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逍遥小皇帝 第1章 还当我是傻子

《逍遥小皇帝》第1章 还当我是傻子

作者:圣人之言 字数:1277 书籍:逍遥小皇帝

  未来天机的披露, 让汉宣帝所在的平行时空,大汉群臣的心思渐渐起了变化。

  不少人都在悄悄观望大司马霍光的神色。

  这位大司马却当庭向皇帝谢罪,神色中毫无怨怼, 甚至主动提出, 要还政于皇帝。

  刘询自然是连声推却,称自己年轻识浅,也没有任何治国经验,需要有大司马大将军这样经验丰富、能力非凡的老臣从旁辅佐, 才能避免犯错, 以至于误国误民!

  说话间,这位少年天子脸上的神色极是诚恳, 对霍光的态度也是发自真心的敬仰。连霍光都不禁在心中赞了一声:好气度!

  霍家的结局他固然难以接受,但这位天子又何尝能够接受未来霍家的行径呢?

  倘若站在这里的不是他们,而是任何一对君臣,天机所透露的未来,足以令其反目。

  霍光自认年长,且如今大权在握, 从容一些也就罢了。这位刚刚登基、势单力孤的少年天子, 居然能不因未来功绩而骄傲自大, 亦不受愤怒情绪支配,面对还政的诱惑, 还能用如此从容冷静的态度来应对,实在难得!

  如此,霍光更不能因此得寸进尺。

  ——现在的年轻人, 了不得啊!他这把老骨头, 或许真的应该早点让位了!

  于是, 霍光还政的态度反而更坚决了。

  在天子与大司马你来我往的推让中, 大汉群臣宛如吃瓜群众,根本无法插话。

  他们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水镜上——

  【《礼记·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私以为霍家最后会落得族诛的下场,身为家主的霍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汉群臣忍不住点头:“是极是极!”

  【当初其妻霍显毒害许皇后,照顾许皇后的医者都因失职被下狱,与霍显共谋的女医淳于衍也在其中,霍显担心后者遭遇严刑拷打,将毒害皇后之事招供出来,只好慌慌张张找自己的丈夫霍光帮忙善后。】

  【而霍光得知霍显的所作所为后,又是如何做的?他没有惩罚妻子,反而主动上奏汉宣帝,请求免除淳于衍的失职之罪。于是,其他无辜的医者受到牵连,这个毒害许皇后的罪魁祸首反而得以逍遥法外。】

  【即便霍光隐瞒此事是出于自保,但妻子犯错之后非但不加以惩罚反而帮其善后,连毒杀皇后都能一笔带过,又何尝不是纵容其在无法无天的路上越走越远?】

  大汉群臣再点头:“此言有理!”

  【《左传》中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晋灵公幼年登基荒唐无道,执掌晋国大政的国卿赵盾数次劝谏他都不听,反而在宫中设宴时埋伏大量武士,准备杀了赵盾。谁知其中有武士当场反水,赵盾得以逃跑。赵盾还没跑出晋国,他的弟弟赵穿就杀了晋灵公,赵盾便若无其事地跑了回去,继续当国卿,还和弟弟一起迎立新的国君。】

  【晋国太史董狐记下此事,曰:“赵盾弑其君”。赵盾大呼冤枉:“人不是我杀的。”而董狐却说:“你身为国卿,又没离开晋国国境,国君被杀却不惩治凶手,国君不是你杀的还能是谁杀的?”——此便是《正气歌》中所说的“在晋董狐笔”。】

  大汉群臣继续点头:“仙人所言甚是!”

  【以此类比,霍光身为大司马大将军,其妻杀害皇后却不惩治,甚至还帮其隐瞒,便是说“霍光弑皇后”也不为过了。阴谋论者甚至可以推断他就是背后主谋。】

  大汉群臣无情点头:“没错……等等!”

  终于反应过来的霍光一派忍不住为霍光叫屈:“一派胡言!此等行径,大司马向来不屑为之!大司马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向来看不惯霍光只手遮天的大臣却抬杠道:“子非大司马,安知大司马之心?”

  “大司马若有邪心,岂会归政于陛下!”

  “这不是尚

  没归政吗,焉知是否以退为进?”

  两派人吵着吵着,回过神来,就发现霍光和汉宣帝刘询居然已经达成了共识。

  ——霍光交出了部分权力,保留了部分权力,依旧辅佐皇帝,但这回是真辅佐了。

  越吵越火大,差点动起手来的大汉群臣:“???”

  ……这是吵了个寂寞吗?

