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红楼梦:现代 白话版 第32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红楼梦:现代 白话版》第32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作者:张守春 字数:4623 书籍:红楼梦:现代 白话版

  袭人忙把湘云接下,拉着手,互相问候久别的情况。然后进屋坐了。贾宝玉也说了:“你早该来了,我得了一个好东西,专等着你了。”于是对袭人说:“那个麒麟呢?”袭人说:“你自己天天带在身上,没交给我保着啊。”宝玉听了,连忙在自己身上乱摸,却除了两只手以外,什么都没有摸出来。宝玉抖着手说:“坏了,定是丢了。这可上哪儿找去啊?”

  湘云听了,方才知道那麒麟是贾宝玉丢落的,便问:“你瞧瞧,是不是这个。”说着,把手一抬,举着个麒麟。宝玉一看,甚是欢喜,连忙拿手来接,道谢说:“亏你拣着了。哪儿捡的啊?”湘云笑说:“幸亏只是个这个,明儿倒把印丢了。”宝玉笑说:“丢了印倒平常(就不当官儿了),丢了这个,就该死了。”——这都是混话。

  于是这个金麒麟,宝玉就再次收下了。后来就再也没被提起过。其实,据脂砚斋女士点评时说,原故事叙述者后来是提起了,说后来卫若兰这个公子哥打猎的时候腰里就带着这个麒麟。那想来是宝玉送给了他。那么,湘云最后就跟卫若兰好了吧。不过太虚幻境诗歌里又预言史湘云早寡。总之,原故事的叙述者,在我们所能看到的他的文稿中,再也没提这个麒麟(脂砚斋看到的比我们多)。总之,可以肯定的是,史湘云最后就跟其他古人一样,是死了。

  这袭人跟史湘云本来就好,从前小的时候,史湘云住在老太太贾母那里,袭人是贾母的丫鬟,就参与照顾她。袭人这时斟了茶来,湘云喝了一口,就拿出礼物,打开手帕子,将包着的一个戒指递给袭人。袭人感谢不尽,于是笑说:“麻烦你亲自送给我,可见你是没忘了我。只这个就试出你来了,戒指能值多少,可见你的心真。”

  说笑了一会儿,袭人又叫史湘云帮忙做个鞋面子。这是给宝玉做的,因为袭人受伤了,所以交给湘云做。

  正说着,有人来报告:“贾雨村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见呢。”宝玉听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边蹬靴子,一边抱怨说:“老爷跟他坐会儿也就行了,回回都还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说:“主雅客来勤,一定是你有些好处,他才要见你。”宝玉说:“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而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跟这些人来往。”

  湘云笑说:“这个性情还是不改。如今你大了,就是不愿意读书考进士,也该时常会会这些当官的,谈谈讲讲仕途经济的学问,将来也好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成天只在我们队里搅的。”(经济,不是ec

  omics,是经办济事的意思。)

  宝玉听了就说到:“姑娘请去别的姐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说:“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宝姑娘也这么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家脸上过得去过不去,咳了一声,抬脚就走了。这宝姑娘脸羞的通红。幸而是宝姑娘,要是那林姑娘,又不知闹得怎样,哭的怎样了。”宝玉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样的混帐话吗?若她也说过这样的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说:“这原来是混帐话。”

  原来,宝钗、袭人,都相继劝宝玉,要留心些经济事务的事儿,原故事叙述者虽然似乎赞成宝玉不听,但是还是称赞了她们的德和贤。所谓太虚幻境那里有颂宝钗的诗道“可叹停机德”,这是个典故,就是从前汉朝的乐羊子不甚好读书,学期中间跑回家来了,他老婆大发雷霆,从织布机上走下来(注意不是织棉布,那时候中国还没有棉花)。他老婆不织布了,要求罢工,说:“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我今天要把它砍了,咱家就谁也甭想有的穿了。”

  乐羊陪着笑,赶紧从怀里摸出一块石头:“老婆,你别着急,你看看,这是金子,刚出门拣的。”

  他老婆把他训得更凶了:“我听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你这个拾遗求利的男子汉,真白瞎我这个人儿了。”说完就要哭。

  乐羊大惭愧,赶紧缩着脑袋回去念书去了。

  就这样,乐羊子的老婆上了《后汉书·列女传》的光荣榜,跟“孝女曹蛾”什么的,放在一起。原故事叙述者在太虚幻境写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前句是称赞薛宝钗姐姐,后句是歌颂林黛玉妹妹。也就是说,薛宝钗懂得教贾宝玉先生学好,跟“乐羊子妻”同类;而林黛玉小姐资产阶级情调严重,跟“谢道韫”唉声叹气得,可以相追。谢道韫有咏柳絮的诗,得到了老谢的表扬,但是后来嫁的不好,整天唉声叹气的。

  这时候,林黛玉知道史湘云是来宝玉这里了,于是自己也赶来玩。刚刚走到外边,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的事,宝玉则说,林妹妹不会说这样的混帐话,若说了这样的话,我也和她生分了。

