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无限轮回荣光 第九十二节·樱空搬运中……

《无限轮回荣光》第九十二节·樱空搬运中……

作者:九四或跃在渊 字数:3767 书籍:无限轮回荣光

  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

  九字真言。

  一字就是一个口诀。

  但每一个字,手印都不尽相同。

  临,配合的是普贤三昧耶印。

  兵,配合的是大金刚轮印。

  斗,配合的是外狮子印。

  者,配合的是内狮子印。

  皆,配合的是外缚印。

  阵,配合的是内缚印。

  列,配合的是智拳印。

  在,配合的是日轮印。

  前,配合的是隐形印。

  总而言之,一字一印一响。

  手印纷繁,需在三个呼吸时间内完成。

  这是来自于《抱朴子》中的九字真言威力竟然如此之大。

  配合着《论玄篇》感觉威力更甚。

  而白衡也是在施展九字真言时才明白的《论玄篇》的出处。

  《抱朴子内篇》共二十卷。

  而他手中的《论玄篇》只是二十卷中的一卷,其他的,应该在始皇帝的手里。

  不过,如果《抱朴子》可以修行,那如《道德经》一般的道家经典,也该能修行才对,那为何始皇帝会舍近求远,反而去相信所谓的神山仙药求长生呢?

  白衡想不明白。

  他的确不明白。

  所谓修行,不是说修行就能修行的。

  没有老师指导,如何修行。

  就算有《道德经》在手,如何去修行,无仙家之人讲解,当然不可能修行。

  始皇帝如此,天下众生也是如此。

  或许是出于某些考量。

  皇帝享尽人间富贵,再得一个长生不老,那还了得。

  或许,这就是为何后世那么多皇帝寻求长生药都没有长生的原因所在吧!

  不过话说回来了。

  白衡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之所以能够修行,是因为一块石头。

  而始皇帝也是一样。

  一颗陨石,带来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道经,分化成了两个部分,塑造出了两个修行者。

  在咸阳的某处宫殿之中,始皇帝睁开眼睛。

  他脑海中总有这样的画面。

  一颗巨大的陨石旁,飘荡着一颗小石头。

  之前他在这颗小石头上见到了一个少年,还从他这里学到了九字真言。

  不过他的九字真言似乎和自己的有些不一样。

  始皇帝看向绕在房梁之上无人看见的金龙一阵出神,这就是他九字真言施展后显化出来的样子。

  白衡自然不会知道在遥远的咸阳,始皇帝在不知不觉间,就与白衡有了一面之缘。

  就算知道,现在他也只能在默默地施展手印。

  只要不说或者默念真言,就算是施展手印了,也不会出现任何神异之事,反之亦然。

  只有二者兼之,才有勾动天地大势的力量。

  “临!”白衡默念咒语,同时施展手印。

  一瞬间,黄钟出现在外,一声巨响响彻云霄。

  黄龙真人一下子失神,身上弥漫死气。

  另一边,稚生猛的睁开眼睛。

  他的身上,覆盖着一股不属于他的力量,冲散了体内的法力,虽然只有片刻时间,但这种影响,若是在与人交战的过程之中,那是致命的。

  他之前就遭遇过一次。

  稚生扭头看向白衡。

  这家伙,倒是自己小瞧了他。

  “兵!”即便施展手印,体外黄钟也不没有传出任何声音。

  是实力不够,还是其他原因,白衡也不清楚。

  只是那日他是如何撞响的三声黄钟的!

  若是始皇帝在此处,必然会给白衡一个暴栗。

  你当然没有这个能力,你借的是朕的力量,是朕的……

  只可惜没有这个机会。

  白衡想杀人,想要逃出去,最起码得如那日一样,撞响三声。

  第一声是法力停滞,第二声是修为禁锢,第三声是魂魄分离。

  三声之下,能短时间内驱散稚生的法力,令他魂魄分离,失去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届时才能借机逃亡。

  白衡并不介意暴露,这样才具有警示的作用。

  我有手段,让你的谋划失败的手段,所以,在行事之前,先做好失败的准备。

  稚生只是睁眼看了白衡一眼,然后合上眼皮,开始尝试磨灭心脏处的大椿。

  虽然不曾发现病灶,但这不影响他施展手段。

  只是心中焦躁不安,令他有不好的感觉。

  是因为黑衣人?

  还是说,是白衡?

