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独宠夫郎 独宠夫郎 第377节

《独宠夫郎》独宠夫郎 第377节

作者:不曾阿 字数:2710 书籍:独宠夫郎

  “你更善良。”

  陶竹原本是挽着黎荞的手臂的,这句话落了之后,他直接抱住了黎荞的腰,脸颊也靠在了黎荞肩膀上。

  这人最善良了。

  也最大方了。

  不仅带领全县城的人致富,还给全县城修路。

  前两日韩家商队回京,将平城那边的最新情况带了回来。

  今年春天庄丰收郑屠户一行人回到平城时,先去找平城此时的知县,向知县说起黎荞要在平城修路的事。

  这事黎荞出钱,盛鸿允了,平城知县自然是大力支持。

  平城知县很快就召集全县的村长宣布了此事。

  这个消息公布之后,平城的百姓都挺高兴,黎大人身在盛京,却心系故乡,黎大人是个好官!

  平城的商贾、小官,一边高兴一边找上了庄丰收,表示想要为平城的路况尽一份力气。

  这路又不只是黎家人走,整个平城的人都在走,他们这些人也在走,他们在平城发家致富,他们想要回馈平城。

  特别是王掌柜,找上庄丰收之后,再三恳求庄丰收收下他的银两,不然他心里头难安。

  整个平城的商贾,数他沾黎大人的光沾的最多,数他沾平城百姓的光沾的最多,他要是不捐银子,那就是没良心,那就是狼心狗肺。

  王掌柜言辞真挚,还泪水涟涟,庄丰收想一想实际情况,收下了王掌柜捐的五万两银子。

  王掌柜的望月楼生意依旧爆好,这几年王掌柜着实挣了不少银子,因此一出手便是五万两。

  王掌柜捐款成功,其他商贾、小官纷纷效仿。

  要说沾光,大家伙儿都沾黎大人的光了,若是庄村长不肯收下他们的银子,那他们当真是无颜面对家乡父老啊。

  就比如说每年王掌柜发的对牌,多少人靠着把对牌卖给外地大商人致富,现在要修路,若是不捐些银子,那心里头真的过意不去。

  还有醉仙居的赵掌柜,当初因为烤肠、青团这些得罪了黎荞,这会儿特别想补救。

  而且,因为平城人多,所以醉仙居的生意这几年都还行。

  赵掌柜也算是沾了黎大人的光,他特别想尽一份心意。

  庄丰收想了想实际情况,也收下了这些人捐的银子。

  可不是嘛,靠着一道粉条,富了多少人啊。

  商贾、小官如此,三柳村也是如此。

  身为黎大人的根儿,那必然要给全县城做榜样,那必然不能拖黎大人的后腿。

  现在黎大人要修路,三柳村不仅要出人,还要出钱。

  这个钱庄丰收必须收,不然就是黎大人想要和全村人划清楚界限。

  庄丰收深以为然,这次修路,所有人都可以袖手旁观,唯独三柳村不可以。

  三柳村必须倾尽全力支持此次的修路!

  但黎大人肯定不愿意让大家伙儿多掏钱,所以每家捐个二十两银子就成了。

  旁边的朱家村见状,赶紧跟上。

  朱家村一向和三柳村同进同退的,朱家村也得捐钱!

  周边类似大河村、小岗村这些村子,见状也纷纷解囊,这事儿他们熟悉呀,之前修土坯砖路时不少人都捐银子了,那会儿黎荞还没当官呢。

  现在黎荞已经是天子近臣三品大官了,那这银子就更得捐了。

  周边村子的人要捐,很快,整个平城的百姓也想捐了。

  不能落后啊,这些年大家伙儿的日子的确富裕了,而且这是帮黎大人办事呢。

  对此,庄丰收摇头拒绝。

  他只收三里镇百姓的捐款,其他镇子的,他不收,免得一些人家不想捐而被迫捐从而对黎荞产生怨恨。

  真想为修路做些什么,等动工之后,前去帮忙修路就成了。

  顺带将自家的草木灰送来,做灰泥需要用到草木灰,现在黎大人自掏腰包给平城修路,总不能还让黎大人掏钱买草木灰吧。

  外地的商贾听说了此事,也纷纷想捐银子,好搭上黎荞这条线。

  黎荞的性子,这些商贾都知道,在黎荞跟前搞旁门歪道不好使,但是,若他们正正经经做生意被欺负了,那找黎荞绝对好使。

  因此,他们就想靠捐银子刷刷存在感,免得将来真遇见不公了,连个求见黎荞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人的银子,庄丰收没有收,靠着本地的捐款,再加上黎荞的银子,足够修整个县城的路了。

  庄丰收拿了银子,在平城知县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就修起了灰泥路。

  土坯砖路虽好,但挺容易损坏,尤其是这条路经常运输粉条。

  损坏的地方很快就修补好了,但总修补也不是法子,现在有了灰泥,因此庄丰收修的第一条路便是土坯砖路。

  他在土坯砖路上抹了一层灰泥。

  灰泥干的快,只需要封路三天就能通行了。

  这条路每日都有不少人经过,等通行之后,众人纷纷慕名前来围观,这可是黎大人新发明的灰泥,整个盛京都在用这种灰泥修路呢。

  众人实地观察了之后,对黎荞的佩服更多了,不愧是黎大人发明出来的,就是平坦!

