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第二百八十九章 巡视国子监,为大明崛起而读书!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第二百八十九章 巡视国子监,为大明崛起而读书!

作者:姜阿山小树 字数:2950 书籍: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走,蒋瓛,随孤去国子监一趟。”

  朱允熞起身,他要去国子监看看,在方孝孺得势之后,国子监现在的情况。

  同时也想看看,在年轻的儒生之中,有多少是坚信程朱理学,而又有那些是能醒悟到程朱理学弊端的儒生。

  其实说起来,程朱理学并非完全都是坏处。

  程朱理学也有其好处,对于华夏也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任何思想如果一旦不合时宜,就该被扫进历史的旧纸堆中。

  洪武二十六年,程朱理学在世界上仍属于是先进思想。

  可再过一百年或是两百年,这套思想就会慢慢落后,甚至到了一种阻碍华夏发展的程度。

  可思想这个东西,是最难改变的。

  一旦在大明建国之初确立了一种思想,给百姓、朝臣甚至皇帝刻下了思想钢印之后。

  就根本无从改变了。

  习惯,是一种极其可怕的东西!

  当大家都习惯了程朱理学,开始认可程朱理学所阐述的一切道理,除非出现一位才智超绝的圣人,就将无从改变!

  朱允熞不能将希望寄托于后世。

  而是就要从他开始,做出改变!哪怕这是一件几乎不太可能的事情!

  程朱理学,起于宋朝,兴盛于明清。

  绵延华夏大地上千年之久!

  又岂是朱允熞说清除就能清除的?这一套思想的拥趸者不知凡几,可以说,甚至朱允熞都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真正敌人是谁。

  但再难,朱允熞也要做到!

  起身出了御书房,蒋瓛连忙跟在身后,召集随从护卫太孙殿下的安全。

  一路直奔国子监而去。

  ……

  鸡鸣山下,国子监校舍,占地广袤。

  光是在此求学的国子监学生便有八千人之多!可谓是兴盛无比!

  而其中大部分学子所学习的东西,也正是四书五经,儒家学问。

  而在方孝孺担任国子监祭酒后,则是抛却了四书五经以及圣人之言,统统转为学习程朱理学,也就是‘天理’那一套,名为儒学,实则道德神学!

  虚构出了一个所有人必须遵从的‘天理’,以道德绑架为核心。

  驱使所有人都必须遵从‘天理’,遵从他们所规定的那一套道德,压抑人性,束缚思想。

  朱允熞走进国子监。

  满目所见,尽是压抑的氛围,所有儒生都在看着被程朱理学曲解之后的儒家圣人之言。

  而那些正在宣讲着学问的师长则是统统讲着程朱理学的主张。

  即,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就是‘天理’,而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存在‘理’,而这个‘理’,则是都来自于‘天理’。

  所以‘天理’乃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任何人都不可以违背,同时必须要尽可能的探寻天理,做到‘存天理,灭人欲’。

  几乎完全抛开了儒家根本的学问,圣人之言。

  所谓的圣人之言,只是程朱理学为了阐述自己的思想,所借用的一种形式而已,本质上程朱理学就是一种另类的佛学、禅学。

  属于神学,严重偏离了原本儒家的道路。

  至于先秦儒家的思想,就更是相差甚远了。

  “你们就教国子监的学生,学这些东西?”朱允熞视察一番之后,有些失望的对一旁的国子监五经博士说道。

  五经博士哪里听不出朱允熞语气中的不满?

  但自方孝孺担任国子监祭酒之后,便吩咐下来,儒学的经典一概无需传授,转而宣扬程朱理学的天理论。

  虽说在以前,程朱理学就是官方的正统学说。

  可钻研圣人之言,读《周易》、《尚书》等著作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学问。

  程朱理学也不过是一门阐述圣人言论的学派而已。

  但自方孝孺来之后,一切就变了。

  他们这些五经博士就连五经也不讲了,整日就给学子灌输天理至上的思想。

  儒家士子学习圣人的言论,也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言行贴合天理,自觉地做圣贤所为,以此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最终做到成圣、成仁、成大人的内圣境界。

  程朱理学所主张的内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人欲与天理融合。

  自此之后,无论做什么都是天理,都是天道。

  可问题是……拿什么确定一个人真正‘天人合一’了呢?

  若是一个满心私欲的大儒,被虚假的吹捧为天人合一,自此以后,一言一行皆是天理,皆是天道。

  没有错处可以指摘。

  这只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所以这才是程朱理学最可怕的一点,他们所主张的‘天人合一’以及‘存天理灭人欲’,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定标准!

  这完全是一种心理境界。

  没人任何人可以知道,对付所在的境界到底是什么程度。

  演变到最后,大家也就都成了装装样子。

  所有人都是一副表面君子的样子,实则内地里却是满心私欲!

  可偏偏这些人伪装的样子,却很有迷惑性。

  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可真落到实处,就完全不一样了。

  而且程朱理学还有一个弊端,过于追求心理境界,这个学说所有一切的主张,都是在追求内圣的境界。

  这个学说,完全没有一点实干的精神!

