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不谓仙尘客 仙缘合 第三十三章 亭前老树又重新(二)

《不谓仙尘客》仙缘合 第三十三章 亭前老树又重新(二)

作者:半两五铢 字数:3476 书籍:不谓仙尘客

  终是踏上天青顶的正路,最终走向了那天青顶的正道。然而随着行程的深入,余年轻叹这次山途上的险情比之前更加扣人心弦。有的路段,石道狭小如丝,能容纳一人而过,且外侧便是那神秘莫测的悬崖深潭,更令人心惊肉跳的是,其中一段石板路,从下往上看去,仿佛是凭空粘附在那陡峭的悬崖峭壁之上,无论左右,皆无依靠。

  纵然是少年胆识过人,面临如此险峻之境,初次见到也难免心生畏惧。尤其是当他踏足于悬崖中的石级时,只见四周层峦叠嶂的群山如海啸般呼啸而来,那壮观的气象,使得这位初入天青顶的年轻人难以抑制内心的敬畏之情。

  据齐南华所言,当初于此开辟山路之际,见此地山势险恶无比,无一立足之地,开凿路径难上加难。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前辈在这利刃切割过的岩石峭壁上,运用法术创造出了一条蜿蜒回环的石阶。

  在将近天青顶之时,山风骤起如狂澜,云雾升腾而起,余年顿觉全身生凉。然而当他抵达天青顶峰之时,竟意外地感受到了身上再度沾染了山外那份温煦宜人的春季气息。正如陆英朝之前所述,此地确如人间仙境般,满山秀美,瑶草碧绿,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之景观。

  一踏入天青顶,老道士迫不及待地环视四周。眼前的门坊乃以大理石精雕细琢而成,宽广宏伟,墙体高耸入云,图饰精美绝伦,宛如腾龙驾凤,气势恢宏且壮丽。右侧所书者为:浩荡正气盈天;左侧则刻着:濯厥英灵振古今;上方更有四个大字的横批:天地清明。

  门坊前矗立着两只威严肃穆的雄狮,形态逼真如生,乍看之下如同真物,仿似随时会向过往游人飞扑而来。此双怒目惊瞪四方来客,似是敞开巨口吞吐天地精华,仅是远观一眼,便足以让人心惊胆战,魂不守舍。

  “果真是仙境神居,巍峨壮丽,仅此一道山门便如此气势磅礴。”余年凝视着这座宽广的山门,目光穿梭于门两侧的对联之间。又险些被镇守山门的石狮吓倒,心绪不安,轻拍胸口急忙将目光转向别处,顺着目光往门坊里瞧去,一条通向山顶的漫长玉石阶梯如巨龙盘旋于青山之上,阶梯末端便是云烟缭绕中的一片山顶,那里时时刻刻风云突变,却始终若影若现地透射出光芒闪烁,弥漫着浓郁的灵气。

  无愧为仙门大派,其气象万千,浩渺无边,宛如身临驾驭天地之巅的奇境。

  余年热血沸腾,难以自抑,若能投身于这般仙岳门派,必将叱咤风云,或许在未来,亦有可能成为驾驭飞剑、斩妖除魔的仙门英雄。

  少女亦为眼前的壮观景色所震慑,她虽初次踏足天青顶,之前仅闻四方山其乃三门之一,却不知这三门究竟何等威势,今番亲临,果真是壮丽无比,仅是一道山门便如此气势磅礴,那主殿所在之处岂非更加巍峨雄壮呢?

  她瞥了一眼身旁激动不已的余年,不像他那样直接夸张地表达心中的震惊,只是悄然咽下一口唾沫,沉默不语,显得颇为拘谨。这与她平日里活泼好动的性格截然不同。

  唯有那老道士,来到山门前轻轻抚摸着玉石所铸的山门,目光在每一处细节游走,接着又轻触镇守山门的石狮头部,目光转向台阶远处,似乎渴望穿透这漫长的步道,一窥尽头。未待陆英朝做任何提醒便已率先踏入通往四方山仙门的台阶。

