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振大明朝 第二十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重振大明朝》第二十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作者:江天远 字数:2147 书籍:重振大明朝

  将叶长青送走之后,温应举阴沉着脸回到祠堂,看见温成钧仍在祖宗牌位前规规矩矩的跪着,温应举冷哼一声走到温成钧面前的桌子上坐下,又是重新沏了一杯茶。

  “看来姓杨的那小子已经盯上我们了,刚才派了个他的亲兵来到府上来装模作样的探听了一番消息。”

  “爹,要不要派人去南京和叔父打个招呼,让叔父出面给永宁卫施加一些压力。”

  听到温应举的话,温成钧抬起头,试探着问道。

  温应举冷哼一声:“那样就相当于告诉了人家这件事是你做的,这些事情你别管了,一会你派一个心腹去告诉茅十八,这段时间不要再活动了,等过去这阵风头再说。”

  此时的雨势较之刚才已经小了很多,但依旧是淅淅沥沥的下着,距离温家不远的一处小酒馆中,杨应乾和谢尚政的面前各自烫着一壶酒,桌上摆着两盘下酒的小菜,只是二人都未动筷,眼神都在盯着温家的方向。

  不多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二人视野中,正是前去温家打探的叶长青。

  叶长青走进酒馆脱下身上的蓑衣抖了抖上面的雨水,将其搭在门口的晾干上便坐到了杨应干身边。

  杨应干拿起酒壶给叶长青倒了一杯,叶长青也不客气,端起来便是一饮而尽,顿时感到一股暖流传遍全身。

  “怎么样,温家人有什么反应?”杨应干一边说着一边将叶长青面前的酒杯再次倒满。

  “这个温应举是个老狐狸,说话做事滴水不漏,没有看出什么破绽。”

  叶长青再次将酒一饮而尽,不知是酒太辣,还是喝的太急,嘴里发出几声嘶嘶的声音。

  杨应干闻言指节在木桌上轻轻地扣着,不知在想着什么,一旁的谢尚政轻轻地抿了口酒。

  “我觉得,如果这件事真是温家所为,就算他表面再怎么风平浪静,内心也不可能毫无波澜,毕竟他温家再厉害说到底也只是个商贾,被我们盯上不可能不畏惧。”

  杨应干轻轻地点头,觉得谢尚政说的很有道理,所谓敲山震虎打草惊蛇。现在山也敲了,草也打了,就看温家这个假老虎什么时候蹦出来了。

  想到此杨应干看向叶长青道:“长青,我留三个亲兵给你,这几日在这里给我盯紧了,温家这几日肯定有所动作,看看能不能摸出那伙盗匪的藏身之处。”

  现在还不知温家什么时候会有所动作,而杨应乾和谢尚政毕竟不能久离卫所,所以只能让叶长青在此蹲守,二人先返回卫所向曹弘先禀报此事,杨应干隐隐感觉,温家这几日肯定会有所动作。

  安排好蹲守的事宜后,杨应干便和谢尚政返回了永宁卫。

  果不其然,曹弘先在听完杨应干说完这件事后勃然大怒,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时的血勇和闯劲早就消磨的差不多了,但是被别人踩到头上他也不会就这么硬生生的忍下来。

  “你想怎么做?”

  曹弘先盯着杨应干说道。

  杨应干没有说话,而是意味深长的看着曹弘先。

  虽然杨应干没有说出口,但曹弘先毕竟是老油条,从杨应干的眼睛里他已经看出了杀意,只是温家背后的关系还是让他有些顾忌。

  “南京礼部尚书温体仁,据说是温应举的远房堂兄,这些年温家能在福建风生水起,和温体仁的扶持脱不开关系,如果你想抹掉温家,恐怕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大人,如果别人打上门来我们都没有反应,那以后的生意怕是也不用做了。而且有些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一次性的解决问题,如果留下隐患,它日也必成大祸,”杨应干目光灼灼道。

  听着杨应干的话,曹弘先沉默良久。

  终于,曹弘先似是下定了决心,抬起头注视着杨应乾,眼神之中似乎又回到了年轻时热血的样子。

  “你去做吧,小小一个温家,还能捅破天不成,大不了老子就压上这身官服跟他斗一斗!”

  .........

  永宁卫南城根下两月前新起了一个院子,占地还不小。院墙也比寻常的院落要高,足足有一丈高,院墙上还竖着铁丝网,大门口没有挂匾额却有一个小旗的官兵驻守,院内此时正传出一阵阵的叮叮当当打铁的声音。

  汤若望今日却是没有穿着他那身传教士的衣服,自从杨应干建了这个火器工坊,这一个多月来他基本上每天都泡在这里,指导着这里的工匠打造火铳。

  最近他的心情很不错,除了每日能够吃到精美的菜肴之外,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收了一个明国的年轻人做徒弟。

  这个叫罗立的年轻人有着很高的制造火器的天赋,基本上很多的数据和技术,汤若望说过一遍之后他就能烂熟于心,甚至还能举一反三。

  最重要的是,这个年轻人对天主教亦是表现出了极大地兴趣,汤若望正打算忙过这几天就给他受洗,成为天主的信徒。

  杨应干从一早去衙门点卯后便来到了火器工坊,工坊已经成立了两个月了,他还没有来过几次,正巧今天想起来来,便顺道来看看工坊的研究进度。

  看见大金主上门,汤若望自是喜出望外,兴致勃勃的向他说起了近期的成果。

  前段时间永宁卫招收的那几十名工匠大多都是熟手,虽然有的不会制造火铳,但打铁的技术还是很娴熟的,所以经过汤若望和南怀仁的培训后,很快便形成了生产力。

  再加上杨应干在工坊实行了底薪绩效制,即工匠每打造一杆质量精良的火铳便在原有底薪的基础上多得一两白银,如果有技术创新被工坊采用,则一次性奖励白银一百两。

  在这种制度的激励下工匠们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现在工坊每月可以稳定产出火铳四十杆。

  杨应干听后赞许的点了点头,现有规模下,能够达到这个速度已是很难得了,这样一来火枪兵的训练就该提上日程了。

  看见杨应干似乎心情不错,汤若望继续滔滔不绝的讲着。

  “杨,罗立这个小伙子真是个天才,最近他正在试图复原噜密铳,如果能成功,我们火枪不禁在射程和精度上有所提高,而且还能摆脱掉火绳的限制,击发将更加便捷!”

  听见汤若望如此说,杨应干想起来当日向自己请求预支薪俸的年轻人,没想到还真是一个可造之材,杨应干将这个名字暗暗地记在了心里。

  杨应干在工坊里转悠了一圈,对目前的发展速度还是很满意的,等到火铳造出了经验,就可以制造火炮了。

  当然单凭目前的火器威力远远不足以对抗鞑子骑兵,但如果加上其他兵种的配合以及相应的战法,杨应干觉得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就在杨应干正在沉思将来如何才能将火器的威力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孙大勇出现在了杨应干面前。

  孙大勇看见杨应干忙小跑几步走的近前凑到杨应干耳边小声道:“长青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