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万历佑明 第三百三十八章 乾纲独断

《万历佑明》第三百三十八章 乾纲独断

作者:枫渡清江 字数:2096 书籍:万历佑明

  方逢时这么一说,礼部尚书徐学谟也跟着起身言道:“陛下,此非尊君忠国之礼,臣认为当治这三巡抚的罪!”

  “哪条律例定了抚按以官府名义办实务有罪?”

  “反倒是陛下给了他们便宜行事之权!所以,陛下,他们这样做算不得有罪。”

  海瑞这时质问起徐学谟来,且对朱翊钧拱手奏禀道。

  历史上,文人士大夫常在章奏与文书里说海瑞迂阔死板,实则是因为他们站在士绅地主的立场看海瑞,自然会觉得他迂阔死板,认为海瑞对士绅富商在律法上的要求太严,但站在百姓立场看,海瑞则别说死板,甚至比其他士大夫更开明。

  且不提他在南直隶巡抚期间,大胆在南直隶全省推行一条鞭法,成为开先河在全省推行一条鞭法的改革者。

  当然,南直隶因为商贸发达,的确很适合一条鞭法,是利于商业发展的。

  即便是历史上发生的徽州丝绢桉,在非缙绅背景的帅嘉默对丝绢税提出异议上书他这个应天巡抚后,他没有因为帅嘉谟地位低下而置之不理,反而认真对待,而令有司祥查。

  可见,认为海瑞迂腐与否,得看说这话的人是什么立场。

  所以,海瑞这时才没有同方逢时、徐学谟这些执政公卿一样,反对督抚大员在地方兴办实务,甚至还反问了徐学谟一句。

  朱翊钧颔首后,很好奇地看向了海瑞。

  海瑞这时则也对朱翊钧再次拱手道:“启奏陛下,凤阳巡抚吕佥宪曾给臣来过信,谈及过这方面的设想,他说天下无地游民太多,光靠鼓励工商是不足以解决无地百姓生计问题,得官府主动兴办实务解决才行,要以营兼赈!”

  “如此,既增朝廷帑银也稳定民生,臣当时就支持他可以试着这样做,且称赞他比臣更善庶务;如今他这样做,自然也是早有主张,而非一时起意,更非欲谋己权!”

  “就算他们没这意思,但难保将来他们成此地方权重之势,且让官进民退,使百业萧条下来。”

  “盐业便是例子,凡产业由官营不但损朝廷威信,也会阻碍天下之兴盛。”

  大学士刘应节也在这时跟着反对起来。

  但张学颜则在这时说道:“陛下!臣不赞同刘阁老之言,虽然官营难免损民利,但关键是民间商贾多重利轻义,而无国家大义,一旦有暴利可图,必蜂拥而至,乃至借贷无数,以至于最后因势变而大多数倾家荡产;而对于大益于国家且利在将来的事业,有多不愿折本经营,而担心血本无归,如此官营正好补此不足。”

  “陛下,官府可以引导,但的确不易自己兴办实务,如此必滋生腐败!”

  “陛下,本朝制度为便于赈灾,故设藩库,就算不办实务,也还是会因藩库积银太多而生腐败,不是说兴办实务就更容易腐败。”

  “若藩银亏损过多,以致地方需要朝廷拨银怎么办?”

  “难道朝廷就不能审查吗?”

  ……

  关于是否允许地方官府兴办实务,公卿们一直吵了好几日,最终都没吵出个结论来。

  待到最后,甚至还出现一方要求诛杀另一方的。

  朱翊钧眼见此不得不下令停止堂议此事,待过几日后再论此事。

  而过几日后,又论其此事时,依旧因此事不能达成一致。

  同时,争论也从执政圈延伸到了整个朝堂,几乎两千多京官都开始议论此事,且也渐渐分成了不同派别。

  官僚阶层就是如此。

  即便大家都是文官,都是士大夫,但因为来自不同的区域,又来自不同的出身,有官宦世家的,有庶民地主出身的,有普通商贾出身的,再加上一个个都太人精,给点光就灿烂,只要皇帝准他们开口,稍微纳谏如流一些,他们就各自能扯出一番大道理来,也就导致两个人就有三种主张。

  哪怕都是同意改制的,也有激进的,也有温和的。

  “吕、金、沉这些人,怎么就会想着兴办实务,他们作为巡抚,还确俸银吗,奖掖金那么高!”

