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第204章 农民,是咱汉家的根~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第204章 农民,是咱汉家的根~

作者:血狸奴 字数:4073 书籍: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天下的人千千万万,归根结底,不过士、农、工、商四者。”

  “其中的‘士’,在我汉家主要指武人,而非文士。”

  “余下的农、工、商三者,我汉家重农、轻商,对于工匠,则即不重视,也不轻视。”

  片刻之后,天子启、公子胜,这对普天之下最尊贵的父子,便如寻常的农民般,箕坐在了路边的田埂之上。

  太仆刘舍牵着马车,远远的等候着父子二人。

  而天子启,则是趁着这个机会,给刘胜讲起了汉家‘重农抑商’的国策。

  “早在太祖高皇帝之时,农为本、商为末的国策,就已经被确立。”

  “——对于农本,太祖高皇帝非常重视;”

  “为了让藏进山林间,躲避秦末战火的百姓重新走下山,耕作荒废的田亩,太祖高皇帝下令:凡是愿意在官府登记户籍,并从此成为汉家子民的人,都赐予一百亩田。”

  “除了一百亩田,还有公士的爵位,一处农宅,以及粮种、农具。”

  “因为这些举措,我汉家才得以在秦末战火之后,迅速让天下百姓安定下来,重新恢复生产劳作。”

  ···

  “但对于商贾,太祖高皇帝却规定:凡是不耕作土地,转而牟取商贾之利的人,都另外记录在一册户籍中,是为:商籍。”

  “被录入商籍的人,必须集中居住在官府指定的地方,也只能在官服划定的市集买、卖货物;”

  “而且,不能穿丝绸做成的衣服、不能乘坐马车······”

  听着天子启平缓的话语声,刘胜只时不时的点下头;

  但在听到这最后一句话时,刘胜面上神色却陡然古怪了起来。

  转过头,看了看不远处,正身穿蜀锦制成的华服,倨傲的坐在马车内,招呼下人收购米粮的商人;

  待再回过头时,刘胜望向天子启的目光,已是带上了满满的错愕。

  这?

  啊?

  解释一下?

  “商贾不能穿丝绸做成的衣服、不能乘坐马车的规矩,已经很久没有被提到过了······”

  “这是因为当年,先帝想要借助商人的力量,让天下尽快富庶起来,才刻意放纵的缘故······”

  略有些尴尬的一声解释,这才让刘胜‘哦~’了一声,随即将望向天子启的目光中,那一抹肉眼可见的讥讽尽数收回。

  天子启也随即重整面容,继续说道:“抑商的国策,因为先帝的刻意放纵,而暂时被淡忘;”

  “但重农,却永远都不会被忘记,也绝对不可以出现变动。”

  “因为百姓,需要耕作来获取食物,朝堂也需要农民,向朝堂缴纳农税,来发放官员的俸禄、军队的粮饷。”

  “所以,我汉家最重要的国本,便是农耕。”

  “一次大面积的粮食歉收,就足以被称之为:动摇国本······”

  “——因为粮食歉收,意味着不能收税,即便是收,也只会收到比过去少许多的农税。”

  “而粮食歉收,又会让本就贫苦的农户愈发拮据,再加上商人屯粮居奇,哄抬物价,更会让天下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

  “如果朝堂出手干预,就需要花费数不尽的钱、粮,才能让情况稍微好转一些;”

  “可若是朝堂置之不顾,那百姓吃不饱肚子、穿不暖衣服,就会对朝堂、对皇帝感到失望。”

  “当失望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陈胜、吴广那样的人,就肯定会出现······”

  说着说着,天子启的面色便愈发严肃起来,语调倒是带上了些许轻松。

  话都道出口,又悠然发出一声长叹,将那杆明显有些发育不良的粟秆,轻轻交到刘胜的手中,又将手轻轻搭上刘胜的肩膀。

  “你要记住:农民,是一定要吃饭的。”

