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到过去当学阀 第三十五章 得劲

《回到过去当学阀》第三十五章 得劲

作者:蛰雷 字数:3495 书籍:回到过去当学阀

  “打竹板,听我侃。

  诸同胞,由外来,辛辛苦苦到马赛;

  坐号房,心不快,一天到晚不自在;

  青年会,善招待,华工同胞莫见外;

  早九点,把门开,直到四点都可来;

  学国文,把字猜,又念又记真是快;

  ……

  叹光阴,最可爱,今日过去不能再。

  同胞呀,勿徘徊,赶快学习家庭来!”

  华工基地里,一位明显操持天津话的学生,正打着快板向过往华工同胞宣传着青年会的好处,邀请他们加入青年会,进行学习。

  要说起来这种快板形式的宣传还真有效果,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没费多大功夫就围满了华工。

  脱下毡帽,扇着风,看着有滋有味。

  原本这位学生的心里还有些打怵,打起快板难免有些底气不足。

  但看到这么受大家欢迎后也就逐渐放开了,配上独有的家乡文化,嘴皮子越说越溜,快板也越打越响。

  “笔纸墨,不用买,随时来要无妨碍;

  有报看,有棋赛,许多玩意真奇怪;

  有电影,畅心怀,星期二五两点开;

  ……”

  可打着打着,学生突然发现面前的观众居然越来越少,几句话的功夫,居然走了一大半。

  定睛细瞧,原来这群人奔着外面跑开了,嘴里还一个劲儿地嚷嚷:

  “快点啊,快点,程教授过来了,赶紧过去看他啊,再不过去一会儿树杈子都没爬的份儿。”

  “嘿,刘铁蛋儿,我记得之前不是指着天跺着地,发誓程教授是个骗子么,怎么你脚下比谁都跑得快?鞋底抹油了?”

  “滚滚滚,你这不是茶坊里的伙计——哪壶不开提哪壶?程教授能跟那些公差比吗?呸!是那些公差能跟程教授比吗?来救救我们的大善人!”

  “也就是你了,脸皮厚的跟城墙拐角似的……”

  原本打快板的学生看到观众散去还有些不服气,可再打了几下,突然决然反应过来,纵身一跃从高台上跳下去,随手逮住一个华工同胞问道:“大哥,你们说谁来着?”

  华工上下打量了一下该学生,后撤半步有些不敢相信道:“鼎鼎大名的程教授,你居然不知道?”

  说完这话直接把学生的手往后一甩,快步朝着程诺即将到来的方向前去。

  “程教授,程教授……”学生在嘴里喃喃几句后,忽然猛拍一下脑门,眼睛里放出光来:“真的是程教授了,这可太好了,不行不行,我得赶紧过去,这可是我的学术偶像啊!”

  随即这位先生把快板往腰间一别,也跟着队伍屁股后面跑。

  而类似的事情不仅仅发生在此处,别的地方也是如此。

  等到程诺从车上下来时,看着乌压压的一群人,脸上也是难掩震惊,不由得看向史义瑄:“义瑄,这都是你安排的?场面也太浩大了吧!”

  史义瑄对这种情况一无所知,看到这一幕时,他的吃惊程度也不比程诺少到哪里去。

  心说我是安排人前来迎接了,但也没到这种程度啊,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

  仔细算算时间,这也不是啊。

  清清嗓子,史义瑄本想装一下,假称眼前的大场面都是他安排的,可有位老哥看到史义瑄背后学者打扮的人时,想都不想,直接默认为是程诺本尊到来了。

  扯着嗓子嗷的一声:“程教授,听说您给俺们带了煎饼过来,在哪呢,俺们怎么没看到呢?”

