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到过去当学阀 第一百零二章 留法勤工俭学会

《回到过去当学阀》第一百零二章 留法勤工俭学会

作者:蛰雷 字数:4549 书籍:回到过去当学阀

  “来来来,大家伙多加把劲,争取太阳落山前把这些桌子都抬进教室,这样咱们明天劳动补习学校就可以开课了。”李先生把袖子撸到胳膊肘处,一边干活,一边给前来搬桌椅的工人们打气:“就剩门口这一点了,马上就搬完了。”

  “没事,李先生您是读书人,身子比我们金贵,要不歇着吧,干苦力这种事还是我们擅长,别一回头您把腰给闪住了,那可太不值当了,回头李夫人非得找我们算账不可。”领头的工人憨厚地笑笑,别看只是抬个家具,实际上也是需要巧劲的,要不然搬不了几个就得累趴下,次日早上起来起不来都是个事。

  “这话说的可就不行了,咱们都是平等的人,谁也不比谁金贵,不能因为我多喝了几年墨水就开始搞特权了,来来来,一起干,这样大家都能早点休息。”李先生拒绝了前来帮忙的人,还是坚持要把手中的活干完。

  直到看到程诺等人过来,这才被工人们“撵走”,让其休息一下。

  理了理领子,尽量将更多的脖子露出来,李先生笑道:“怎么了,程大经理,今天是来我们学校视察工作的吗,这次来有没有带了什么新的指示啊?”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合作,两人的关系拉近了不少,一些不触及底线的欢笑可以随便开,程诺见状也只是笑笑,递过去一壶路上顺道买的酸梅汤:“不仅有指示,还专门过来督查你这个包工头,看看有没有偷懒,连小鞋都给你准备好了。”

  李先生哈哈大笑,接过酸梅汤没带犹豫的,拔开壶嘴一饮而尽,临了突然想到什么,略显尴尬道:“哎呀,只顾着自己过瘾了,忘了给你留点了,伱看我这记性,下次再来我请你。”

  程诺摆摆手,让李老三把三轮车推过来,笑道:“你的先记上,这次还是我请你们吧。”

  掀开麻布,车厢里放满了几个大缸,里面都盛着满满当当的酸梅汤,不仅仅只有李先生的份儿,还有所有来帮工的工人师傅的。

  “这大热天的,咱们这当主家的,除了管饭,当然也得管水啊。”拍拍车上的大缸,程诺笑眯眯道:“酸甜可口,凉而不寒,怎么样,李大包工头不准备再来一碗?”

  两人相看一眼,皆是哈哈大笑,接着便是分发给各个工人的场景。

  夕阳西下,原本有些燥热的天气也清凉了不少,望着余晖,程、李二人背靠背,席地而坐,畅谈未来。

  谈起最近在天津租界办的中华火柴厂,李先生问道:“致远,火柴厂的选址确定好了吗?”

  程诺心中已然有了规划,但出于尊敬,还是想先听听对方的意见:“暂时有几个初步地点,只是还没确定要选哪一个,守常先生要帮我参谋参谋吗?”

  李先生转了转脖子,感觉轻松些后,说道:“加法我是无能为力,不过减法么,还是能说上几句,不过先说好,实业上的事目前沾边的也就是办报了,所以以下均为一家之言,听听便好。”

  程诺伸了个懒腰,微风拂面语气中带着一丝惬意:“这可不是我认识的那个守常兄啊,向来都是侠肝义胆,直来直去的,直接说就是了,说不定我就按照你的来嘞。”

  李先生不知道从哪里摸来一把蒲扇,给自己扇的同时也不忘带上程诺:“其实说来也简单,华北地区办厂,首选便是北京或天津,但观北京之政局昏暗,实在不是安心做实事之地,多的是拍马附庸之徒,将厂子办在这入眼皆是弊苦。”

  乘着凉风,程诺附和道:“西儒卡尔诺有言共和国家喧争多、痛苦少,专制国家喧争少、痛苦多,一时奉为不刊之论。如今我们国家是专制呢,还是共和呢?虽然五尺童子也知道是共和,不是专制,可实际上的喧争要多得多,自满清倒下的那一天算起,先是正月十二兵变,跟着就是二次革命,解散国会,五月七日之国耻,袁项城登殿.到现在的复辟风潮,当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可是苦了一方百姓。”

  李先生长叹一口气,没有答话,手里依旧不急不慢地摇着蒲扇,只是那目光竟不知不觉投向了北方,或许他心中的种子早已发芽。

  程诺看到这一幕后,嘴角微微上扬,将话题拉过来继续说道:“说来说去,其实还是得把‘家’安在天津,而且放在自己地盘上还不一定安全,最不让人放心的偏偏就是自己人。”

  李先生缓过神来,怔了一下好奇道:“这么说,你要把中华火柴厂安到租界?不过据我所知,租界跟租界的区别还是不小的,有的地方还不如北京城。”

