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北宋:靖康之变后逆袭为帝 第二百二十二章 金国使者来了

《北宋:靖康之变后逆袭为帝》第二百二十二章 金国使者来了

作者:露白霜 字数:1832 书籍:北宋:靖康之变后逆袭为帝

  完颜宗翰派出的使者在九月份抵达了开封城。

  此时,开封的秋意已十分浓烈,金黄色的阳光洒在古城的石板路上,映照着一片宁静与和煦。

  微风轻轻吹过,带来了淡淡的麦苗清香和泥土的芬芳,仿佛是大自然在庆祝丰收的喜悦。

  金黄的玉米棒子已经收获完毕,整齐地堆放在每个农户的家里,庭院里的欢笑声仿佛在告诉所有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而新播种的小麦正茁壮成长,绿油油的麦苗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这片生机勃勃的麦田,不仅是大宋百姓的希望,更是赵璎珞心血的结晶。

  这一天,赵璎珞身着便服,与蒋老四、农部尚书陈敷等人一同来到田间视察。她走在田间小道上,感受着脚下的泥土和周围的田野气息,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满足和自豪。

  “公主殿下,您看这麦苗长势如何?”陈敷指着一片麦田问道。

  赵璎珞仔细观察了片刻,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这麦苗长势喜人,看来今年的收成有望再创新高。”

  蒋老四也附和道:“是啊,公主殿下推广的高产作物和农耕技术,真是让咱们农民受益无穷啊。”

  赵璎珞微微一笑:“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没有你们的辛勤耕耘和精心管理,哪有今天的丰收景象。”

  “陈大人,蒋老四。”赵璎珞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面对着二人,“本宫有一事想要问问你们的看法。”

  陈敷和蒋老四见状,急忙躬身行礼:“公主殿下请讲。”

  赵璎珞微微颔首,目光变得深邃起来:“十年前,宋江起义席卷大宋,震动朝野,你们是如何看待这场起义的?”

  陈敷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回公主殿下,当时朝廷财政困难,为了筹措军费,不得已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收为公有,对入湖捕鱼、采藕、割蒲的百姓课以重税。然而,这一政策却使得原本就生活贫苦的农民和渔民雪上加霜,他们交不起重税,又无法维持生计,最终只能铤而走险,选择了起义的道路。”

  蒋老四挠了挠头,有些憨厚地说道:“公主殿下,我是个粗人,不太懂得这些大道理。但是我知道,咱们大宋的子民都是老实本分的,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即便日子苦一些,他们也不愿意造反。实在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了,才会选择与朝廷对抗。”

  赵璎珞听了二人的回答,心中不禁泛起涟漪。

  她点了点头,深有感触地说道:“蒋老四说得在理。民以食为天,只要能让农户吃饱饭、穿暖和点,大宋的社稷就不会遭遇危机。陈大人,蒋老四,你们二人一定要管好农部,为本宫打理好天下的农田。”

  陈敷和蒋老四闻言心中一凛,齐齐躬身行礼道:“公主殿下放心,臣等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赵璎珞满意地点了点头,她相信陈敷和蒋老四的能力与忠诚。

  她抬头望向远方那片绿油油的麦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只要大宋的农业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丰衣足食,那么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与困难,大宋都将坚如磐石、屹立不倒。

  三人继续在田间巡视着,不时地停下脚步仔细观察麦苗的生长情况。

  赵璎珞时不时地提出一些关于农耕的问题和建议,陈敷则详细地记录下来并一一解答。

  蒋老四则在一旁仔细地听着两人的对话,时不时地插上几句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赵璎珞、陈敷与蒋老四三人正欲回宫之际,入内都知王守恩急匆匆地赶来,气喘吁吁地向公主殿下禀报:“公主殿下,金国使者已经抵达开封,现正于驿馆安顿。”

  赵璎珞闻言,微微点头,沉声问道:“可知金国使者是何人?”

  王守恩回答道:“回公主殿下,金国使者乃是韩昉。”

  赵璎珞闻言,微微一笑,心中已有计较。她对王守恩道:“知道了,你且去传话给韩昉,让他明日朝会时再见。”

  第二日,天色未明,皇宫门外已是人影绰绰。

  群臣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在夜色中汇聚成一片繁星般的光亮。

  这些灯笼或圆或方,有的画着精致的花鸟纹饰,有的则简单朴素,只以红纸糊就。

  但在这漆黑的黎明前,它们却都散发着温暖而柔和的光芒,照亮了群臣们或忧或喜的面容。

  大臣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着。

  他们的话语在寒冷的空气中飘荡,与远处偶尔传来的更鼓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紧张又神秘的氛围。

  夜色中,灯笼的光芒随风摇曳,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朝会而惴惴不安。

  在这等待的时刻里,有的大臣闭目养神,仿佛在默默祈祷着朝会的顺利;有的则来回踱步,似乎想要借此驱散心中的焦虑。

  他们的身影在灯笼光的映照下,拉长了又缩短,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

  臣们提着灯笼,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议论纷纷。他们都在揣测金国使者这次前来大宋的意图。

  “听闻金国使者已经到了开封,这可如何是好?”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哼,金国狼子野心,此番前来必定是有所图谋。”另一位大臣冷哼一声,满脸不屑。

  “话也不能这么说,或许金国使者此来,是真心求和也未可知。”一位中年文臣摇了摇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求和?哼,金国势大,他们会放下身段来求和?简直是笑话!”又有一位武将嗤之以鼻,显然对求和之说并不认同。

  就在这时,枢密院事朱胜非走了过来。他是武将之首,自然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朱大人,您怎么看?”有人忍不住问道。

  朱胜非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金国使者此来,意图难测。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大家要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他的话音刚落,文臣之首吕颐浩也走了过来。

  他手里拿着一个烧饼,一边吃着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你们啊,就是喜欢杞人忧天。金国使者此来,依我看啊,就是来求和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