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和战神将军互穿后,他在后宅杀疯了 终章 这一生啊…

  孝淳帝视角

  今日又是艳阳高照,太阳一日日升起,它可真有劲儿。

  朕没有劲儿,朕很烦。

  方才的朝堂上那几个人总跟朕对着干,他们仗着自己跟朕差不多的年纪,对朕指手画脚,真是太讨厌了。

  可是朕奈何他们不得,因为……

  他们说的是对的。

  朕做皇帝多久了?五年了,对,每日半夜三更起床上朝,忙忙碌碌的一日,直到半夜三更入睡。

  可是这是朕的责任。

  就像宠幸后宫的嫔妃也是朕的责任一样。

  贵妃郑氏最近很是跋扈,甚至都敢欺负到丫丫头上了。那可是丫丫啊,朕的皇后啊,她怎么敢。

  因为她有一个让朕倚仗的哥哥,郑焕又打了胜仗,他已经连胜百战了,是挺厉害的。

  可是丫丫不高兴,朕知道,朕特意挑了最好看的金钗去送给她。丫丫不怎么搭理朕,朕不高兴可是也很无奈。

  贵妃矫情跋扈,可是现在四方战事频频,朕手里无可用之人啊。丫丫能理解,她只是一时生气,朕不怪她,希望他也不要怪朕。

  朕的儿子们都在慢慢长大,老大很好,文武双全,可是朕更希望他去战场上历练。他注定是未来的帝王,皇宫温室里长大的帝王如何堪当大任,朕同丫丫说了,丫丫说:“臣妾同意陛下的决定,让老大现在就去历练吧。”

  啊,现在,李鸾嵩才十岁啊。

  朕不同意,朕的长子太小了,朕舍不得。

  可是丫丫说这是他的命,他是大邺的皇长子,未来的太子,他必须比别人成长得迅速。可是,朕还是不同意。丫丫同朕吵架了,骂朕妇人之仁。

  这个女人实在太过分了,小时候骂朕就罢了,现在朕是皇帝了,她竟然还敢骂朕。

  朕去找贵妃了,郑氏温柔,但是朕不喜欢她身上浓重的脂粉味道,还有那张像唱戏的脸。

  还是丫丫好看,朕的皇后最好看。

  老二也在贵妃宫里,这个孩子非常克己复礼,比老大老实谨慎,也比老大畏首畏尾。朕特意夸赞了他,他眼睛里有光。

  是个好孩子,老二有能力。

  朕有好几个孩子,老五朕最不喜欢,他像极了他那个没有脑子的母亲,只顾眼前不看以后,这孩子总是做一些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