  其实从天津早期的名字“天津卫”可以看出,早期它只作为防卫军事组织的存在,当时除了它以外还有两个兄弟——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后来满清入关,三家合并在一起统称天津卫,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北京条约》,天津被迫开埠通商,由此开启了近代城市化的发展。

  后世的影视作品中总会提到天津租界,不过对租界的具体情况却很少描绘。其实一开始天津只有英、法、美三国的租界,面积并不算大,只有851亩,但清政府欺软怕硬,又有八国联军侵略事件,导致租界的规模越开越大,到1915年天津已经有了八国租界,总面积暴涨至两万多亩,面积直接是天津老城区的八倍。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这些租界们的情况都很好,比如英租界一开始也只是荒凉之地,后来英国佬开始平整土地、修筑道路和房屋,花费了十多年的功夫陆续建造了多条道路干线、西洋楼、工部局等,甚至把电灯、自来水、公共花园等近代公共设施也都相继引入,逐步成为发展最好的租界区,因此主要是程诺创办中华火柴厂的首选之地。

  至于同时期的其它租界,程诺也不是没做过调查,比如法租界,里面池沼遍地,有不少菜地和菜窖以及果树林,还是农村的面貌;日租界环境多低洼泥塘,不宜建较高大的永久性建筑;德租界就建了一条街搞起了房地产,吸引了不少达官巨贾、下野军阀和清朝遗老在这里建造别墅;俄租界只是商品集散地,只适合建造仓库中转地;奥地利租界靠近老城区,人口太密,地价太高.

  最后算来算去,也只能便宜英国佬了。

  不过程诺这次过来的重点,显然不是简单送酸梅汤而来,而是有别的目的。

  “守常先生,最近有一个留法俭学会的事,你知道吗?”程诺接过蒲扇,也学着刚才的模样给两人扇风:“听说是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等人办的。”

  “听说过啊,当初我设法出国留学时,就曾考虑过它,可惜后面被袁项城给停办了,不过即便是这样,那两三年内应该也送出去不少学生,意义很大。”李先生琢磨了一会儿,说道:“好像蔡公还特别支持,专门成立了一个留法预备学校支持他们。”

  “对,当时蔡公还是教育总长,留法预备学校就在北京,学会的宗旨是为了‘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为造成新社会、新国民而努力。”程诺适时补充道。

  李先生反应过来,有些纳闷道:“不过你突然说这些干什么,学会和学校早就停止了,你不会专门想自己筹备一个吧?”

  程诺拿起蒲扇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自嘲道:“我哪有那个本事,送学生到那么远的国家去学习深造,不是只会撒钱那么简单的事啊。”

  李先生困惑了:“那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我出钱,办教育的事你们来干啊。”程诺把扇子拿到李先生耳旁,轻轻扇风,略带谄笑道:“术业有专攻,我看咱们劳动补习学校也挺适合干这个。”

  李先生本来想拒绝,可话刚到嘴边就立马给变了:“此事干系重大,转折速度之快,让我始料未及。”

  程诺在一旁不依不饶,陈述着自己的观点:“改良社会,首在教育。欲输科学知识于东亚,必以留学泰西为要图。惟西国学费,宿称耗大,其事至难普及。况民生困迫,实业需材,欲造就青年济世之学子,尤以民智先进之国为宜。故而我等组织留法俭学会,以警平民之自觉,而助勤学之实行也。”

  李先生虽被说动,但还是有些担心道:“涉及钱目巨大,单以中华火柴厂一家,恐怕不一定承担得起,况且未挣钱先想着花钱,也不是件好的习惯。”

  程诺笑道:“当然不能我们一家出钱,好事不能独享,必须得拉上别的同行,况且我们这是勤工俭学,不是全奖助学,心里肯定有数。”

  为什么选择法国而不是别的国家,原因很复杂,一方面出于法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实力雄厚,即便到了后期世界工业高度分化的年代,高卢“乌鸡”也是为数不多具备工业门类最多的那批国家之一,比所谓的“日不落”强太多了。另一方面法国也是“革命老区”,送这些学生过去也能感受一下根据地群众的热情,避免送到日本等国那样被培养成带路党,那可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单纯看盎格鲁撒克逊人不爽,法国是第一个与我们建交的西方大国,近代留法有着多年的传统并出过一系列猛人,所有因素加在一起的结果,那便是程诺选择留法俭学会的原因。

  至于怎么筹钱,其实也很简单,就在于一个词“舍得”。

  是日,程诺坐上最近的火车,专门来到了天津商会,没想到在这里居然碰到了张伯苓,看样子似乎站在门口许久,不时还要从胸前掏出怀表看一看。

  见到程诺过来,赶紧上前迎住:“致远呐,你可算来了,让我好等啊,这么大的事把我瞒着,可实在不够意思啊。”

  程诺则有些糊涂:“张老,莫非您是为了运动会的事?那都过去多久了,放心,下一届的华北运动会我们北大绝对参加,要和清华学校比个高低。”

  张伯苓拍了一下大腿,又好气又好笑:“你这是给我装糊涂是不是,第一次参加运动会就直接挑战上届冠军,是你们实力太强还是太不把人家看在眼里?”

