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北宋:靖康之变后逆袭为帝 第三百章 殿试考试重农学

《北宋:靖康之变后逆袭为帝》第三百章 殿试考试重农学

作者:露白霜 字数:1880 书籍:北宋:靖康之变后逆袭为帝

  赵璎珞点点头,继续说道:“本宫在皇宫外有一处府邸,环境清幽,如果你愿意,可以搬去那里居住,远离张府这个是非之地。”

  李清照闻言,沉思片刻后婉言谢绝了,“多谢公主殿下的好意,但臣妇还是想留在这里,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赵璎珞听后并未强求,她尊重李清照的决定,“既然如此,本宫也不再多劝。只是,如果你有任何需要,或者遇到了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本宫,本宫会尽力帮助你的。”

  李清照感激涕零,“公主殿下的恩情,臣妇铭记在心。”

  赵璎珞轻轻拍了拍李清照的手,以示安慰,“好了,你也别太难过了。本宫还有公务要处理,就先回宫了。”

  说完,她站起身来,准备离开张府。李清照也连忙起身相送,“公主殿下慢走,臣妇恭送公主殿下。”

  回到皇宫后,赵璎珞立即召来心腹宫女小莲,“小莲,你派人暗中保护李清照,确保她的安全。另外,如果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向我汇报。”

  小莲躬身应道:“是,公主殿下。”

  赵璎珞又补充道:“还有,如果李清照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你也尽管去帮,记住了吗?”

  “记住了,公主殿下。”小莲恭敬地回答。

  第二天,朝堂上,吏部尚书手持笏板,郑重地向赵璎珞提出对那些涉嫌买官的举子的处置问题。

  第三天,左相吕颐浩面色严肃,沉声说道:“这些举子心术不正,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功名,此风不可长。依臣之见,应剥夺他们的举人功名,并禁止他们参加以后的科举考试,以儆效尤。”

  枢密院事朱胜非点头表示赞同:“吕相所言极是,对于此等行径,必须给予严厉的惩处,以维护科举的公正。”

  然而,朝堂之上也有不同的声音。

  一些朝臣认为这样的处罚过于严厉,几乎断送了这些举子的仕途。

  其中一位大臣出列谏言:“公主殿下,臣以为,虽然这些举子行为不端,但剥夺其功名并永久禁止科考,无异于绝了他们的仕途。是否可以考虑从轻处罚,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赵璎珞听闻各方意见,眉头紧锁,心中权衡再三。

  她明白,科举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必须维护其公正性;但同时,她也不愿因为这些举子一时的错误而彻底葬送他们的未来。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赵璎珞终于做出了决定。

  “本宫决定,对于这些涉嫌买官的举子,剥夺其现有的举人功名,以示惩戒。”赵璎珞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但是,他们仍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在未来,若他们能够通过正当途径重新考取举人功名,本宫将允许他们再次参加科举考试。”

  此决定一出,朝堂上响起了群臣的高呼:“公主殿下英明!”

  随后,文博渊带着公主殿下的旨意来到了大牢。

  他将这一决定向还关押在大牢里的书生们宣读。书生们听到这个结果后,反应各异。

  有的黯然失色,但也有的感激涕零,感谢公主殿下的宽大处理,给了他们重新来过的机会。

  文博渊看着眼前这群年轻的书生,冷声说道,“这是公主殿下给你们的最后一次机会,希望你们能够珍惜。未来的路还很长,万勿再走入歧途。”

  说完这些话后,文博渊便命令狱卒打开牢门,让这些书生们重获自由。

  进士名单张榜公示的三天转瞬即逝,紧接着便是万众瞩目的殿试。

  与以往的科举考试相比,这次的殿试内容有所创新,除了传统的诗赋、策论外,还增设了农学这一科目,意在选拔既通文墨又懂实务的人才。

  皇宫大殿外,上榜的考生们怀着激动与好奇的心情陆续到来,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王守恩一再叮嘱他们进入皇宫后的注意事项:“各位进士,进了皇宫大殿之后,切记保持安静,不要喧哗,更要注意礼数。你们代表的是我大宋读书人的形象,务必谨慎行事。”

  考生们纷纷点头称是,随后在王守恩的带领下鱼贯而入。

  赵璎珞坐在龙椅旁边,目光在考生们身上流转。

  她注意到,这些新晋的进士中,居然有人头发已经花白。

  这一幕让她忍不住暗叹:“都说十年寒窗苦读,看来有些人为了科举考试,岂止是寒窗十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考试真是熬了很多人的一生。”

  科举考试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效率,削减那些无关痛痒的考试内容,让真正有才华的人能够更快地脱颖而出。

  这样不仅能减轻考生的负担,还能让大宋更快地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思绪回转,赵璎珞深吸一口气,稳定了自己的情绪。

  她站起身,高声宣布:“殿试正式开始!”随着她的命令,新晋进士们纷纷开始奋笔疾书,整个大殿顿时充满了笔触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赵璎珞并没有立刻回到龙椅上,而是选择亲自下殿查看考生们的答题情况。

  她缓步在考生们中间穿梭,目光在每个考生的试卷上停留。

  她发现,大部分进士在诗赋和策论部分都答得飞快,笔下生风,显然对这些传统科目驾轻就熟。

  然而,当赵璎珞看到农学部分的试卷时,情况就有些不同了。

  只见许多进士在面对农学题目时,下笔明显迟缓了许多,甚至有些人在苦思冥想,时不时还挠挠耳朵,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赵璎珞微微皱眉,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她增设农学这一科目,本意是想选拔出既通文墨又懂实务的全面人才,但现在看来,这些进士们对农学的了解还相当有限。

  她走到一位正在为农学题目发愁的进士身边,轻声问道:“你对农学有何看法?”

  那位进士抬起头,有些惶恐地回答说:“回公主殿下,学生平日里主要攻读诗书,对农学确实了解不多。但学生认为,农学乃国家之根本,民以食为天,若不懂农耕之术,何以治国安邦?”

  赵璎珞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赞许:“你说得不错,农学确实是国家之根本。”

  说完,她继续巡视其他考生的答题情况。整个考试过程中,赵璎珞都在默默地观察着每一个进士的表现,心中也在不断地权衡和考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