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宁镇魔司 入局天下 第五十二章 撰纪

《大宁镇魔司》入局天下 第五十二章 撰纪

作者:休息一天 字数:1763 书籍:大宁镇魔司

  《崔氏宁史》

  伯安本记,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臣,崔澹,以己身之年,撰写宁史。

  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

  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

  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元景二年,方才十二岁的王守仁参加童试。同年,王守仁参加乡试,受到江陵巡抚阻挠而落榜。元景五年,王守仁考中举人。

  次年,方才十五岁的王守仁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

  同年,张居正以《论时政疏》首陈“血气壅阏’之一病,继指“臃肿痿痹”之五病。

  这些,也成为了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的时候,同样也是受到前朝老首辅的青睐究极原因之一。

  次年,张居正因病请假离开京师来到故乡江陵,开始游山玩水,观天下百姓,藩王,地方官。

  元景八年,王守仁回翰林院供职。童年年,王守仁进宫右春坊右渝德兼国子监司业。同年年,王守仁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前朝首辅病逝,王守仁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后升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二年后,王守仁代林老为内阁首辅,晋中极殿大学士。

  王守仁任内阁首辅期间,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一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

  军事上,任用宣抚叛军,震慑北边燕云,斩首八万,任用名将镇北边,平定西南叛乱,斩首藩王。

  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赠上柱国

  年号更迭。永宁三年末,王守仁诛杀族,享年五十八岁,天下之人最有可能得到,天下文人至高荣誉,文正。

  然其谥号均被褫夺。王守仁死后被永宁帝抄家,共查处有数十铜板。

  曾传言,王守仁,王守仁乃辛卯年五月七日亥时生人,五岳之子,金质热烈,父母不堪将其受害,祖灭满门,五马分尸,这又如何,绝后代,断宗祀,乃天下第一孤寡之人,孤寡之人,这又如何?

  臣不甘,纵正史,无人,也还有这八百字谨记王伯安。

  大宁帝师,司天监监正,崔澹,亲笔。

  落笔之后,崔澹久久不曾言语。

  眸望窗外。

  乌云点缀,夜凉如水。

  崔澹透过窗,看着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的沉着,心里感到无尽的窒息。冬来,凉风至。

  崔澹这个人,作为一个权臣,城府极深,从来就不会对这些风花雪月而有感,况且他和王守仁差不多,都是一个务实的人,像他们这样的人,很少很少,甚至说根本不可能和那种“疏帘不卷东风,一枝留取春心在,美女如花,闺中好光阴。”扯上关系,与他们而言,他们的眼中只有天下。

  天下世人有万万,普通臣民,王公贵臣甚至是皇帝,他们算什么,那些古往今来的大儒,儒家三纲,一道道礼仪,束缚着全天下人,可是帝王皇权始终影响着天下,我们不得不承认,孔夫子,至圣先师,所创下的儒家一脉,得以治天下,以武立国,以儒治国,早就不成了常态。

  诸君呐,天下无人至圣至明,万般的教派,终将有一日会走向末路,也终将有一日不会被世人所认可,圣人的确有圣人的本事,千年学派也有学派的道理,四书五经哪一章哪一页都在写着贤德圣人,圣贤之说,仁义道德。

  孔夫子的理念的确是正确的,儒家风骨也是世人所向往,可是如今也正应了那句话,人心在变。

  我,我们,天下人都在变,天下的时局也在变,治国治世,如今来看帝王或者周天子早就不实用了。

  心负天下之人,有江海之志,有治国之能,他们是为天下而生,为天下人而生,不曾拘泥四处经,不曾拘泥于功名,他们也不曾盼望自己或者成为一代圣人。

  他们要改变,天下,首先便改变了自己,入家风骨学者气概,随波逐流,剩下的便是宛若君子般的心愿,还有小人般的手段。

  最后就是我为天下。

  他们这种人望蝼蚁,看的则是蝼蚁不屈则不灭之志,可用于天下。

  再看江山,心中有天下气概。

  六家学派的主旨: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都致⼒于天下太平。

  儒家涉猎⼴博却难以精通,但其中君⾂⽗⼦之礼是不能抛弃的;

  墨家过于节俭,但其中加强农业⽣产同时节约花费的主张,是不能废弃的;

  法家虽不分亲疏,刻薄寡恩,但其中摆正君⾂次序,明确相互职责的法令也是不能随便改变的;

  名家苛求名词概念,反⽽脱离了实际,但其中辨正名实的逻辑是值得考察的;

  道家关注⾝⼼合⼀,遵循规律,⽆为⼜⽆不为,看似简单又很难说明白,其中⾝⼼安定才能治理天下的说法难道不是很对吗?

  吾诚惶诚恐,笔下无圣贤,无帝王,唯有天下。

  陈珂旧梦,不值一提,诸君且看便是

  正文

  以治国兴邦为理想的能臣王守仁也迎来了人生中的最后,他出任首辅后的十年,是宁王朝蓬勃发展的十年,正在走下坡路的帝国出现了中兴气象,政治上有考成法,经济上有一条鞭法,军事上他提拔将者,亲征漠北,一系列举措,让陈珂日久中的宁王朝焕发出新的生机,它是一个能臣,同时也成了一个权臣。

  永宁三年,王守仁诛之,这一年他五十八岁了。

  二人看似在朝堂之上,每日都在争论,台上台下不分胜负,不过也正是因此,二人皆是天下少见之人,自然都有些惜才,就他们而言,他们从不把敌人当做敌人,不惜吝啬的去赞扬,只为天下,还有更多和他们一样的人。

  这也是,崔澹为何要冒着如此的风险来为王守仁撰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