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到过去当学阀 第八十五章 国学大师?国医大师!

《回到过去当学阀》第八十五章 国学大师?国医大师!

作者:蛰雷 字数:2994 书籍:回到过去当学阀

  苏省某地,像往日一样,章太严开始照常举办亚洲古学会茶话会。

  近年来他的生活过得那叫一个颠沛流离,虽然作为国学大师,手下有着周树仁、周作仁、朱稀祖、钱炫同等一众所谓四大天王、八大弟子,但学生多了话也开始分出派系,甚至有人因此背叛师门, 比如刘师陪、何震夫妇就曾污蔑陷害他,一手创建的《民报》也被封禁。

  好不容易赶上民国成立,又遇上复辟帝制,在监狱里又被关了三年,直到去年才被放了出来。

  如今国内逐渐掀起一股白话文运动,新学思潮开始广泛传播,此时筹办亚洲古学会除了表面上的“研究亚洲文学、联络感情”外, 也有对这种现象的忧虑和困惑。

  怎么进去了三年,社会面貌不是我认识的那个了。

  端起一杯茶, 章太严用杯盏拨了拨茶面,轻酌一口说道:“诸位到此,我不妨再多说上几句,今欲保存吾洲之古学,惟有沟通各国之文字为着手,然此事殊难,行之匪易,予以当创一种共用之语,以为彼此联络情谊之准备。如是则古学可兴, 而国家亦可得其裨益。”

  黄侃此时也来捧他师父的场,将长袍抻平,说道:“亚洲各国虽风俗人情各不相同, 然溯其源流, 无大歧异, 只为国界分隔, 以至情志久疏,遂忘同气, 叙同洲之情谊,联各国之学识,今欧战的惨烈益证泰西道德问题扫地以尽,吾等趁此可大兴学说。”

  章太严听后满脸赞许:“常言学问进展,如日行千里,今汝是一日万里!”

  师徒二人的感情非常深厚,章太严被幽禁时,黄侃已经是北平大学的教授,听到师父落难身边孤苦无依时,多次要求陪伴其左右,白天在学校授课,晚上陪师父谈学,直到被看管章太严的警察逐出为止。

  但说起两人的师徒渊源,还是比较有趣的,当时章太严在东京讲学,深受学生们的欢迎,黄侃也准备前去拜访,结果到章太严讲学的地方发现写着一句话,让黄侃掉头就回, 上面写着:

  “我若仲尼出东鲁,大禹长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我狂也就算了,如今真是小巫见大巫,你丫自比大禹和孔仲尼,还独步天下,咋这么牛呢?

  虽然这句话是引用东汉戴良的,但让黄侃看见后觉得对方太过狂妄,不值得学习。后来某天晚上内急来不及上厕所,打开窗户便飞流直下三千尺。结果下面正住着章太严,好好的开窗读书,竟遭如此横祸,忽闻骚味扑鼻,于是高声怒骂,黄侃不甘示弱,报以回骂。

  就此,两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识,黄侃遂拜章太严为师。

  不过这亚洲古学会茶话会毕竟不是师徒二人的情感交流会,稍微说上几句后众人也开始发表各自的看法。

  有人趁机说:“反对外国侵略,非常有必要和亚洲各国进行合作,尤其是日本,更应该结犄角联合之势,奉行唇亡齿寒外交政策,正好可以借助这个茶话会商讨一下意见。”

  不过在这时走进了一位年轻人,本来想找个角落坐下,听到这个加强和日本合作的观点后立马站起来,出声反驳:“所谓‘唇齿’外交是建立在平等国立基础上的,须有实力底气,弱国无外交,一味腐败与羸弱,无力独立拒敌,很难获得邻国援助,况且我们的‘好邻居’还是日本,诸位莫是忘了甲午海战,亦或者最近鲁省之事?”

  本来这个亚洲古学会就有日本人参与,而北洋政府又与日本的关系走得很近,仗着这种背景下,北原苍介站起来很是不满:“亲日口舌未干而排日之议论大作,足见中国人之言甘而无信,原本我们想着文化同源而相互合作,亚洲者亚洲人之亚洲,现在看来真是可惜。”

  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悄悄过来的程诺,刚进来就听到有所谓“*****圈”的苗头,赶紧出声打住,结果小日本贼心不死,还把脏水泼到自己身上,孰可忍孰不可忍。

  “据我所知,你们现在表面上拉着我们一起断交德国,实际上要求美国承认日本在我国有特殊利益,知小礼而无大义说的正是你们。”程诺站起身来,慷慨陈词:“真心实意谈合作,必须恢复东亚国家之间的平等关系,使朝鲜、湾湾、琉球恢复自由,废除帝国时代从中国获得的一切特权!”

  章太严本来是单纯想远离政治只谈学术,但在这种环境下显然不太现实,尤其是在日本人如此猖狂时,他也坐不住了,不过作为东家,好歹还要顾及一下脸面,缓缓说道:“在我看来,中国与日本、印度三国好比是一把扇子,中国是扇骨,印度是扇纸,日本是系扇柄的扇绳,理应友好合作。所遗憾的是作为扇绳的日本走出困境后,没有担负起支援亚洲的使命,而对亚洲实行侵略,破坏了亚洲的安全。”

  北原苍介僵直着脖子,生硬地问道:“依先生所言,我国应该做些什么,难道这些年一直给你们借款还不够吗?”

