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 第6章.游戏之电脑单机版

《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第6章.游戏之电脑单机版

作者:田连宇 字数:3840 书籍: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

  对于如今把电脑当成一个普通工作工具的人来说,很难想象我刚参加工作时,电脑是不能放在普通的办公室的,要放在专门的电脑房里。

  那是一间装修得很豪华的房间。

  那时的装修风格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也不知道谁是第一个。

  墙面要用胶合板(现在的年轻人应该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了)打上一圈1米2高的墙裙,然后棚顶也要用板子装饰起来,因为用胶太多,基本上装修过的屋内都很刺鼻,但当时根本没有环保概念,没人当回事儿。

  在一面主墙的墙面上是一幅很大的放大的山水画照片,以瀑布居多。照片上覆盖着一层塑料薄膜,画的四周用三四条装饰条围着,顶棚是一圈孔灯。

  这就是当年的装修风格,不论单位还是家庭全都一样。

  有条件这样装的基本上都是单位的电脑房,家里几乎没这样装的。毕竟对于大多像我这样一个月挣100多元的人来说,几万元的装修费是比天文数字还天文的数字,想都没敢想过。

  装修好的电脑房里面摆着两三台电脑,门口的指示牌上写着机房二字,房间里边的窗户要装上厚厚至少两层的不透光的窗帘,地上要铺上厚厚的红地毯,进屋要换上拖鞋,脚踩上去寂静无声,很有一种庄严感。

  那时的电脑还是使用DOS命令,黑黑的屏幕,只能显示着一串串的英文,我们都不知道它能干什么,只知道很高档。这点很像现在的“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我们都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画了什么,写了什么,但他们就是高大上......

  那时候的电脑在我们眼中连打字机都不如,因为它还不能打字-确切地说,是不能打中文,要想打字得用一种叫打字机的东西,有专门的打字员。我见过的最早的打字机应该是铅字版的,用一个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设备,找到要打的字上边,按一下键子,就会把这个字从下边的装着一个一个铅字的板子中吸上来,打到蜡纸上(那个时候没有打印机,得用蜡纸进行油印)。我刚到天然气公司经理办的时候,打字室虽然已经使用上四通打字机了,可以在一块屏幕上显示要打的东西,但这个铅字打印机仍然在,在很长的时间里屋里仍然有许多铅字,没有第一时间淘汰。

  这就是当年用的四通打字机,没用几年就被电脑淘汰了。新的东西、新的习惯、新的用途淘汰旧的真的是毫不留情啊!就像前些年流行于网络的一句用语说的:“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一声。我要毁灭你,与你何干?”

  又跑远了。

  然后又过了一些时候,有人发明了一套操作系统,叫ucdos,每次打开电脑后,就敲上这五个字母,这时候就可以打出汉字了,也随机出了几款软件,那时可选择的一个是wps,一个是word,还有一个可以编写表格的叫cced的软件。

  仍然记得当年我用了一段时间的UCDOS下的WPS文字处理系统界面,之所以这个版本只用了一段时间,是因为很快就被windows淘汰了,这个一定要记录一下,当年的记忆啊!

  值得记录的还有这个期间我学会的五笔字型输入法。最初因为字数多的文章有打字室,所以没有多少需要自己打的,我一度以为拼音打字就足够了,后来因为自己总写东西,打的烦了,就学了双拼打字,把一些ong了什么的变成了一键了,速度一下子快了不少。再后来看到打字员们用的都是五笔,好奇之下,看了一下字根,当年的记忆是真的好,没几次就记住了,试过一下,基本上都可以打,有些打不出来的再切换回拼音也不迟,就这样最后练成了五笔字型输入。

  我曾在我爱显摆的岁月中炫耀了我打字速度,基本上正常的语速下打字速度可以跟上说话速度,这让我相当骄傲。

  可惜现在出现的讯飞语音基本上可以对说话的识别率达到99%,包括标点符号。时代又一次无情的开始了抛弃打字速度的时候除了我们单位的田馆长外没人告诉我。我要低调了,因为我的打字速度不再值得炫耀了。