  仿佛只要心里想想,然后做到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就能成圣了。

  根本无需为国为民做任何实事。

  一样能够达到儒生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这样的学说,不是误国误民又是什么?!

  “这……”五经博士一时间无言以对。

  只能讪讪道:“平日里还是有学习其他东西的,只是圣人教诲,需得反复温习。”

  “而且学子们若是明白了天理,也更知道日后该如何做,才能不违背天理。”

  “行差踏错。”

  “才好成为正人君子。”

  朱允熞挑了挑眉。

  心里有很多话没说出口,正人君子是光靠想一想就能成的?!

  但最后还是忍住了,现在时机未至。

  既然决定给了捧杀方孝孺,那就不能半途而废。

  而是转而说道:“孤记得,国子监内,除了这些儒家学问之外,还开设有律学、书学、算学?”

  “为何孤转了半天却没有看到?”

  五经博士指了个方向,答道:“禀殿下,原本算学便是开设在这个位置的。”

  “不过……方祭酒上任之后,特意将算学迁移到了另外一个地方。”

  “离此地甚远……”

  朱允熞又看了看蒋瓛,蒋瓛会意,立刻走到朱允熞身前。

  悄声说道:“殿下,方孝孺对算学甚是不满。”

  “觉得算学根本就不该出现在国子监中,于是把算学的学舍都搬到了国子监最偏僻的地方。”

  朱允熞当即便明白了过来。

  一个追求‘天理’的人,又怎么会喜欢追求‘真理’的异类呢?

  两者之间,天生就是违背的。

  世间的一切外物,对方孝孺所信奉的程朱理学来说,都是无用的。

  内圣的追求,是一种心理上的追求。

  外界的环境到底怎么样,其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内心的变化。

  这种极端的心学,就是抑制社会发展的毒药!

  “走,带孤去算学哪儿看看。”

  五经博士自然不好阻拦,只好带朱允熞到了算学的学舍门口。

  门内,三三两两的学子正在专心致志的听着算学博士讲课。

  在场的学子都极为认真。

  只是算学的门下,却并没有太多的学子。

  想必大部分学子对于算学,都是嗤之以鼻的吧。

  毕竟算学这个东西,学得再好,也很难当官,反而是学习儒家知识,参加科举,才是当官的正道。

  他们这些人,反而才是‘歪门邪道’。

  “咳咳。”五经博士走进门内,轻咳一声。

  说道:“太孙殿下驾到,尔等还不恭迎殿下?”

  门内,一众学子以及算学博士纷纷呆愣在原地。

  不敢置信的看着五经博士。

  太孙?

  这怎么可能?太孙怎么可能来他们这个偏僻的地方?

  但看五经博士的样子,也不似说假。

  而这时,朱允熞也缓缓走进屋内,站上讲台,俯瞰着下方的诸多学子。

  “真的是太孙?!”

  下方的学子无比兴奋,一下子热闹起来。

  “见过太孙殿下!”

  朱允熞淡淡点了点头,示意众人起身。

  然后说道:“孤今日巡视国子监,见到了很多学子,但唯有你们,在孤看来是最特殊的。”

  “尔等可知道为何?”

  下方的诸多学子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其中一个学子站了出来。

  问道:“殿下,莫非是因为吾等学习的并非儒学,而是算学?”

  “并非追求的圣人大道?”

  朱允熞赞赏的点了点头。

  说道:“没错!在孤看来,算学,并非不如儒学!”

  朱允熞口出惊人之言!

  直接让一旁的五经博士呆愣在原地,如遭雷击!

  这……什么时候算学竟然能和儒学并立呢?

  下方的无数算学学子,更是纷纷眼冒精光,忍不住看向朱允熞。

  想要知道太孙殿下到底是不是在哄骗他们。

  但朱允熞的脸上满是认真,坚定道:“儒学,乃是当今显学,科举取士的重中之重。”

  “可将来,大明科举,将不再限定于儒学一道。”

  “尔等所学的算学,也将是重中之重!未必会差于儒学!”

  “大明现在最缺少的人才,不是只会空谈的儒生,而是一个个如你们一般能做实事的算学学子!”

  “现在的大明,无论是国债、土改还有国道,乃至新式武器的制造,都离不开算学的支持。”

  “只要伱们现在好好学习,选定一个方向,从大明最实际的问题出发去学习。”

  “将来定然能有一展才学的地方!”

  大明,现在正是需要实干人才的时候!

  下方无数算学学子,纷纷震撼不已,一直以来,他们算学在国子监中,就是地位最低的学问。

  可没想到,现在太孙殿下竟然说以后要大力发展算学。

  更是需要算学的人才!

  让在场所有的学子振奋不已!恨不得现在就学好算学知识,投身到大明的建设当中去!

  “尔等,只需记住一句话。”

  “为大明崛起而读书!”

  “大明定然不会让你们失望!”

  “保证让你们才有所展,人尽其用!将来之成就,未必在儒生之下!”

  “甚至,在儒生之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