  他们只好假装无事发生,继续看水镜。

  【当然,这种阴谋论的推断多半是子虚乌有。以霍光的智慧,怎会不知杀害皇后等于和皇帝结下死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即便在他生前权势滔天时没人敢泄密,在他死后自然有人用霍家的罪证到皇帝面前卖好。他何必做此不智之事?】

  【然而霍显却没有这份见识,给霍光出了个难题——一旦将来事发,霍家必会招致皇帝报复。霍光又能如何?进,进不得,再进一步就只能谋反了。退,也退不得。老刘家的帝王可是用一个个血淋淋的先例教人知晓被他们记在心中的下场。】

  【是以,尽管并无谋反之心,霍光却也只能昏了头似地继续拢着大权不放,大肆提拔霍家子弟和亲戚。殊不知一旦没了他的庇护,霍家人权柄越重,死得就越快。】

  突然被cue的历代汉皇:“……”

  ——我不是,我没有,不是我!

  迎着群臣诡异的目光,他们一个个矢口否认,还给自己挽尊:“仙人真会说笑,朕向来宽宏大度,天下臣民谁人不知?”

  大臣们心情复杂:陛下你高兴就好。

  淮阴侯韩信、勃侯周亚夫,还有汉武帝刘彻送下去的一串丞相,都表示有话要说。

  【地节二年,有大功于汉,辅政六年的大将军大司马霍光去世,汉宣帝刘询彻底掌握朝政,面临的就是霍氏的包围圈。】

  水镜之中,一张长长的卷轴从上到下铺开,列出了人名、官职,以及权柄范围。

  【看看这一连串名单和官爵吧——

  范明友:度辽将军、未央卫尉、平陵侯;任胜:诸吏、中郎将、羽林监;邓广汉:长乐卫尉;赵平散骑、骑都尉、光禄大夫

  ——以上,是霍光的四位女婿。

  此外,还有——

  霍光的姐夫张朔:给事中、光禄大夫;霍光的孙女婿王汉:中郎将……】

  【这些官职涉及到的职权包括:执掌宫殿门户,屯兵,警卫长乐宫和未央宫,随侍皇帝,出入禁中,举劾百官……所涉范围,从宫中宿卫、到羽林军,到边境骑兵,就问哪个皇帝能放心?】

  看完这一连串官职的汉武帝刘彻已经脱口而出:“我这曾孙他晚上睡得安稳吗?”

  连长乐宫和未央宫都是霍家人看守,真就不怕晚上睡觉被人摸黑进去砍了脑袋?

  即便是霍去病,也忍不住皱眉,认为霍家人的权势太过了,他不客气地批评道:“水满则溢,过犹不及,如此任人唯亲,莫非是满门英才?”飘了飘了,弟弟越长大越飘,果然还是要好好揍一顿才行。

  水镜之中,那长长的卷轴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重新卷起,再一次铺开的时候,出现在上面的还是那些熟悉的人名,但旁边的官职却焕然一新,尤以太守之位最多。

  【如此一来,汉宣帝夺取霍家军权,将之分给张安世以及自己的妻族许家、母族史家,实在是一件顺理成章之事。而霍家人失去兵权后,虽被明升暗降,但新的职位不是九卿之一,就是各地郡太守。只不过相较于从前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语。】

  【假使其知情识趣,知晓进退,主动让渡权力,看在霍光的功绩,即便许皇后之死被揪出来,也能给霍光留下几分香火。】

  【遗憾的是,在汉宣帝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的放纵下,霍家人早就飘了。连遭打压便满心怨怼,又得知霍显昔日毒杀许皇后之事,狗急跳墙造反,以至于满门皆灭。】

  画面之中,赫然是霍家人被押上刑场的

  场景。之前的他们有多么嚣张跋扈,风光肆意,如今就有多么凄凉落魄,令人唏嘘。

  就连水镜中的仙人也忍不住感慨道:

  【在刻薄寡恩的老刘家,汉宣帝算得上是一股清流。在他得势后,微末之时对他有恩者都获得了回报。无论是当初在狱中照顾他的女囚,还是对他恩重如山的丙吉,抑或者出钱供他读书、帮他求娶许平君的张贺……他都依照恩情的深浅给出了相应的报答。轻则数万钱,重则封侯以酬。】

  【许、史两门外戚更是飞黄腾达。】

  【有拥立之功的霍光也不例外。尽管霍氏满门被诛,但汉宣帝并未因此对霍光的功绩加以隐瞒或抹黑,不仅将之列为麒麟阁功臣之首,后来更是受到大汉历代皇帝的尊奉祭祀。权臣之极致,不过如此了。】

