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到过去当学阀 第二十五章 猪队友

《回到过去当学阀》第二十五章 猪队友

作者:蛰雷 字数:3798 书籍:回到过去当学阀

  下乡回来之后,为了加快工作进程,程诺特意把远在北京农学院的郭守春叫来,让其在四川培育种子的同时,兼顾化肥的推广工作。

  有了这一帮农业人才的支援,后面程诺基本上可以高枕无忧。

  千里迢迢赶过来,心直口快的郭守春还是有些埋怨:“我说程大院长啊,您可太霸道了,眼瞅着我那新一季的种子都播下去,结果您十道,哦不,十一道调令电报派过来,非要让我过来。

  我这还没等到那百十亩庄稼发芽嘞,这么一走,之前的功夫不都白瞎了吗,要我说啊,咱就是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最后除了胳肢窝夹的那个,其它的全没了!”

  面对有才之人,程诺向来是以礼相待,尤其是大老远把人家喊过来让其帮忙,再不让人说两句,可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学阀”了。

  “老程啊,你不是爱喝茶么,我这是特意把你喊过来喝茶嘞,你是不知道啊,这四川好茶特别多。”给郭守春沏了一杯新茶,程诺笑呵呵道:“瞧瞧我刚刚新淘的蒙顶黄芽,我这费了老大功夫,才弄过来这么一点。”

  郭守春半信半疑,端着茶杯仔细嗅了一下,甜香浓郁,又仔细端详一会儿后,观其芽条匀整,汤色黄中透碧,浅酌一口更是甘甜醇爽,这才满意道:“不错,是好茶,我这也不算白跑一趟。”

  程诺哈哈大笑:“好喝吧,好喝我这剩下的都是你的,回头想怎么喝,就怎么喝,要是不够你喝,我这还替你去要,就是用它煮茶叶蛋都没问题。”

  “前提是替你好好培育新种子,推广金土地吧?”郭守春没有被这茶衣炮弹给湖弄住,冷笑道:“这茶一看就价格不菲,再说刚才你放茶叶时,一脸肉疼那样我又不是没看见,都是千年的老狐狸,不用在我这玩聊斋了。”

  程诺尴尬的笑笑,摸摸下巴说道:“所谓广学而博,专一而精,论制化肥我勉强入门,但推广农业我就没那么懂了,这不想到咱们科学院还有你这么一个大能人么,所以才把你请了过来。”

  “也是,别的不敢说怎么怎么样,但农学上我还是有些心得。”被程诺这一顿自黑加捧夸,郭守春脸上有些自得之色,喝了一口茶后说道:“我也不占你便宜,这次进川我特意带了十多名学生,专门支援咱们的工作。”

  想起手下的学生,郭守春欣慰中带着一丝骄傲:“也不怕给你透个底,这些学生都是我从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学校精挑细选的人才,假以时日,若不出意外,这些人都能在学术上有一番成就。”

  】

  看对方神情不似作假,程诺好奇道:“不是,我记得当初就几个北大的学生过去帮忙,什么时候你的队伍已经壮大到这种程度了?”

  郭守春笑声朗朗:“当初人少,可不意味着后面人也少咯。”

  禁不住程诺细问,加上郭守春也不是一个藏得住事的人,程诺还没继续问上两句,他自己就一五一十把事情的整个过程都讲了出来。

  原来随着实验田规模的扩大,用习惯研究“牲”的郭守春,再难回到当初人力资源窘迫的状态。

  便鼓动手下的学生助手,回到各个母校进行宣传,没想到效果相当不错。

  一方面国内本来就缺乏继续求学的上升渠道,如今的科学院便是给那些想继续在专业探索,但苦于无门的学生一个机会。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有资金,有能力出国留学。

  另一方面农学院的待遇确实不错,工资高于公务员平均水平不说,每次还都是现大洋。

  光现大洋工资这一点,就足够令不少人艳羡了。

  当然,除了以上两点外,还有诸如仰慕程诺名声、立志报国、以农兴国等种种原因,都促使着众多有志青年的加入,报考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谈及于此,郭守春感慨道:“其实我也没想到,前后竟然有这么多学生报名,就连清华学堂的部分学生,都过来表示要放弃出国的机会,留在咱们科学院做研究。”