  “就算不能让每个人都吃饱,也起码要让大多数人,能吃个七八成饱——至少也得吃个半饱。”

  “做到这一点,你就会得到百姓的爱戴,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百姓都会愿意帮你。”

  “——因为他们会认为,让他们能吃上饭的,是你这个皇帝。”

  “反之,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就会失去天下百姓的支持。”

  “他们不会在乎你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他们只会说:自从你坐上了皇位,他们,就从来没有吃上过一顿饱饭······”

  说到最后,天子启便测低下头,朝刘胜手中,那杆‘瘦弱’的粟秆一努嘴。

  “就如这秆粟一样,仅仅只是一杆粟,却已经足以证明:我汉家的国本,已经被动摇;”

  “如果我这个皇帝不做些什么,任由这秆粟苗,成为天下人饥寒交迫的原因的话,那这秆粟,就将成为我断送宗庙、社稷,辜负天下人的证据。”

  “即便到了地底下,太祖高皇帝、先太宗孝文皇帝,也会拿着这秆粟质问我:我们托付给你的苍生黎庶,你,就是这样照顾的吗?”

  “你,就是这样做皇帝的吗?”

  “这秆粟,就是你给我们的答卷吗·······”

  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语,自惹得刘胜连连点下头,又暗自将天子启的这番话,都牢牢记在心中。

  ——其实这些话,也不需要刘胜刻意去记;

  毕竟这样通俗易懂的道理,只要不是个能说出‘何不食肉糜’的肉食者,就都不可能不明白。

  但对于天子启能说出这样的话,刘胜也还是感到有些动容。

  毕竟在刘胜看来,老爹刘启,应该也是‘肉食者’群体的一员。

  对于这个群体的成员,能有如此深刻的感悟,刘胜这个农家子弟出身的准储君,实在是有些刮目相看。

  再次点下头,表明自己一定不会忘记天子启这番训诫,刘胜便低下头,细细打量起手中的那杆粟。

  很快,刘胜便稍皱起眉头,正要抬头发问,却见身旁的天子启,已经摆出了‘问吧,我回为你解答疑惑’的架势。

  被天子启这架势弄的一怔,缓了好一会儿,刘胜才稍有些迟疑的抿起嘴唇。

  “父皇,懂农事?”

  “——嘿!”

  刘胜一问,只惹得天子启嘿然一笑,眉宇间,却也随即涌上一抹复杂的神色。

  有自豪,有骄傲;

  也有些许唏嘘,和不堪回首······

  “当年,先帝还是代王的时候,我们兄弟几人,也都会跟在先帝身边,在王宫中耕作。”

  “即便是后来,先帝到了长安,坐了皇位,也还是没有丢下这个习惯。”

  “先帝尚且如此,朕这个储君太子,自也是在先帝身边,摆弄过庄稼的~”

  轻松的一语道出口,便见天子启稍一皱眉,而后又有些狐疑的望向刘胜:“朕怎么记得······”

  “嘶~”

  “——先帝种的粮食,你这混账应该吃过才对?”

  被天子启这么一提醒,刘胜才恍然大悟:先帝刘恒亲自种的庄稼,刘胜还真吃过!

  不得不说:先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不单做皇帝有一手,就连种粮食,那也绝对是有点东西。

  而且东西不少!

  只是即便如此,刘胜望向天子启的目光中,也仍带着一丝本能的不信任。

  至于原因······

  “皇祖父种的粮食,儿臣当然吃过;”

  “但儿臣依稀记得:那碗米粥刚煮好,儿臣都还没来得及吃,宫门便传来消息;”

  “说父皇又外出晚归,被廷尉张释之逮了?”

  “后来,为了让张廷尉息怒,皇祖父还······”

  “哦;”

  “还对张廷尉,唔,脱帽谢罪来着?”

  ···

  “嘶~~~”

  “emmmmmm!!!”

