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无敌后拥有了万界穿越系统 第52章 火焰山

  “他们怎么把你请动的?”

  武媚娘在武婧儿说完的瞬间,眉头一挑,一双凤眼漫不经心地扫过武婧儿说道。

  上午,紫宸殿的长窗全部打开,明媚的阳光肆意地泼洒进来。殿内亮堂堂的,又有晨风不断吹进来,吹得人神清气爽。

  武婧儿今早一来皇官,就去紫宸殿面见武媚娘诉说此事。"他们给了你什么报酬?"武媚娘又问。

  武婧儿笑着给武媚娘斟茶,道:“出身公主府的一位护卫受突厥蕃将所托,送来一车金银布帛,走的时候我让他带了回去。"

  武媚娘接过茶,抿了一口,问道:"怎么不收下来?"

  武婧儿摇摇头,给自己也斟了一杯自饮,道:“今儿他送一车金银我应了,明儿有人送两车金银我也应了。这应来应去的,岂不是给娘娘你找麻烦?索性谁的礼我都不收,而且我也不缺这些。"

  武媚娘嘴角弯起,又问:“那你今天为什么来了?”

  武婧儿道:“不为其他,只为边地安宁。咱们大唐处理中原地区的叛乱,向来只诛首恶,不波及余辜。为什么呢?不过是因为那些百姓是被裹挟的可怜之人,皇帝仁慈,故赦其无罪。"

  “裴相一介文臣,未通边事,他如此想原是不错。只是草原族部落与中原风俗不同,不能以中原的情况揣度。如今阿史那伏念等五十四人他们还代表着单于都护府的几十个部落,若斩杀他们,恐怕是会引发漠南局势动荡。"

  武媚娘听了,抬眼道:“乱臣贼子,人人诛之。若我今日放过了他们,岂不是养虎为患?”

  武婧儿闻言,叹道:"这场叛乱中大唐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若斩杀他们能震慑他人,我定当支持。只是大唐局面与历朝不同,东北有靺鞨、契丹、奚,北有突厥、鉄勒诸部,西有昭武九姓、突厥十姓部落,西南有吐谷浑、吐蕃,南方有俚人部落,如今朝廷又将流求纳入版图,算下来这大唐中的蕃人部落数也数不清。这些部落或震慑大唐的军威或仰慕大唐的文物或敬服大唐的恩德,才归顺大唐。"

  “他们与中原风俗不同,披发左衽,贱老贵壮,因此太宗皇帝才设立羁縻府,任命效忠大唐的部落酋长担任刺史、都督。这些酋长世代相袭,若是将阿史那伏念等五十多人杀害,

  岂不是与这些部落未来的首领结下仇怨吗?这样一来,恐怕来日北疆又将引发动乱。"

  武媚娘托着腮,凝视着武婧儿,笑道:“三姐姐愈发长进了,连这边疆之事也说得头头是道。”

  武婧儿摇摇头道:“我说的这些不过是临时抱佛脚,一些皮毛罢了。娘娘站得比我更高,看得比我更远,你肯定知道这些利害,之所以未做决策,一定有我不知道的考量在内。"

  武媚娘闻言叹了一口气,道:“三姐姐,你是第一次为他人向我进言。我本想允你,只是你也说了我有其他的考量。此事,你已经尽力,以后勿要将其放在心上了。"

  武婧儿闻言一怔,脸上的表情几乎凝固住,良久,才道:“我知道了。”

  武媚娘笑着安慰她道:“你能来找我说这事,已经尽力了,不要将太多的事情揽在身上。”

  武婧儿垂头丧气,精心准备的理由却没有打动武媚娘。

  起身正要离开,突然她灵光一闪,转头对武媚娘说道:“娘娘可听说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武媚娘闻言,抬眼看了眼武婧儿。正当武婧儿以为武媚娘会改主意之时,却见武媚娘挥挥手,让她离开。

  哎!

  武婧儿怏怏不快地离开了紫宸殿。

  室外阳光明亮,照得武婧儿下意识地闭上眼睛。连续几日没有下雨,树木的叶子卷了起来,周围也渐渐变得燥热。

  武婧儿回到绫绮殿,叹了一口气,心一直揪着,不知道为何武媚娘要同意裴炎的建议,着实令人不解。

  武婧儿不知道的是,武媚娘在她走后,嘴里重复念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武媚娘确实不想驳裴炎的奏章,也不想让裴行俭凭借军功扶摇直上,但她不得不顾忌大唐,不得不顾忌未来。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换而言之,巩固大唐对边疆的统治比攻下这些地方更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经营。

