅瀚谨奏:三年抡才大典将至,按例应释奠孔圣先师。

  皇上先已有旨,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李阁老行礼。奈何数日前,李阁老有子兆生不幸病故,以告丧假。

  然释奠孔圣先师不容缓,宜另择有德望之大臣前往,伏乞圣裁。”

  虽然朱厚照之前已知晓李东阳家中之不幸,但此刻再次听闻,仍不由得暗暗叹了声。

  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如今已五十有四。

  他年仅八岁即以神童之资入顺天府就学,天顺八年考得二甲进士第一。至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文渊阁,预机务。

  虽然李东阳是“以文章领袖缙绅”的内阁大学士,但在政路缺乏个人主张,被后世称为“伴食之相”。

  相对于几乎位极人臣的仕途,李东阳的家事就不太如意,其中以子嗣尤甚。

  李东阳有两嫡一庶共三子,次子和庶子早夭,唯嫡长子李兆生能成年。

  但如今连嫡长子也病故,他李家是绝嗣了。

  当下生存环境较为恶劣,某些病症在后世看来是小儿科,但在当下却是致死之症。

  主要有两因由:一是因物质缺乏或者说分配不公,导致明人的体质普遍较差;二是医疗水平太低,无法开展有效的救治。

  前一个须大力发展经济、改良分配机制,但后一个,自己又能做甚么呢?

  朱厚照怔怔地注视着奉天门前的文臣武官,心中却在默默盘算着。

  “既是因抡才大典而释奠孔圣先师,自不容缓。着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吴宽,前往行礼。”弘治皇帝回应道。

  吴宽,字原博,世称匏庵先生,比李东阳还年长十来岁。

  他亦是个狠人,成化八年的廷试状元,授翰林修撰,亦曾在时年为东宫的弘治皇帝身边侍读过。

  过得片刻,弘治皇帝先望了望躬身站着的傅瀚,又望向文官班的前列,再道:“傅卿家、马卿家,礼部和吏部要同心。这科的抡才大典务必慎重,断不能再出现上一科的舞弊案,寒了天下读书人之心。”

  马文升出列躬身行礼,应道:“臣谨遵皇命,吏部定不负皇上所托。”

  他已改任吏部尚书,即俗称的“天官”或“太宰”,改任的过程有些小风波。

  上月中旬,经廷推本已拟定马文升为太宰,只待弘治皇帝朱批。

  没想到,好几名科道言官居然反对,包括工科给事中张文和兵科给事中周旋在内,还纷纷呈送奏疏。

  说甚么“马文升熟知兵事,只宜在兵部”,“吏部尚书应择正人居之”,分明暗讽马文升不是正人。

  更离谱的,竟然有言官再提“地上有达兵,若走,须杀马文升”……

  弘治皇帝本已被边事惹得心烦意乱,前些时日他还为马文升惹人恨而感叹过。

  再次涌现的这些言论,在他看来,显然是科道言官为己私欲而刻意诋毁马文升。

  弘治皇帝随即下旨痛斥:“进退大臣,朝廷自有公道。汝等如何辄擅铨衡?皆下狱送法司拟罪。”

  昔日予取予求的“温顺绵羊”突然变成“噬人雄狮”?

  天怒突变如此,那数名上奏疏的科道言官吓坏了,请罪的请罪,支持的支持。

  没过多久,马文升得以转为吏部尚书,加衔“少师兼太子太师”。

  随后,那数名下狱拟罪的言官,在运炭纳米赎罪之后才复了原职。

  弘治皇帝望着丹墀之下,又道:“六科,虽然风闻言事为尔等职责所在,今科抡才大典,管好你们的口,切莫将风马牛不相及之事牵扯在一起。”wap..com

  站在丹墀之下的那数十名六科给事中,听得大多低着头。

  朱厚照明显感觉到,自己随朝不过半个多月,如今的弘治皇帝和以前有些不同。

  虽然大体还是比较宽容,但关键之事已不像以前唯唯诺诺,没再让文臣武官们予取予求,弘治皇帝的这种变化,对朱厚照来说当然是好事。

  “奏事继续……”

  在弘治皇帝的示意下,那鸿胪寺卿官员高声嚷道。

  未几,文官班又出列一人,向弘治皇帝躬身行礼:“臣兵部左侍郎熊翀谨奏:时虏分道入寇平凉等处,而监督总兵提督等官俱在榆林。

  请敕令保国公朱晖或都御史史琳,率总兵鲁麟游兵二千、参将杨玉京军三千,及大同、宣府、延绥三镇官军,速赴平凉分布要害。

  相机截杀虏贼,夺回被虏贼所劫人畜,若失机则官军俱下……”

  仅得到弘治皇帝“朕知道了”的回复。

  熊翀一退,徐溥再次出班,说道:“皇上,臣有奏上疏……”

  弘治皇帝仿似已知道他要做什么,轻叹一声:“徐卿家,你仍要致仕么?”

  “回禀皇上,正是此事。”徐溥应道。

  弘治皇帝:“半月内,卿家已提三回……”

  “皇上,自上月中旬以来,内阁事务均为刘希贤主导,一切井然有序。臣在不在内阁已没甚影响,恳请皇上准臣致仕还乡……”

  弘治皇帝思索了良久,终于长长一叹:“卿乃宿望重臣,朕与卿相处多年,实为不舍。卿之疾确难以调理,人非草木,卿家屡次乞请还乡,情既切,朕应允便是了……”

  说到最后,弘治皇帝心中莫名一酸。

  徐溥听得眼泛泪光,马上躬身行礼:“臣不胜感戴天恩之至……”

  弘治皇帝嘴角勉强扯出一丝笑容,又道:“徐卿家,能否中秋过后再还乡?”

  徐溥犹豫了片刻,也不问情由,点头应道:“谨遵皇命。”

  ---

  在武英殿陪弘治皇帝用过早膳后,朱厚照便坐于御案一侧的,手中还拿着一题本览阅。

  过了没多久,他将题本放回御案之上,望着弘治皇帝问道:“父皇,徐先生终得偿所愿了。但不知儿臣何时才能得偿所愿?”

  “你对振屯务和整盐政还念念不忘呢?”弘治皇帝头也没抬,手中的朱笔缓缓在御案的一份题本书写着。

  “儿臣要为君父分忧,怎能忘记呢?难道父皇不想太仓充盈?”朱厚照嘻嘻一笑。

  “太仓充盈?朕无时不刻都在想。若太仓每岁均有数千万两之储,朕何须这般烦心?”

  “那请父皇下旨,儿臣定能让太仓充盈起来。”朱厚照笑意更浓。

  “你告诉朕,振屯务,要去哪里处置?”弘治皇帝不置可否,手中的朱笔仍写个不停。

  “屯田大多在边镇,自然要去边镇。”朱厚照随即应道。

  “拐了个弯还是去边镇?别以为朕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弘治皇帝嘿嘿一笑,将手中朱笔搁于一旁,仍然没看朱厚照一眼。

  他自顾自地把批注完的题本一合一挪,接着又取来另一题本,然后展开,拿起一旁的朱笔再次批注起来。

  “父皇,儿臣……”朱厚照发觉自己被绕了进去。

  就在这时,萧敬缓缓走了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