  就是坚固!

  就是好走!

  这条灰泥路是最好的广告,全县人修路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起来,外地商贾看的很是羡慕,若大盛官道都是这种灰泥路,那今后他们行商可就方便太多了!

  明知府立马就给盛鸿上了折子,表示想给河西府余下的四县都安排上灰泥路。

  明知府现在每年都要在五县转悠几圈,好确保粉条生意的稳定,为了方便运输粉条和他的出行,河西府余下的四县必须修灰泥路。

  明知府之前修平城——府城的土坯砖路时,强迫府城的富人捐了不少钱,此次他准备效仿上次,向余下四县的富人募捐。

  有钱人就该多出银子!

  盛鸿对明知府这种行径大为赞赏。

  盛鸿就喜欢这种给国库省银子的官儿。

  盛鸿大手一挥,准了。

  因此,在韩家商队带着今年第一批粉条回京时,平城的灰泥路已经修了四分之一,府城的灰泥路刚刚开始。

  照着这个速度,等明年这个时候,河西府五县肯定遍地都是灰泥路了。

  这是陶竹有些没料到的。

  还有些没料到的是,黎荞得知此事,又给余下四县捐了八万两银子,每县各二万两。

  要说善良,这世上没有比这人更善良的了。

  陶竹的思绪飘的过远,黎荞自是不知道,他笑眯眯的也抱紧了陶竹:“那善良的咱们俩天生一对,咱们就该成亲。回家之后,我同你一起收拾旧棉衣旧被褥。”

  “好。”

  陶竹笑着应了一声。

  夫夫两人回到家,天色已经有些擦黑了,今日阴天,气温在零度左右。

  天黑的早,那晚饭就吃的早。

  黎大山黎二山赵深黎菽几个每日都去铺子里,不和大家伙儿一起吃饭。

  这两天黎粮王桂花忙着秋收,夫妇两人暂时住在了庄子那边,不在家中。

  因此,晚饭通常都是黎荞陶竹带着一帮小辈一起吃。

  饭桌上,黎荞宣布了朝廷要设善堂的事儿,号召大家伙儿把用不着的衣物捐出去。

  “小睿之前的旧衣服我都收着,原本我是打算给二宝穿的,但既然竹叔成了善堂副总管,那咱自家人肯定要大力支持,小睿的旧衣服我全捐出去。”

  郑浅浅立马响应。

  “没事,只需要捐用不着的衣服,用得着不用捐,全盛京不只是咱们家呢。”

  黎荞道。

  他这一家子都是从乡下来的,虽然现在有钱了,但节俭是刻在众人骨子里的。

  黎小睿自小穿的衣服都是绫罗绸缎,郑浅浅舍不得扔,打算给黎二宝穿,这很正常。

  但其他富贵人家绝对不会这般对待自家的小公子小少爷。

  大户人家,连丫鬟小厮每个季度都要做两套新衣服,更何况是姑娘、公子。

  就辛知这位小侯爷,每一季度有十八套新衣服,这还是他家比较节俭不喜奢靡,换做是排场大的,比如说吕文荣、彭志业这种纨绔,每个季度得有三四十套新衣服。

  朝廷抄吕家、彭家时,搜出来的衣服堆成了山,盛鸿把能卖的全部卖掉,余下的一股脑全收到了国库里了。

  今日盛鸿还说要开了库房,将这些衣服扒拉一遍,找出冬衣拿去善堂。

  “没错儿,浅哥儿,你给二宝留着吧。咱们每个月固定捐五百两银子和五百斤粮食,这已经够了。”

  陶竹也道。

  “真不用吗?”郑浅浅睁大眸子,有些犹豫。

  “不用。善堂善堂,这个善字,全凭心意,不能强求。若是强求,那就变味了。”

  黎荞不爱从别人口袋里掏银子搞逼捐那一套,但接下来天气严寒,天灾不断,这种情况下只凭他一人,只凭着依旧有些空虚的国库是扛不过去的。

  必须得设善堂,整个大盛共渡难关。

  但即便如此,他依旧主张不强迫,一切随心、自愿。

  逼捐会惹来怨恨,不能将好事变成坏事。

  郑浅浅听了黎荞的解释,不再犹豫:“那我把我穿腻的衣服捐出去。”

  “我的旧衣服多,我都捐出去吧。”

  黎瑜安咽下口中的饭团,出言道。

  他每一年都在长身子,从前的衣服穿不了了,既如此,不如捐出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