  这种感觉,他只感受过一次,那一次,他死在了肤施县城隍派来的阴差的手里。

  这种接近死亡的感觉让稚生警觉。

  他不懂推算之术,但直觉告诉他,这一次,是死局。

  既是死局,那就无所畏惧了。

  稚生并不打算接受这个死局,他缓缓地站起来。

  走到白衡身边。

  尚不等白衡反应,就见稚生大手一抓,身体如上了一层枷锁一样,动弹不得。

  白衡刚要说出一个“临”字。

  原本结印的手就被身后飞来的黄龙真人禁锢住。

  空有口诀,而无手印,哪能施展法术。

  黄龙真人怀抱着白衡,而稚生大手一挥。

  一个案台出现在白衡眼前,案台之上,有香炉,草人以及符纸。

  稚生缓慢走到案台前,手指之上飞出三滴血液,落在香炉中,香炉里的香灰快速覆盖在血液之上,而后长成了三根长长的香。

  通体红色的香,看起来无比渗人。

  三根香,对应的是人的精气神。

  点燃香,就是点燃人的精气神。

  稚生手指比划着手印,于是,香快速被点燃,渐有香火之气飘飘荡荡,进入白衡的身体里面。

  白衡只觉得昏昏迷迷,眼中世界在扭曲,像抽象派画家笔下的世界,色彩诡异非常。

  天边明月好似一只睁着眼睛的血目。

  稚生拿起草人,放在白衡脸前。

  一瞬间,一股股灰气自白衡的七窍之中飞出,进入到草人之中。

  待灰气停止流动之后。

  稚生这才将草人放置在一旁。

  香快速燃烧,随着草人落在案台之上的瞬间,竟已彻底燃烧干净,香灰落在草人之上。

  瞬间,草人表面出现变化。

  原本的稻草,成了肌肉,草内用以稳定结构的木枝成了他体内的骨,至于落在草人表面的香灰,则化为了草人的肌肤。

  稚生从白衡体内取下一滴血液来,滴落在草人之上。

  一瞬间,赋予了草人以生命。

  草人化作巴掌大小的白衡。

  白衡一脸茫然地睁开眼睛,而后就只看见了稚生那庞大的身体。

  再看看其他东西。

  原本的草木屋舍被放大了不知多少倍。

  等白衡看到自己的身体时才明白,不是这些东西变大了,是他变小了。

  虽然不知道稚生是如何做到的。

  将他的魂魄抽离出肉身,寄托在这草人之上,又以自己的精血化为生命的源泉。

  现在,白衡的身体就是一具无主之物。

  所有夺舍所具备的条件都已准备妥当,接下来,就该是稚生占据自己的肉身了。

  而后,白衡就看到了稚生身体的变化。

  法力运转周天,百会,天门,印堂三处穴位大门洞开。

  精气神三神自这三处穴位浮现,化作三团火球,庞大的精神力,裹挟着三魂七魄离开肉身。

  三魂与精气神相合,是跳动的火焰。

  而七魄从体内飞出后,就变化成七个与稚生模样截然不同的面孔来,白衡认得出来,这七魄的样子,就是稚生的师兄,也就是赶尸人。

  七魄各不相同,代表着喜怒哀乐爱恶欲,像是七个不同的人格。

  在空中飞舞着,狂笑着,哀伤着……

  看来,之前是赶尸人活了下来。

  赶尸人的三魂与七魄一瞬间脱离出肉身。

  顷刻间,童子的肉身一下子瘫倒在地,没有半点生机。

  赶尸人的三魂七魄逐渐合一。

  一道火光化作一道人身,另外两道火光则落在肩膀之上,于是另长出两个人头来来。

  百会,天门与印堂三处穴位连成一条直线,分开了白衡的大脑,露出了所谓的泥丸宫来。

  这里,是人身寄存魂魄的地方。

  占据了这里,就相当于夺舍。

  “那是?”白衡迷茫地看向自己的泥丸穴。

  哪里,仿佛有一颗无比硕大的星辰。

  只可惜,随着稚生走进自己的泥丸宫后,百会,天门,印堂三处穴位归于平凡,再不见泥丸所在。

  白衡不知道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临!”

  白衡默念九字真言,手中比划普贤三昧耶印。

  没有想象中的黄钟出现,也不存在有能停滞法力的钟声响起,就像一个傻子一样。

  白衡跌坐在案台之上。

  这是草人,没有元气,甚至算不上人。

  不能施展出九字真言也很正常。

  他只能等待结果。

  若是稚生成功了,或许自己存在的必要就是为了骨片。

  看来那骨片对他很重要。

  或者说,骨片上那些文字对他很重要。

  不管怎么说,死亡是白衡迟早需要面对的问题。

  就在此时。

  白衡看见自己的身体突然张开眼睛,他还以为是稚生成功夺舍了肉身,可没有想到,一声巨大的“临”字在白衡身上响起。

  一瞬间,一把悬天的圣剑从天而落,盘旋在白衡的头上,剑脊之处,落下一道剑光,从百会穴进入泥丸宫。

  赶尸人口中飙血,狼狈的从白衡的体内飞出来。

  他的一个头颅已经被洞穿了。

  此刻,白衡的肉身再次喊出了一个“兵”字,于是,剑光再次扑向他的另外一只脑袋。

  赶尸人面色一变,随即捡起草人,往白衡身体一丢。

  瞬间,草人炸裂,白衡的魂魄竟化为烟气重新进入了他的身体里面。

  圣剑消失不见。

  白衡刚刚进入身体,就看见了另一个自己。

  在自己出现的瞬间,便快速依附在自己的魂魄上边。

  这是原身留下的执念吗?

  凡人的力量,很弱小,但也很强大,这种强大,有时候是颠覆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