  因为离得太近,老哥这一嗓子不仅把史义瑄的胆子差点给吓掉,唾沫星子都快扑到脸上。

  抹了抹脸,史义瑄也没有吹牛的想法了,走到程诺面前准备把实话讲出来:“致远,其实……”

  不料这话还没说完,程诺直接走到那位老哥面前,也跟着扯着嗓子喊道:“大哥您的消息真灵通,我还真带了煎饼,而且这煎饼啊……”

  故意卖了个关子,程诺将手中的行李箱举到半空拍了拍,视线越过老哥朝着众多华工同胞喊道:“而且我带的煎饼还不少,最起码在场的大家伙,一人分上一张是没啥问题的。”

  怕华工们不相信,程诺朝着后面摆摆手,手下们心领神会,将一个个行李箱拎过来,示意这里面装着的都是成品煎饼。

  紧接着将其打开,一沓沓码在桌上,随便抽出来一张,在手里就那么一卷,程诺随即狠狠地咬了一大口。

  这一幕看得老大哥口水直流,他可太想念家乡的味道了,迫不及待的问道:“程教授,味道怎么样,好吃吗?”

  程诺把煎饼咽下去后伸出两个手指:

  “两个字。”

  “哪两个字?”

  “得劲!”

  此言一说,瞬间引爆了全场,一个个的看着这摞煎饼,那是望眼欲穿。

  程诺也不再卖关子,大手一挥:“义瑄,这地儿你比我熟悉,帮我一把给这些华工同胞发发吧。”

  事情发展太快,导致史义瑄一直处于发愣状态,即便被程诺拍醒后还是慢了半片:“啊?哦哦,好好好,我这就去安排青年会的同学去派发煎饼。”

  程诺点点头,互相想到什么,又把史义瑄给叫住:“义瑄,之前你想说什么来着?”

  史义瑄哪里还有装逼的半点想法,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没有没有,刚刚你听错了。”

  程诺察觉到其中有怪,皱着眉道:“那行,有什么事你及时通知我。”

  不过程诺也没有继续多想,后面的这段时间,他很快与这批华工打成了一片。

  “程教授,您可不知道,在法国天天啃面包,一开始还觉得稀罕,可后来总觉得没家里的馒头香,尤其是俺娘烙的煎饼,那是天天想夜夜思,可把俺给馋坏了,您这回的煎饼,俺可喜欢了。”

  “那煎饼味道怎么样?”

  “好吃得很呐,就是吃在嘴里少了点啥?”

  “是不是少大葱?”

  “咦,程教授您咋嫩懂俺呐,请问您带葱了吗?”

  “带是带了,但路上全给坏了,最后都给扔了,老大哥你暂时是吃不到嘴里了。”

  “吃不到就吃不到吧,裹着洋葱一样得劲!”

  眼瞅着老大哥们有些遗憾,程诺则像变戏法一样,从最后一个行李箱里,摸出来几瓶大酱,郑重地放在众多华工面前:“没有大葱,但咱有大酱啊!”

  说着直接替老大哥刷好大酱,裹上黄瓜条,然后郑重地递到老大哥面前,对老大哥说,也是对在场所有的华工同胞说:

  “有我在,绝对亏待不了咱们自己的人!”

  场面再次掀起高潮,华工们把煎饼往嘴里一塞,直接把程诺扔到半空,一个劲儿地欢呼:

  “万岁!”

  “万岁!”

  “万岁……”

  夜色渐晚,程诺独自坐在篝火旁,耳边不时传来木柴燃烧噼里啪啦的声音,看着远处载歌载舞的华工,嘴角忍不住上扬。

  这些华工同胞,就是放在欧洲也都是不可多得的工人人才。

  如果未来能有他们的加入,四川工业基地的建设指日可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也将大为改善。

  就算是不让这些人都回国,在法国当地建厂,人手短缺的问题也不会出现,自己人用着也更为放心。

  还没等程诺细想,梁启超突然从外面过来,手拿着两个苹果,递给程诺一个后,直接围着篝火席地而坐:“刚刚跟那些华工们交流不少,听他们的意思,这欧战快要结束了?”

