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类更新计划 第177章 荒村

《人类更新计划》第177章 荒村

作者:冰山下的传说 字数:1868 书籍:人类更新计划

  时光还无法逆转,空间也无法折叠。

  糟糕的是,人类连这两者的现象都观察不到,更别说加以反复实验研究了。

  从银河系、从室女座超星系团的角度来说,人类文明无非弹丸星球上小生命的狂欢一场。和在培养皿里发霉的菌落相比,终归没有什么不同吧?

  兰泽站在路边,看着灰衣僧人的长队静静走过。他们与他一样,都厌弃于地球上人类文明的渺小与自大。只是他相信,死就死了,生命将不再重复。

  宇宙之大,生命大概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别处再也不会有猿类进化而来的“人”这个物种了。

  兰泽已经沿着公路走了很久。大地上细密的路网,令他方便地选择道路的枝杈,以最平直的路线,直接穿过大城市之间的空隙。

  大地上也有一些如同毛细血管般的道路。地图上显示为浅灰色的细线,末端通常没有任何标注。

  这样的道路,只有很少因为路面破碎而废弃了。大部分的道路,看上去路况尚好;但沿路走过去,常常通向荒村。

  在这个国家里,农民还存在。而农村的各种行政区划早已不存在了,因此农村也已经不存在。

  倒是有一种模仿集体农庄的旅游农场,游客可以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农村生活,用老式的农具干干农活,用压水井打打水,用手摇式纺机纺几根线,用脚踏式织布机织几寸布。不过那纯粹是玩的地方,而且一般坐落在大城市的近郊,很适合城市居民假期住上几天,改善一下心情。

  而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毛细血管般的道路,承载着这个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历史。但也仅仅只有历史了。

  它们通向的地方,只有废弃的荒村,而非悠闲的度假村。

  确切地说,曾经是村落的那些地方,因为地价便宜,并且有现成的道路和电网的关系,也有少量改作他用。比如某些寻求远离闹市以便保密的研究所。但绝大部分的村落,都废弃了。

  但就连育儿所和童校这类追求阳光和新鲜空气的地面单位,也很少建立在村落的旧址上,更多是选建在主干道的边上。那些地方,至少是“镇”一级行政区划的旧址了,通常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市镇。

  村落因无人而荒废,市镇也有不少萧条下来。但毕竟市镇的设施更加齐全,不但适合孩子们的成长,也因远离尘嚣,清净而适合养老。

  废弃的村落嘛,之所以到处都是,正是因为它们太多了。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神州总人口在十二亿左右,当时农村人口达到历史最高值,大约8.6亿。在1950年,农村人口将近五亿;那时全国的全部人口也就是5.5亿。到了21世纪90年代,因为城市化的关系,登记在册的农村人口,又恢复到了5亿。

  这依然是巨大的人口。

  这么多的人,在大地上平铺开来,都住在一层或者两层,有院子的独立房屋里;自然而然形成了无数的村落。

  当一个个固守村落生活方式的老人故去之后,房屋自然就空了下来。

  空下来的先是房屋,然后是村落。

  尤其在核聚变电站普及之后,粮食和蔬菜逐渐摆脱了大地的平面,进入了城市的建筑空间,成为城市立体生态产业链的一部分。

  于是远离城市的小块农田和菜园,丘陵地带因为地势起伏而支离破碎的耕地、池沼,逐渐退让给了大自然。

  由此形成的整片荒野,上面点缀着荒村的废墟。

  兰泽还记得小时候,有老师带着大家集体徒步旅行。为了补充饮水,也曾经进入过荒村。废墟探险嘛,小朋友们总是喜欢玩的。虽然有老师看管,使孩子们远离危险,其实依然挺有意思的。

  现在他只有一个人。走向了荒废的村落,纯属是在岔路口时没留神。

  通向村子的路,路况太好了点。当初可能用的是高标号的水泥,修得就很结实了,路边还有水沟。路面微凸,宽度可容两车并行还有余量;也比两边的平地高出一些,所以路面上很干净,就算偶尔有枯枝败叶落在上面,风和雨很容易冲刷干净。两旁路边枯草、灌木丛生,从平地上一直长到水沟里。两条沟里的植物如果不是品种太杂,又因冬天而大半都干枯了,很容易被看成是人工绿化带。

  杂草下面的水沟已经被土埋得只剩浅浅一截。也不知道未来的什么时候,水沟能完全被大自然的力量填平。到那时候,这条路也许也会被土掩埋。

  但也说不准。也许还能再存在一千年呢。

  兰泽既然已经沿着这条令人误会的路走过来了,他就打算继续走直线。如果尽头没有路,那就随便瞎走。

  这一带是丘陵地貌,高山和大河在地图上都是不存在的。最多有围墙和水渠之类的稍微制造点障碍,很容易越过去。

  道路侧前方出现了一座平顶的矮小建筑物。

  没有门。门洞里长着一棵巨大的蒿草,已经枯黄。窗户也早就成了黑窟窿。

  房顶虽然还没有掉下来,墙上直上直下的巨大裂缝,把墙体分成了好几大块。这房子还没有倒塌,可能是因为有房顶压着,那几大块的墙体受力比较平衡吧。

  兰泽没敢走近。

  结实的道路还在往前延伸,前方有更多的建筑物。有高有矮。有平顶的,也有两面坡屋顶的。大部分是两层平顶的房子,偶尔也有三层的。有的明显已经倒塌大半;有的还顽强地立着,但是窗户的玻璃全没有了。还有一栋鹤立鸡群的小高楼整体完好,但在三楼侧面的墙缝里,顽强地斜伸出了一棵小树。

  砖头和水泥构成的建筑,其实挺结实的。不像是木头房子容易虫蛀腐烂。这些废弃建筑的大敌,其实是热胀冷缩。先是在温度的急剧变化下,因为不同材料的缩涨率不同,崩出了几条裂纹;然后裂纹开始渗水。有了水,水可以结冰膨胀,也可以滋养种子,还可以和空气中的成分,比如二氧化碳或者氧气,一起直接侵蚀墙体。于是,建筑物坏的就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