  老三体弱,朕觉得他能平平安安长大就很好。

  老七是个有力气的,一身蛮力但胜在心思纯净,这孩子日后能成为他长兄的得力助手。

  老八还小,长得同老大很像,他母妃走得可怜,朕将他带在身边教养,免得被不良用心的人利用,带坏了朕的儿子。

  朕好忙啊,忙着处理朝政,忙着照顾后宫,忙着打仗,忙着同那些臣子较劲……

  一晃眼朕的儿子们都长大了,可是朕也犯了错误。

  朕想培养每一个人,朕给了他们机会,可是只有老二的表现不俗,老七武力值超高,这一点从小就能看出来。

  老五不堪大用,就算了吧,日后做个闲散王爷,只要不犯大错儿,这辈子平安无忧就挺好。

  老大十四岁了,丫丫坚持让他历练,朕虽然舍不得但还是让他出去了,朕的儿子还这幺小,可是他看上去很兴奋。

  朕把朱批权给了老二,这孩子听话,朕说什么他做什么,他一直做得很好。

  可是朕现在才知道,自己错了。

  郑氏有那样一个兵权在握的哥哥,她会教导她的儿子野心勃勃的,这对母子骗了朕。

  朱批权让老二看到了权利,他的心在一点一点膨胀,朕做错了许多事,但是朕最后悔的就是不该让儿子们互相产生嫉妒、攀比和争夺。

  朕的儿子们终于反目成仇了,朕失去了好几个儿子,连老大都跟朕不亲近了。

  丫丫也生朕的气,怪朕对郑氏太过放纵,可是朕是出于无奈啊,郑焕不去打仗就得李鸾嵩去打仗,朕不想自己的儿子处在危险中。

  朕和丫丫总吵架,感情没有从前好了,朕很不高兴。

  终于,所有的事都发生了,郑焕叛变了,郑氏和老二造反了,老五被郑焕杀了,老二也终于让朕看到了他的真面目,朕心里很难过。

  这一次丫丫没有怪朕,还是丫丫,只有丫丫陪在朕的身边。

  若不是因为李鸾嵩和沈确,朕的江山就没了。

  说到沈确,朕觉得这个女子真不错,只是有时候朕看着她,好像在看自己的儿子,这是怎么回事,朕可能老了,眼花了。

  大邺度过了最艰难的一关,朕的嵩儿功不可没,还有沈确。

  他们两个感情很好,朕和丫丫都认定沈确就是朕的儿媳,未来大邺的皇后,更何况,丫丫说沈家有钱,天呐,朕就缺钱,但是面子不能输。

  可是,丫丫说两个人分开了,好像是嵩儿惹沈确生气了。

  年轻人啊,动不动就分开,真是不懂得珍惜,为什么呀,朕没搞明白,丫丫说她懂,让朕不要管儿子的事。

  她说:“这是嵩儿该走的路,躲不过去,经历了才能长大。”