  黛玉听了这话,不由得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喜的是,自己平日眼力果然不错,平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惊的是,他的人前赞扬我,竟然不避嫌疑;叹的是,既然咱们互相是知己,为什么还有金玉之论,既然有金玉之论,那也应该你我都有,又何必冒出来一个宝钗。悲的是,自己父母早逝,虽然有那个的想法,却无人为我张罗做主。而且最近自我感觉心神恍惚,病已渐渐地要做成了,医生也说是气弱血亏,担心这样下去,会发展成痨病或者贫血什么的。虽然咱俩是知己,但我恐怕不能久待,奈何我命薄啊(可见,大约是黛玉先自病死了,才有宝钗嫁给宝玉。)想到此处,不禁滚下泪来。于是回身,一边擦泪,一边去了。

  那宝玉正穿了衣服出来,看见林黛玉在前面走,忙追上去,笑说:“妹妹,怎么又哭了?”黛玉说:“好好的,我何曾哭了?”宝玉笑说:“眼睛上还挂着泪珠呢,还撒谎呢。”于是,抬起手来给她擦泪。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你又要死了!怎么又动手动脚的!”宝玉连忙笑说:“说话忘了情,不由得就动了手,也就不顾死活了。”黛玉说:“你死了倒没什么,只是丢下什么金,什么麒麟的,怎么办呢?”一下子把宝玉说急了,说:“你这又是咒我呢,还是气我呢!”黛玉见了,也后悔自己说造次了,于是忙笑说:“我说错了,你别着急。看你,急的一脸汗。”于是禁不住伸手替宝玉擦脸上的汗。(她又动手动脚的了。)

  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黛玉听了,愣了一下,说:“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说:“你真的不明白?难道是我想错了。看来是我不善于想到你的意思,难怪我天天惹你生气呢。”黛玉说:“真的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点头叹说:“好妹妹,你别哄我。你要真不明白这话,那我平日的心思都白用了。你都是因为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会一日重似一日的。”

  林黛玉听了这话,如同轰雷闪电,细想一下,觉得说的真是肺腑恳切(“总不放心”,说全了就是“总不放心能嫁给我”或者“总不放心我是爱你的”,所以才弄了一身病,而宝玉这通过前面说的“你放心”三个字,等于向黛玉承诺了或表白了),黛玉此时竟有万语千言,满心要说,却半个字也说不出,只是怔怔地望着他。宝玉心中也有万语千言,只是不知从哪一句说起,却也是怔怔望着黛玉。两人互相怔了半天,黛玉不觉得又两眼滚下泪来,转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好妹妹,我还有话。我再说一句话你再走。”黛玉一边擦泪,一边把手推开,说:“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说完,头也不回地去了。

  就此两人终于互相表明了心意,从此以后就再没有互相吵架了。这本来应该是高兴的事,只是黛玉想着自己身体终归不好,于是也就这样非常难过地滚着泪走了。那袭人刚才见宝玉忘带了扇子出去,就拿了扇子跑了送过来,忽然抬头看见林黛玉和他站着。一时黛玉走了,他还站着不动,袭人就把赶上来说道:“你也不带了扇子去,亏我看见给你送来了。”那宝玉出了神,见袭人跟他说话,也没有看出她是谁,就一把拉住,说:“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没敢说出来,今儿我大着胆子说出来,死了也甘心。我也为你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藏着。只等着你的病好了,我的病才能好呢。我睡觉做梦也忘不了你!”

  袭人听了,吓得魂不附体,只叫道“天王菩萨,坑死我了!”说完就推他说:“这是什么话啊,是不是中了邪了。还不快去啊。”

  宝玉方才醒悟,见是袭人,自己也羞的满面紫涨,接了扇子,慌忙抽身走了。袭人见他走了,一想他说的话,一定是对黛玉说的,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会有不才之事(闹出什么丑事,私通什么的),令人可惊可畏。想到这里,不觉怔怔地掉下泪来,心下暗想入朝处治才能避免此丑祸。正想着呢,宝钗从那边过来了,笑着说:“大毒日头底下,干吗呢?我刚才看宝玉走过去,是干吗去了?”

  袭人被问,忙笑说:“哦,是老爷叫他出去会客。”

  宝钗说:“这个客也真会挑时间,大热天气,不在家里凉快,还跑到这儿来。”袭人笑说:“说的就是呢。”

  于是宝钗又接着问到:“云丫头去你们家做什么呢?”袭人说:“聊了会儿天,我还要给宝玉要做的一双鞋,明儿叫她做去。”宝钗听了这话,往两边看了看,见没有人,于是笑说:“你这么个明白的人,怎么一时就不会体谅人情了。我最近听风言风语地说,那云丫头在家里竟是一点儿也做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都不请裁缝,差不多所有针线上的东西都是他们娘们(姑娘媳妇们,就是免费劳动力)自己动手。我问起过她的情况,她就说在家里累得很,再多问两句,她眼圈都红了,嘴里含含糊糊要说不说的。我看那,都是从小没有爹娘,落得现在的苦。”

