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带着系统来大宋 第三百六十九章 西夏的担心

《带着系统来大宋》第三百六十九章 西夏的担心

作者:浪子边城 字数:2738 书籍:带着系统来大宋

  见梅娘微笑地看着他,显然在等待他的评价,武兴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吃得太快,没尝到滋味儿……二姐,我再吃一块!"

  梅娘对这个吃货弟弟是既无语又好笑,她无奈地摇摇头,扯下一块鸡翅膀递给武兴。两个鸡腿,一个给武月,一个给武大娘,另一个鸡翅膀则给了云儿。新鲜出炉的烤鸡又嫩又软,梅娘用手扯了几下,就分成了好几块。武大娘不肯吃鸡腿,非要让给梅娘,自己则拿了块鸡胸骨吃了起来。烤鸡腌得极其入味,一口咬下去鲜嫩多汁,外酥里嫩,香甜爽滑。不过短短的时间,一只鸡就被分吃殆尽。

  武兴咬着一块鸡骨头,含含糊糊地说道:“二姐,你借我点儿钱,行不?”

  梅娘正奇怪,一旁的云儿忙说道:"二哥,你要用钱啊?我这里有!"

  武大娘和梅娘都不肯要她的钱,云儿心里一直过意不去,总想找机会把钱给武家的人。

  武兴潜意识觉得不该用云儿的钱,一时间脑海里天人交战,到最后还是吃货的本能占了上风。

  "云儿,你借我钱,再买一只鸡……不,买两只!等我有了钱就还你。二姐,咱们明天还吃烤鸡!"

  没想到他借钱居然是为了买鸡,家里人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武大娘恨铁不成钢地戳了戳武兴的额头,说道:“你个没出息的,还跟妹子借钱买鸡吃!”

  武鹏擦了擦嘴上的油,笑道:“你买来也没用,二姐明天要去魏大人府上做菜,没空儿给你做烤鸡!"

  听到这个消息,武兴的脸就垮了下来。

  唉,这么好吃的烤鸡,什么时候能再吃上啊!梅娘一早上起来,收拾了几样惯用的刀具等物,带着云儿去了魏府。

  这次跟去李府帮厨又不相同,魏府的下人已经提前得了吩咐,得知梅娘来了,便有两个媳妇迎出来。

  “这位就是梅姑娘吧?"一个圆脸媳妇看着梅娘先是一怔,随即笑了起来,“我姓赵,她姓王,老爷已经跟我们说过了,一切但凭梅姑娘吩咐。"

  梅娘微笑说道:“那就劳烦两位嫂子了。”两个媳妇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引着梅娘进了厨房。

  魏府的厨房比李府略小些,却收拾得十分洁净整齐,看起来井井有条。

  赵嫂让

  梅娘看过各种食材,鸡鸭鱼肉,各种新鲜蔬菜果子一应俱全。

  “梅姑娘请过来瞧瞧,若还缺什么,咱们这就去置办。”

  梅娘略略看了一遍,笑道:“嫂子们想得很是周全,这样就很好。”

  两个管事媳妇起初见她年轻,却得了自家主子的看重,觉得十分意外,聊了一会儿却觉得梅娘很是随和亲切,丝毫没有年少得志的轻狂,对她就多了几分喜爱。

  等梅娘随手指点,说着如何处理食材,又拿出菜刀示范了一下切肉的方法,一手娴熟的刀工使出来,别说两个管事媳妇,连其他厨子和婆子都十分佩服。

  能让主子亲自出面请来的厨娘,一定有她的非凡之处。

  众人肯服梅娘,梅娘交代任务就轻松许多,她先让众人杀鸡杀鱼,清洗蔬菜,一边预备调料,一边有意无意地跟两个管事媳妇闲聊起来。

  "嫂子们管着这么大的厨房,当真有本事,若是方便的话,我还想跟嫂子们讨教几招呢。"一番话说得媳妇们十分受用,越发喜欢她了。

  梅娘便随口问道:"听嫂子的口音,不像是京城人呀?"

