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雪满长安道 第三章 往事

《雪满长安道》第三章 往事

作者:沪上海亮 字数:2324 书籍:雪满长安道

  皇帝刘询这时正走在霍府的庭院里。

  霍府庭院颇有些皇家气派,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漫长的走廊在古树间曲折回旋。溪水叮叮咚咚地从石缝中滴出,漫成一泓碧池,偶尔掠过几只水鸟,惊起游鱼。

  刘询边走边看,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霍禹、魏相和丙吉跟在后面,见状也在不远处站下。

  冰凉的风拂面而来,又吹动树枝哗哗地响。刘询思绪起伏,恍惚间,当年那位颐指气使的大将军又站在面前。大将军那鹰隼一般犀利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他这个懵懂的青年,然后带着他走进宏大的未央宫。

  在他的记忆里,那天的路途很漫长,他俩似乎走了很久很久。就在他心神恍惚之际,大将军指着台阶上的皇帝宝座说道:“你就坐在这上面。”然后看着他战战兢兢地坐上龙榻,自己则坐在了右下侧。从此以后,未央宫里他俩的座位再也没动过。

  “六年了。”刘询喃喃道。

  刘询登上皇位,颇有传奇色彩。

  六年前,八岁登基在位十四年的年轻皇帝刘弗陵突然撒手西归,谥号孝昭。汉昭帝没有子嗣,于是,遴选继位者,成为汉帝国的首要大事。

  霍光,这位汉武帝的托孤大臣,辅政汉昭帝十余年,已是权倾朝野、威震海内的大将军,遴选继位者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这时汉武帝的六个儿子中,只有广陵王刘胥在世,大臣们都主张刘胥继位。

  霍光却有另一番考虑,十几年来,他全心全意辅佐刘弗陵,也收获了作为臣子的最崇高的地位和权力。他当然不愿轻易失去。而此时刘胥正当壮年,又有群臣拥戴,一旦入主未央宫,那他独揽乾坤的局面就会动摇,未来命运也不可预测。霍光决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发生。

  排除了刘胥后,霍光亲自选定汉武帝之孙十七岁的昌邑王刘贺继承皇位,随即派宫廷礼宾官和皇室宗正携皇太后诏,赶赴山东昌邑迎驾。

  刘贺接诏喜出望外,带上二百多家臣故旧,一路欢歌笑语奔向长安。

  霍光很快就后悔了。刘贺登上皇位后,并没有褒奖他这位大将军的拥立之功,而是大肆封赏昌邑故人,并且任命亲信为长乐卫尉,有意将宫廷宿卫权控制在手中。

  “羽翼未丰即敢如此。”霍光真的怒了,这个刘贺不知好歹,那么就废黜他。

  霍光并没有出面,而是指使丞相率百官上奏皇太后,公布了刘贺“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家制度”等上千条罪状,结论是“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

  仅仅二十七天,刘贺完成了从昌邑王到皇帝又回到昌邑王的起伏,他带来的二百多昌邑群臣也悉数被诛。

  大汉帝国没有皇帝,霍光着急了。他从未有过篡位的念头,他的理想是君臣不疑,唯我独尊。那么,到哪里再去找一个皇帝,正在犯愁时,光禄大夫丙吉跑来找他了。

  丙吉摸透了他的心事,见面先是一番奉承:“孝昭皇帝死得早,没有继承人,天下人都担忧害怕,大将军为了汉室宗庙有奉侍之人,立刘贺为嗣主,何等磊落。可是,这个被立为皇帝的人太不争气,大将军为了天下大义,果断废黜了他,朝野上下没有不赞同的。”

  霍光听了当然高兴,觉得丙吉是个知音。

  丙吉见霍光心情不错,便小心翼翼地说道:“孝武皇帝曾下遗诏将曾孙刘病已养在掖庭。这刘病已从小我就见过。现在十八九岁了,通晓经学,品行端正,举止安宁而性情平和。大将军是不是先派人去看看,了解一下他的秉性,然后决定——,决定继位大策。”他吞吞吐吐说完最后几句话,抬头瞄了一眼霍光,发觉霍光若有所思,似乎被说动了心。

  立了一个皇帝又马上废黜,朝野不免议论纷纷。霍光正在犯愁,听丙吉这么一说,仿佛黑夜中看到一缕光亮,赞许地拍了丙吉肩膀:“好,我即刻派人考察。”

