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枕刀黄粱记 第二十八章院外饿狼要翻墙,院内土狗先自咬

《枕刀黄粱记》第二十八章院外饿狼要翻墙,院内土狗先自咬

作者:山下岭头人 字数:5092 书籍:枕刀黄粱记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墨升住所周围是没有那高骨的红梅的,只有那些被风雪压弯了的杂树,倔强而又丑陋,从墙外伸到了墙内。

  此刻暖室里烤火的二夫人已经回来了小半个时辰,身子暖和了许多,穿着的暖袍也被她挂了起来,被窝里的暖匣也换上了新炭,至于提回来的那个食盒,已经洗涮好,放回了庖厨。按习惯,二夫人此刻应该睡下了,只是走了一趟破屋,二夫人坐在床榻边,针线盒放在手边就没拿起来过,整个人心神恍惚,一会看看窗外眉头微皱,一会又低头傻傻一笑,就这么六神无主着,熬着灯油,就是没有睡意。

  突然,外面隐隐传来一慢三快的敲打声,

  “咣……咚!咚!咚”,

  紧跟着又有人喊着号子。

  “寒潮平临,走水走金……寒潮平临,走水走金……”

  听着外面更夫的梆子声,二夫人不禁自言自语起来。

  “哎呀,这都三更天了……”

  突然被打更人这么一搅扰,二夫人本来就不多的睡意更是飞到了九霄云外,她放下手里针线盒,站起身,利落的穿上外褂棉衣,快步开了门,朝着厨舍走去。

  打更人的梆子声慢慢走远,寒潮平临,走水走金的号子也让北风刮散,睢阳城已经宵禁,静的连狗叫都没有,估计整座城,除了夜间守卫巡察,没睡的可能就只剩下张巡和墨升了吧。毕竟这等天气,那些蹿房越脊高来高去的手把子们自然是不会出窝的,风雪夜出去偷人,那才是老寿星喝砒霜。

  破屋这边,张巡和墨升继续讨论着一代明将哥舒翰。墨升讲到哥舒翰心里是一千万个不肯去潼关城的,一来是他自己还半瘫着,二来更不想趟那个浑水。作为吹胡子瞪眼一辈子的庙堂仇敌,哥舒翰知道安禄山手段的扎手,虽有谎报,但点子确实硬,再加上底下人时时汇报上来的叛军动向,哥舒翰知道安禄山这次不是闹着玩得,那个胡人疯子看来被杨国忠咬疼了,真下了狠心,想把皇帝拉下马。这是要玩命啊,他可不想跟着玩,更加玩不起,死道友不死贫道,谁爱去抢这份功劳谁去,老子没空。

  老谋深算的哥舒翰打定了主意隔岸观火,打了一辈子仗,什么风浪没见过,现在刚好借着这个风疾调养生息,缓些时日再借口回到西部老本营,至于叛乱,就让那些急于建功,想捞大票的后辈们去拼吧。果不其然,有点着急上火的皇帝正好遇上了耐不住性子的封常清,给予厚望的封常清不出意外被打了个灰头土脸,连累着他那个好大哥高仙芝也送了命,潼关正副主将全没了,杨国忠那个蠢货病急乱投医,竟然向皇帝举荐了他这个准备稳坐江东的哥舒翰。皇帝也是果断,大手一挥,哥舒翰,是你报效国家的时候了,即日起出征潼关。

  当时,唐廷所征的朔方、河西、陇右诸道兵,尚未抵达长安,对于势如破竹的安禄山大军,朝野震动。潼关守军虽然在兵力上占优势,看上去声势浩大,总数二十万多,但多是未经训练之兵,撑场面还行,真上了沙场,战斗力与叛军根本就是天壤之别,不夸张的讲,人家一个打他们三四个都不在话下。

  在自家宅子躺着吃瓜的哥舒翰打错了算盘,被好搭档杨国忠一句话掀翻了桌子,大价钱搞来的西域甜瓜还没吃几口,就这么被赶鸭子上了架,明明重病在身,任他哭爹喊娘屁用没有。但是英明皇帝听取睿智宰相的建议,非要逼着他这位下床都困难的将军骑马上阵,头衔捧得极高,大元帅,仅次于李家的王爷。