  我用的是WPS,用得很熟(从DOS版的一直用到WPS97、WPS2000后一直沿用至今,到现在几乎也不习惯用word),并一直以为电脑就是大一点儿的打字机,直到遇到我们单位财务科的一位同事。

  那天晚上,我偶然在单位看到他在电脑上操作,那是我没见过的画面,尽管画面仍然是黑白的(最早的电脑显示屏都是黑白的),但上面却有个小人,还可以跑动,遇到一些障碍还会跳跃。然后他进了一间屋子,桌子上有三个瓶子,只听这位同事解释说,其中只有一瓶是解药,这是随机的,然后挑了一瓶让小人喝,运气不在他这里,小人倒下,game over了。这个全程都是英文的小场景就是我第一次接触的电脑单机版游戏的一个画面,以至于我快三十年了仍然记得清楚。

  小人倒下后就得重来,再次一点儿一点的走,一个障碍一个障碍的跳,键盘操作(那时候没鼠标)很费事儿,同事可能不耐烦了,就关机走人了。

  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电脑不仅仅是个打字机。

  但因为画面简单,还是黑白的,并没有引起我的兴趣,我还是玩儿我的游戏机。

  也就两三年的光景,微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应该是1995年。

  我参加工作五年后的光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电脑屏幕从黑白变成了彩色,从大号的打印机变成了一个可以做很多事儿的东西,慢慢成为了一个家庭的必备物品,而这一切都是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最初买电脑的那批人动机肯定是各不相同。但仅仅因为一款游戏而花了一万多元去买电脑,我相信我应该算是绝无仅有的了。

  1996年,河洛工作室开发了一款中国武侠RPG(角色扮演)游戏《金庸群侠传》,改编自金庸笔下的十四部武侠小说。

  当年我应该是从电脑报上看到的这个消息。

  作为金庸粉丝,我第一时间就被吸引了。

  那时的电脑并不像现在这样是办公室的标配,更何况要玩这款游戏需要386以上的机型,当时我们单位机房都没有这么高的配置。

  没有办法,想玩这款游戏就只能自己买了。咬完牙后用1万2千元买了款当时最高级的486,据卖给我电脑的银明超说,这台电脑感觉飞起来一样(他后来移民去了加拿大,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敬佩的大神级人物,他曾在DOS命令下敲击一行行的代码做出了一款漂亮的图文并茂的英文学习软件,那时可是没有可视界面的,可惜视窗淘汰他时仍然没打招呼,当年好多次打开视窗界面时我都曾想像一下他这么多年的辛苦学习无可用之地的无奈,但我相信大神就是大神,肯定会重新再来的)。

  那是绝高的配置。除了当时流行的有3.5英寸软盘和5.25英寸两种软区外(现在的年轻人几乎都不知道长什么样),特别是配置了420M的硬盘(386以前的机型是没有硬盘的),这可是划时代的进步,据说能轻松将英美博物馆的所有藏书存在里边(还没等我开始找到博物馆的门,586都已经被淘汰了,时光啊......)。

  记得我在1983年见到一期刊物上(我还保留着)登载一则消息说美国科技技术突破,发明了20M的电脑硬盘,当时售价需40万美元。知足吧,我用的比这个大了21倍呢,价钱和它比等于白菜了。

  从这台电脑开始,开启了我始终家里的电脑远高于单位电脑配置的模式(我就不换算经常性的更新电脑所费的烟钱了)。所以直到如今,单位的电脑依然远不如家里的配置高。

  58元买来的正版软件让我几个月的时间都处于探索模式,因为游戏是多线索多剧情发展的,没有一个统一的通关模式,只要找齐14本书就可以了,先找哪本后找哪本除了一些有限的顺序外可以随意进展,在江湖上对金庸笔下的人物NPC招收哪个不招哪个也没有限定,就连你是想当好人仗义江湖还是想当坏人行凶作恶也全凭玩家自定。当然有的书会很难,有的书会很容易,有的角色很厉害,有的很平庸,有的是必须的有的是可有可无的,这都需要一点点的了解,一次次的尝试,一步步的攻略,期间自然赵玉华常来,和我一起研究,一起苦恼,一起欢呼!