  可是万一沈确嫁人了可怎么办,那么好的媳妇,那么多钱……

  儿媳妇走了,儿子也不好了,丫丫也懒得理朕了,朕一个人坐着晒太阳觉得很无聊。

  朕是一个失败的父亲,但也是一个失败的丈夫,可是朕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吧。

  听说又起战事了,老臣们来找朕,不想让太子去。

  现在是太子监国,朕不管了,身体受不了了。可是丫丫说让朕劝劝他们,还是让嵩儿去吧,朕也舍不得,但是丫丫说的一定是对的,朕听丫丫的。

  那一群老顽固据说跪在城门口阻止太子亲征,嘿嘿,一群傻子,嵩儿早就走了。

  朕和丫丫等着儿子回来,每一天都在盼,一直盼到了过年……

  传回来的竟然是嵩儿阵亡的消息。

  朕晕过去了,丫丫说朕昏迷了三天,朕也不想活了。

  朕和丫丫一起哭,怎么办啊。可是丫丫说嵩儿不会这么容易死的,让朕再等等。

  果然,朕的嵩儿没有死,但是这个消息不能说出去,嵩儿在山匪里头做内应,朕在宫里头等消息,那些朝政又都到了朕的手上。

  朕发誓,要帮儿子守好江山。

  过了年,又过了春日,朕听说嵩儿找到了沈确,具体咋回事朕也不清楚,但是丫丫说一切都好起来啦。

  他们终于回来了,还带回来了朕的大孙女,朕的小留紫啊,怎么这么可爱啊,这丫头长得可真好看,像朕。

  朕的嵩儿登基了,和沈确也终于大婚了,朕高兴,朕给亲家公送去了好些东西,国库都搬空了,可是朕不怕,朕娶了财神爷的闺女当儿媳,还怕缺银子吗。

  朕看的是长远。

  这群老东西,我看他们是活腻歪了,竟然想给朕的儿子塞女人。

  朕很生气,丫丫更生气,但是丫丫说,还是交给他们自己来处理吧,咱们看着就行,相信他们能处理好。

  丫丫说得对,朕的儿媳很厉害,处理得干脆利落还很圆满。

  沈确是个天生当皇后的料儿。

  老七来找朕,说要娶财神爷的小女儿。

  瞧瞧,朕的儿子们简直太厉害了,必须娶,朕又一次倾家荡产,当然这个不能说,朕把自己存了多年的小金库都搬出来了。

  这叫舍不得儿子套不着财神爷。

  都是高兴的事吗,当然不是。

  李鸾嵩和沈确两个人不愿意生孩子,朕和老臣们一样,想让他们生,可是丫丫说不要管,孩子有孩子的计划,朕听丫丫的。

  可是,他们还是生了,一对儿龙凤胎,朕终于有长孙了,小太子出生了,朕也就放心了。

  朕有了留紫、平平和安安,朕和丫丫每天都很开心,朕的孙子孙女们可聪明了,朕很欢喜。

  可是李鸾嵩每日都不上朝,也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竟把朝政都扔给了朕。

  朕一把年纪了,要帮他们带孩子还要管理朝政,朕不高兴。

  丫丫说:“不要不高兴,咱们闲着也是闲着,帮帮孩子们,他们感情好就能多生几个孩子。”

  朕听丫丫的。

  果然,儿媳妇又生了老四、老五,朕现在有三个孙子两个孙女了,朕觉得要平衡,最好再来一个孙女,三男三女,丫丫说朕太贪心了。

  朕就是这么贪心,想要儿子儿媳好,想要孙子孙女好,想要全大邺的百姓子民好,想要所有人都好,朕最想的还是想要丫丫好。

  丫丫和朕从小就认识,我们是青梅竹马,朕喜欢丫丫,这辈子只喜欢丫丫。

  朕犯过错误,对不起过丫丫,朕很后悔,所以年纪大了朕加倍补偿丫丫,也不知道管不管用。如果不够,朕下辈子继续补偿丫丫,给丫丫做牛做马。

  朕和丫丫一直在一起,这是朕这辈子最幸福最得意的事,丫丫还是年少时的丫丫,那么美丽,那么有魅力。

  朕这一生很幸福,很知足,如今儿孙满堂,大邺的百姓安居乐业,朕这个皇帝做得好不错,将来去见列祖列宗,朕也有吹牛的资本了……

  朕要走了,朕很努力地想走在丫丫后头,因为,先走的那个人无知无觉,留下来的那个一定很难过,可是朕身体不好,朕还是走在了丫丫前头,丫丫哭得好伤心啊,朕想,朕去到那边等着丫丫,下辈子,朕只要丫丫……

  留紫视角

  许多人问我,大邺的长公主是不是很幸福。

  我觉得,是。

  我的父皇母后都很疼我,比疼弟弟妹妹们还要多地疼我,他们说,因为我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我的出生很有意义。

  从出生起我就被许多人围着,有阿娘、阿奶、干爹、干娘,可是那时候我还很小,喊不清楚干爹。

  干爹很疼我,每天都带着我玩,给我买好多好吃的好玩的,我想做什么他都让我做,每天一有空就围着我转。

  有一次刁婆子把我拐跑了,她很胖,我也很胖,她背不动我就把我丢在路边,我就哭,使劲哭,我想回家,她就把我丢在那里不管我了。

  这时候来了一个男人,长得还不赖,后来阿娘说那是我爹,我的亲爹。可是我当时并不喜欢他,为什么,因为当时阿娘不喜欢他,阿娘不喜欢的我也不喜欢。

  后来阿娘又喜欢他了,我也开始喜欢他。

  我觉得是因为他很会拍阿娘马屁。

  原来我爹那么疼我,什么都答应我,还给我好多好多东西。

  再后来我们就要回京城了,阿娘开始教我规矩,说我是长公主,要有长公主的仪态,我开始学习诗书礼乐,开始叫阿爹为父皇,叫阿娘为母后。

  大家见了我都要行礼,我不能再随意发脾气,要事事做到最好。那些事情并不难学,我做得很好。我的皇祖父和皇祖母也很喜欢我,后来父皇母后让他们对我严格一些,皇祖父就开始教我骑射、写字,还有许许多多的道理。

  皇祖父很厉害,什么都懂,我很崇拜他。

  我慢慢长大了,母后对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学会了琴棋书画,点茶、制香、女红,还跟着母后学看账本学做生意。

