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黑科技的大国航天 第三百一十三章 呼风唤雨!

《黑科技的大国航天》第三百一十三章 呼风唤雨!

作者:729仓库管理员 字数:3589 书籍:黑科技的大国航天

  “这片沙漠有多大?”

  张星扬右手搭在自己的眼眉之上,向着远方眺望。

  两只5.1的眼睛,也看不到这座戈壁沙漠的尽头。

  “4.88万平方公里。”

  站在张星扬身边的中年人,满脸沧桑地说道。

  “从我爷爷那辈开始,我们就在这里治沙,到现在也只是将沙漠限制在这片区域之内。”

  “我这辈子最想看到的,就是这片沙漠固定下来。”

  中年人指了指远处高耸的沙丘:“听老辈人说,他们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当地还没有那么多的流动沙丘。”

  “后来流动沙丘越来越多,他们治沙也就越来越困难。”

  流动沙丘,是由于沙丘上植被覆盖率极低,造成在大风天气下,沙丘会被风吹动。

  从而在当地不停地移动。

  “从那时候到现在,已经过去五十年时间了。”

  中年人眼中含泪地说道。

  张星扬也肃然起敬。

  一个人一生也不一定有五十年时间。

  而当地的治沙人,几乎是将自己能够劳动的全部时光,都投入到了这片沙漠之中。

  也正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才让这片沙漠没有继续扩大。

  流动沙丘式的沙漠,是会移动的。

  如果移动到人群定居的地方,将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你们都是英雄。”张星扬认真地看着对方说道。

  中年人心里一暖,笑了笑没有继续说话。

  “当地每年的降水量怎么样?”

  没有过多进行寒暄,张星扬直接问起了当地的气象数据。

  当地的气象站,虽然有更加具体的数据。

  不过纸面上数据不能说明什么,张星扬还是更想和当地人谈谈。

  因为气象站的数据,很可能不太准确。

  “以前降水虽然少,但是我们还能够从一百多公里之外的水库运水回来。”

  中年人愁眉苦脸,向着张星扬卖惨。

  “这几年那水库里的水,也是越来越少了,我们运回来的水,仅仅能够满足人和畜生使用,根本没办法栽树了。”

  想要治沙,必须要用植被固沙。

  无论是梭梭、裟罗,还是胡杨树。

  这些都能够将那些不停移动的流动沙丘,给固定在当地,成为固定沙丘。

  固定沙丘再想要治理,就简单不少了。

  而要种植植被,没有水是万万不行的。

  即使是用水量极少的梭梭树,在栽下的时候也需要大量的水,才能够保证存活率。

  “往年栽树的存活率,都还能够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现在没有了那么多的水,就连百分之五都够戗。”

  中年人看着远处,一片片已经干成枯枝,连根拔起都能够直接当柴火烧的梭梭,有些无奈地说道。

  张星扬也是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当地植树治沙的不容易。

  不到百分之五的存活率,意味着他们即使种下一万棵树,存活下来的可能只有三四百棵!

  这点树,别说是固定一小片沙漠,就连一座沙丘都治不了。

  至于水库水量减少的原因,张星扬大概也能够猜到。

  这几年厄尔尼诺不断增强,温度不停升高。

  造成降水量本就比较多的东部地区,降水量就更大了,不少地区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特大暴雨。

  而在西北,则是温度变得更低了,大量的水汽都变成冰雪留在了地表,没有了大量的水汽,降水量直线下降。

  原本每年还能够有30-40毫米降水的当地,现在可能每年的降水量还不到20毫米。

  这也就造成一百多公里之外,那座水库之中的水量不足,不能够再让他们消耗那么多在植树上。

  必须要保证人类自己的用水充足。

  “所以如果有足够多的水,能够让栽下的树存活率上升吗?”

  张星扬弯下腰,轻轻拽住一棵枯死的梭梭,稍一用力就将它从沙子之中拔了出来。

  仔细观察了一下它的根部,一点点水汽氤氲的感觉都没有。

  用力一掐它的根部,好似火柴一样,干脆利落地直接断掉。

  中年人看到张星扬的举措有些不解,不过也没问:“如果能够有足够的水,我们栽下的树苗存活率,最少能够达到百分之三十。”

  中年人还在想,疑似大领导的对方,是不是要给他们当地接通一条水道。

  “如果是在栽下树苗的几天之内,下一场雨呢?”

  张星扬单手拿着那棵梭梭,看向对方问道。

  “那就要看是下什么程度的雨了。”中年人仔细思考了一小会儿之后说道。

  “我们这之前也遇到过一次大雨,那次直接将我们的不少已经长成的树给冲走了。”

  沙漠戈壁地区,因为植被比较少,土壤不能够存下大量的水。

  一旦下大雨,大量的水只能够在地面上形成浩浩荡荡的洪流。

  这也算是沙漠之中的奇景,戈壁泥石流。

  一旦形成,别说是刚刚种下的梭梭、裟罗这种小树,就算是在沙漠之中生长了上百年的胡杨树,都能够被直接冲走。

  “如果是小雨,那还有点用。”

  “树苗的成活率,少说也能够上升一到两成。”

  中年人说出了自己在几十年植树治沙过程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张星扬没有再问降水的事情,而是举起了自己手上那棵已经枯死的梭梭树:“这个我想要带走,可以吗?”