  程诺吃惊道:“咱们科学院的招牌都这么响了吗,连赴美的机会都要放弃,未免太过夸张。”

  郭守春鼻子微微抽动,瞥了程诺:“你这是多久没回北京了,眼下咱们《国民》期刊在各大高校那可是抢手货,得亏这只是我们农学院招生,要是其他学院同时进行,我估摸着咱们家的大门都得被人撞破。”

  得到这个消息,程诺也是吃了一惊,不过再想到他们《国民》杂志以科普为主,这类期刊在国内乃是独一份,加上时不时与《新青年》合作,所以其影响力与日渐增。

  联想到日后的发展,程诺默然中沉思:“日后有机会,还是得建一所专门科研性质的院校,产学研的路还是得继续完善……”

  还没等程诺进一步细想下去,郭守春突然想到了什么,从随身携带的布包丽掏出来一沓纸,郑重地放在其面前。

  “差点忘了,这是我临走前,陈仲浦先生特意托我转交给你的杂志,刚才只顾着喝茶,差点把这事给忘了。”

  “这是……”接过文章,程诺翻了几眼迟疑道:“都是过去几期的《新青年》吗?”

  “我看不止吧。”郭守春把头扭过来,皱着眉道:“我记得还有豫才先生的一本新书,说是从你身上吸取了灵感,特意嘱咐我拿过来要你看看,如果不忙了一定要作序。”

  “这么相信我的吗?”程诺自言自语,可等到他把书翻找出来后,则是大为震惊:“《狂人日记》!竟然是这本书?”

  郭守春的注意被这声喊叫给吸引住,脖子扭过来好奇道:“你看过这本书?我记得这本书还没出版,眼下还只是书稿。不过想来也是,你跟豫才先生的关系那么好,装订前让其看过也不是不可能。”

  程诺赶紧失口否认:“不不不,我只是听豫才兄说过,只是没想到他效率这么快,如此短的时间就已经成书。”

  郭守春笑道:“这不挺好的,总比书商天天追在屁股后面好,话说回来,除了杂志,这里面其他文章还多着嘞,估计下面时间有你看得了。”

  果不其然,里面有李大钊先生的“今”一文,文章认为“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

  也有钱玄同的《中国今后己文字问题》一文,强调“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

  更有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十个文字的宗旨,即“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表示要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

  别的文章看起来还好,可读到胡适的这篇文章时,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反复读了几遍后,终于察觉到有哪里不对了。

  原来是胡博士在最后一段认为中国的文学短板在于缺少材料,而材料从哪里来呢,源头只有三种,即官场、妓/女和不官而官、非妓而妓的中等社会,除此之外,别无材料。

  看到这里程诺只想发笑,这不是正大光明的为自己逛窑子开脱么。

  问去哪里了,直言道采风。

  可实际上流连于石榴裙间,贪图胭脂浓妆罢了。

  早知胡适秉性的程诺还好,可一旁的郭守春则怒不可遏,气得哇哇大叫:“这就是堂堂北大的教授,如今的大才子么,不过整日趴在女人/肚皮上的窝囊废罢了,真是羞与此人为伍!”

  程诺苦笑着摇摇头:“社会风气如此,他个人也不过是随大众罢了,我们做好自己便成。”

  为了打消郭守春的怒气,程诺从这一摞文章中翻了翻,找出其中的两份认真介绍道:“还是德潜兄(钱玄同)的文章,这篇叫做《文学革命之反响》中写到‘青年啊,如果你还想在二十世纪做个人,

  你还想中国在二十世纪算个国,那么赶紧鼓起你的勇气,奋发你的毅力,剿灭这种最野蛮的邪教和这班兴妖作怪胡说八道的妖魔’。”

  觉得还不过瘾,程诺又专门把迅哥儿的那份《狂人日记》,将其中最为经典的那段挑出来高声朗诵:“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此段一读,饶是心烦意乱的郭守春也心潮澎湃起来,直接从程诺手里将这本书夺走,自顾自朗诵起来。

  念到兴奋之处,更是大汗淋漓。

  “致远,这本书实在是写的太好了,字字皆有千钧之力,可否容我借走拜读两日。”