  程诺拍着胸脯,说道:“连续蝉联几届的冠军,当然不会小看了,只不过我们北大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下届张老您就瞧好吧。”

  张伯苓摆摆手,笑道:“行了,你们有信心就好,不过这都扯远了,我今天找你来是为了留法勤工俭学的事,这种大事怎么没提前跟我知会一声啊,我也好帮上一些忙。”

  程诺有些纳闷,这消息传得这么快吗,加上蔡元培和李先生,他总共也没告诉过几个人啊,怎么消息比他先一步来到天津。

  “张老,我.”

  “我知道你来是干什么的,肯定是化缘来的,这不提前赶过来,给你压压场子,不会不欢迎我这个老家伙吧?”张伯苓止住程诺的话,自己笑道:“有时候,强控也怕地头蛇啊。”

  天津的学生不比北京的少到哪里,能为自己的学生多谋些出路,是每个教育家都追求的事,动点“私心”再正常不过了,何况这种私心也不是为己谋利,在程诺看来,只要学生优秀,又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是哪个地方的都无所谓,大家的目的都是共同的那个。

  况且留法最猛的,又是出自天津的学校,从这点来说程诺就举双手赞同。

  与此同时,这也是程诺第一次拜访天津商会,放在满清这些商会都是吃皇粮,每个月会长有纹银一百两的俸禄,寻常百姓根本见不着。

  倒不是会怕了什么,只不过有大佬压阵,谈判会顺利许多,少走些弯路。

  即便没有提前预约,在得知二位的到来后,天津商会的会长叶登榜和协理卞荫昌以最快的速度出来迎接。

  “我就说今天左眼皮怎么一直跳,心想会不会有哪位贵人登门,果然啊,这稍微中断一会儿,就听下人上报,说二位先生到来,让我们商会蓬荜生辉啊。”叶登榜一脸笑眯眯,这话听上去有些夸张,但观其作态却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二把手卞荫昌则把更多的目光放到程诺身上,和善道:“程教授,我可是久仰你的大名啊,商会之前可特意购置了不少你出的书,没想到今天见了真人,居然这么年轻,当真是年少可畏啊。”

  程诺则有些纳闷,心说自己不就刚出版了一本《类域论》么,商会怎么会对这个感兴趣,是我糊涂了还是这个世界变得不一样了,不过自己想想,应该不是商业互捧,当不得真。

  等到卞荫昌真的把书拿出来,程诺却傻眼了,书里面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来源基本上都是报纸摘抄,最后汇编成一本书,他根本不知道这事,不过此时显然不好拆穿,只能暂时默认。

  “程教授,您别的泰西学问我是看不懂,但这个女禁开得好啊,因为您的大力支持,我们实业学堂的女学员数量翻了一番,原先发补贴才能入学的女娃,现在居然能坐满整个教室,放在以前让我想都不敢想。”卞荫昌拿着书,一脸感叹,脸上感谢的表情很真诚,一点都不似作假。

  “哪里哪里,这是大家的功劳,我只不过是耍些嘴皮子的功劳,真正做实事的还得靠你们。”程诺连连摆手,这话也是真心话,不是简单的客气,参观后也是由衷感慨:“果然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市场对女工的需求到了,女禁自然而然就开放了,这些文章也不过是起到推动作用,历史的进程终归还是由人民来推动。”

  “程教授,你在说什么,我怎么没听清,是对我们女工实业学堂有指导意见吗?”卞荫昌离得远,没听清程诺在嘀咕什么,还以为发现了什么纰漏,赶紧上来询问。

  程诺哪会把那些话给说出来,连连摇头:“没事,你们做的非常好了,我只是想到除了纺织行业,咱们火柴制造行业,也是可以用女工的,并且人力缺口还不小。”

  叶登科欣喜道:“这个主意提的好啊,别看我们商会规模不小,可每次安置这些学院,都是不小的难题,会员们天天抱怨缺人,真送人了又各种挑剔,回回把我愁的呀。”

  程诺站出来,笑道:“叶会长,我们这次过来,不仅能解决你们商会的难题,还能让大家一起跟着发财,要不要考虑一下。”

  一旁的张伯苓糊涂了,赶紧把他拉到一边,小声问道:“致远,你可别搞错了,咱们是来要钱的,可不是送钱的,南京到北京,买家没有卖家精,放到天津也是一样。”

  程诺拍拍他的手,让其宽心:“放心吧,张老我心里有数,有些生意他们赚钱了,意味着我也赚钱了,他们赚得越多,我赚的也就越多。”

  友情推荐一本幼书《我们的时代:至死不渝》

  简介:将军拔剑,壮士扼腕,文人投戎,学子弃医,连妓女都知晓家国大义,以身殉国,假如,你真回到了100年前,你会怎样做?

  该作者大号写过一本精品民国文豪文《觉醒,我的时代》,实力很棒,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他的这本新书。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