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爷爷奶奶 第五回 张喜子巧得蘑菇 大奶奶薄命归西

《我爷爷奶奶》第五回 张喜子巧得蘑菇 大奶奶薄命归西

作者:释果勤 字数:2379 书籍:我爷爷奶奶

  二老爷过世后的第二年,他唯一的儿子贵堂考取了省城的国立大学,贵堂的舅舅在这所大学做教员,贵堂处处以舅舅为榜样,他优秀的学习成绩也得到舅舅的赏识。贵堂进了国立后,除了需要生活费,学杂费等其他费用的时候回家来取,其它时候很少回家的。

  贵堂进国立的第二年刚开春不久,他的母亲就过世了。贵堂带着媳妇同他舅舅一起回来办理完丧事,贵堂夫妻俩和他舅舅一同回了学校。据说大老爷给了他很多银两,他以后便没再回来过。大老爷带着满堂去学校找过他,同学说他随他舅舅去了南京,便再没了他的消息。

  自从任家大宅有了四角炮台和护院队,任小铺也变成了十里八村最繁华的村庄,大集小集排的满满的,一片繁荣景象。

  任家小铺与任家大宅院的西侧相邻,小铺面积不算大,两间青砖瓦房,院落确实大的很,几乎占了半个村子的长度。村里人日常用的东西店铺里都有。

  店铺的后院是酒坊和油坊,酒坊和油坊的院子相连,庭院地下就是大大的酒窖和油窖。两侧种植的青菜占了院子的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的院中央是青砖铺地。青砖地面的四角有四个方形空心石墩子,石墩缸里面蓄满清水;中间是个超大的青花瓷大圆缸,缸里面依旧是蓄满清水,常年有两个长工负责管理它们。

  记得有一次,满堂从县城的学校自己背着行李卷回来了,在学校里他带着几个乡下的学生和几个官宦家庭的学生打架,老师偏袒官宦的学生,只让乡下学生写检查,满堂不服,一气之下回家,书不念了。大老爷也认准他不是秀才的料,就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学着管家。

  满堂称得上是个买卖精,一年时间把店铺的大院,改成了大集小集的落脚点。三天一大集,两天一小集,任小铺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农贸区。流动的小商户们特别喜欢来这里,有任家护队在土匪小偷之流的都不敢为非作歹,特别安全。民众们也愿意来这里购物,每年光收取各个流动商户的摊位费就很可观。

  大老爷喜笑颜开,每天待在邓老八家开的赌场的时间越来越多了。

  一年夏天的一个大集上,来的人特别多,有个收山货的老客,早上收的几种蘑菇,不到晌午就快卖没了,大奶奶听说今天的蘑菇特别的新鲜,就让张喜子买一些回来,想包一顿鸡肉蘑菇馅饺子。

  张喜子来到蘑菇摊床时,刚好商户打包要走。

  张喜子说:“怎么要收摊了?我们家大奶奶正想买点回去吃饺子呢。”

  蘑菇商主笑道:“今天生意好得很,蘑菇都买完了。等下个集再吃吧”

  张喜子一听,有些失落地说:“你再好好找找,看看哪里就落下了点呢。”

  张喜子的话提醒了蘑菇商主,他道:“哎,还真巧了,今天我的老客户给我送蘑菇的时候,特意送给了我一点黄蘑,我准备拿回去炖鸡下酒呢。既然大奶奶想吃,您把它拿去吧。”

  张喜子心里一喜连忙说:“这样不好吧,夺人之美了。”

  “哎,看您说的,给大奶奶吃,我这不是应该的吗。”说着将那一小把黄蘑递给张喜子。

  喜子欢喜地接过来连声道谢:“那我就替她老人家在这里谢谢你了。”

  蘑菇的量实在是太少了点,后厨安照大奶奶的吩咐,小鸡肉加蘑菇包成小饺子,只送到大奶奶的房间,大老爷中午去陈家吃酒席,大奶奶让大家一起吃,媳妇们推脱说给大老爷留着,没人动筷吃,三奶奶不吃蘑菇,更是一口没动,新鲜的蘑菇配上鸡肉味道特别鲜美,大奶奶前几天闹肚子刚好,今天特别有胃口,自己竟然吃了半盘饺子。