  王嫂笑道:“俺们都是从山东来的,俺们一家子都是夫人的陪房。”

  梅娘顺势说道:“山东可是个地杰人灵的好地方。”

  说起老家,两个管事媳妇的话就多了起来,梅娘一边干活,一边留心听着,很快心里便有了计较。

  将把子肉和黄焖鸡等菜做好,放在锅中慢慢炖着,梅娘让云儿拿过一大块豆腐来。

  她把豆腐切成长方形,放热油锅中炸至金黄。

  炸好的豆腐块盛出放凉,她在豆腐块的一面切开一块薄薄的皮,一侧不切断,做成箱盖的模样。

  起锅烧油,下入猪肉馅炒香,倒入葱姜末翻炒,将冬笋、香菇、豆腐、木耳等切成碎丁,倒入锅中一同翻炒,加入适量盐、酒和酱油等调料,继续炒出香味。

  把炒好的肉馅小心地填入豆腐块中,全部塞满,将豆腐皮盖子合拢,把豆腐块放入锅中蒸半炷香的时间。

  再次起锅,油热之后下入虾仁,倒入蒜薹粒、木耳末翻炒,炒香后倒入少许盐和酱油翻炒均匀,然后倒入清水煮开,淋入事先调好的芡水,将汤汁收浓。

  将蒸好的

  豆腐块端出来,熬好的芡汁趁热浇在上面,一道菜就做好了。王嫂和赵嫂看得啧啧称奇,说道:“一块豆腐也做得这么精致,闻着就香!”梅娘又做了几个菜,这时小厮过来传话,说老爷下衙回来了。

  厨房立刻忙碌起来,装端盘,装食盒,丫鬟婆子们端着盘子捧着盒子往上房送。传菜完毕,赵嫂给梅娘泡了一壶菊花茶,让她坐下歇歇,说着闲话。

  上房里,魏夫人走到门口,接了魏大人进屋。

  "天气炎热,老爷先喝杯茶解解渴。"

  魏大人顾不得喝茶,第一句先问道:"梅姑娘可来了?"魏夫人脸色一僵,勉强笑道:“听人说一早就来了。”魏大人这才放心,接过茶水喝了,让丫鬟帮着宽去官服。

  魏夫人在一旁接过袍带,略停了片刻,笑道:“老爷可真是的,也不跟家里打个招呼,就叫了个外头的厨娘来做饭,让家里人没个准备,手忙脚乱的。"

  "不就是做顿饭嘛,何至于此?”魏大人不以为然,说道,"梅姑娘的手艺极好的,我就是想让你们也尝尝。"

  男人惦记家里人是好事,他这么一说,魏夫人倒没话可说了。

  只是她心里还在有些不满,这么大一个魏府,内宅都是她在操持,老爷一个甩手大掌柜,哪里知道哪家的厨娘做饭好吃?

  听他一口一个梅姑娘的,要是这梅姑娘厨艺当真了得,她怎么没听说过这个人?只怕又是哪里来的骗子。

  魏夫人心里暗暗嘀咕,脸上却丝毫不显,听下人说饭菜来了,就叫他们进来,又着人去请孩子们过来一起吃饭。

  待所有的饭菜摆好,魏夫人不动声色地瞟了一眼桌面。

  八菜一汤,两样主食,不过是些寻常的鸡鱼猪肉等物,几样时蔬红绿相间,顶多是摆盘好看些,看不出来有多么出色。

  很快,魏府的几个孩子到了。

  魏夫人生有二子三女,大女儿已经出嫁,二女儿待字闺中,两个儿子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一岁,还有一个小女儿。

  魏家家教严格,三个大些的孩子进了屋先给父母请安,随后便立在一旁。只有六岁的三姑娘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一进屋就朝桌子扑了过去。

  “哇,好香啊!娘,今天怎么做了这么多好吃

  的!”

