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们的时代:至死不渝 006、两幅画等于32个何琪

《我们的时代:至死不渝》006、两幅画等于32个何琪

作者:玲婉 字数:2109 书籍:我们的时代:至死不渝

  老年间的话儿,北平城是里九外七皇城四,说的是明清以来北平城被这里里外外二十来座城门关着,还有句话叫大胡同三百六,小胡同如牛毛,讲的是大大小小的街巷,密密麻麻,逶迤纵横,罩着这一方水土。

  其中城南有一条街区别于其他街,叫琉璃厂,最早可追溯至元代在此烧至琉璃而得名,元明两代,这地儿不兴旺,没什么人,乾隆年间因修四库全书,致使琉璃厂书肆比邻而接,成了文人雅士的聚集地,经年累月下来,渐渐滋生了文玩古董的行当。

  琉璃厂全长一公里左右,入目之下,全是文玩古董的店铺,其中像“戴月轩”“一得阁”“荣宝斋”等老字号更是响彻大江南北。

  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确实不假,但恰逢两千年的封建帝制无了,原来藏于深宫别院的那些个稀奇玩意就一股脑的都流出来了。

  所有都去了哪儿了呢?

  大部分自然都流进了琉璃厂的各家店铺。

  文汇居在琉璃厂是一间不起眼的店铺,主要做的是字画营生,“字”即字帖,“画”即画作,掌柜的叫赵德义,店里还有个学徒叫李岩,就是王老二的小舅子。

  赵德义原是河北人,来京二十多年,前十年在“松古斋”当学徒,练就了一副看字画的好眼力,只要那字画从他眼前过一遍,不出片刻,便能准确的说出作者和年份,出师后,夹包袱,窜宅门,如此又是五年,终于是得了一副米芾的字,卖了大价钱,如此才在琉璃厂开了一间铺子。

  古玩行业里,流传着一句话,“东边货,西边卖,全靠一个眼力劲儿”,瞅准了,一朝发大财,那都不叫事儿,瞅眦了,就栽里头了。

  赵德义为人谨慎,非十拿九稳的货,绝不出手,如此也只能赚些过家儿小钱,相较于文玩行业里的高风险性,洋人那块儿则好混的多,如此也就上了心。

  不过这中间,倒是有个不小的麻烦,就是相互交流不通畅,须知卖文玩的,一靠货,二靠嘴,若是遇上了不懂得,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能把上周的货说成商周的货。

  钱货一交割,离店概不负责,若买主发现了不对劲,想要退货,嘿,对不起您嘞,玩文玩古董的,靠的就是一个眼力劲儿,怪就怪您自个儿没那功夫,有事没事打碎了咽肚子去吧。

  ......

  天一亮,街上就全是人,南来的,北往的,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拉车的,摆摊吆喝的,还有背个包袱神神秘秘的,见着生人就迎上去,鬼鬼祟祟的来上一句:“爷留步,耽误您些时间,我有一外省亲戚,从老家泥地里挖出来几个陌生玩意,烦您开开眼,指教指教。”

  瞧瞧这话熟悉不,火车站外,有一个人见着你,鬼鬼祟祟的跟上来说道:“兄弟,要手机不,刚弄来的苹果手机,便宜卖你。”

  学徒李严打着呵欠,撤下门栓,开门迎客,掌柜李德义掀开门帘,站在门外,一边拿着一把麈尾往身上扫着尘土,一边留意着街上的洋人。

  忽然,一辆人力车从远处驶来,停在了文汇居门口,赵德义一愣,显然没料到,然随即脸上就露出了莲花般的笑容,提着衣袂,小跑着迎上去,热乎的喊道:“米斯特查理,今个儿怎么有空了?不是说好明天的么?”

  查理是个瑛国佬,干驻外工作的,刚来北平不久,汉语一般,约莫能听懂几个常用的问候词,偶然间见着了华夏的古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有事没事就来琉璃厂逛,一来二去就被赵德义发展成了长期客户。

  赵德义上回卖了一副金农的《秋菊图》,查理很满意,顺势之下,赵德义提议另约了一个日子,待搜集一批字画,等查理来挑。

  日子是约在了明日,不过查理明天有事,提前一天来了,而赵德义不知,这下子麻烦了,临时去哪儿找翻译先生呢?

  赵德义一面在前引着查理进店入座,又端来了茶水,一面欲让李岩去外面找翻译来,可一转眼的功夫,李岩却不见了踪影。

  虽然没了翻译,但该做的买卖还得做,无奈之下,赵德义只好取出了事先搜集好的几幅画作,连说带比划向查理介绍着,显而易见的是,查理听的一头雾水。

  如此反复,一盏茶的功夫后,赵德义干瞪着眼,查理皱着眉,交流寸功未见,刚好李岩从后院进来了,一见面,就挨了赵德义气汹汹的一顿骂。

  “大清早的,死哪儿去?”

  李岩不知道自己惹了什么祸,却也不敢吱声,埋着头,干杵着不动弹。

  见此,赵德义忙催促道:“赶紧去找张先生,就说查理先生来了,事急,劳烦他来一趟,一切好说。”

  李岩顿时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心里一喜,这不巧了么,想了想道:“掌柜的,不用去找张先生,我这儿有一人,懂洋文,正在院里候着呢。”

  赵德义一听就觉得不对劲,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这年头,懂洋文的人可是稀缺的很,只有那些不愁吃穿的大户人家才有那个财力让家中后辈去留洋,有个懂洋文的在自家后院候着,这不瞎扯了么?

  不过听完了李岩说的情况后,赵德义仔细一琢磨,顿觉得可信,道:“你去请何先生来。”

  何琪没想到,刚来就接着活了,但心里有些没底,这面对面的翻译,等同于同声翻译,是翻译工作中难度最高的一种,不过都这程度了,硬着头皮也得上。

  一进屋,何琪就看见一个四十多岁的圆胖子,一脸的福相,其穿着一身灰色马褂,戴着一副眼镜,剃着短发,留着一尾小胡子,想必是这间铺子的掌柜了,而另一位洋人想必是买家了。

  不过何琪这身打扮,着实让人吃惊,蓬头垢面的,一身破旧的衣服,打着补丁,最主要的是,竟然还光着脚,哪里像是会懂洋文的样子?

  在掌柜的充满质疑的目光中,何琪定了定神,开始了对话:“hello,iam a translator,and pleasure to serve you。”

  虽然何琪的口音差强人意,但查理还是能听明白的,三言两语简短的问候后,何琪正式开始了翻译工作,将掌柜的说的话翻译给查理,将查理说的话翻译成中文。

  说实话,何琪的翻译比那些专业的翻译先生差的不是一点两点,不过好在双方都不通,有些不知道如何翻译的地方或者遇到了记不起的单词,直接含糊带过就行,如此一来,翻译工作将就着也能继续下去。

  一个多小时后,查理走了,花了800大洋,买下了两幅画,赵德义用两个定制的紫颤木长盒子装好,还特意叫了一辆车,恭恭敬敬的送财神爷出了门。

  留下了一脸震惊的何琪,喝着苦涩的茶水,须知王老二的一碗馄饨才6分钱,一块大洋能买30多斤的米,两块大洋够一个普通自家一月之耗,自己就被张帽儿卖了25块大洋,而300大洋可以去八大胡同买一座两进出的大四合院。

  “两幅画可以买下32个我!”何琪懵圈了,嘴里的茶越来越苦涩,这么一想,心里更加的不是滋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