  程诺扬起眉毛:“当然可以,不过书稿珍贵,切莫损毁。”

  郭守春咧着嘴笑道:“这是自然,好书爱惜都来不及,污损之事我可做不来。”

  说完这话,郭守春便抱着书包快步离去,看那样子恐怕不彻夜读上三遍,难消心潮澎湃。

  一旁的程诺则在心里盘算着,一定得发封电报向迅哥儿多多催更才是,区区一本《狂人日记》可满足不了他的胃口,怎么着也得再写一本长篇来,这样读起来才算是过瘾。

  恰在此时,门外突然弹起一个脑袋来。

  不是别人,正是姜蒋左。

  “守春走了?”

  “刚走,怎么,找他有事?”

  “那倒不是,只是好久没见到他了,怪想老同学的,想着找他聚聚。”

  “要不我再把他喊过来,我离开这屋腾出地方,让你们好好叙叙旧?”

  “别了,以他的尿性,非得把我灌醉不可,咱们还是正事要紧,反正他也来四川了,日后有的是机会碰面。”

  说着,姜蒋左把一封电报放到程诺面前,介绍道:“全国商会联合会准备在天津召开第三次大会,邀请我们过去参会,一同参与选拔新一届管事人。”

  “还有这事?”接过电报,程诺一边看,一边说道:“我之前怎么没听说过还有这么一个大会,不明不白的突然找上我们了?”

  姜蒋左回答道:“其实真算起来,这不是第一次邀请我们参会,之前就曾托人邀请我们过去。”

  程诺疑惑道:“那之前怎么不告诉我?”

  姜蒋左叹了口气:“那段时间你吃喝都在实验室,人都见不到,哪里有机会通知你,何况咱们学院下属工厂规模也不小了,商会竟然不发正式邀请函,未免有点看人低的意思,犯不着去凑这个热闹。”

  程诺点点头:“说的也是,不过这次人家这次正式发函了,你说咱们要不要应邀?”

  姜蒋左思索片刻,斩钉截铁道:“要是我说,咱们最好不要去蹚这滩浑水。”

  程诺好奇道:“为什么不去,咱们后面总不能所有的配套工业,都由我们自己来做吧?把产业链做大做长,我们吃肉,大家还能有个汤喝,难道不好吗?”

  犹豫了一下,姜蒋左低声道:“据我所知,这次大会的目的并不单纯,说是决议选派代表进行,要求北京政府息争停战,抗议公家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军事协定》。”

  咽了口唾沫,姜蒋左凑近说道:“他们看中了你的社会影响力,准备把你推选为代表之一,平常还好,可眼下北京刚跟日本借了2000万日元,你说公家那些政客,怎么可能会轻易废除协定?”

  所谓的协定主要内容是:

  (1)中国与日本采取“共同防敌”的行动;

  (2)日本军队在战争期间可以进驻中国境内;

  (3)日本军队在中国境外作战时,中国应派出军队声援;

  (4)在作战期间,两国互相供给军器及军需品。

  这些规定意味着日本可以借口防敌,任意进入中国领土领海和占用中国各项设施,而中国当局必须与“日军合作”,提供一切方便条件。

  协定内容披露出去,举国哗然。

  留日学生在东京游行,反对《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要求归还青岛,被日本警察逮捕100多人,1000多名留学生因此罢学归国。

  国内的学生也是不甘示弱,单单北京就有2000余人,齐集总统府请愿,要求废除中日军事协定。

  甚至一名学生当场斩断左手中指,血书“桉件取消之日,为我辈生还之时”。

  面对声势如此巨大的社会舆论,大总统冯国章也不得不接见学生代表,出声安抚。

  可实际上,就是不解决问题。

  国内新*化运动如火如荼,程诺这边化工业马上要做大做强。

  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可偏偏突然来了这么一出。

  气得程诺直接骂街:“我这边做着实业,背后公家扯着后腿,真是一群饭桶呐!

  跟谁合作不好,偏偏找什幺小日本,不说后面,就说现在。

  人家毛子都说了,只要英、日偷袭港口,他谁都不打,就打鬼子,你们可倒好,现在上赶着送人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