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在亮剑杀敌爆装备 第380章 让沈泉和王怀保怀疑人生

《我在亮剑杀敌爆装备》第380章 让沈泉和王怀保怀疑人生

作者:穷玩战术富玩火力 字数:2085 书籍:我在亮剑杀敌爆装备

  一路很顺利的返回春风亭,刘知易十分热情的邀请周问卿住在刘府,周问卿拒绝了。接着以晚辈之礼去方济堂拜会闻字辈的老前辈方先生,按照江湖规矩,得到前辈照拂,邀请他住进方济堂中。

  刘知易没法跟自己的师父争抢,也就默认了这个结果。

  周问卿医道扎实,不可能是普通悬壶医者。但怎么问,他都不肯透露师承,偶尔说漏嘴让刘知易知道,他进京考医科,是他师父要求他去考的。他本人对进太学一点兴趣都没有,因此也不怎么认真备考。

  住进方济堂中后,开始以方济堂为中心,在春风亭十里下乡巡诊,再次做起了游方郎中。神龙见首不见尾,刘知易竟然一连十几天见不到他的影子。

  即便这样,刘知易依然觉得,周问卿考入太学十拿九稳,如果周问卿都考不进去,他更没有希望。因为周问卿的悬壶真气比他运用的更好,功力应该也更加深厚,各种医道经典,周问卿如数家珍,数百种药材,周问卿一清二楚,上万个丹方烂熟于心,又有游历行医的经验,这样的人都考不进医科,谁能考进去?

  周问卿来到方济堂半个月之后,天上下起了大雨,炎热的天气陡然变冷!

  刘知易挺高兴,因为他又能跟周问卿讨教问题了。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刘知易背熟了《百世方》、《百草集》这样的医书,辨认全了方济堂中三百零七种常用药材,也学会了诊治普通的风寒、伤寒、疟疾、阳明(肠胃病)等常见病。方先生告诉他,只要学会了诊治这些病,考太学基本没问题,太学是收学生,不是收神医,不会考疑难杂症。

  最关键是诊病要准,刘知易还要多加练习,这是经验的积累,现在已经不是由先生先诊断,而是他先诊断,然后先生再复诊,基本上八九不离十,偶尔还是会诊错。可惜方济堂平均一天来不了一个病人,所以刘知易不放过方济堂中来的每一个病患,如果不是严重疾病,他甚至会诊脉一天。作为对病人的安抚,他会给病人一天工钱,一百个铜钱。帮人治病还给钱,他这医生当得也是独一份了。

  通过向周问卿请教,对于悬壶真气的运用,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他可以用真气稳住大多数病情,还知道悬壶真气不仅仅能用来救人,跟诸子百家其他派别一样,也有相应的杀伤手段,法家是用真言,医家是用毒。只可惜用毒之法周问卿不会,而且十分厌恶,认为医家用毒,有违医者仁心。

  周问卿巡诊的时候,刘知易十分期盼他能回来,他积累了一大堆问题想要请教。可当周问卿回来后没几天,刘知易就开始期盼他赶紧走了。

  因为周问卿对春风亭发生的徐谦案十分感兴趣。

  巡诊回来之后,见到刘知易第一面就开始问:“刘师兄。听说前些天,徐太傅被押解回京,遭人劫囚,你家受了牵连?”

  这事整个春风亭的人都知道,周问卿在春风亭周边游方巡诊,不可能没听说。

  刘知易也不隐瞒,但也不想多谈,叹道:“无妄之灾,都过去了。”

  周问卿点点头,他其实不关心刘家,但他关心徐谦。

  “不知徐太傅现在如何?似乎一点风声都没有。”

  周问卿叹道。

  这也是事实,三个月前还闹得沸沸扬扬。先是天下人给予厚望,小皇帝派出御驾迎接,徐谦虽然没有入朝,却声名鼎沸,仿佛已经是内阁首辅一般。但一个劫囚案,将徐谦的名气推到了顶点,连皇帝为此都跟朝中官员决裂,最后太后趁机垂帘听政。这么大的事情,说过去也就过去了,已经很少人谈论徐谦,老百姓的记忆就是如此淡薄,外面再大的事儿,也比不上家里的柴米油盐重要。

  “不谈国事,不谈国事。”

  刘知易端起酒杯,敬周问卿一杯,岔开这个话题。

  周问卿却没有意识到一样,继续扯这件事:“听说刘师兄当日受了刺客一刀?”

  刘知易黑着脸点头。

  周问卿又道:“那刺客连刘师兄都杀不了,怎能劫走徐太傅?刘师兄不觉得其中蹊跷吗?”

  怎么?我就该被杀!蹊跷谁不知道有蹊跷,没人关心而已。

  刘知易道:“能有什么蹊跷。徐太傅贪墨军饷,党羽劫囚,畏罪潜逃。”

  周问卿摇头:“这不可能。徐太傅安置流民,兴建学堂。巡边十年,一日不曾回家。这样的人,怎会贪污军饷?”

  刘知易是真的不愿掺和那些事,随口应付:“那就是得罪人了。徐太傅十年巡边,边郡节度使都是土皇帝,谁愿意头上骑一个太上皇?”