  哥舒翰自然是哭干了泪说他不想当这个大元帅,可皇帝就是不准,谁叫你素有威名,现在不用你啥时候用,你说有病,那我体恤臣子,宫中御医特批了八个,灵丹妙药任你取用,就连钦天监的仙师也给派了三位,再将田良丘派给你做御史中丞,充行军司令,起居郎萧昕点为判官,番将火拔归仁等各率部落兵士随你出征。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出征大军,抬着一个病恹恹的主帅,星夜赶赴潼关,誓要剿灭叛军,活捉安禄山。数万人马的喧嚣却掩不住主帅哥舒翰悲天怆地的哭声。

  苦命的哥舒翰就这么摇摇晃晃到了潼关,一路的舟车劳顿,再加上心里对安禄山人马的畏惧,内外夹攻之下,病更重了,军务当然无法料理,他一边怕人打探双方消息,一边严令手下大军只能固守不可妄动。哥舒翰知道自己不顶事,只好又把军政大权全权委于田良丘此人,田良丘什么身份,怎么能如哥舒翰一般震慑的住龙蛇混杂的守军,他不敢专权,又使王思礼统领骑兵,李承光统领步兵,两个人又彼此争权,不能统一指挥。哥舒翰自己有病急火攻心,脾气暴躁军法严厉又不体恤士卒,使得那些新入伍的兵士更是人心惶惶,所以潼关军无斗志,几次出击都被叛军打的灰头土脸,要不是潼关地势险要,也如洛阳一般早丢了。

  反观叛军这边,那个风头正劲的崔干佑自领了安禄山的军令后,便和手下幕府参将日夜苦思冥想,为了将龟缩的唐军诱出,制造了种种假象,他们把精兵都隐藏起来,只留一些老弱残兵在外招摇,还到处散布所谓陕郡叛军只有四千,且缺乏训练,不堪一击的谣言。这些假话当然对久经沙场的哥舒翰不起作用,但却对不懂军事却偏偏存心卖弄的杨国忠产生了影响,老迈昏庸的玄宗也对这些谣言信以为真,不断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哥舒翰统兵多年,战场功力极其深厚,虽然身体不爽,但到了潼关后虽然又恨又怕,还是强撑着第一时间对各方形势深入分析,毕竟现在是亲自上阵,可容不得半点马虎,小命要紧,他还等着做宰相呢,跟手下人商议了很久,因此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周密计划,写成表书才上奏天庭。

  “安禄山久习兵事,现在公开叛唐,欲攻长安,不可能不设防。一定是先用羸弱之兵来引诱我军,如果现下出兵攻伐,正中其计。再说叛军远来,利在速战,我军可据险扼之,利在坚守。何况叛军残虐,已尽失人心,兵势日蹙,必有内变,到那时再乘机攻击,当可不战而胜。现在诸道兵未集,形势于我方并不有利,应该缓以待之”。

  与此同时,身处常山的郭子仪、李光弼也在这个时候上言请率兵北攻范阳,覆叛军老巢,俘获叛军妻儿以为人质,强如战神关羽都败于此计,更何况贼子安禄山,然后再使间谍招之,叛军内部必溃。潼关大军,应该固守,不能轻易出击。皇帝听了这些不谋而合的奏本,又有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前车之鉴,便准了奏本,让哥舒翰尽心办事。

  哥舒翰大军虽缺乏训练,但守潼关已经这么久,毕竟有二十多万之众,实力已经打磨的不可小视,本来吧,谨守潼关,等待帝国内部其他节度使缓过一口气,整理人马兵合一股,安禄山还真蹦跶不了多久。但是呢,稳坐大明宫的好皇帝性子急啊,一开始还忍得住,可小半年了还不见哥舒翰拿下叛贼,这可让自己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了,四十五年太平天子,岂能让安禄山污了他的光辉大业,那份令他如鲠在喉的命势批言都被自己强势扭转了,更别说一个反贼蛮夷。再加上杨国忠之流在朝堂上的的煽风点火,天子头脑一热便下了死令,要么你哥舒翰速速出关歼敌,要么你提头长安来见。

  墨升将哥舒翰守潼关的经过告知了张巡,张巡了解了这些内情,但还是不明白墨升说的那一连串蠢事到底是什么。

  “墨先生,依您刚才所言,哥舒翰带兵出征虽然不妥,可也算不上蠢吧,顶多算是无所作为,有负天恩。”

  “你别急,这只是潼关战局的过程,而诱发最后败亡的引子,却是这几个人的愚蠢一手造就。”