  程诺接过苹果,随便擦了擦,放在嘴边咔嚓就是一口:“战争的事,谁能保证呢,不过凭大势而来,应该不会持续太久了,即便是再继续打,那种大规模战役也不会有了。”

  梁启超点点头,往篝火堆里又添了几块新柴:“怪不得你突然在这个时候来欧,我当初还想着这边战乱,过来有风险,没想到眼光看得这么长远。”

  程诺不置可否,细嚼慢咽着嘴里的苹果:“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两人之间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中间也是有几个前来邀请或结识的人,也都被两人给巧妙躲过去。

  等到夜色渐深,周边除了烧柴声,就是虫鸣声时,梁启超突然问道:“这么多人处置下来可不容易,你准备怎么安排他们?仅仅是咱们四川那三四个厂子,可吃不下这么多华工。”

  程诺双手撑地,望着月亮说道:“当然是一部分留,一部分走咯。”

  梁启超不解:“留?走?”

  其实法国在战后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一方面法国的青壮年男子战死颇多,另一方面法国遭受战争创伤、基础设施损坏严重,需要更多人力资源参与战后重建。

  所以法国采取三种方式处理华工:将其中品行不端、行为不法和身患疾病的人一律遣返。

  合同期满,不愿意再逗留法国的华工也一律遣返。

  合同期满,但愿意再留在法国工作并且得到厂主同意的人则重新订立合同,最终有大约一万名华工继续留在法国工作。

  而程诺谋划的就是,将招募而来的华工,留下一部分,带走一部分。

  顾名思义,留,就是将工人留下来,在当地办厂,利用法国相对较好的工业基础,建设一些工厂,吸收先进工业技术,一方面用来赚外汇,为科学院挣更多的科研经费。

  另一方面也能分担办厂风险,毕竟国内那个政治环境,即便是在四川,也依旧让人放心不起来。

  而走,则很容易理解了,即带走回去办厂。

  尤其是程诺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带走先进的炼钢技术,用来支持国内重工业的发展。

  虽然取得技术的过程不会容易,但技术是死的,总有办法能获得该技术。

  但人是活的,尤其优秀的钢铁工业,培养起来可不比技术攻关容易。

  而且这种“走”,也能将先进的经验给引进回国。

  华工返乡后,对当时的城市和乡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城市,归国华工赴欧经历促使他们成立工/会、组织罢/工,而且还是从法国这种革/命/老区获得的经验,最终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放异彩。

  在乡村,华工还能积极将自己所见所闻、所学所用尽可能的传播出去。

  程诺还没忘了,陶行知先生还等着跟他一起推广平民教育,支撑这个国家发展的永远是大多数的人民。

  梁启超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想法虽好,但落实起来还是很困难呐,以当下这种动乱的环境,不是所有华工归国后都能得到妥善安置,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政府经常朝令夕,

  部分华工必然没有得到重用,走上其他歪路,也是大有可能。”

  这点倒不是梁启超危言耸听,1923年山东临城劫车案&震惊国际社会,在参与劫持列车的上千中国人当中,有不少人能够讲一些简单的英语或者法语。

  一名被劫持的美国乘客据此判断有部分归国华工参与了此事。这证明有部分华工归国后因生活无靠,所学无所发挥,从而走上了歧途。

  绿林人士掌握数种外语,居然能沦落到当土匪的地步,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吃人才能存活的社会。

  程诺起身拍拍屁股上的草屑:“你说的不无可能,公家是指望不上了,咱们可以试试商会。”

  梁启超疑惑道:“商会?”

  程诺笑道:“当然是了,前面咱们说了要支持国内高校的发展,现在自然也要支持国内工业的发展,仅仅是一家科学院必然是不够的,而且还特别容易受到针对,倒不如我们自己成立一个商会,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实业家。

  把张謇、陈嘉庚这些老朋友都叫上,一起去四川建厂。

  届时打造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技术咱们可以提供支援,熟练工么,这不就有了?”

  简单休息一段时间,程诺迅速开始着手华工的培训工作。

  尤其是考虑到语言隔阂,华工总是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在工作中难以表达自己的诉求,在生活中出行极为不便,还容易受到欺负。

  程诺决定先从语言开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