  中年人虽然还是不明所以,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可以,反正我们留着也没什么用,顶多当柴火烧。”

  张星扬走到自己来时坐的吉普车旁边,在上车前说道:

  “做好准备吧,接下来用不了多久,就会下一场你们要的雨。”

  随后不再做更多的停留,直接离开了这片治沙人生活的区域。

  数小时之后,数百里之外,人工降雨指挥部。

  “当地的气象条件,不支持采用传统的人工增雨方式。”

  一般来说,人工降雨要在自然云已经开始降雨或者是即将降雨的条件下,才能够成功。

  “现在当地别说是降雨了,就连积雨云都找不出来两朵。”

  张星扬还没有走进帐篷之内,就听到大家在十分激烈地争吵。

  “三天之后,当地就会具备人工降雨的条件。”

  张星扬进入帐篷之内,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劲爆的消息。

  原本激烈争论的众人,一下子都诧异了起来。

  “从最近的气象云图来看,周边没有能够满足条件的云团啊?”

  有人十分不解地说道。

  国内的气象卫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也已经能够监控全球的气象变化。

  他们手上就有一台能够实时接收气象数据的计算机。

  “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

  张星扬不是很在乎地说道:

  “三天之后,当地就会出现你们所需要的云团,至于云团是从哪里来的,就不要问那么多了。”

  云团的来源,除了极少一部分人之外,其他人都不够资格知道。

  不过数个月的时间,张星扬就已经带领着研究团队进一步对微波气象技术深入开发。

  能量级别受限于卫星微波发射功率和卫星数量,短时间之内很难提升数个数量级。

  达到直接能够影响台风这种巨大能量体的程度。

  不过在控制精度方面,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

  在之前的第一次实验之中,成功在南海之上制造出了一团积雨云,并且成功将它运送到了三亚。

  云团的误差,不超过300米。

  降水误差三百米,已经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

  在这之前,即使是人工增雨,也很难将降水范围误差控制在数百米之内。

  一般来说,出现一两公里的差距,是很常见的事情。

  第一次实验取得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微波气象研发的大家。

  在这之前的台风项目,虽然说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就好像是核能的最初开发用途是核弹,但是让大多数人受益的还是核电站。

  大家还是希望这项十分先进的技术,能够应用在造福大众方面。

  而如今,他们实现了过去只有在神话传说、仙侠之中,才能够实现的事情。

  人类自己掌握风雨!

  沙漠戈壁地区的降水量要求还是比较多。

  雨不能太大,也不能够太小。

  太大了,会直接摧毁他们之前栽下的树木。

  太小了,又很难达到树木存活需要的水量。

  必须要达到一个合适的区间,才能够让新栽下的树木存活。

  “三天时间,够他们栽下新一批的树苗吗?”

  张星扬向帐篷之内一位年轻人问道。

  “这个时间还是比较合适的。”

  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三天时间,正好是刚栽下的树苗还没死,如果时间太长,一开始栽下去的树苗可能已经死了。”

  当地栽下的树苗生存时间,基本上都是按照天来计算。

  如果不能够扛过最初的半个月时间,也就没有继续浇水的必要了。

  张星扬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直接进入了一间不允许其他任何人进的帐篷。

  开始指挥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微波气象研究人员。

  “当地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一开始的想法不太适用。”

  张星扬一边想着这几天的见闻,一边说道:

  “引来的积雨云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首先在水库地区下一场大雨吧,效果好再到沙漠边缘下一场雨。”

  张星扬没有对千里之外的研究员提出太多的指导意见。

  只是说出了当地的需求。

  “那我们可以从华中牵引过来一朵积雨云。”

  数分钟之后,在仔细查探了一番之后,视频对方说道。

  “华中一带马上就要进入汛期,这时候少下一点,关系不是很大。”

  “进入汛期之后,说不定还要继续牵引当地的云系。”

  这种做法实际上也仅仅是能够稍稍减少一点当地的降水。

  因为汛期的来源,主要是西北的寒流和来自于东南沿海的暖流交锋而成。

  他们距离影响这两股强大的寒流、暖流,还很远。

  “具体牵引哪些云团,你们自己决定,我会在当地看着。”

  张星扬直接了当地说道。

  当天晚上,太空之中原本对着太阳的电力卫星,开始大幅度调整自己的姿态。

  开始将自己的微波发射角度,对准华中地区。

  开始在云团所在的高度,制造出足够的温差。

  足够高的温差,制造出一场极为强烈的大风。

  大风推动着数个庞大的云团,开始向着西北地区进发。

  顺带着,华中不少地区也出现了级别达到七级以上的大风。

  给原本正在遭受高温,好似是蒸笼一般的华中地区,带来一些久违的凉爽。

  不少原本因为省电没开空调,或者家里根本没有空调的家庭,瞬间感受到窗外吹来的凉爽,度过了一个较为舒适的夜晚。

  云团的移动速度很快,有的时候一昼夜之间就能够达到上千公里。

  不过微波气象牵引的速度要稍慢一些。

  这也是为了不给云团下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数团云团,并不是全都要到达沙漠地区。

  在黄土高原地区,就有两团积雨云停留了下来。

  他们将会给已经接近两个月没有任何降水的当地,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

  最后只有一团不大不小的积雨云到达了西北沙漠地区。

  “不知道这团积雨云,能不能满足你们的要求。”

  两天之后的早上,张星扬指着天上乌黑的云团说道。

  “我们刚刚测试过了,这团云的温度在零上,它是从哪儿过来的?”

  年轻人有些疑惑地看着天上的乌云说道。

  当地的大多数云团,温度都是在零下。

  因为他们当地很难存住热量,高空之中的云团温度都在零下。

  这种情况下,降水所产生的,大多数都是冰雹。

  这团云在当地属于很少见的温暖云团,内部温度在零上。

  “你只要说能不能用就行了。”

  张星扬没有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继续催问。

  “用倒是能用。”年轻人稍微迟钝了一会说道。

  “不过我们对这种温暖云团的增雨,没什么经验。”

  “增雨成功率,可能会比较低。”

  暖云增雨需要在云中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剂。

  冷云增雨则是要在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