  不等张巡提问,墨升继续讲述着。

  哥舒翰被逼着出征,心里自然不情不愿,一肚子邪火没地方发,做了讨贼大元帅后,总想着找个人出出气。思来想去,这个出气的倒霉鬼就选上了安思顺。起初,户部尚书安思顺素知族弟安禄山心生逆反,便入朝奏之。到安禄山真的反了以后,玄宗以安思顺先奏有功,大义灭亲便不问其罪,只是象征性的降了职,可哥舒翰素来与安思顺有隙,既然现在受皇命守潼关,大权在握,他心生一计。他先是便派心腹之人假装截获了安禄山送与安思顺的密信,再于关门擒获间谍以献于朝,并伪造安思顺七条罪状,请皇帝下旨诛之。三月三日,玄宗为了安抚哥舒翰,不管真假,遂杀安思顺及弟太仆卿元贞,家属流于岭外。哥舒翰知道安思顺被杀,心下满意,上表谢恩。可怜一片忠心的安思顺就因为和安禄山同族,更因哥舒翰的陷害落了个家破人亡,死不瞑目。思了一辈子“顺”的却被向往“禄”途的给害了,真是有趣有趣!

  “这……哥舒将军实在不该,军国大事竟因私人喜好而决断,实在是大不该!”

  张巡对哥舒翰的做法感到实在不齿,但还是尽量克制,批评的语调还算留情。

  “你以为这就完了?好戏还在后头。杀了安思顺的哥舒翰不过瘾,他还想杀了杨国忠!”

  “杨国忠?这是为何?他们二人不是朝堂盟友么,为何哥舒翰会连自己的盟友也不放过?”

  水越来越深了,对于心存光明的张巡而言,他实在不明白这些朝堂争斗的龌龊阴险,当然,如果他真的了解了,也不至于进士出身几十年,却还是个小小的绿袍县令。

  “哥舒翰手下有个将军叫王思礼,安禄山造反后,天下人都认为是李林甫杨国忠的骄纵召乱,无不对其恨之切齿。并且安禄山起兵就是以诛那杨国忠为名,于是这位王思礼心思多啊,他劝哥舒翰奏表请皇帝杀杨国忠以谢天下,到时候既解了安禄山之乱,民心又都在哥舒翰这边,杨国忠的宰相之位自然也就非哥舒翰莫属了。一开始,还没昏头的哥舒翰觉得此计虽然诱惑很大,但真正进行起来还是不妥,并未答应。之后王思礼又请命以三十骑高手至长安,计划秘密劫取杨国忠至潼关杀之,哥舒翰认为这样做就等同于自己先造反,非安禄山反,再次否定了王思礼的建议。

  却不想此等机密不知为何飘到了杨国忠的耳中,底下人见招拆招,商议劝谏劝杨国忠,现在朝廷重兵都在哥舒翰之手,如果哥舒翰真的回军西指,您的安危可就难说了。杨国忠本来就是不学无术钻营钻孔的性子,听了哥舒翰如此毒计大惧到屎尿横流,于是连夜上奏皇帝,奏本里说现下潼关虽有重兵把守,但后面再无守兵,万一潼关失利或者哥舒翰生出安禄山之心,与太子一党想联合,京师就危在旦夕,他再请陛下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以防真有万一。玄宗这人最为多疑,觉得杨国忠此话有理,不可不防,便密旨许之,杨国忠遂使老部下剑南将军李福德领旨办事,又募集万人屯于灞上,令心腹杜干运率领,名为抵御叛军,实是防备哥舒翰。

  哥舒翰多狡猾的人,得知长安后方如此大动作,知道定是杨国忠听到了一些风声,有所图谋,就上表请灞上军划归潼关所属,皇帝因为哥舒翰势大,只能无奈同意。六月一日,哥舒翰便发军令将杜干运召到潼关,随便找了个由头就把他给砍了,然后派人带着伪证和人头,一同送到长安。杨国忠得知这个消息后,知道他们二人都对彼此生出杀心,从此以后,更加害怕哥舒翰。怕一个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对方先解决,果然,三日之后,皇帝下的出击死令就交到了哥舒翰的手里。