  魏大人和魏夫人对这个老生女儿很是宠溺,左右屋里只有家里人,便都任由她大声说着话,并没有责怪她不知礼数。

  “这是你爹从外面特意请来的厨娘,说是做得一手好菜,请来家里让你们都尝个新鲜。”魏夫人含笑解释道,心里却颇不以为然。

  三姑娘听了更是高兴,闻着香味就嚷着饿了。

  魏夫人对奶妈说道:“三姑娘饿了,你捡些菜,带她去那边炕桌吃。”

  三姑娘还小,上桌吃饭多有不便,又不是个能坐得住的性子,因此魏夫人让奶妈带她去一边单独吃。

  魏大人知道家里规矩,便先坐在桌旁。

  “你们也都坐吧。”魏大人一边说着,一边夹了一块鸡肉。见他动了筷子,其他人才落座,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不算这次,魏大人已经吃过三次把子肉了,所以他让孩子们多吃,自己则看中了黄焖鸡。

  二姑娘和两个公子分别坐在桌子的两边,待看清桌上的菜肴,都是一怔。

  这些菜乍一看不过是些寻常菜色,可现在离近了看,却觉得每一盘菜都不同寻常。

  一片片肥瘦相间的把子肉斜斜地摞在一起,上面点缀着几粒青翠欲滴的葱碎,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软烂的鸡肉淋上浓稠的汤汁,看得人直咽口水。

  碧绿的青菜,淡粉色的水萝卜,白生生的嫩蘑,一眼望去便口中生津。

  二姑娘让丫鬟盛了一碗鱼汤,本想先喝着暖暖脾胃,不料一端起碗就放不下了。

  两位公子一人守着一盘把子肉,另一人则在跟老爹抢黄焖鸡。

  魏夫人吩咐完丫鬟给三姑娘都捡些什么菜,话音刚落就听见桌上一阵杯盏乱响。

  她微微蹙眉,转过头看去,只见向来淑雅的二女儿此刻大半张脸都被汤碗盖住,竟然端着一碗汤喝得一干二净,汤匙早就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两个原本身形如松的儿子,此刻一个满脸是油,另一个则抱着一只鸡腿大啃特啃。她先是不满,随即又怕儿女们这副吃相被魏大人呵斥,忙看向魏大人。

  只见魏大人让丫鬟盛了一大碗粳米饭,拌上鸡汤,正用筷子扒得不亦乐乎,哪里还有空儿看自家孩子此刻是什么模样。

  魏夫人满脸错愕,

  看着自己的相公和儿女,好像不认识他们了似的。

  是什么让他们不顾形象,仿佛饿了三天三夜了似的,拼命地抢饭吃?

  魏夫人的目光落在桌上已经略显狼藉的碗碟之上,想要找到答案。

  这么一看,她的目光不由得凝结在一个盘子上。

  一旁的大丫鬟很会看脸色,见夫人视线落在此处,忙从那个盘子中夹了一块豆腐块,放在她的面前。

  魏夫人看着这似曾相识的豆腐块,犹豫地拿起了筷子。

  尖细的筷子才一落下,豆腐脆壳便应声而碎,肉馅的鲜味弥漫开来。

  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拿着筷子的手微微发着抖,手腕的玉镯相撞,叮当作响。

  魏夫人强行压制住内心的震撼,夹起豆腐块,放入口中。

  金黄色的豆腐箱子色泽油亮,吃起来既柔软又劲道,炸过的豆腐皮吸饱了汤汁,里面满是鲜嫩的肉馅,咬上一口,美味无比。

  魏夫人含着这块豆腐箱子,只觉得鼻子一酸,口中的美味竟咽不下去了。

  二姑娘整整喝了三碗鱼汤,只觉得浑身上下通泰无比,她满足地放下了汤碗,抽出帕子擦了擦嘴。

  她刚要夸上几句鱼汤的鲜美,抬眼却看见母亲看着眼前的半块豆腐,眼泪一滴滴往下掉。

  "娘,您这是怎么了?"二姑娘立刻紧张起来。

  听到二姑娘关切的声音,三个大小男人才后知后觉地从面前的碗中抬起头来。

  在众人或关心或疑惑的目光中,魏夫人回过神来,慢慢把嘴里的豆腐咽了下去。

  她勉强露出一个微笑,说道:“你们尝尝这盘豆腐,可还记得这滋味吗?”