  母后说我应该什么都会,将来才能有资格做表率。

  再后来,我就有了弟弟妹妹,他们是一对龙凤胎,平平被封为太子,作为长公主,我成了他们的榜样。

  父皇送给我一个金项圈,我觉得很好看,他说,那是时公公留给我的,我没见过这个人,他为什么要送我东西,后来我知道了,那是父皇的大伴儿,一个为了父皇离去的人,是父皇的救命恩人,我很感激他。

  三年后,我们又回了聚丰,我看到了干爹陈大和阿奶,他们都很好,干爹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又当了阿姐。

  又过了几年,母后又生了四弟和五弟。

  这两个人很顽皮,我已经长大了,经常教导他们,他们还挺怕我的,就连太子平平也对我毕恭毕敬,弟弟妹妹都成长得很好,他们都说是因为我这个长公主做得好,我是一个好榜样。

  十六岁那年,父皇为我找到了一个驸马,他长得很斯文、白净,身材高大魁梧,是个武将,可是人却并不粗鲁,父皇说他的文采亦是不输武力。

  我的驸马对我很好,他总说我漂亮、端庄,我们成亲了,父皇赐了我一座公主府。

  成亲当日我的父皇哭了,趴在母后怀里偷偷哭的,我看到了。

  父皇很疼我,即便是我成亲了,他也总接我回宫住,母后说这样不好,驸马会不高兴,可是我的夫君说不会,他希望我快乐。

  我的夫君经常被父皇派出去打仗,母后因此跟他吵架,父皇说大邺无人可用,母后还是不同意,我劝母后,母后不说话。

  后来,我的驸马战死在疆场上,我哭得晕了过去。

  醒来的时候,父皇跪坐在我的床边,我又哭了。父皇说对不起我,他是帝王啊,怎么能跪我呢,我哭,父皇也哭,他怎么都不愿起来,最后还是母后劝得住他。

  没过几日我就知道自己怀孕了,我很开心,我的驸马他一直想要一个孩子,他是他们家唯一的一个儿子,现在我终于能给他留后了。

  第二天春日,我生了一个男孩儿,父皇赏赐了他爵位。

  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就有了爵位,这是大邺前无古人的,母后说,这是父皇对我的愧疚。

  其实我并不怪父皇,我懂得我的爱人,那是他的理想,他的抱负。

  后来,孩子被父皇留在宫中教养,父皇又给我找了一个驸马。

  他是个读书人,懂礼,守规矩,对我也很好。

  可是我不喜欢他,我心里放不下过去的爱人。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我还是和离了,是我提出来的,我们没有孩子,分得很轻松。

  父皇和母后年纪大了,虽然朝政一直都是平平在处理,我记得从他三岁的时候起,父皇就让他学着处理朝政了。

  那个时候,父皇总是陪在母后身边,有时候他们会带上我一起去下江南,有时候只有他们两个人,从来没有带过弟弟妹妹。

  我的皇祖父和皇祖母带着他们的时候更多。

  父皇和母后感情很好,听说皇祖父和先祖们都有三宫六院,可是我的父皇他没有,他只有我母后一个人。

  我很奇怪,古书我也看了很多,老臣们难道都不劝谏吗?

  当然,我并不希望父皇还有别的女人,只是有些奇怪。

  后来,当我也成亲了,我就明白了。当你心里有了一个人,被这个人塞满的时候,是容不下其他任何人的,不管那个人是谁。

  父皇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很特别很特别的一个故事,我以为他是从哪本古书上看来的,后来我就开始找,可是我始终没有找到那本古书。

  他说,他和我的母后之所以能如此心意相通、心灵契合,是因为他们曾经互换过灵魂。

  就是那种你的身体里住着我的灵魂,我的身体里住着你的灵魂。

  这种事情谁敢相信,可是父皇说得很认真,他还说,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母后替他做了许多事,让他看到了皇祖父对他的用心良苦,让他看到了兄弟之间的感情和大邺的未来和危机。