  余年见状,紧随其后。杨晴徐徐跟进。

  陆英朝见状,疾步追上,这天青顶大殿的三千台阶尚藏诸多禁制,若贸然进入,必定会遭护山大阵反弹。

  然而老道士与余年等人毫不理会,自顾自地在前方行进。

  齐南华追上陆英朝,低声说道:“那位前辈既喊师伯为师兄,能有如此高的辈分,自然无需担心。”

  陆英朝回头望了齐南华一眼,心中纠结。

  先不说余年和杨晴二人,仅老道士一人便不能让他贸然冒险,尽管老道士确系四方山流落在外的弟子,且已多年未归,不知是否知晓有护山大阵之压迫,若因此受挫,恐我等还需背上招待不周之罪。

  陆英朝决定阻止老道士等人冒险,但尚未开口,便见老道士攀登至某段台阶后便止步,余年和杨晴正疑惑之际,老道士手结一道法印,口中低喃一串深奥的咒语,顷刻间,三人体前的空气中泛起一股涟漪,宛如轻纱揭开的一处缺口,缺口周围波纹涌动,闪耀着真实霞光。

  缺口之内的景色与外界并无二致,仿佛在他们面前设立了一道透明屏障,只不过在老道士咒语念毕之后,这道屏障为之打开一处缺口,供他们通过。

  玉石台阶三千级,一步一行一生辉。

  踏上这条通往四方山仙门的台阶,余年也算是半只脚踏进了仙门,巍峨延绵的台阶一眼望不到头,尽头的霞光和云雾却透露着与凡间别往的气象。

  哪怕是这玉石台阶两旁,种植的树木巍峨参天,碧绿生辉,林间有飞鸟共舞,呦呦鹿鸣,飞禽走兽,奇花异草,肉眼可见的薄雾散发出清冷的气息,浸入行人的肌肤,冰凉却又醒神,深吸一口气,头脑清明,四肢有力,神清气爽。

  “这山林似乎也不平凡。”杨晴感受到林间的气息,冷不丁说了一句。

  陆英朝立刻回应:“此处山脉间蕴含着浓厚的灵气,这里的花草树木皆为四方山多年精心培育,受灵气滋润,亦具有一定的灵性,甚至林中的花卉与珍禽异兽亦是如此。”

  “原来如此。”杨晴颔首,眼神投往林中深处,充满好奇心,一切景象在她眼中皆新奇无比。

  或许是由于灵气滋养的缘故,一路行来竟全然不知疲惫。

  不少弟子从建筑中御剑飞出,在天空划出道道霞光,有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仙鹤齐舞,灵龟潜底,有猿猴攀附于悬崖绝壁,麋鹿飞跃山丘水涧,祥云汇聚,头上三花聚顶,剑气纵横,乾坤五气朝元。飘飘兮如仙人下凡,渺渺兮似天宫林立。云山幻海,烟雾缭绕,内外空灵,穷工极丽。好一副仙家气象。

  老道士凝望着这一幕,略微呆滞,眼眸中有异样的神采闪过,随即转头望向陆英朝说道:“走吧,带我去见掌教。”

  陆英朝点头道却道:“老前辈,十年前师父已然卸去掌教一职,现在掌管宗门事务的是张玄甫师兄。”

  “谁都好,走吧。”老道士叹了口气回道。

  到了天青顶大殿时,陆陆英朝向守候在门前的弟子解释了来意,并请求与掌教通报一声,称那位余年已经等候在大门之外

  此时,四方山掌教张玄甫以及诸峰峰主皆汇聚于此。

  陆英朝合手禀报:“掌教师兄,陆英朝前来复命。”

  面对这位四方山最为知名的道长,少年在心中曾对其容颜做出诸多想象。虽然脑海中浮现出众多的形象,但无一例外都是高大威严、仙风道骨的老者模样。然而,当他亲眼见到这位四方山掌教之时,余年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设想大相径庭,这位掌教并非想象中的衰老,反而带着儒雅的气质,脸庞上还夹杂着苍白的病态。

  “嗯。”张玄甫微微颔首,目光落在他背后的余年身上,瞳孔骤然收缩,陷入了短暂的惊愕之中。

  尚未等他开口,旁边的玄女峰女侠此刻已然双眼朦胧,她痴痴地注视着余年身旁的老道士,纵然老道士此时状似潦倒,然而那双眉眼竟是如此的熟稔,与记忆中的人毫无二致。

  “净秋,果然是你!”玄女峰的那位女侠走到老道士面前,忘却了形象,一双泪眼在他面庞停留片刻,表情充满了恨意,咬牙切齿地道:“你十六年前离宗而去,此后音信全无,从此杳无音讯,怎么不死在外边!”

