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第二百零一章 老朱:他比咱更适合当皇帝!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第二百零一章 老朱:他比咱更适合当皇帝!

作者:姜阿山小树 字数:2012 书籍: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阳山。

  许是很久没有理政,没有那般劳累的缘故。

  老朱自到阳山之后,身体便渐渐有了不小的起色。

  相对好了许多。

  他是一个耐不住的性子。

  身体好了,便又忙着看起书来。

  老朱小时候识字不多。

  但他十分勤奋好学。

  在此后的人生历程中,哪怕身处战场,只要有片刻的闲暇,都会抓紧时间读书学习。

  故而,仅仅只上过一两年的启蒙学堂,用后世的标准来看,只相当于小学三年级文化的老朱,却是通过刻苦自学,将自己的文化水平,提到了相当高的层次。

  大量的史籍都被他看得滚瓜烂熟。

  搁在后世来说的话,就是仅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人,自学完了大学本科,甚至是硕士研究生的所有课程。

  这毫不夸张。

  足见他的学习能力之强。

  有这样的天资和毅力,若是生在太平盛世的富贵人家,妥妥也是能高中进士,乃至状元的存在。

  哪怕生在贫苦人家,哪怕没有造反起义的空间,他多半也能逆天改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毕竟,老朱各方面的能力,真的太强了。

  今日看完书,他便在躺椅上睡下。

  旁边一名侍候的太监,方开始向其禀报近日京师,以及大明各地发生的事情。

  虽然不理政了。

  但大明的动静,老朱却是一清二楚。

  “太孙殿下发行新的宝钞数月,如今的民间老百姓,都已经纷纷舍弃了原来白银,铜钱,抢着使用新钞了。”

  “官员和老百姓们,对新钞都十分欢迎。他们还给新钞取了一个别名,叫人民币。”

  “听听,万岁爷,这名字可是真好啊!”

  老朱躺在那里,双目紧闭,脸上的神情,却仍有不小的变化。

  “咱记得,新钞刚发行的时候,老百姓也是不太相信的吧?”

  他打开眼睛,蓦然问道。

  “可不是嘛!”

  老太监柔声道:“要不说太孙殿下,真真是天纵奇才呢。”

  “他先是通过发行国债,筹措了一亿两银子。”

  “这些不相信新钞的人,他们想换银子,就敞开了让他们换。”

  “最后换出去了几千万两银子。”

  “到了如今,大伙儿也都相信,人民币就等于是白花花银子,没必要换了。”

  “甚至,还有很多人主动将银子换成人民币了!”

  老朱默然。

  许久。

  叹道:“咱一直以为,吴、越一带的百姓,习惯铜钱,金银,咱用尽了手段,各种严刑峻法,让他们使用大明宝钞,他们就是死活不用。”

  “为此,咱可是砍了许多人的脑袋,却还是不行。”

  “想不到,如今熞儿竟然用这个法子,让老百姓们,都用宝钞了?”

  “好啊!好啊!”

  他感叹不已。

  “以前标儿在的时候,曾经跟咱说,有什么样皇帝,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也就会有什么百姓。”

  “皇帝若是尧舜之君,臣子们自然贤明,百姓也自然顺应。”

  “皇帝若是残暴,那臣子和百姓们,也会视皇帝为敌人。”

  “咱当时可是狠狠的骂了他一顿,当皇帝,就要让臣子和百姓都畏惧。”

  “光靠仁德,怎么能夺得天下,坐稳江山呢?”

  “要真这么容易的话,咱也不用拿刀造反了,用嘴巴去说,用仁德去教化他们,就能夺得江山,那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那些家伙,可都是畏威而不怀德的。”

  “只有拿起刀来,杀,杀,杀……杀得他们都害怕你,才能坐稳江山,当好这个皇帝。”

  “咱就是这样打下天下的。”

  “可如今看来,咱是错了。”

  “治天下和打天下,它不一样!”

  “咱杀了那么多人,百姓们还是不用大明宝钞。”

  “也只有熞儿的法子,才能让他们都接受啊。”

  他说到这里,忽然脸色又变了变,又问道:“熞儿不是还规定了,新钞也能向国库购买粮食,还不许涨价,听说拿新钞买粮的百姓,还不在少数。”

  “如今国库里,还有多少粮食呢?”

  老朱对此十分关心。

  粮为国之本。

  没有粮食,守着一堆银钱,那也是没用的。

  以前的大明宝钞,是不能向朝廷买粮的,也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可现在朱允熞变了法子。

  “万岁爷,如今全国各地的粮仓,都堆满了粮食。”

  “太孙殿下,还下令新建了不少的粮仓。”

  “如今大明国库中的粮食,较之以前,足足增加了一倍以上。”

  老太监堆满皱纹的脸上,笑得如一朵菊花。

  “什么?”老朱脸色一变,从躺椅上起来,震惊又不解的道:“这是为何?那些人拿到了新钞,没有买粮吗?”

  “买,但是买得不多。”老太监解释道:“拿了新钞,来买粮的,都是一些贫民百姓。”

  “他们手中的钱不多,以前旧的大明宝钞,买不了粮食。后来换了新钞,自然就抢着来买粮食了。”

  “但他们没有太多的钱,家里也没有大粮仓,就买一点点粮食吃,数量并不多。”

  “可是,那些富户大户们,听说朝廷明年就要大面积推广种植甘薯了,都认为粮价要下跌了。”

  “于是抢着将粮食卖掉,换成白银。”

  “新钞可以随便换白银,他们也就都将手头的粮食,卖给朝廷了。”

  “他们屯的粮食多,数额大。”

  “如此一进一出,国库里面的粮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一倍以上。”

  “如今的大明,国库里面有花不完的钱,吃不完的粮食,太孙殿下,可真是治国理政的奇才。”

  老朱的脸,顿时好似僵住了一般。

  旋即。

  他哈哈哈大笑。

  “想不到啊,咱将大明交给他治理,才这么短的时日,他竟然将大明治理得如此之好。”

  他的声音,突然戛然而止。

  他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问老太监道:“你说,咱这个皇帝,是不是不合格?治理天下这么久,国库也是一直没钱,粮食也没贮藏多少。”

  “如今,熞儿却能给国库积聚如此之多的钱粮,他当皇帝,是不是比咱强多了?”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可将老太监给难住。

  这完全就是一个送命题啊!

  他能说皇帝不行,还是说太孙不行呢?

  好在,老太监毕竟在老朱身边多年,经验丰富,机灵通变。

  虽然被问得冷汗直冒,可一转瞬,心中便已想好了答复之言。

  他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陛下是打天下的明君,太孙殿下是治国理财的奇才。”

  “陛下开创大明,创万世之基业。”

  “太孙殿下继往开来,承陛下之志,治理天下。”

  “陛下和太孙,各有其职,各有专长,此天命之所系,正应大明当一代传一代,代代出明君,万世一系,江山永恒。”

  “说得好!”老朱站了起来,老态淡去,雄姿英发。

  “咱老朱家的江山,后继有人!”

  他十分高兴,心情舒畅。

  “去,传令准备歌舞,咱今天晚上,要好好畅饮一番。”

  老太监顿时有些为难起来。

  老朱的身体不好,太医再三交待,不要饮酒。

  可圣意难违。

  正在这时,外头来人传报。

  “陛下,太孙殿下前来求见!”

  “传,快传!还通报啥啊,让他进来!”

  老朱一边说,一边三步并作两步,直往外面而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