  他从前不怎么想搭理这些,只想做一个将军,可是母后让他明白了,他有自己的责任和重担,不可避免,不能逃避。

  我问他,那这样的两个人要怎么才能换回来呢。

  父皇说,他们交换了心,过了命。

  我不懂,父皇只是笑,笑着笑着就流下了眼泪,他说,不要做自以为是的人,如果你对一个人好,就要告诉她,并且要问她想要什么。

  如果她想要一个苹果,那你给了他整筐梨,你就是自我感动,你错了。

  我很同意,我又想起了我的驸马。

  我们之间无话不谈,他懂我,总是问我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这样好不好,那样好不好。

  父皇说,曾经的他就是个自说自话的人,觉得为了母后付出一切,可是母后想要的根本就不是那些……

  关于这件事,我曾经去问过我的母后。

  她愣了一下,说了一句:“你父皇真是老糊涂了,怎么什么都跟你说。”

  母后说,那些事是真的。

  离开父皇之后她已经怀上我了,本来都不想要我了,是几个朋友劝她留下我的,哪几个朋友啊,我要去感谢他们。

  母后说,当她知道父皇战死沙场的时候,她的心都碎了,就是想死,想跟他一起死,可是那时候她有了我,是我的存在让母后坚持活了下去。

  所以,她不同意父皇派我的驸马去战场。

  母后说,她能理解我的心情,说我跟着他们这一辈子吃了好多苦。

  “这些孩子里头,就数我们的小留紫吃的苦最多了。”

  这是母后最常说的一句话,所以他们总是加倍疼我,弟弟妹妹们都不敢惹我。

  在宫里,在大邺,我简直就是横着走的小公主。

  平平长大了,和四弟五弟的关系都很好,这让父皇母后很开心。

  我的弟弟妹妹们都成家了,也有了孩子,他们对我都很好,我虽然一直都是一个人,可是我有家人,我觉得很幸福。

  父皇和母后渐渐老了,但是他们更加恩爱了。

  直到有一天,坐在太阳底下,父皇突然说要练剑,他都已经八十岁了,母后不让他练,他还不乐意。

  后来,母后就去给他送水果,父皇就在演武场上,坐在台阶上,看着他那些正在训练的朔方军战士,去世了。

  他是一个将军,他一生征战沙场,最后一眼看的也是他的战士。

  母后没有哭,只默默地跪在他的身边,抚摸着他的盔甲和宝剑,母后说,就是这样的日子,他们交换了灵魂。

  “李鸾嵩,你这个自以为是、自说自话的老头,你说过这辈子都不会再自做决定的,怎么又食言了,你骗我,你走了,也不跟我商量一声。”

  母后哭了,哭得无声却怎么都止不住。

  “李鸾嵩,李鸾嵩……”

  母后一直喊着父皇的名字,直到半夜才沉沉睡去。

  第二日,我的母后也走了,就在我父皇走的后一天。

  他们好像是约好的,就像父皇总是说:“媆媆,来,我们一起……”

  我相信是父皇怕被母后骂,所以又回来接她了。

  他们在天上一定会继续幸福地在一起。

  大邺举行了国丧,我守在他们的灵位前整整三日,弟弟妹妹们都来劝我,可是我不想离开,我想陪着我的父皇母后。

  我也想我的驸马了。

  那一晚,我竟然见到了我的驸马,他跟我说:“留紫,你还好吗,我好想你,我来接你好不好。”

  我很开心,我就想留在那里等他。我不能走,我走了,他就找不到我了。

  果然,他来了,就在父皇母后发丧的那一日,我的驸马来接我了,我跟着他一起走了。

  虽然我看到了弟弟妹妹们很痛苦,可是我知道,他们一定会明白我的。

  这一生啊,我拥有了幸福的家庭,有疼我爱我的父母亲长,有弟弟妹妹,还有视我如珍宝的爱人,还有富足安定的大邺和善良勤劳的百姓,我很知足。

  我走了,走得很幸福。

  这一生啊,活到今日,看着一切都好,足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无下一章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