  任富氏见婆婆胃口大开,高兴得什么似的说:“娘愿意吃,赶后天大集再买些黄蘑,还给娘包饺子。”

  大奶奶笑着说:“多买些,大家一起吃,这个蘑菇鲜美的很,我还是第一次吃这么香嘞。”

  吃过午饭,大家又吃了点新采摘的西瓜,大奶奶感觉有点困乏,媳妇们也离席回屋,照列午休去了。

  大奶奶刚躺下不久就难受起来,伴随着恶心呕吐,腹部开始疼痛起来,原本就拉肚刚好,现在又厉害起来。

  任富氏得知婆婆吐的厉害,急忙迈着小碎步来到婆婆面前,看到婆婆难受的样子,就对小翠说:“快去酒坊喊二少爷。”又对婆婆屋里的人说:“快,冲点白糖水来。”

  满堂满脸是汗,急匆匆地跑来,简单问了一些情况,就冲着外面喊:“猴六快去镇上中医堂把孙先生请来。”

  一会儿,大奶奶嘴里竟然喊死去的二老爷的名讳:“德福,他二叔,快进来坐,这是走了多远的路呀,满身都是土。她二婶子你也进来。”

  满堂,庆堂还有刘管家一听慌了,三奶奶让满堂赶紧派人去找村里的黄大仙。任富氏等众媳妇、女儿家们也都慌了神,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好,干着急,有几个女孩子吓得抽泣起来。满堂让她们回屋不要在这里添乱。庆堂媳妇带一群人去了后院。

  家里的人上上下下一阵子跑来跑去,不知所措,二奎把大老爷从陈家宴席上接了回来,德祥也从酒坊赶了过来。

  过了三个时辰,猴六把孙先生请了过来。孙大夫进屋和大老爷打招呼,放下药箱急着去看大奶奶。大奶奶已经不像先前那样手舞足蹈的了,只见她满头是汗,眼里流着泪,口水也一个劲的往下流。

  孙先生见状急迫地问。“午饭吃的什么?”

  “鸡肉蘑菇饺子,大老爷中午没在家吃了,就大奶奶自己个吃了。”有人抢着回答。

  只见孙先生拿出银针插到大奶奶的呕吐物里,拔出银针说:“毒蘑菇。”

  孙先生个头不高,说话惜字如金。他翻开大奶奶的眼皮,又摸了摸脉搏冲大老爷摇了摇头,冰冷冷地说:“准备后事吧。”

  屋里所有人都傻了一般愣住了,满堂缓过神来拉着孙先生哭着哀求道:“先生,先生,您救救我娘吧。救救我娘吧。”

  屋里所有人几乎同时喊出来:“先生您救救吧……。”

  大老爷也祈求地对孙先生不停地点着头。孙先生无奈的拿出甘草汁说:“快给病人喝了。”又拿出银针给大奶奶头上, 手脚上扎了十几针 。

  满堂给母亲灌甘草汁,根本就灌不下去了,孙先生摇着头,默默地把针一个一个地拔了出来,最后发出的声音是:“准备吧。”

  我的太奶奶出生在长春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精致的三寸金莲走的稳稳娴娴,琉璃耳坠从不左右摆动,即便是老了回眸举步,亦恰似轻纱拂柳,笑润初开。最是难得的她柔心慈面,芳洁蕙质,显愚藏谋。足不出户的她把个30多口人的亲眷,50多口长工后院之事料理的井井有条,从未出现一点纰谬,着实的不易。

  太奶奶的一生是开悟,对任何事情从不较真,顺其自然。她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金银财宝这东西,有之莫喜,无之莫忧,生带不来,死带不走。按自己的心活着就好,没有苦的。”

  据说她走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阿弥陀佛,我回去了。”众人都不解,只有任富氏对她点着头说:“娘,你好好的。”我现在写来无不感觉是两个参悟了的人在对话。

  大老爷是悲痛的,满堂兄妹是悲痛的,家族里的人无不是悲痛的,就是整个村子里的乡人都流了泪,见过她的人,没见过她的人都如此。出殡的排场很大,全村人都来送行,十里八村的人也来很多,县长也派人过来送大奶奶。大奶奶的一生平凡的让人羡慕,我更是的。

  这件事发生以后任小铺的人很长时间家家都不敢吃蘑菇了。很多年后大家谈起蘑菇还心有余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