  战争的交锋远不是表面的那些风浪,张巡听了这些话,才知道原来争斗永远不止外敌,内里的锋芒才是刀刀见血。

  半年多的时间,哥舒翰的病也好了些,驻守的潼关虽谈不上固若金汤,但也坚实稳固,哥舒翰自己不着急,但是皇帝急的很。这半年多,叛军在各地征伐,互有胜负。被升为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很是长脸,大败叛军于各地,安禄山坐镇东都洛阳,神气非凡,这个当世最繁华的城市,让安禄山乐不思长安,他尝到天子滋味果然美妙,难怪历朝历代那么多人就算杀父灭子也要爬到这个位子,以前只做土皇帝,现在做了真皇帝,实在是感慨,反造的迟了,早反早享受。

  就这样,坚守快半年的哥舒翰终于扛不住皇帝的敕令,于六月初四,率大军出关,影响大唐帝国命运的潼关大战就这么愚蠢的展开了。

  听了墨升完整的描述,张巡久久不语,他决策不了潼关的战局,更加搞不明白那些人的心思,大敌当前还在自己挖坑,难道内部的争权夺利比起家国的生死存亡更重要么?就算真要自家人见高低,不能先把外患解决掉么?此刻的他,真的是忍不住想学墨升,好好的把这些蠢货骂上个三天三夜。只是张巡忘了,他读了那么多的书,从古到今,这种因为内斗引起王权覆灭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不胜枚举,相信就算是到了以后,只要还有人,这种愚蠢的壮举依旧还是层出不穷。

  “其实哥舒翰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他的谋划从某种程度来讲,其实已经赢了,只是可惜时不我待,老天爷似乎也不想这场游戏早早结束,便施展手段,派人点拨了一把安禄山。至于大唐这边,自己人就闹腾的热火朝天了,用不着他出手。”

  “此话怎讲?”

  墨升又是一个峰回路转的言论,将义愤填膺的张巡重新拉回了破草屋。

  “你还记得我说的颜杲卿两兄弟联合河北诸郡,李光弼郭子仪解常山之围,败史思明大军,收复河北大半郡县,断了安禄山退路么?”

  “自然记得,只是这些跟哥舒翰的谋划又有什么关联呢?”

  “不急,你听我给你说。郭子仪李光弼嘉山大捷后,河北郡县纷纷响应,高呼归顺大唐朝廷。安禄山听闻这些奏报,大为恐惧,当即召严庄与高尚议事,咒骂着说他们劝自己谋反,认为必胜。现在西进之军被哥舒翰挡在潼关,北归范阳老家的路也被李光弼断绝,那些以前打下来的地盘又都做了墙头草,全国各地都是大唐朝廷的军队,而他们们所占下的只有洛阳汴州郑州等几个州郡,眼看着大势就要去,时至今日,成功何在?之后安禄山更是想放弃洛阳,逃归范阳。高尚与严庄对安禄山历来惧怕,听了这些话更是没有良策以对,数日来不敢去见安禄山,生怕对方气性上来,又打自己个皮开肉绽。这个时候,如受老天指点的叛将田干真正巧从潼关赶回来,他听闻了这些被传唤的沸沸扬扬之言,便自告奋勇前去劝谏安禄山,他说:

  “陛下,自古帝王经营帝业,都有胜败,岂能一举而成!现在四方朝廷军队虽多,却都是新募的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战阵厮杀,根本敌不过我们的劲锐之兵,稳稳不足为惧。高尚与严庄都是佐命元勋,陛下如果严惩他们,君臣生出间隙,诸将领知道后,就会上下离心,情况反而会更加危险。为今之计,首当凝聚军心,全力攻伐那些小郡弱县,蚕食推进,扩大战果徐徐图之,等到他日潼关一破,我大燕王势已成,兵锋所指,长安李家还不是瓮中之鳖任陛下发落!”

  安禄山听了这番分析,大受鼓舞,重赏于他,然后依计召来高尚与严庄,置酒酣宴,君臣欢好如初。对部下的兵卒赏赐更是慷慨,本来人心惶惶的叛军被银子晃得热血沸腾,重新变成了让李唐大军叫苦不迭的野兽。你说如果不是这个如有神助的田干真,颜杲卿李光弼哥舒翰他们是不是谋算对了?”

  张巡又是沉默不语,如果真的如他们所谋算的,那该有多好,潼关不会破,皇帝也不会逃,自己更不用来睢阳,天下得少死多少人啊!可惜,世上哪有那么多如果。

  “如果没有田干真,那该有多好!”

  最终,张巡自己还是感慨了一句“如果”!

  墨升看着有些颓废的张巡,心里也不由得暗叹一声。

  “是啊,如果没有田干真,那该有多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