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第316章 给儿臣练练手呗?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第316章 给儿臣练练手呗?

作者:血狸奴 字数:3445 书籍: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时间回到小半个月前。

  得到天子启‘就在宣室殿侧殿住下,多陪我待会儿’的命令,刘胜自然免不了三不五时和天子启发生言谈、沟通。

  当然,这也是天子启之所以要这么做——之所以要留刘胜在宣室殿常住的原因。

  ——天子启,自感时日无多。

  所以,为了能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尽可能多的再教刘胜一些东西,天子启才做出了那样的决定。

  而那一天,当周亚夫即将被押入长安的消息传入宣室殿时,同时身处宣室殿内的天子启、太子胜父子,自然难免有了这样一番交流······

  “周亚夫,难道就非死不可?”

  “——怎么?”

  “——公子难道认为,就凭自己那两年修为,便能压得住他周亚夫?”

  对于刘胜的询问,天子启显然颇为不屑。

  正所谓:人世间的一切道理,听人讲一万遍,都不如自己亲身经历一遍。

  而对于天子启而言,‘少弱之君,压不住功高之臣’,便是真实到不能再真实的人生经验。

  ——天子启,降生于孝惠皇帝刘盈驾崩当年。

  从孝惠皇帝驾崩、少帝刘恭继位开始算起,前后两位少帝各自在位四年,共计八年的时间;

  到吕太后驾崩时,天子启才刚八岁。

  对于后世人而言,八岁,还是一个少年天真无邪、到处撒丫狂欢的年纪,别说人生大事了,就连少年慕艾,对于这个年纪的儿郎,都还显得有些遥远;

  即便是在这个人均寿命、婚娶年龄、心理成熟年龄都较后世更短、更早的时代,八岁,也仅仅只意味着一个男丁,长成了‘半个男人’。

  所谓半个男人,就是虽然无法肩负起整个家庭,但也要开始学着、适应着,适当的肩负起家庭的责任;

  便是虽然还没到婚娶的年纪,但也要开始物色人选,双方家庭开始沟通细节,以备将来。

  说的再具体一点,便是做不了农活,就去除除草、清清渠,给父兄打打下手;

  娶不了媳妇,那也得开始说媳妇,提前定好亲事。

  而对于这个时代的贵族,尤其是宗亲王族、皇室而言,八岁,却已经是不小的年纪了。

  ——便说太祖高皇帝的嫡长子、刘汉社稷的第二位皇帝:孝惠皇帝刘盈,五岁被立为汉王太子,八岁被立为皇太子,十五岁,便继承了这汉家的皇位。

  先太宗孝文皇帝,也是七岁便被封为代王,随即便离京就藩;

  又在孝惠皇帝在位的七年、先后两位少帝在位的八年期间,于吕太后的威压之下,战战兢兢做了十五年的代王。

  到吕太后驾崩,先帝自代国前来长安入继大统时,被朝野内外称赞为‘年壮老成’‘敦厚宽仁’的先帝,也才年仅二十三岁而已。

  而在先帝继承大统短短一年之后,便在九岁的年纪得立为皇太子的当今天子启,实在是亲眼见到了当年,先帝从傀儡、从泥塑雕像,一步步成为在世圣人、成为‘汉太宗孝文皇帝’的全部过程······

  “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但朕尚且也知道:当年的孝惠皇帝,究竟是怎样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年十五而即大位,朝野内外,无论是百官朝臣,还是功侯贵戚,无不顶着一个‘开国元勋’‘宗社栋梁’,乃至‘丰沛元从’的帽子。”

  “若非吕太后撑着场面,孝惠皇帝别说掌权了,便是安安稳稳坐在皇位之上,都是难如登天的事。”

  ···

  “孝惠皇帝的经历,朕没看到;”

  “但先帝入继大统之后的遭遇,朕,是点点滴滴,丝毫不漏的看在眼里的。”

  “——陈平、周勃的老臣,本就是开国元勋,有功于宗社;”

  “周勃自不用说,一个‘丰沛元从’的帽子,便足矣压得当时的先帝喘不过气;”

  “陈平虽非太祖皇帝元从,却也因为太祖皇帝临终前的嘱托,而早在太祖皇帝尚在之时,便得了一个‘早晚要做丞相’的承诺。”

  “而在先帝刚到长安时,这二人,一个是丞相,一个是太尉;”

