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武:人在北凉,八岁创仙法 第八十三章 桃花剑仙邓太阿

《综武:人在北凉,八岁创仙法》第八十三章 桃花剑仙邓太阿

  大庙岸是湖兴的一处人文景点,这里在明清时期多有文人居住,现在大部分还都是古建筑。

  叶晋记得,现在这个时间,政府还没有组织修缮大庙岸,那边应该还有几家古玩店,现在正好无事,可以过去看看。

  叶晋印象中的大庙岸,已经是经过修缮后的样子,街道整齐,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又有文化底蕴,是一处非常好的人文景点。

  而现在,没有经过修缮的大庙岸,许多房屋破旧不堪,地面既不整洁也不平整,给人的印象十分不好,正因为这样,市里有人提议将这里拆除,建造商业街,改善环境,还能振兴经济。

  如果没有前世的眼光,叶晋看到这样的场景,肯定也会同意这个提议,这也是普通人目光的局限性。

  好在这处人文景点最终保存了下来,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也许是因为今天是工作日,大庙岸这里又比较冷清,叶晋接连路过三家古玩店,都关着门,正当他以为要无功而返时,看到一家古玩店还开着,便走了进去。

  店不大,店里这时正有两个中年人在争论着什么,看到叶晋进来,他们只是抬眼看了看,并没有理会叶晋,继续争论。

  叶晋看到二人面前摆着一只钧窑罐。

  可能一提到钧窑,大家都会想到一句话,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事实上,钧窑是一个大系,它有官窑和民窑之分,还有各个时期的钧窑特点也不同。

  比如元代钧窑瓷器,釉层较厚且不匀,釉面较为光亮,器物流釉、积釉现象较多。除却极少量的洗和罐仍为满釉外,其余器物都施半釉,釉不及足部,做工较粗。

  所以,并不是什么钧窑都值钱,叶晋粗略一看,桌上的钧窑罐,做工并不怎么样,至于是什么时期的,还要仔细看过才知道。

  此时店里的两个人,就是在争论断代问题,一个说是宋金时期,一个说是元朝,争得不可开交。

  叶晋听了几句就觉得没意思,环顾四周,发现这里多是古瓷器,还有少量的铜器,他粗略一看,居然基本上都是真的。

  这让叶晋颇为惊讶,前世,他听到有人说,古玩行里讲开古玩店一真九假,也就是说,一般古玩店里90%都是赝品。

  他当时不知道这么说到底对不对,但想想好像也有道理,毕竟真货难找,而赝品的利润高,一旦有一件赝品卖出真品价格,其利润就相当惊人,正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但这段时间,他也逛了几家店,觉得这种说法失之偏颇,一般的古玩店里,确实不全是真品,但也有相当的比例,或许是因为现在年头还算好的缘故吧。

  但要说店里全是真品,那就相当罕见了,至少到目前为止,叶晋只见过这么一家,这顿时让他来了兴趣,在店里挑选起来。

  片刻后,他就选了两件,一件是明末青花婴戏图折沿碗,另一件清初青花五彩爵禄封侯折沿盘。

  两件瓷器都算得上代表器,买回去可以研究,也可以成为将来开店的货品。

  叶晋准备询价,却发现两个人还在争论,他心里都有些无语了,至于争得脸红脖子粗吗?

  叶晋不可能等到他们争论结束,于是主动说道:“老板,麻烦问个价。”

  坐在左手边,表情显得有些木讷的中年男子,让朋友稍等片刻,起身向叶晋走去:“你想问哪一件?”

  叶晋分别问了他刚才挑选的两件。

  店主有些意外,叶晋选的两件,算是他店里比较好的货了,没想到这个小年轻,还是个行家,他琢磨了一下,分别一个报价三千五,一个报价两千七。

  之前叶晋通过应泽了解到,古玩这行的报价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价格叫“交行价”,它是一种业内熟人之间的价格,这种价格通常利润都很低,有的甚至没有利润,或者干脆就是赔本的,只有业内“抓(拿)货”的熟人才能拿到这个价。

  古玩市场上同行之间串货是自古就有的事,“交行价”也可以说是行里的一个惯例。而买家一旦凭此赚了大钱,也会拿出来一些作回报。

  第二种价格是“朋友价”,也就是朋友之间的交情价,对于朋友价,一般没有多少砍价幅度。以朋友价买来的东西,保值是没有问题的,增值的幅度也比市场价高得多。遇上朋友价,不能大砍大杀,砍价砍过了头,下次卖家就不当朋友了。

  第三种价格是市场价,这种价格通常较高,它是用来和陌生顾客交易的价格,这种市场价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完全不同的应对方法,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砍价能力和砍价水平。

  店主开的价格,比市场价稍低一些,叶晋不是很满意,想要争取砍到朋友价的区间,于是说道:“老板,能否便宜一点,我两件一起买算四千五,怎么样?”

  店主听到叶晋的还价,证实了叶晋确实是个行家,于是说道:“倒也不是不行,不知客人你对钧窑有没有研究?”

  叶晋直截了当地问:“你是想让我帮忙断代吗?”

  店主点了点头:“是的,只要你有让人信服的理由,这两件我可以四千五卖给你。”

  叶晋欣然同意,随后和店主一起走到桌前。店主的朋友眉头微微一皱,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都不认识的叶晋叫过来鉴定,不过他也没有阻止。

  叶晋拿起罐子仔细打量了片刻,又拿出放大镜看了一下:“我的判断是元末明初制作的。”

  “哦,请说。”

  店主脸上还是没有表情,叶晋都怀疑他是不是面瘫。

  “就以胎釉来说,此罐胎体坚硬而粗厚,胎色发黄或者发白,颗粒较粗。由于胎体烧结不充分,因而釉质不如宋代润泽,呈蓝色。釉质不透亮,较浑浊,内部少有结晶现象,微结构为釉质熔融流淌下垂拉丝现象,气泡较少,无力,气泡不晶亮……”

  店主的朋友看着叶晋侃侃而谈,说得也有理有据,内心非常惊讶,真是见了鬼了,随便拉一个小年轻过来,就能说得头头是道,他都怀疑是不是提前准备好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