  稍不留神,就可能失去这些地方。

  武媚娘叹了口气,揉揉紧皱的眉头,她的立场已经不知不觉倾向于武婧儿。

  至于裴炎么,武媚娘虽然遗憾驳斥了他,但她觉得以目前的架势,她终将会和

  裴炎走向对立。

  几位宰执之中,德高望重的刘仁轨年过八十,老迈不堪,待刘仁轨去世后,裴炎就成为宰执之中资历最深的人物。

  以这人的资历和性格,他恐怕将来要与自己争上一争。想到此处,武媚娘脸上露出一丝奇异的笑容,充满了跃跃欲试。

  至于裴行俭么,据说精通阴阳历数,而且出将入相,武媚娘对他倒有些忌惮。但有裴炎在,他未必就能如苏定方那样获封国公,不过需要把他远远地打发了。

  单于都护府离长安太近,可以稍微做个过渡,安北都护府和安西东都护府都合适,流求都督府也不错啊。

  想毕,武媚娘准备将这事抛给李治处理。她起身去了含凉殿,外面杨柳沉默地垂下,三三两两的宫女在骄阳下行色匆匆,见到她之后纷纷停下垂手而立,静待其过去。

  武媚娘看着熟悉的含凉殿,突然顿住脚步,想起了自己初进皇宫之时。那时陛下是不是像自己的一样,处理完公务后,抽得空闲时间去自己的寝殿探望自己。

  武媚娘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觉得既好笑又有些阴阳颠倒的荒诞之感。

  李治身体不好,最怕热,热了容易出风疹,整个夏季他几乎都呆在含凉殿内。进去之时,武媚娘发现李治正在室内练字,眉头一皱,道:"陛下,你怎么不好生静养?"

  李治闻声抬头,笑道:“朕这几日精神好了许多,偶然一书,发现水平下降不少,刚随意写了几笔,可巧被你碰见了。"

  武媚娘走进,将李治写好的纸张拿起来,一边端详一边笑道:“我瞧着陛下的书法一如既往地好。"

  李治闻言,连连摇头,坐到圈椅上,叹道:“你呀,就是爱说这些话让我开心。有什么事过来找我?"

  武媚娘一向为国事为重,上午一般都在处理宫务,通常是下午才过来陪李治说话。

  武媚娘将纸张放下铺平整,再压上镇纸,转头看向李治道:"没事就不能来找你?"

  "当然可以。"李治朗声笑起来。可见他的风疾确实好了很多,人也变得极有精神,说话中气十足。

  宫女忙在李治身边放一把圈椅,武媚娘坐下,双手扶在扶手上,荡了荡双脚,叹道:

  “这个椅子真舒服。"

  “是啊。我现在都不爱坐踏上了。”李治赞叹道。

  说完,李治端着一杯茶,目光炯炯地看着武媚娘静待下文。武媚娘了解李治,李治何尝不了解武媚娘?

  武媚娘笑了一下,没有隐瞒,将朝中关于如何处置阿史那伏念等人的意见说了出来。

  李治闻言,沉吟了一会儿,没有说话。

  武媚娘又说道:“这事牵扯甚广。你也知道三姐姐向来对朝廷的事务不太关心,今儿早上也被人请动来找我说情。陛下,你猜猜,她是站在哪一边?"

  李治想了下,笑道:“定是请求宽大处理阿史那伏念那一边。怎么有人找三姨头上?她好像与突厥出身的蕃将没有什么联系。"

  武媚娘解释道“她之前有个出自突厥别部的护卫,后来因事回了长安,不知是谁知道了这层瓜葛,就请托那护卫带了一车金银布帛来到公主府。不过三姐姐让他把财帛都带了回去。"

  李治叹道:“你说的不错,这事确实牵连甚广。”"那陛下准备如何处理?"武媚娘问道。

  李治道:“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温傅叛唐着实可恶,百死莫赎。可是北疆民族成分复杂,各部落又是世袭,若今日斩杀这两人,怕是与这些部落结怨,后患无穷。"

  "罢了。”李治将茶盏放下,道:“阿史那伏念等人依都曼故事处理,同时加强对漠南漠北的控制。"

  武媚娘心中一动,道:“陛下觉得裴行俭如何?他文武全才,又屡战屡胜,而且在西域诸国留下仁义的名声。让他管理单于都护府,你怎么样?"

  李治眼睛一亮,道:"甚好,从此漠南不复为虑。"

  武媚娘听了心中有些酸,但认为尚且在掌控范围内,只要她当朝理政一天,就能掌控裴行俭的仕途一天。

  这场纷吵终于落下帷幕,阿史那伏念等五十四人侥幸活命,被赐予宅邸闲职,在长安居住,荣养起来。

  帝后二人对裴炎的意见没有完全采纳,饶恕了阿史那伏念,但对裴行俭功劳的核算上听取了裴炎的意见。他作为主帅,与副将程务挺一样授封郡公。

  不同的是,程务挺被封为右武卫将军留在长

  安,而裴行俭被授予单于都护府都护一职,将要离开长安前去任职安抚诸部。

  战败失利的萧嗣业,李治念在萧家与皇室有旧,将其流放流求。其实原本打算流放岭表,但由于武徽音一直上书说缺人才,于是笔锋一改,将人流放到流求。

  萧嗣业讨伐过高丽,对山林作战十分熟悉,流放到流求,或许他还能为大唐发光发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