  ···

  话刚说出口,刘胜便清楚地听见耳边,传来天子启一声极为粗重的呼吸声。

  小心翼翼的稍侧过头,眼角便看见天子启的面色,已经再次涨红成了猪肝色······

  “呃······”

  “那个,儿臣有事要问父皇!”

  “正事儿!”

  赶忙道出一语,见天子启面色仍旧没有丝毫回暖,刘胜又赶紧说道:“那个,儿臣不明白!”

  “父、父皇说,关中粮食歉收,是因为关中的男丁,都去平定叛乱去了。”

  “但只是男丁而已,又不是关中所有人的人?”

  “就算有一部分农户,因为家中男丁出关平叛,而耽误了春耕,也不至于比过去减产三成不止?”

  “——父皇给儿臣讲讲吧!”

  “儿臣想知道!”

  “真的很想知道!!”

  慌乱的语调,并没能让天子启的注意力,从刘胜先前的口嗨中转移开。

  就这么绷着脸,阴恻恻盯着刘胜,看了足足有十息;

  看的刘胜都有些额角冒汗,天子启才面色阴沉的转过头,将目光从刘胜忐忑的面庞上收回。

  眺望向无边阔野,又看了许久,再长呼一口气,天子启,才终于平息了胸中的怒火。

  至于刘胜的‘问题’,天子启,也随即给出的解答

  “农耕,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开春的时候,农民要在正确的时间播种,并在播种之后大量灌溉;”

  “从播种,到作物发芽,灌溉田亩的频率会非常高。”

  “作物发芽之后,也依旧需要农民小心照料,按时除草、灌溉。”

  “就这么一直忙碌到秋天,都还要满怀忐忑,祈祷收获不要太少······”

  ···

  “而今年年初的叛乱,不单只是让关中的部分农户,暂时失去了家中的男丁。”

  “——三月开春,关中已经到了春耕的时候,关东的叛乱都还没结束;”

  “所以,为了不耽误播种,关中的农户,只能乡邻彼此帮助着,将粮种播下去。”

  “但这场叛乱,让关中至少三分之一的男丁,都不能在春耕时待在家里,这就使得各地的水渠、沟壑,也不能想往年那样,被清理、疏通。”

  “三分之一的男丁去了关东,剩下三分之二,则一边要照看自家田亩,一边还要帮助乡邻孤寡老弱,自然不能完全照看好自家的田。”

  “再加上水渠没人清理、疏通,作物无法得到足够的灌溉,也不能得到很好地照料,有这般程度的减产,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以一种莫名惆怅的语调,为刘胜给出解答,天子启也总算是消了气;

  再次侧低下头,只是仅仅看了刘胜手中的粟秆一眼,天子启的目光中,便已是泛起些许哀愁。

  “这,都还算好的······”

  “——太祖高皇帝时,每有异姓诸侯在关东作乱,关中的粮食,都是动辄减产一半、大半,乃至完全绝收!”

  “情况最糟糕的时候,连续三年的歉收、绝收,将关中的粮价,抬高到了八千钱每石;”

  “国库、内帑都空无一物,太祖高皇帝的车驾,都凑不齐八匹同色的马;”

  “平阳侯曹参,堂堂丞相的身份,甚至都不能用马拉车,只能坐着牛车上朝······”

  “朝堂尚且如此,百姓,更是饿殍遍野。”

  “先帝曾告诉我说,先帝亲眼见过一个村子的百姓,因为没有吃的东西,只能和乡邻换孩子吃······”

  说到最后,天子启已是红了眼眶,似是为那从未亲眼见过的惨痛场景而感到揪心。

  就连天子启身侧,只为了让老爹消气,才发出这么一问的刘胜,面色也是顿时沉了下来。

  农民的苦,刘胜知道。

  刘胜自己,就曾经历过农民的苦。

  但饶是如此,刘胜也同样为这个时代的农民,感到同情和揪心。

  因为刘胜知道:自己曾身处的时代,农民再苦,也终还不至于为温饱发愁。

  ——最起码,在那个时代,农民不需要将自己的劳动果实,分出一部分作为‘农税’······

  “那父皇,打算怎么办呢?”