  “一个掌朝中大事、府库积蓄,一个掌天下兵马、京兆禁军。”

  “在这样举步维艰的局面之下,纵是先帝,也只能将陈平、周勃、灌婴等老臣一个个熬死。”

  “至于秋后算账,根本就无从说起······”

  ···

  “再到朕即位,明明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储君,羽翼早已丰满、早已掌控的朝野内外,也仍对一个申屠嘉束手无策。”

  “一个削藩策,逼得朕同申屠嘉屡生嫌隙,甚至是冲突;”

  “也···咳咳···”

  “也做了几件糊涂事。”

  “可就是那个压得朕喘不过气,连一纸削藩策都没法落在诏书上的申屠嘉,在跟随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时,却不过是个挽弓执弩的卒子。”

  “一个空有‘开国元勋’的卒子,便借‘老臣’之名,逼的朕这个足足做了二十多年太子储君,大权在握、正值壮年的天子,竟然只能······”

  刘胜明明记得,在开始说这段话的时候,天子启面上还满是不屑;

  ——对自己‘周亚夫非得死吗’这个问题的不屑。

  但说到最后,尤其说到申屠嘉这个开国时期的‘卒子’,却逼得自己干出那样无言启齿的事时,天子启的面庞之上,却难得一见的尽被严峻之色所笼罩。

  满是严肃的看向刘胜,深深凝望向刘胜目光深处;

  待刘胜被盯得有些心虚,天子启才面色阴沉的将目光稍移向侧方。

  只是话中语调,却愈发严肃了几分。

  “对于太祖高皇帝而言,就连韩信那样的人,都不过是随手就可以碾死的蚂蚁;”

  “但到了孝惠皇帝临朝,几乎所有的开国元勋,随便单拎出一个,便都成了孝惠皇帝需要‘再拜而辞’的老臣······”

  ···

  “陈平,别说是在太祖高皇帝之时了,便是在孝惠皇帝,乃至于前、后两位少帝在位时,都还是被朝野内外所不耻的人。”

  “但到了先帝时,一个‘扶立’之功,就使得陈平名震天下,让先帝都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等到陈平老死的那一天······”

  ···

  “已经故去的申屠嘉,也就是你这混账的老师;”

  “——在太祖高皇帝征战天下之时,只是个一抓一大把的卒子;”

  “——在孝惠皇帝之时,也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郡守。”

  “——便是先帝入继大统之时,申屠嘉也根本不是什么人物,就连关内侯的爵位,都是先帝以‘追封开国功臣’之名敕封。”

  “但先帝前脚一闭眼、朕后脚一继位,曾经的卒子,便成了压在朕头顶上的巨石。”

  ···

  “那么,接下来呢······”

  “接下来,又会是哪个卒子,成为后世之君头顶上的巨石?”

  “——朕不知道。”

  “朕实在不知道如今,在朝中艰难生存,连家中妻儿都养不活、连朝议都没资格参加的‘卒子’当中,究竟谁会在将来居于庙堂之高,以忠君之名,行权臣之实。”

  “但朕很清楚:周亚夫会。”

  “周亚夫,不是卒子。”

  “而活着的周亚夫——三月而平吴楚之乱,于我汉家、我刘汉社稷有‘再造’之功,连朕都需要忌惮三分的大功臣,将来必然会成为少弱之君的阻碍。”

  “现在,朕再问你:周亚夫,真的不该死吗?”

  “活着的周亚夫,连朕都要被弄的心惊胆战,睡觉都恨不能睁一只眼;”

  “如果周亚夫活的比朕还久,那我汉家,又能比朕多‘活’几年呢???”

  说到最后,最开始的那抹不屑,终还是再次回到了天子启的面庞之上。

  刘胜知道:这抹不屑,是天子启对自己那个天真的问题,所给出的最直白、最通俗易懂的答案。

  ——这么蠢的问题,你也问的出口?

  ——做了这么久的太子,这点道理都想不明白?