  说完刘知易就后悔,感觉自己说太多了,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徐谦那种地位的人,不是他能置评的。

  周问卿还是摇头“别的地方不敢说,在阴山郡,绝不会如此。刘师兄有所不知,阴山郡节度使夏知秋,其实是徐太傅的弟子。”

  这件事刘知易可不知道,不由疑惑起来。

  “如果我记得不错,弹劾徐太傅贪墨军饷,牵头的就是阴山郡节度使!夏郡候牵头弹劾,他怎么可能是徐太傅弟子?”

  弟子弹劾师父,这不仅仅是道德上的背叛,在这个尊师重道的国度,做出这种事,几乎就再也无法融入官场。夏知秋年纪轻轻,听说不到三十就继承了阴山郡侯爵位,执掌阴山节度使帅位,手下十万兵马,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周问卿压低声音道:“此事千真万确,虽然万人知之甚少。但夏知秋就是徐太傅弟子,甚至若非如此,他继承不了郡候爵位,如今阴山郡节度使恐怕是别人。所以夏知秋牵头弹劾,我才觉得蹊跷。”

  刘知易脑子里闪过两个疑惑,第一,既然是隐秘,外人极少得知,周问卿如何得知?第二,周问卿似乎对这件事过于关心了。医家虽然有大医医国这样的大话,但一般医者其实很少关心政事。

  周问卿表现出来的异常,让刘知易心中升起警惕,他开始怀疑周问卿打听徐谦案别有用心,弄不好跟前刑部侍郎王朝栋一样,也在暗中调查。

  刘知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看谁都有问题,好像全世界都盯上了他们这个小小的亭长之家一样。

  所以面对周问卿的探查,刘知易能躲就躲,不能躲就敷衍。直到雨过天晴,周问卿再次出门游方巡诊。

  大雨连下三天,雨晴之后,天气再次热起来,晒得春风亭周围的农田一片金黄,金秋到了,农民快要收割庄稼,朝廷也要收割人才。

  周问卿又一次出门巡诊,十天后回来,跟方戎女一起联袂来到刘府。

  刘知易将他们迎进府里,又带他们进到客厅。

  “周师兄、小师姐,你们稍坐。我去请我母亲。”

  小师姐?

  方戎女顿时不高兴。

  周问卿没注意到她的表情,自顾自看着客厅的陈设,一应家具都很考究。一路走进来,看到刘府虽然算不上深宅大院,也是前有倒座,后有罩房,正屋耳房,东西两厢,光是房屋不下四五十间。

  “没想到刘师兄家如此富贵?”

  周问卿叹道。

  作为亭长,刘家是春风亭一等一的大户,在街上,刘府是毫无争议的豪宅。

  方戎女哼道:“那可不。谁不知道春风亭守着万胜桥,卡着官道,靠着码头。在乡下良田千亩,在亭中两条街道。春风亭的亭长,给个知县都不换。”

  周问卿点点头,他也觉得如此。他从苦寒的大漠出发,一路南行,春风亭算他见过的最繁华的镇子。

  只是周问卿有些不理解:“刘家如此富贵,何苦送长子去龙城?”

  周问卿是阴山郡龙城人,太知道阴山郡有多苦。阴山郡横跨阴山南北,阴山遮蔽了漠北的寒风,阴山以南还算温暖,但坐落在重重大山之中,道阻且险,十分穷困。阴山以北虽然土地平坦,可干旱少雨,山上留下的溪流只能滋养山脚下一片草场,往北就是大漠。不仅如此,北狄诸部被大夏王朝驱逐到漠北之后,并不死心,大规模的铁骑入寇虽然没有,可总有一些小部族袭扰,假托盗马贼劫掠,常跟阴山郡边郡冲突。

  方戎女也不知道内情,可她今天心情不好,难免恶意猜测。

  “哼。这种狗大户,他家的儿子去了边郡,岂会上阵厮杀,不过就是混几年军功,回来换一份前程。”

  周问卿觉得有理,点点头,他对大户人家印象也不好,不过为人低调、热情,做事大方,说话有好听的刘知易除外。

  刘家主母刘姜氏很快出来,脸上带着勉强的笑意,招呼两个晚辈入席,吩咐上菜。

  不断有人进进出出上菜,这些人可不是刘府的下人,大多数都姓刘,是刘家亲族。平时也不做家里的活,主要都是长工,帮刘家种地的。还有几个帮刘大刀照看店面,春风亭三条街,两条是刘家的。大多数房子租了出去,还有十几间留着做买卖,由亲族打理。

  之前刘家逃难的时候,这些人也跟着倒了霉,许多都被当成刘府下人抓到了牢里。太后赦免从犯之后,他们也相继被释放,又都回到了刘家。

  大鱼大肉,很对方戎女胃口,吃的满嘴流油,一点形象都不顾。周问卿倒是斯文,极少动筷子。

  刘姜氏随便应付了一下,说了几句劝勉的话,就借口身体不适离席而去。

  她不是身体不适,而是心里不高兴。

  今天办的家宴,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给即将去城里考试的刘知易送行,一个是打算谢谢方先生的教导,这算是谢师宴。可方先生不肯来,而是让方戎女代他出席,刘姜氏觉得没受到尊重,所以不高兴。

  母亲走后,刘知易更热情,不断给周问卿和方戎女敬酒。方戎女不客气,连喝三杯。

  酒足饭饱,刘知易又准备了一些礼品,一路送周问卿和方戎女回方济堂。师父没来赴宴,可师恩还是要谢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