  “除了免税,总要做些其他什么吧?”

  “总不能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关中的百姓,因为刘濞、刘戊的叛乱,苦的连饭都吃不上?”

  只片刻之间,刘胜的语调中,就已莫名带上了些许迫切;

  就好似此刻,刘胜不再是公子胜,而是有幸来到天子启身前,代表关中百姓,请求天子启‘有所举措’的农民代表。

  对此,天子启自是满意的一笑,又自顾自微微点下头。

  再发出一声短叹,便再次为刘胜解答起了疑惑。

  “朕,会有举措的。”

  “农税、刍藁税的免除,只是题中应有之理。”

  “之后的重点,就是如何控制粮价、平抑粮价,以尽量保护农民。”

  “——尤其是自耕农。”

  “因为自耕农,才是我刘汉社稷最坚实、最忠诚的拥护者。”

  ···

  “官员的俸禄、军队的粮饷,需要自耕农缴纳的农税来发放;”

  “反过来,领着粮饷,参加军队,为我刘汉而征战沙场的,也还是这些自耕农家中的子侄,也就是‘良家子’。”

  “——税,是自耕农交的,兵役,是自耕农服的;”

  “就连道路、水渠的修缮维护,城池、皇陵的建造,也都是由这些自耕农充当力役。”

  “所以,我才会说:只要好好对待农户,皇帝就可以得到天下人的支持。”

  “——因为对于皇帝,对于宗庙、社稷而言,一直在为天下贡献力量的,始终只有农户。”

  “至于其他的人,都没有,且远没有农民来得重要。”

  说到最后,天子启的语调中,已是愈发带上了一丝轻松。

  不是因为此时的天子启,已经不再为关中今年的粮食歉收感到忧愁;

  而是对于今天,能对刘胜进行这番教诲,并从刘胜身上,得到足以让自己满意的回馈,让天子启感到一阵由衷的安心。

  不知是不是错觉;

  天子启总觉得:眼前这个混账东西,似乎比自己,都还要更能体会农民的苦痛。

  而对于天子启、对于汉家而言,一个可以和农民感同身受,同时性格又足够强硬、足够火爆的储君,实在是有些······

  “也不知道这小子,怎么会对农人的事这么上心?”

  “从小到大,也没出过几回宫啊······”

  困惑的思考片刻,天子启便将此,归类为了‘天赋使然’。

  连带着,看眼前的小混账,也是愈发顺眼了起来。

  “诶,父皇;”

  “那农税先收后退,退什么?”

  “粮食,还是钱?”

  “——退钱。”

  “——粮食先放少府存着,明年再平价出售给百姓。”

  “哦······”

  ···

  “为什么不直接退粮食啊?”

  “——因为退了粮食,百姓也会先卖给商人。”

  “——农户,没办法储存太多粮食······”

  “哦······”

  “明白了······”

  ···

  “那刍藁税呢?”

  “也退钱?”

  “——当然。”

  “——太仆的马政,需要这些刍藁做饲料。”

  “哦······”

  ···

  “那少府,哪来这么多钱?”

  “——先帝存的;”

  “——咳咳,朕这几年,也存了点······”

  “——反正够用就是了。”

  ···

  ···

  “小混账;”

  “——啊?”

  “以后,你也要学着存钱;”

  “要像先帝和朕一样,省吃俭用。”

  “存下来的钱,哪怕给天下百姓赐上二斗米,也好过你自己奢靡、享受······”

  ···

  “记住没有?!”

  “——记、记住了!”

  “——喊什么呀······”

  “记住了还不答话!”

  “真真是混账东西!!!”

  ···

  ···

  ······

  天边,夕阳西下;

  旷野,上下一红。

  道路边,田埂上,父子二人相邻而坐,交谈着、喝骂着;

  时不时,也说笑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