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赘婿出山 第229章 不老泉水

《赘婿出山》第229章 不老泉水

作者:鱼香熊掌 字数:1027 书籍:赘婿出山

  不要说是唐朝,就是到了宋朝,没有土地的山民赵匡胤都不拿其当人看,甚至在律法上写成罪犯,任人捕捉为奴。

  总之,纳税的百姓会被当做百姓,而不纳税的……就不那么美妙了。

  “殿下,让他们无所事事总是不太好。正好张万岁那里缺人,我也就让他们过去帮忙。”马凡说道。

  张万岁那里是真的缺人。

  目前,老虎精似乎是喜欢上了礼多人不怪,又或者是为了它吃人赎罪,频频送猎物过来。

  过百的野猪群,过千的山羊群,过千的野兔群……等等。

  再加上李元吉发扬的打猎007精神。

  太原军与娘子军一起吃,到现在硬是吃不完了。

  这么多的猎物,吃不完,只能交到张万岁那里养起来。

  马凡定的是圈养,砖石、泥灰就不说了,盖个猪圈也需要人手,更不用说每天的打猪草喂养了。

  如果全让张万岁来,忙不过来不说,还影响他完成养殖的技术。所以一开始马凡便安排马三宝帮他,马三宝本部一千人的娘子军一起上手,依然是人手不够。

  这也是马凡打流民主意的原因之一。

  其实作为一名现代人,马凡很明白“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有了人什么都会有。所以他才大胆的使用流民,越用越多,多到李秀宁也知道了。

  不过也难怪她知道,毕竟时至今日,太原城中不要说流民了,就是乞丐都少了许多。每日去领赈济的越来越少,她又怎么会不知道。

  李世民在前线打仗,李元吉又一心打猎不回城,李秀宁也便成了城中的大总管,所有的事都会有人向她汇报。

  “但是,马郎君的养殖秘术?会不会被人偷学了去?”

  李秀宁作为城中的大总管,自然是知道张万岁降了马凡,在进行马凡的养殖秘术。

  张万岁降了,投入马家,也就是马凡的人了。他行马家的养殖秘术,这没有关系。

  可是一帮流民,一帮子外人过去,李秀宁不得不担心马凡秘术外流的问题。

  任何的秘术,都是世家存在的根基。李秀宁一点儿也不希望因为流民偷学秘术,而惹怒马凡,又或是马凡身后的家族。

  知道李秀宁真正担心的是什么,马凡笑了。

  “殿下不用担心,他们学不去的,就以养殖场的人力物力,这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学到的。”

  李秀宁点了点头。李秀宁知道马凡为了搞养殖,他把李元吉的赏赐全都卖了出去。

  卖出的钱财,他买了大量的土地,在土地上开了一个泥矿,一个采石场,一处窑。窑到现在还没有建好。

  而这一切都是为养殖场服务的。这么大的花费确实不是平头百姓养的起的。

  马凡继续说:“不过如果他们愿意养,我也是愿意教他们在家中养殖的方法的。”

  “你愿意教?”李秀宁大吃一惊。

  这可是秘术,怎么会有人愿意平白教与他人?

  马凡却理所当然道:“那是当然。百姓们认劳认怨的工作,我也希望他们可以过的更好一些。”

  人心都是肉长的,特别是马凡来自现代。

  看着遭了灾的百姓一无所有,每日只有饿不死人的粥食,便没有人管他们。

  一个出生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时代的人,又怎么可能视若无睹。

  更何况马凡也不是只付出,他是确实需要人力。双方是互利互惠。

  正说着,马三宝进来。

  “有什么事?说吧。”看他似乎有事,马凡直接问道。

  “公子,百姓们希望公子不要再只发钱。他们希望可以在公子的食堂就餐。”马三宝说。

  听到这个消息,马凡是真的开心笑了。

  马凡为什么把李元吉的赏赐全卖了。就隋末这环境,地广人稀,土地真的不值钱,到处都是荒地,特别是马凡拥有直接从官府拿地的权力。

  李秀宁也好,李元吉也罢,马凡开了口,不要钱也会批地的说。

  马凡卖赏赐,为的便是给这帮人发工资。

  要知道马凡搞的是养殖场,不给开工资,不怕人家偷他的畜口啊。

  已经一无所有的百姓,饥寒交迫之下干出什么都不奇怪。

  就算是派军队看着,养的不用心,直接养死,亏的就不只那点儿工资了。

  当然,每天开出十数万钱的工资,马凡也心疼。

  最重要的是马凡没有这么多的钱,在养殖场没有出栏前,是一直没有收入,只能贴的。

  所以马凡在养殖场中建了食堂,就是希望可以回流一些。

  真的是没来过古代,不知道古人对粮食的浪费。

  首先古人吃面吃的是死面,只要把面发一发,随时一斤变一斤半的面食,而且还更好吃。如果心黑一点儿,多加点儿水,一斤变两斤,也不是不可以。

  北方现在又基本吃的全是面食,这是浪费了多少的粮食。

  还有:这里既是养殖场,更是屠宰场。每天李元吉派人送来的猎物,下水都是不吃的。

  浪费,太浪费了。

  在后世,多少人专门卖卤下水的?古人竟然不吃?

  于是,马凡命人做包子了,大肉包。以一定比例的肉与下水一起做的馅。

  大大的肉包卖两文一个。三文钱给两个。

  同时还有肉夹馍、羊杂面、牛杂面等等。

  很快百姓们便从斗食,变成了正常的饭量。两三个半斤的大肉包就吃饱了。

  算一算,这比他们拿着工钱买粮食吃,要合算的多。

  战乱背景下的隋末粮价从米斗数百文到千文、三千文,始终处于高涨之中。

  数百文斗米吃不了一天,马凡食堂6文钱吃到饱,还有免费的兽骨汤喝。

  就问老百姓们会怎么选?

  当然为了喂饱他们,马凡也搭进去不少的人情。

  太原的隋朝仓储,以及太原王氏的世家粮仓,都是马凡买粮的大户。

  在粮食这方面,马凡可以说是不赚,甚至是贴的。

  但是你到现代问问,有哪个工人会愿意为了三个包子,帮老板干一天的活的。

  而且马凡他这是大养殖场,养的是肉,一旦出栏,多少的米面都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