  天子老爹对自己失望了,刘胜当然免不得解释一番。

  当然,最重要的是:刘胜想要告诉天子启,自己并非是不明白这些道理;

  而是对于周亚夫,太子胜,也有自己的盘算······

  “父皇的意思,儿臣当然明白。”

  “但究竟压不压得住,儿臣认为,尚还有待商榷。”

  “——如果父皇认为,儿臣没有继续说的必要,那儿臣这便住口。”

  “可若是父皇愿意听一听,那儿臣,便斗胆试言······”

  在刘胜说出‘儿臣明白父皇的意思’时,天子启的第一反应是:那就不要再多说了,就此打住。

  当听到刘胜说‘我不一定压不住周亚夫’时,天子启则略有些烦躁的将面色一拧。

  ——天子启同意刘胜的看法。

  刘胜——尤其是将来的天子胜,究竟压不压得住周亚夫,确实是现在还无法下定论的事。

  但对于这种没有定论的事,天子启的一贯原则是:只要不是绝对可靠,那就等于绝对不可靠。

  只是在刘胜之后的话道出口之口,天子启不知为何,还是将赶到嘴边的‘不要再说了,就这么办’给咽回了肚中。

  至于原因,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句话。

  ——天子启,自觉时日无多······

  到了这个地步,天子启希望能从刘胜口中,听到更多真实的想法。

  即便刘胜的真实想法,可能会让天子启感到失望,也同样如此。

  毕竟相较于将来,天子胜做出什么傻事,还是如今的太子胜说出一些傻话,更容易让人接受。

  至不济,天子启也总还能为天真的儿子,提前留下一些布置······

  “说吧。”

  “但朕丑话说在前头。”

  “——为君者,一言一行,皆当三思而后行。”

  “若说不出个所以然,朕,可就要对太子失望了······”

  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里,天子启最终,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而在得到天子启暗含警告的默许之后,刘胜,也终是将自己的盘算,毫无保留的摆在了天子启的面前。

  “父皇拿孝惠皇帝、先帝,甚至是自己举例,儿臣当然不觉得父皇是在危言耸听。”

  “尤其是先帝、父皇所经历的,都是父皇亲眼目睹,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

  “但对此,儿臣还是有不同的看法。”

  “——孝惠皇帝被元勋老臣掣肘,主要是因为元勋老臣,大都身居要职。”

  “比如丞相平阳侯曹参、御史大夫安国侯王陵,以及当时的内史陈平。”

  “——先帝被元勋老臣掣肘,也同样是因为陈平、周勃居于要职,而掌握了重要的权力。”

  “便是父皇被老师——被那样一个开国前后的‘卒子’所掣肘,也并非是因为故安侯申屠嘉,而是因为丞相申屠嘉。”

  ···

  “换而言之:少弱之君压不住的老臣,大都是居于要职,尤其是居于三公之高、全掌朝野内外军、政大小事务的权臣。”

  “再换句话说:少弱之君压不住的,不是老臣,而是权臣。”

  “这样说来,儿臣能不能压的住周亚夫,其实就看父皇将来,会不会委周亚夫以重任。”

  “——再~说的简单点:儿臣或许压不住丞相周亚夫、太尉周亚夫;”

  “但倘若只是条侯周亚夫、绛侯周亚夫,那儿臣便是太子之身,也不至于被一介赋闲的功侯,压得举步维艰了······”

  天子启显然没有多少耐心,刘胜自也就长话短说,直指问题核心。

  很显然:效果显著。

  “嗯······”

  “太子的意思,是留周亚夫一命?”

  “可是,为什么呢?”

  “如果留周亚夫,不是为了用,那何不永绝后患?”

  “单纯只是留周亚夫一命,恐怕并没有什么意义吧?”

  “——儿臣,想让周亚夫培养将官。”

  “嗯?”

  ···

  “是担心周亚夫之后,我汉家没可用之将帅?”

  “——唯。”

  “——韩颓当虽是汉人,却也可以算是匈奴降将,可冲锋陷阵,却不可全掌大军。”

  “——曲周侯郦寄,因为当年‘卖友求荣’一事,也不便委以重任。”

  “这么急做什么?”

  “说不定十几二十年后······”

  “——父皇这不也说了吗:说不定。”

  “——万一真的没有呢?”

  “——万一周亚夫之后,我汉家,真的再也出不了可以统掌全军的帅才呢?”

  ···

  “这个事儿,朕还是觉得不妥。”

  “——就给儿臣试试呗?”

  “——实在不行,再杀也不晚嘛······”

  卡点发了,大概率有重复,我后台已经重新上传了一次,如果有重复乱码可以刷新一下,还不行的话评论留言,我再继续重新上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