  老道士一脸局促,尴尬笑道:“长璃师姐,久违了,如今你竟也是人老珠黄了?”

  长璃狠瞪着老道士,想要伸手去扭他的耳朵,如同以前一样,可刚刚抬起手就想到两人已阔别十六年,如今他归来,实属不易,自己又怎能对他出手?如此一想,也就释然了,随便说他几句罢了。

  老道士回忆起当年,其实年轻时的长璃原本容貌出众,四方山内外无数弟子暗恋她,可是十六年前的巨大变故,天道反噬,众人皆深受重伤,寿元骤减,长璃也在这场波澜中耗损了寿元,容颜苍老。

  杨晴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颇为惊异,阿爹如此拘谨的一面实在罕见。

  老道士与长璃这两位师姐弟还在争吵,另一边,落霞山峰主平秋见到老道士亦忍不住走上前,他与净秋出自同门,自小一起修行,对于这位师兄,他的感情可能比长璃师姐更深。

  “净秋师兄归来便好。”平秋走到老道士面前,笑容满面,他与老道士分别,本以为两人或许再无相见之日,可没想到苍天有眼,今日净秋师兄终于回来了。

  平秋凝视着老道士,脑中浮现出许多回忆。

  他初入宗门之时,四方山正值鼎盛,门派弟子众多,势力强大,无愧为三门之一,他历经艰辛才得以跻身宗门,原以为从此平步青云,无奈身边的弟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他虽能入四方山,却仍不及同期入门的弟子。名列倒数。

  夜深人静,他曾藏身落霞山一隅偷偷哭泣,却听到有人呼喝的声音,他闻声而去,发现庭院内有一人正持剑修炼,深夜风寒,可此人却身形赤裸,仅着单衣在庭院中练剑,剑声呼啸,与他口中的喝声相互映照,任凭寒风侵袭,依旧坚韧不屈。

  修炼中的净秋发现了暗处中躲藏的人,蓦然回身,长剑直指。

  平秋从暗处步出,畏畏缩缩,彷徨无措。他在四方山并无知己,心中的苦闷只能独自扛起。

  “我认得你,你也是刚刚入门的弟子。”净秋收剑在手,走到平秋面前,见他双目湿润,眼眶中尚残存泪痕,不由心生疑惑,“怎的如此悲痛?”

  平秋摇了摇头,低声说道:“试剑峰大比。”

  净秋闻言莞尔一笑。

  平秋望着净秋,不禁想起先前似乎也曾看过他的比赛,净秋的排名也不过尔尔,便问道:“我记得你的名次也不甚佳,仅仅略高于我,你不难过吗?”

  “我何以言悲?”净秋答道:“试剑峰大比所选,原本重在资质卓越之人,然并非资质稍逊者便注定废弃此生。我们皆为初入门径之辈,许多知识尚且匮乏,慢慢学习即可,学得多了,总会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何必执念于一场大比的结果?”

  平秋愣了一下,他觉得净秋的话似乎颇有道理,但他不解既然净秋无谓,那么半夜在此挥剑又是为了何故?

  平秋凝视着净秋的双眼,试图从中探寻出一些信息,然而净秋的眼神清澈明亮,宛如夜空朗月,不含半分虚伪。

  净秋笑道:“我虽表现得不在乎,亦未言我无动于衷。我们步入仙家之门,并非希求排位之高下,而是向往更深远的道途,是高深莫测的法术,是行侠仗义的豪举,是斩妖除魔的决心,是长生之道的追求,而这一切皆需一颗不断攀登进取的心。因此,我在此习剑又有何不可?”

  平秋踌躇片刻,不知如何回应。从净秋的回答来看,他有着更崇高的理想与追求,他比旁人看得更为深远,内心自有自己的方向,而非随波逐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