  三个孩子依言吃了一块豆腐,除了格外鲜美好吃,却说不出这味道有何特别之处。

  魏夫人看着孩子们懵懂的目光,不由得悲从中来。

  "难怪你们不记得了,当年我随你们父亲来京城的时候,你们大姐姐也才五岁,连她都不一定记得了……"

  她擦了擦眼泪,说道:“这是咱们山东老家的豆腐箱子,一转眼,我都快二十年没吃过这味道了。"

  魏夫人唏嘘了几句,转向魏大人。

  />"老爷可是知道这姑娘做的博山菜极好,所以才请她来的?"

  难怪魏大人心心念念要请这梅姑娘来做菜,想必是知道她做得一手正宗的博山菜,所以才想要给家人们一个惊喜。

  魏大人自然不会承认自己压根就没想那么多,闻言怔忪了片刻,方才捻须笑道:“夫人喜欢就好。"

  二姑娘心疼母亲,亲手夹了一块豆腐给魏夫人。

  "娘若是喜欢,就多吃些,也是父亲的一片心意。"两个儿子也反应过来,纷纷给魏夫人夹菜,还好奇地问起山东老家的事情。

  魏夫人感受着儿女的关心,又说起自己小时候的趣事来,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

  赵嫂正向梅娘讨教海参的泡发技巧,忽听外头丫鬟说道:“夫人请梅姑娘过去呢!”赵嫂忙轻轻推了梅娘一下,笑道:"定是夫人喜欢你做的菜,要赏你呢,快去吧。"梅娘向她告辞,带着云儿去了上房。

  魏夫人见到她,眼底划过一抹惊讶。

  她想着魏大人既然称人家是梅姑娘,想必是个还未出嫁的闺女,可是一见她才十五六的年纪,还是让魏夫人十分意外。

  魏夫人打量了一番梅娘,见她目光清明,衣衫洁净,心里就多了几分喜欢。

  "这就是梅姑娘?"

  梅娘向她施礼,说道:"梅娘见过夫人。"

  魏夫人问道:“听老爷说,你家是开烧饼店的?你是哪里人氏?”

  梅娘答道:“我是京城人。”

  听她这么说,魏夫人有些失望。

  “你不是博山人?那怎么做得这么地道的山东菜?”

  梅娘微笑答道:“我曾有幸吃过一次博山菜,觉得味道很好,做法也很独特,就学习过一阵儿。"

  魏夫人恍然大悟:“难怪呢,我看得出来,你可是没少下功夫,这豆腐箱子比我在博山吃得还正宗呢!"

  梅娘含笑答道:“夫人谬赞了。”

  之前她听魏大人说话是山东口音,到了魏府一打听,得知魏夫人是博山人,就有了做博山菜的想法。

  这豆腐箱子虽然做的时候有些麻烦,却是一道名菜,据说清

  朝某皇帝南巡时曾临幸博山,用膳时席间就有豆腐箱子这道菜,因为其寓意吉祥,口感细腻,吃起来满口浓香,皇帝尝过之后龙颜大悦,后来这道菜便出现在皇帝的膳单中,还成为满汉全席的菜品之一。

  连皇帝都能征服的豆腐箱子,魏家人能不喜欢吗?

  虽然她不是山东人,可是却做得一手地道博山菜,魏夫人当她是个知音,一出手就赏了她五十两银子。

  梅娘谢过收下,又说往后若想吃,尽可提前去寻她,只要她有时间,定会来府上做菜。

  一番话说得魏大人和魏夫人都十分高兴,三姑娘得知这么多好吃的饭菜都是梅娘做的,一个一个梅姐姐叫得十分亲热,还追问梅娘下次什么时候来。

  从魏府出来,天色渐黑,梅娘雇了辆马车,带着云儿回了家。

  得知梅娘又得了魏大人的赏识,还赚了五十两银子,一家人都十分高兴。

  梅娘算了算,加上魏夫人给的五十两银子,她已经攒了快二百两银子了,距离开店的目标也越来越近了。

  彭大海哥俩搭的灶台早已晾干,云儿的大砂锅也已经安排上,而另一个灶台的大铁锅却需要定制,要等几日才能拿到。

  梅娘算着取铁锅的日子差不多到了,这日带着武鹏武兴去了邓家。

  邓家开着南城最大的铁匠铺,梅娘带着两个弟弟进屋,只见四周墙壁挂着耙子、锄头、镰刀等物,还有剪刀菜刀之类的小物件,屋子中间放着一个大烘炉,一旁的风箱拉得呼呼作响,炉膛里火苗直窜。