  翰林院掌院学士沉一贯这一天就在上朝时与太仆寺卿石星提起此事来。

  石星呵呵冷笑道:“还不是拜如今朝廷推崇张学所赐!强调事功,改不合时宜之政,他们自然就敢如此大胆!以致于竟自辟财源,与商民夺利!就该逮拿进京严办!”

  沉一贯听后瞅了石星一眼,但只是微微一笑,倒也没说什么。

  ……

  “启奏陛下,臣请将凤阳巡抚吕坤、应天巡抚沉鲤、福建巡抚金学曾逮拿进京!”

  这一天,宣治门内。

  朱翊钧刚驾临此处视朝,就有文官户部郎中韩取善上疏直接建言将吕坤、沉鲤、金学曾三人逮拿进京。

  “敢问韩部郎,这三巡抚所犯何罪,而要逮拿进京,如此进谗于上,是欲陷君父于不明吗?!”

  礼部侍郎高启愚这时质问起韩取善来。

  韩取善这时则突然道:“陛下,少宗伯高启愚乃其同党,素来与沉鲤等来往甚密。”

  “退朝!”

  “执政公卿皆到政事堂议定此事!”

  朱翊钧在看清楚许多官员的态度后,也就没打算再拖,而宣布结束早朝,且将执政公卿们叫到了政事堂。

  而一到政事堂,朱翊钧就先问着申时行:“对于此事,申师傅是何意见?”

  申时行则道:“陛下,臣认为可以先观察一下,观其利弊到底孰大孰小,如太师所遗之言,凡是宜实事求是,因为大臣做了一件没做过的事就急着喊打喊杀不是用人之道。”

  “陛下,待其出现问题时再处置已晚矣,治国当未雨绸缪!”

  方逢时这时反驳道。

  海瑞则道:“陛下,至少目前看来,是利大于弊,故朝廷不当阻止,以免有因噎废食之嫌,如此也是不切实际的!”

  “大司农,到底是举人出身,见识果然还是不足的。”

  方逢时冷声说了一句。

  海瑞不禁脸色紫涨起来。

  骂人别揭短,方逢时明显戳到了海瑞痛处。

  而方逢时也瞬间意识到自己失言,忙转身对朱翊钧拱手:“陛下,臣失言!”

  “陛下,臣认为枢相并未失言,海公到底有失于偏狭,重民不重商,却不知商若为官侵,伤的还是民。”

  徐学谟跟着说道。

  “陛下,这全是奸邪之言,为民为国岂是偏狭之见?!”

  做过辽东巡抚,上阵杀过鞑子的张学颜气急败坏,捏紧了拳头,怒目圆睁,似乎要打徐学谟,而上演全武行。

  徐学谟见张学颜浓眉倒竖也有些惶恐起来。

  申时行这时则忙对朱翊钧拱手道:“臣等不能意见相统,故请陛下圣裁!”

  其余大臣也纷纷拱手:“请陛下圣裁!”

  朱翊钧则在这时站起身来:

  “宣旨,召三巡抚立即进京述职,其巡抚事由左布政使代为署理!”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于新事物不能只凭自己的理解去判定利弊,你们不是让朕广纳人言吗,那就让主持此事的进京,问问他们为何这么做!先别急着杀头问罪!”

  “陛下圣明!”

  “臣等遵旨!”

  申时行趁着其他公卿还没反应过来,忙跪下来代表官僚集团接了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