  袭人听了,把手一拍:“哎呀,早知道,我就不烦她做了。难怪上个月我麻烦她编十根蝴蝶结子来,过了那么久她才打发人送来,还说‘打得粗,且先将就着用在别处吧,要细的,等明儿来你们这儿住着再好好编吧’。想来是不好推辞,不知她在家里怎么三更半夜地做呢。可是我也糊涂了,唉。”(俩人都是很有仁心的人啊。)

  宝钗说:“是啊,上次她就告诉我,经常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半夜十二点,一般小姐都是上网上到这钟点儿,她是编网。忠靖侯史鼎大小也是个侯,家境却是这样,要寄养在这里的族亲做活。)

  俩人正说着,忽见一个婆子忙忙地走来,说到:“这是怎么说的!金钏姑娘好好的跳井死了!”袭人吓了一跳,忙问是怎么回事。婆子说:“就是太太屋里那个金钏,前儿不知怎么的被撵了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别人也都不理会她,谁知就找她不见了。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紧捞上来,谁知是她。他们家里的还只管乱着要救活,哪里有救了!”宝钗听了,说:“这也奇怪了。”袭人也点头叹息,想着平时关系不错,都是高级别的顶级大丫头,不觉得流下泪来。

  袭人自转身回去,那宝钗则忙向王夫人那里去说说安慰的话。这王夫人正在里间屋里坐着垂泪,宝钗也不好提这事儿,只得在一旁坐了。王夫人便哭着说:“你听说了吗,这桩奇事儿?金钏忽然投井死了。”

  宝钗说:“怎么好好的投井了?这也奇怪了。”

  王夫人说:“就是前儿她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她几下,撵了她下去(这里故意修改措辞,本来是撵了她出去)。本来说气她两天,还叫她上来,谁知她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这岂不是我的罪过。”——王夫人基本还是都承认了,是自己的责任,只是金钏和宝玉互相调戏这事儿,不能对外说,不好听,所以只好说弄坏了东西。唉,这说来说去,都是儒家的罪过,也就是情和礼的斗争。儒家虽然号称人性本善,但实际却是认为人性本恶。比如说这情,就看作洪水猛兽一样,认为人像野兽一样,俩放在一起,就会闹出情来,作出那事来,于是就设计了礼,叫人和人之间互相冷淡一些,夹些距离和仪式,所谓男女授受不亲,等等的礼,来克制人的情。现在贾宝玉正处在青春期,更容易发情,那金钏应该守着“礼”,不要招呗他,谁知却对宝玉的挑逗半推半就。王夫人看她这样不守“礼”,于是就只好把她撵出去了。在王夫人这样大户人家的小姐出身的人看来,不守礼,就是无耻,其它罪过都还可以原宥,但是对不守礼、反儒家这些东西,是立场上高度坚定,绝不能饶的。所以,越是读书多,信着儒家的,越往往作出不仁的事来。儒家一方面讲仁,一方面又用礼克制情,这中间就带着不仁的悖论。

  不说蠢物我这些没见地的话了,总之王夫人平时对下人和穷人的仁义和这时的逼死人命,似乎也是不矛盾的,不能简单说她是伪善而真恶。仁义是天性和儒家教的,逼死人命也是儒家教的。那宝钗听了王夫人的话,就叹口气道:“姨妈是慈善人(也是肯定王夫人素来的为人),固然这么想(觉得是自己的罪过)。但是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她下去住着,没事到井跟前憨玩,失足掉下去了。他在屋里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到处玩,岂有这样大气的道理。纵然是这样大气性,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算可惜。”——呵呵,这死了的人倒被污为了糊涂。

  王夫人点头,叹说:“这话虽然如此说,我心底到底是不安。”

  宝钗叹说:“姨妈也不要这样,实在心里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给她发丧,也就尽主仆之谊了。”

  王夫人说:“我刚才已经赏了她娘五十两银子了,还叫把你妹妹们(迎春什么的)的新衣服拿两套给她寿衣。可是凤丫头说,没有什么新做的衣服了,我就正叫裁缝给她赶做两套。要是别的丫头,赏她几两银子也就完了,只是金钏,素日在我跟前跟我的女儿也差不多(是最得意的顶级大丫鬟)。”嘴里说着,不由得又掉下泪来。

  大约她对金钏既有爱,又有怨吧。爱是出于儒家要求的仁心,怨又是怨她这个“小娼妇”不守礼,不知以礼克情(“克己复礼”),搞得我把她搞死了。

  那宝钗就说:“姨妈不用叫裁缝再赶做了,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新的,拿来给她倒不省事儿。况且她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裳,身量正合适。”

  王夫人说:“那你也不忌讳?”

  宝钗说:“姨妈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说着,就出去取自己的新衣裳。

  过了一会儿宝钗取了自己的衣裳来,见宝玉也在王夫人身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在说宝玉,见宝钗来了,方才闭口不说了。宝钗见此光景,早明白了七八分,于是将放下衣服,先自走了。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