  刘病已,汉武帝之子卫太子的孙子,此时只是一介平民。霍光派出皇家宗正到掖庭仔细地考察了一番,总结了刘病已的两个突出优点,一是年轻,二是单纯。

  霍光很满意,他要的就是年轻和单纯。于是,改名为刘询的刘病已被霍光搀扶着坐上龙榻,以庶民之身登九五之尊。

  甫登大位,丙吉谆谆告诫,垂拱南面,政事都要听从大将军。

  六年过去了,神武的大将军如今气息奄奄,是解脱还是失落?刘询不曾细想,“不管怎样,霍光拥立之恩不可忘。”他心中念叨。

  他转过身默默凝视着丙吉,丙吉也不言语,微微俯首,长揖。

  刘询出了霍府,搭着宫廷内侍的肩膀登上銮舆。霍禹、魏相和丙吉退到路边,目送六驾銮舆启程。

  銮舆才驶了几步又停了下来,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一个随行内侍小跑着来到魏相面前,道:“皇帝诏你骖乘。”

  魏相赶忙趋前,内侍搬来登车木阶摆放在车舆后户下,掀开门帘。魏相登上车,躬身进去。

  所谓骖乘,就是陪乘。銮舆的车厢很宽敞,虽然铺着厚厚的毡毯,还是有些阴冷。魏相右侧坐下,昏暗中也看不清皇帝神态,便拱手道:“愿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未央。”不再开口。

  皇家车队不紧不慢地走大街驰道上,刘询拨开帘子看了看外面。长安的初春,树枝已萌发出星星绿意,而街角还留着些许残雪。街上人并不多,见羽林军骑兵护卫銮舆过来,纷纷退到路边施礼。

  刘询放下帘子,问道:“大将军食邑多少?”

  “二万户。”魏相回答后抬了下眼帘,小心翼翼地窥视皇帝脸色,却是看不分明。

  他低下头接着说道:“高祖皇帝兴汉以来,虽然封侯者众多,但万户侯也只有平阳侯曹参与留侯张良两人,丞相萧何封户不过八千。陛下益封大将军一万七千户,加上原先封户,食邑达二万户,足见陛下恩宠。”

  “二万户、二万户。”刘询沉吟了几遍,忽而笑道:“拿出了三千户,呵呵。”过了片刻,又问,“你说,大将军此举是何用意。”

  魏相刚要说话,心中一动,又咽了回去,悄悄瞅了一眼皇帝,道:“臣愚钝,不敢妄猜大将军用意。”

  “他是在提醒我,霍氏有功于汉室,其有恩于我。”刘询望着车外若有所思,过了一会,缓缓说道:“我登基后每次去拜谒先皇高庙,大将军与我同乘皇舆,我都是如芒刺在背。”

  魏相嚅嗫道:“大将军威严。”

  “是的,大将军威严。国家大事,朝臣们也是先禀告大将军,然后再启奏与我。”刘询慢悠悠地说道。

  魏相骇的冷汗涔涔而下,磕磕巴巴想说又没说出话来。

  御者稍稍抖了下马缰,牵着銮舆的六匹骏马加快了步伐,刘询也不言语,只听到马蹄敲击路面,响起有节奏的哒哒声。

  “皇帝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要疏远霍氏?”魏相细细想了想,一阵哆嗦,便觉得寒气已侵透袀衣,心中暗忖:“如芒刺在背,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刘询看出魏相不自在,微微一笑:“你就在这里下去吧,回家也近点。”

  魏相刚要下车,刘询又把他叫住,吩咐道:“你明天拟个旨,封霍禹为右将军,封霍山为乐平侯,食邑三千户。”

  魏相拱手应了声“诺”,下了车。目送銮舆走远,他又在街旁站了一会,然后背着手朝自家府邸走去。

  街边的树丛已经有了些许绿意,微风拂过,也是撩人。他忽然看到绿荫中有只蝴蝶搧了搧翅膀,不禁惊讶地张大了嘴,再上前仔细察看,却什么也没。

  他微微摇头,自言自语道:“真是老了,这时节怎么可能有蝴蝶。”继而又想,如果大将军不测,那长安城里会掀起怎样的风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