  这屋子里不是铁就是火,到处都是黑魑魑的,乍一进来一个水灵灵的小姑娘,立刻吸引了众人的视线。

  一个高壮男子抹了一把流淌到眼睛上的汗,才看清她的模样。

  “是梅丫头啊,你是来取铁锅的?”那人走到一旁,拎出一个大铁锅来,说道,“你这锅昨日就做好了,我正要给你送去呢!"

  梅娘说道:"多谢邓二叔。"

  邓二又从一个角落里拿出一堆东西来给她。

  “还有你那日订的炉圈,通条,还有这个叫什么来着,烤架是不是?都做好了,你瞧瞧看合不合心意。"

  梅娘没有看那些东西,笑道:“邓家几位叔叔的打铁手艺都是有名的,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她在心里算了算,去掉上次定制时的定钱,把余下的钱放在桌上。

  "几位叔叔辛苦了,我带了些小吃,请各位叔叔尝尝。"

  梅娘示意武鹏把食盒打开,拿出数个烧饼,一包猪头肉,几样小菜,武兴则把一个大茶壶放在桌上。

  "这是烧饼和肉,还有加了冰块的酸梅汤,都是自家做的,叔叔们不要嫌弃。"邓家几个男人成日在打铁铺里干活,虽然知道武家烧饼好吃,可哪里有空儿去排队买?

  更不用说还有酸梅汤,外头大热的夏天,他们守着炽热的炉火打铁,还没等瞧见酸梅汤的模样,只听见酸梅汤这个词儿,嘴里就直返酸水。

  邓二嘴里怎么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正要接下,却听见一个严厉的声音。

  "老二,你干什么呢!?"

  听到这个声音,邓二六尺高的身躯不禁一震,下意识地缩回了手。梅娘循声望去,见门口站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正冲着邓二横眉冷对。这就是邓家这些铁匠的爹,邓老爷子。

  “武家如今什么样,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邓老爷子狠狠地瞪了邓二一眼,骂道,“人家寡妇舍业的,你还有脸收人家的吃食?!"

  邓二被亲爹骂得抬不起头来,只有低头喏喏。

  梅娘忙解释道:“邓老爷子,不过几个自家做的烧饼罢了,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几位叔叔干活辛苦——”

  “辛苦那也是应该的!"邓老爷子厉声打断了梅娘的话,"靠自己的手艺吃饭,哪有不辛苦的?"

  他转头看了梅娘一眼,稍稍缓和了语气。

  "梅丫头,我听说你家烧饼店最近生意不错啊?"

  梅娘搜索了一下记忆,知道这个邓老爷子做了一辈子铁匠,性格刚正不阿,脾气很是火爆,怕一言不合又惹他开骂,便轻轻点点头。

  邓老爷子唔了一声,目光又落在武鹏和武兴身上。

  相比邓家那四个膀大腰圆的铁匠,武鹏和武兴的小身板完全不够看的。

  兄弟俩被邓老爷子审视的目光看得又惊又怕,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

  邓老爷子见这两半大小子一个沉默老实,一个懵懂无知,不禁叹了口

  气。

  "行了,你们拿上东西回去吧,老二,你去送送他们。”他停顿了片刻,瞟了一眼梅娘,"要是有什么人欺负你们,只管来找我,老头子我虽然打不动铁了,在这一片说句话,只怕还管用。"

  梅娘想起邓老爷子是北市口这一片的里老人,心里十分感激,郑重行礼道谢,又劝说了半天,邓老爷子才勉强留下那壶冰镇酸梅汤。

  看着梅娘和两个弟弟远去的背影,邓老爷子不由得摇摇头。

  寡妇带着一群孩子,这日子可不好过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