  慢慢的我们找到了13本书。

  肯定是不可能记清是哪天,能记清的是晚上12点左右,我没管他睡没睡觉,直接一个电话过去,告诉他我找到了第14本书,今天肯定能通关了。

  和我想的一样,他立刻告诉我暂停,他马上过来。

  过来后我们把所有的书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顺序排放在了对应的格子里,然后最终的BOSS们出现。

  对话,操作,一个一个击杀,最后主角从这个世界返回了自己的现实世界!

  意犹未尽!就如同金庸的所有作品一样!

  多年以后这款游戏仍然是我心目中的经典,以至于我现在已经换了好多代的手机,但铃声一直是这款《金庸群侠传》的主题音乐!

  因为这几月的时间我的精力几乎都在这款游戏上,让我深知了游戏的魅力与自己的自制力不是一个量级的,所以通关过后两三年里我一直没敢再碰电脑游戏,只是知道这期间陆陆续续地出了《仙剑奇侠传》、《帝国时代》、《红色警戒》、《三国志》、《极品飞车》《雷电》等等数不胜数,但我一次也没下载(这里用下载这一词是不确切的,应该说一次也没去买安装的光盘-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软件都要想方设法去买,当时还没有电脑城,当年很多的安装光盘都是从赵玉华的一个朋友那儿买的,应该很不便宜。)

  因为我还是知道游戏的魅力与自己的自制力不是一个量级的!

  别说这些制作精良,引人入胜的大型游戏,就连windows自带的挖地雷,摆扑克这些基本上可以算小儿科的游戏也会让人流连忘返的,稍一上手转眼就是一两个小时过去了。

  我相信没人会抵御这种诱惑的!

  所以对不喜欢并几乎没玩过游戏的夫人我只有大写的服字!同时也不停的洗脑她,没有游戏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期待老了的一天可以和她一起玩儿玩儿打坦克。

  那情景肯定会是这几天提出希望看我写一下爱情段落的朋友们期待的!

  尽管不再下载大的游戏,但一些小游戏还是无伤大雅的!

  比如《俄罗斯方块》!

  我在天然气公司工作了8个年头,除了头两年在基层倒班外,都是在机关工作!在游戏上除了学会了天然气特色的勾岔(一种扑克玩法)外,另一个记忆深刻的就是这款《俄罗斯方块》!

  刚才我默默的回忆了一下,应该是由七种不同的方块从屏幕的上方掉落,然后操作者经过转动、移动,把它放在合适的位置,然后继续放置下一个,使它们在屏幕底部拼出完整的一条或几条(最多一次同时可拼出四条)。这些完整的横条会随即消失,给新落下来的方块腾出空间,与此同时,玩家得到分数奖励。没有被消除掉的方块不断堆积起来,一旦堆到屏幕顶端,玩家便告输,游戏结束。

  掉落的速度不是一成不变的,电脑上的速度是1-9,9个档位,不是速度9是最高,而是再高不再体现出数字了,但速度仍然是不停地加!

  对于早在十多年前就在游戏机上玩儿过这个游戏的我之所以记忆深刻,是因为天然气的人是从9开始的,电脑可以直接调整的最快速度!这时就看着屏幕上的方块飞快的掉落,玩儿的人左手调整旋转,右手调整方向,急速的安置这些方块,下的快消失的也快,一会儿分数就直线上升,看的人眼花缭乱!

  我曾经试了试,不行,做不到,加上这款游戏比较单调,所以也没花功夫去练习,只能保留对他们的敬佩了!

  单机游戏基本上就是偶尔挖地雷(我一直很喜欢),我的99雷记录是89秒!身边的人没见过比我更快的!

  仍然不敢下载新的大型游戏!

  有一天家里人吃饭,说起了小舅子曾有一天因为家里停电而出去做任务去了,也只是一笑了之,并没在意!尽管那款名叫《传奇》的网络游戏曾经风靡了一代人,但我却仍然没敢下载!

  直到遇到《征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