  云雾飘散,水镜之中再次出现那辉煌壮丽的麒麟阁,以及熟悉的十一功臣画像。

  镜头聚焦在为首的霍光画像上。

  【对比后世那位辛辛苦苦改革、为大明续命五十年,死后不久便险些被皇帝开棺戮尸,生前所得一切嘉奖尽数被剥夺,家儿老小尽皆饿死的万历帝师张居正,赢得生前身后名的霍光,甚至算是人生赢家。】

  说到这里,镜中人唏嘘不已!

  【然而,这样一位青史留芳的人物,死后却连香火都不能保全。也让后人不免遗憾,倘若当初霍光能约束家人,严守法纪,及早放权给汉宣帝,未尝不能善始善终!】

  平行时空,大明万历年间。

  埋首案牍之间,正翻阅各地官员所递交的一条鞭法实行结果的张居正,身形突然一顿。

  他一点点抬起头,怔怔看向水镜。

  “……这就是张某的下场吗?”

  尽管已经知晓历代改革者往往不得善终,但万历皇帝是他从小一手带大,他心中难免对这位学生报有几分不切实际的期望。

  只可惜,这份期望终究还是破灭了。

  室内昏暗,烛火的光照在张居正斑白的发间,他突然感觉有一阵冷风袭来。

  “罢了罢了。”沉默良久,张居正重新低下头,执起笔,“天下非一家之天下,张某所作所为,也不是为了朱家千秋万代。只求无愧于天下百姓,无愧于心就是了。”

  汉宣帝所在时空。

  霍光倒是不知张居正是谁,只是闻听此人功绩,忍不住敬佩可惜。

  一时间,他甚至都生出了几分对比的优越:霍家谋反,被诛也是应当。然而听仙人之意,张家应当没有谋反,张居正贵为帝师,更是为大明操劳半生,那位大明君王何至于此!万幸霍某人没有生在那大明朝!

  被嫌弃的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此时陷入了狂暴状态。他万万没有想到,吃汉朝皇帝的瓜,还能够吃到自家人身上。

  朱元璋毫不客气爆出了粗口。

  “开棺戮尸?给咱大明续命五十年的人啊,人才死你就清算旧账了?!就算生前碍了你的眼,人都死了你不能把他当个屁放了?你要真有这本事,人活着的时候下手惩治也就罢了,人都死了你来这?”

  【霍光去世后,大汉迎来了新的时代。】

  【经历坎坷、身世传奇的汉宣帝刘询执掌大权,一手将西汉王朝推上了巅峰。】

  水镜之中,赫然出现汉宣帝刘询的身影。他手执天子剑,一身威严气势不容侵犯。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随后,画面又转。

  这时的汉宣帝却不复之前的威严霸道,反而神情忧虑,发出一声惆怅的长叹。

  “乱我家者,太子也!”

  ·

  水镜之外,看到这里的汉宣帝刘询一怔。

  “太子?”

  与许皇后所生的嫡长子的身影浮现在他脑海中。尽管现在他还没立太子,但汉宣帝毫不怀疑自己的选择。

  他心

  中涌现出不好的预感。

  “……难道是太子败了江山?”

  不等他细想,上一幅画面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汉辉煌灿烂的万里江山图。

  【中宗孝宣皇帝整顿吏治,信赏必罚,宽严并济,海内清肃,又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是以政治清明,天下安定。同时,他北征匈奴,南平西羌,设置西域都护府,将西域彻底纳入大汉版图,使大汉的疆域达到最大。】

  【——从此,日月所照,皆为汉土,风雨所致,莫不从服。】

  不知何时,恢宏的音乐响了起来。翻涌的云雾间,有诗人提笔落墨,高声吟诵。

  那一个个墨字化作游走的龙蛇,成为了水镜中的背景。背景之外,一幕又一幕熟悉的画面出现在所有人眼前。

  从汉宣帝幼时落难狱中,一直到高居天子位,四夷尽臣服——

  【缅惟汉宣帝,初谓皇曾孙。

  虽在襁褓中,亦遭巫蛊冤。

  至哉丙廷尉,感激义弥敦。

  驰逐莲勺道,出入诸陵门。

  一朝风云会,竟登天位尊。

  握符升宝历,负扆御华轩。

  赫奕文物备,葳蕤休瑞繁。

  卒为中兴主,垂名于后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