  章太严回道:“日本应深刻反省,制止侵略,转与亚洲人民团结一道,扶将而起,绝不去做蹂躏他国相杀毁伤为事,以此为世界表率,这样可使帝国主义之群盗,厚自惭悔。”

  听完这话,在心里默默的叹了口气,小日本什么人啊,怎么可能跟你讲文明树新风,只有你比他强把他揍趴下了,话中说的那些事才会实现。单靠文化感化西方列强,更不可能了,人家盎格鲁撒克逊强盗起家,手上沾满了原罪,背后有着长枪大炮,对方才会忏悔。

  程诺再次出声:“日本人有言亚洲者,亚洲人之亚洲,非白人所得而干涉也。在此基础上我想变一变,改为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非外人所得而干涉也。你们强调的不过是亚洲门罗主义,亟亟焉思侵他人之自由,此时乘列强多故之秋,摧我怒生之气,绝我养长之机!”

  “你你们你们等着。”被说中心思的北原苍介一时语塞,脸上一阵白一阵红,不得已放下狠话灰溜溜的离开。

  章太严本来是亲日倾向,见状只好无奈的摇摇头,望向程诺。

  “不知这位小友尊姓大名,言辞之犀利让吾等大开眼界,观其面相好似生人,第一次到我们这里吧。”

  黄侃在北平大学已经教过一段书了,自然不会不认识这位学校名人,不过由于近视眼,离得远瞅不清不敢肯定,只是听声音有些熟悉。

  走上前来,扶着眼镜仔细看看后才惊异道:“程教授,原来是你啊。”

  程诺则抱拳笑道:“季刚先生,好久不见啊。”

  不过眼下不是聊正事的地方,等到茶话会散的差不多了,程诺交代出此行的目的,却没想到这位先生对社科院不太感兴趣,反倒是对医学院兴致很浓。

  “去年从南洋回沪,总统就曾发来专电邀我担任国史馆馆长,当时给我婉拒了,今之人情,信国史不如信野史,社科院想法虽好,但于我不适。”章太严抿了一口茶,说道:“吾家三世皆知医,至君尤精,半生以来也算小有收获,听闻医学院皆是西医,阴阳失调,恰有此兴过去调和,小友意下如何?”

  程诺这下呆住了,都知道章太严是国学大师,什么时候在医学方面称道的,真想来上一句,大师,下药下错了可是会死人的。

  保险起见,程诺既没答应也没否决,问道:“自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东渐对中医学造成了极大地冲击,尤其是民国时期,中医被一些人认为是落伍的、不符合科学的,提出以西医取代中医,甚至出现废止中医案,先生以为该行何事?”

  比如民国元年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教育部以中西医难以兼采为由,只提倡设立西医学校,而将中医排除在教育系统之外。

  章太严知道这是在考校他,不慌不忙道:“夫医者以愈病为职,不贵其明于理,而贵其施于事也,不贵其言有物,而贵其治有效也,治效著,其道自尊,不在中西辩论之间。依我看应一切以疗效为根本,融会中西。”

  “如今中医尽显颓势,先生可有良方医治?”好话谁都会说,程诺继续问道。

  “广征医家,录取治案,详其证状,疏其方药,尽悉前西医名与药,为之比较,以体现中医特色疗法。”章太严从容回答,微笑道:“中医自立,首要在于自知,病有西医所不能治,而此能治之者。”

  程诺当即就被折服了,这理论说出来一套一套,在他这个外行看来,确实是这个道理,实施以后说不定真有奇效,彼时医学院也就不用西医一家独大,相互竞争下发展更好,不过看样子是不是也得弄一些“国医大师”的荣誉头衔,鼓励他们。

  仔细一想,民国确实有个说法,有人发问“你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先生笑答:“都不是,我是医学第一。”

  早年章太严被袁大头幽禁于北平时,他的母亲积忧而患痹症,就是他亲自开药方给治好的。后来自己患了黄疸和热病,也是自己给自己看好。一生中发表了一百多篇医学论文,他对霍乱、中风、温病、黄疸、疟疾、猩红热、脚气等病的原理都有研究,理论方面相当充实。

  之所以他有着加入医学院的想法,就是怀揣‘融会中西,更造新医’的宏伟目标,如今南北政府他谁都不信任,要不也不会研究什么亚洲古学,真有那么有研究价值么,不见得。

  就这么稀里糊涂把进社科院的想法,改成了医学院,双方达成了合作协议。

  回去的路上程诺还没回过味儿来,我是过来干啥来着,好好的国学大师,怎么变成了国医大师。

  不过完全不亏,人能进来啥都好说,毕竟人家未来可是首任沪市国医学院院长,乃是最早采用现代医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中医院校。

  如此,沪市之行告一段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